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神池县特产 神池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神池县特产 神池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13 12:56:23

一.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二.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山西腌菜

山西腌菜有酵、酱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有此传承。晋南村野,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成菜,直到冬至就可开吃。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苦日子里略加调拌配窝窝头,条件好一点与牛肉同炒佐白面馍馍,有时还包成饺子,融进一份生活从辛酸到香甜的记忆。

腌酸菜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白菜古称“菘”,是菜之美者,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之称。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进缸内,撒上花椒、红辣椒、小茴香、食盐等,注入凉白开水,再以净石压紧,放阴凉处发酵2个月即可食用,酸甜利口,清淡实惠。若以之氽白肉、煲鲤鱼,俱成佳味。雁北农户还腌制一种什锦酸菜,与德法洋人暗合,用甘蓝做原料,无处寻求杜松子,却掺入芹菜丝、胡萝卜丝,亦成其美。德法的酸甘蓝丝在法式大餐上,要配以熏猪蹄用金刀银叉来吃。雁北农户则水津津夹出几筷,就小米粥、山药蛋,闷头猛吃,有一股北路梆子的粗犷与豪气。

在晋中,平定黑豆叶腌酸菜从尧帝“黎藿之羹”(《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起,经过了那些“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清代李正元《豆叶吟》)年代,已融入了家乡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平定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必为重要一项:采回豆叶,切丝氽透,凉水过凉,入大筐内上压青石挤干水分,然后再放入瓮里捣实,压上石头,添入清水、米汤待慢慢沤制。这样腌制的黑豆叶酸菜,可炒、可煮,败火消炎。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菜,还有它的故事和诗文。

如果腌酸菜是过冬贮菜的古老真功夫,酱菜则已发展到专门制菜的大学问。山西做酱历史悠久,太原府酱、曲沃面酱、襄垣黑酱曾负盛名,为酱菜发展提供了基础。像大同红丝菜,原名“什香菜”,是老字号“庆和泉”酱坊的传统产品。每年秋天,该店将优质苤蓝去皮洗净,对角切成四块,一层苤蓝撒一层盐,码在池中腌制,6个月后取出切丝脱盐,入甜面酱中酱制15天,再将白酒、黄酒、鲜姜末倒入拌均,即成色亮、脆嫩、咸甜、醇香的佐餐小菜。

山西酱菜还有晋中的搅醋丝,相传源于明代,制法是白萝卜洗净,切成筷粗条状,置太阳下晒脱水分,再上笼蒸后晾凉,加酱油、醋搅拌,放在缸里密封半年。搅醋丝,色呈酱红、味含酸甜,口感软中带筋,配一碗细长的面条,既助食欲,又助消化。山西腌菜中名气最大的要数晋南临猗的酱玉瓜,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获金奖。这种以玉瓜和面酱为原料,经过半年腌制而成的酱菜,清脆爽口,曾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但当四川榨菜跻身于世界三大腌菜之列,酱玉瓜却于市场踪声难觅,着实为山西人的一件憾事。即便像六必居、万新合这样的酱菜晋商老店,也扎根于北京、潼关,绽放它金字招牌的不落光辉。

红尘难掩晋俗风韵,洗去历史铅华的山西腌菜在返朴归真的文化潮中,正当崛起。想那文天祥后人文剑峰在英国开中餐馆,以一碟中国腌菜结识富孀而继承千万资产,是数十年“腌菜为媒”的敬老情谊。可见腌菜正如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对老一代充满一份依恋的情怀,对新一代诉诸一份简洁的时尚,对事业未竟者是一份范仲淹“断齑划粥”、曹雪芹“冬噎酸齑”的励志。

若是烹字章章氽,必有腌文历历陈。诚如吾辈者当从宋代朱敦儒的 《朝中措》中品味一份腌菜的真谛:“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三.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油梨

油梨

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又称鳄梨、牛油果。全属约50个种,作为果树栽培的仅油梨一种。原产中美洲。品种主要分为墨西哥、危地马拉和西印度三大系统。中国现仅广东、福建、台湾、云南有少量栽培。树高约10米,树冠广阔。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核果呈梨形或卵形,果肉柔软。种子圆形或长椭圆形。多用种子繁殖,但也可采用芽接或压条方法繁殖。成熟果肉色橙黄,质如奶油,脂肪含量高,易消化,风味独特,食用时常加糖或酱油。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云南瑞丽市达凯农科基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唐达凯先生将一种罕见的水果及用其加工的饮料摆在了专家面前。这种果肉色泽酷似奶油、口感滑腻醇厚、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颇高的水果,引起了与会的果蔬加工及饮料业权威人士的兴趣。

这种被俗称为“奶油果”或“牛油果”的水果学名油梨,又名鳄梨,起源地为英国,20世纪初传入缅甸,流传至今,全世界产量仅3万多吨,其中缅甸产量达2万多吨。唐达凯先生经过3年多的跟踪考察,发现其具有独特的质地色泽、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宝贵的食品原料,而且价格低廉,如将其进一步开发为市场独有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应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唐先生筹资2000万元将在云南瑞丽(近缅甸)建果汁加工厂,同时利用瑞丽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与缅甸的相似性,拟在瑞丽选择2000亩山坡地种植油梨果树作为原料基地,在其成材收果之前,从缅甸收购原料进行加工。

四. 四川省 广安 岳池县 八宝蛋

【菜谱功效】

营养不良调理 健脾开胃调理 贫血调理

【制作材料】

主料:鸡蛋(350克)

辅料:冬笋(10克) 鳜鱼(80克) 肥膘肉(15克) 火腿(15克) 豌豆(10克) 香菇(鲜)(10克) 鸡蛋清(25克)

调料:猪油(炼制)(25克) 盐(4克) 味精(1克) 黄酒(3克) 胡椒粉(1克) 淀粉(玉米)(15克) 小葱(10克) 姜(5克)

【制作工艺】

1、冬笋去壳、老根,洗净,煮熟,切成比黄豆粒大的丁;

2、香菇去蒂,洗净,切成同冬笋相同大小的丁;

3、熟火腿切成同香菇相同大小的丁;

4、葱姜洗净,切碎,用纱布过出葱姜水,入锅烧开,捞出葱姜茸不要,做成葱姜汁;

5、鸡蛋放在冷水锅中煮至水刚沸时捞出,在空头一端打一个如食指粗的洞,把未熟的鸡蛋黄倒在碗里;

6、在盛鸡蛋黄的碗里,加盐少许、干淀粉5 克,搅匀上笼蒸熟取出,切成比黄豆粒稍大的丁;

7、火腿丁、冬笋丁、香菇丁用干淀粉适量拌一下;

8、将鳜鱼宰杀治净,将其肉和肥膘肉一起剁成细泥;

9、在剁好的肉泥中加精盐少许、胡椒粉(白胡椒粉)、黄酒、葱姜汁、鸡蛋清和水10毫升,搅拌;

10、搅拌至有粘性后,再加干淀粉适量搅拌,然后加以上各丁和青豆搅拌成馅心;

11、将调好的馅心塞入无黄鸡蛋内,塞满后用蛋壳封口,上笼用中火蒸;

12、蒸至15分钟左右取出,放入凉水中冷却,剥下蛋壳,切成0.6 厘米厚的圆片,整齐地码在盘中成“宝塔”形,再上笼蒸热取出;

13、锅放在旺火上,下鸡汤150毫升、精盐少许、味精、熟猪油烧开,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浇在蛋上即成。

五. 四川省 广安 岳池县 银特西瓜

岳池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2年3月27日在岳池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由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岳池乔家植保专业合作社、岳池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岳池利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岳池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岳池朝阳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岳池金土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注册资金900万元,驻址乔家镇廖坝村。

联合社秉承“富社富企富社员,民办民享民受益”的发展理念,立足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合作社共同发展,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坚持走“五统一”(统一育苗、农资供应、生产标准、订单收购、品牌销售)的发展路子,为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展示与引种试验,为成员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种苗、物资及信息服务,强化商品化处理及品牌打造,延伸加工及贮运,做大做强产业,实现互利共富。

联合社现有社员4250户,辐射农户45000户,种植面积11000亩,带动面积8万余亩。合作社5000吨蔬菜气调库正在筹建;建成10000余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设施齐全,有全自动的遮阳网、风机、育苗台,调温、调湿、补光等设施先进,技术含量较高,使用德国进口草炭和日本进口营养基作为基质,采取无土化育苗技术,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建有设施蔬菜基地2000余亩,生产的2.7万吨“银特”蔬菜在重庆、成都等市场十分畅销。联合社各成员社不但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同时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七. 甘肃省 庆阳 华池县 庆阳小米

庆阳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在周祖农耕暨医祖歧伯文化发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从而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谷子种植。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来到这里,“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秦汉时代,谷子在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中居首位,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此后,又被选作宫廷贡品,深受众多皇亲国戚的喜爱,庆阳小米因此而名扬域内。 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曾将生产的小米支援前线,使人民子弟兵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王震、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庆阳视察时,在品尝了庆阳小米后均大为赞赏。 庆阳小米甲天下,是甘肃省陇东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久负盛名,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庆阳小米海内闻名。以金珠般的黄亮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更主要的是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小米。 在庆阳小米中,尤其以西峰区的什社小米品质优良,什社的毛谷子是当地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当地独特的优良品系,其米粒晶莹光亮,色泽金黄,品味上乘,营养丰富,被视为米之珍品。 庆阳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黄亮,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放着些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庆阳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介于东经106°48′至108°9′与北纬35°25′至36°57′之间。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主产区。南部产区包括:西峰区的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肖金镇和显胜7个乡镇;镇原县的太平、临泾、屯字、上肖4个乡镇;宁县的瓦斜乡和南义乡2个乡镇;合水县吉岘、段家集、肖咀3个乡镇。北部产区包括镇原县的三岔镇、殷家城、方山3个乡镇;环县的演武、合道、天池、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环城、洪德、虎洞、车道11个乡镇,庆城县的马岭、蔡口集、翟家河、土桥4个乡镇;华池县的乔川、白马2个乡镇。共计7县区36个乡镇。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50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庆阳小米,外形圆形或卵圆形,圆润饱满。米粒特小,大小均匀一致,直径约为1~1.2mm。色泽因品种而异,多为淡黄色、白色,还有淡绿色和灰褐色。熬成稀饭后,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 (2)庆阳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粗脂肪大于30g/kg,粗蛋白120—125g/kg,粗淀粉790—792g/kg,赖氨酸大于2.6g/kg,维生素B1大于4.6mg/kg,维生素B2大于0.5mg/kg,类胡萝卜素大于135mg/kg,并且具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八.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山西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相传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纯正、醇厚绵软、甜润净洁的特点。汾酒虽为60度高度酒,但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九.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胡麻

神池胡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风大、低温、干旱、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地理特征:

产区分布在广大丘陵地区、高山和中低土石山区,海拔范围1600-1800米,土壤类型:主要以淡栗褐土为主,耕地土层深厚、坡耕地,耕性良好、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适中,均是胡麻生长的理想条件,所有生产胡麻种植历史悠久,淀积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

因神池胡麻特殊的产地环境,形成了特定的胡麻籽品质,尽而加工成的神池胡麻油被国内外营养保健专家誉为“高山上的‘深海鱼油’”;当地人有“吃一个油花花,激灵三天”、 “天天吃胡油,赛如活神仙” 、“装满油罐罐,不愁钱串串”等神池民谣源远流长、广泛流传。在当地,逢年过节,访亲拜友,对外交流,神池胡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品,它的使用价值已经超出了食用有本身,还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

地域范围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管涔山西北麓,东与朔州市接壤,西与五寨县毗连,南距管涔隔宁武,北负洪涛界偏关县、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1°42′—112°18′,北纬38°56′—39°24′,全县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神池胡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东湖乡、太平庄乡、虎北乡、贺职乡、烈堡乡、长畛乡、大严备乡等10个乡镇241个行政村。近几年胡麻年种植面积8500公顷,年总产2.5 -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神池胡麻籽粒扁平,前端鸟嘴状,表面平滑,色泽紫黑光亮、较肥大(长3-5mm,千粒重6.8-7克,比异地胡麻高0.83g左右),耐贮藏,脱水快,抗虫蛀,出油率高,所以神池胡麻籽品质独特,清光绪《神池县志》载:“胡麻,子肥大,其色紫黑,甚佳”。神池胡麻含油40.2 g/100g以上,是目前胡麻0油最高的,据当地胡麻油料加工作坊和现代油料加工企业测定,神池胡麻加工出油率高达35%--40%,异地胡麻加工加工最高仅达33%,神池胡麻含水分≤13.9%,含亚油酸≥1.38g/100g,含α-亚麻酸>4.01g/100g。

十. 四川省 广安市 岳池县 顾县豆干

顾县豆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顾县豆干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的。顾县豆干,又名顾县牛皮豆干或顾县五香牛皮豆干。食之绵软柔韧,纯香可口,回味悠长,其味无穷,让食客过口不望,佐酒三杯,其乐赛神仙,乃请客、送礼之上乘珍品。

顾县牛皮豆干历史悠久,始于清光绪年间。 岳池县顾县镇位于县城北部边缘的金城山南麓,属丘陵地带,盛产黄豆,每户农家能制作丰盛的豆腐宴席。旧时顾县场镇及周边庙子多,豆腐宴为寺庙招待客人的主菜。比较有名的禹王宫住持为了表达对当地宗教信奉者们的诚意,常请到庙中聚会。在斋席上,虽有陈年老酒,又有各种蔬菜,还有品种繁多的豆腐类。饮酒亦须最佳佐餐品,才会酒兴更浓。席中的豆腐干,也不失为下酒菜,但终不理想,不管是色是味,显得平淡无奇,总令人食欲不佳。住持为此耿耿于怀,闷闷不乐。他决心寻找一种最佳饮酒佐餐品,于是派出和尚,在四处化缘的同时留心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探得有工匠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摸索,做得一手豆腐干的技能。于是用高薪聘请,到顾县场禹王宫秘密制作。

工匠选用优质黄豆细磨成浆,过滤取汁放锅中烧沸加盐卤成豆腐,再倒入放有过滤布的木箱中榨去一定水分,经五香(八角、山柰、茴香、丁香、花椒)水煮后晾干,再上卤香花椒油。因色、形如牛皮故名,其光洁油亮,芳香可口,质软而绵,回味无穷。禹王宫住持再次将当地名流士绅请去作客,众人将牛皮豆腐干放进口中,慢慢品尝,顿感满口生津,神清气爽,两眼放光,双耳尤聪,再饮陈酒,酒菜相融,个个点头赞叹,啧啧声响成一片。

禹王宫的和尚请人做出了牛皮豆腐干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顾县场的每个角落,不少人挖空心思想把制作工艺挖到手。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渐渐传入民间。顾县场最早得到豆腐干制作工艺的是两户人家,一家姓杨,一家姓姚。后来其他乡民依照他们两家,也做起牛皮豆腐干来,后工艺不断改进,手工操作由机器代替,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功率。从生产、包装到保存,实行一条龙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可存放百日不变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