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烤面筋是哪的特产 正宗烤面筋起源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烤面筋是哪的特产 正宗烤面筋起源哪里更新时间:2022-05-09 19:42:21

一. 新疆 巴音郭楞 且末县 且末烤全羊

且末烤全羊

且末的羊肉独具风味,不论是绵羊或山羊,不论是手抓肉还是烤全羊,都和外地有很大不同。维吾尔族人做手抓肉很少放佐料,只放点盐巴,羊肉不带腻味,香口宜人。烤全羊更是一绝,酥脆且嫩,溢香而不腻。

烤全羊多选用绵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这样的羊肉不仅嫩且营养价值高,这是且末维吾尔族人在长期食用羊肉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宰杀剥皮、去头、蹄和内脏,用一头钉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白面粉等调成糊状的汁子抹在羊的全身,然后把羊头部朝下地放入炽热的馕坑,盖严坑口,并不时地转动木棍观察,焖烤1小时即成。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

在宾馆,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

在且末城镇的巴扎上(集市),设有烤全羊摊档,专门剁块零卖。

且末的羊肉和烤全羊,那种味道不亲口品尝是无法想象的!

二. 新疆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县 新疆烤包子

新疆烤包子

新疆的烤包子,还真有很长的历史了,以前这里的游牧民,出外放羊、打猎,都自带馕、水、刀、面粉等,很长时间不

回家,自己在外面做吃的。相传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诞生的,那些牧民打来野兔,把肉洗净切碎,用和好的面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确不错,只是

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办,聪明的牧民就找来三块石头,两块当支架,另一块平整点的架在那两块石头上,然后用木炭把石头烤热,再把“兔肉包子”沾在石头架的内

壁上,这样烤出的包子外表就没有粘着的炭灰了!以后烤包子都是炉膛里烤了,肉馅也多种多样。

三. 山西省 临汾 侯马 烤面筋

烤面筋

烤面筋在边烤边刷的过程中发出吱吱的响声,其香味远飘几十米,勾人食欲。一串色泽金黄红亮的烤面筋吃到嘴里油滑松软、麻辣鲜香、即辣又香。吃后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四. 甘肃省 酒泉 金塔县 素烧面筋

 主料:金塔面筋泡

    配料:青椒、红椒、蒜苗、干朝天椒、葱、姜、蒜

    调料:盐、味精、老陈醋、老抽

    特色:色泽暗红,酸辣适口,极具地方特色。

五. 浙江省 杭州 桐庐 孙权面筋

孙权面筋是龙门传统菜,是龙门古镇的特色小吃,据说当年孙权得胜归来,用油面筋犒劳将士,于是这种象征胜利的食品也在古镇代代相传。

六. 山东省 临沂 郯城县 马头烤牌

烤牌又名潮牌(音),是苏北、鲁南地区的著名美食,尤以山东郯城马头镇出产最为有名。

其主要原料是面粉,辅以油、盐、花椒面、芝麻。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滑,一拍“嘭嘭”作响方可;最后是揪剂子擀面皮,在面上放适量油盐、花椒面,再卷起擀匀,然后刷上特制的糖稀,撒匀去皮的芝麻。然后贴在烤炉里壁上以明火烤制而成。看则外观金黄,闻则香气扑鼻,品则酥脆可口。

七. 辽宁省 大连 金州区 铁板烤鱿鱼

铁板烤鱿鱼是大连特色菜小吃,其属于烤箱微波,主要原料是鱿鱼,口味是鲜,工艺是烤,难度属于中级。把铁板烧热后放上鱿鱼,在烤好的鱿鱼上刷一些辣酱等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八. 新疆 乌鲁木齐 头屯河区 乌鲁木齐烤全羊

乌鲁木齐烤全羊

蒙语称“烤全羊”为“昭木”、“好尼、西日哪”,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风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会或祭典供献时用。色泽全红好看,皮酥脆,肉鲜嫩香,烤全羊出炉的时候,香飘满室,令人垂涎。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称呼在清代末年(19世纪中期)出现,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如塞进肉瓤烧煮,则别具风味。( 无锡)

十. 天津市 西青区 煨烤桂鱼

桂鱼一条(重约750克)。 新鲜荷叶一张、麻绳一根、酒坛泥适量;猪精肉75克、猪网油75克。葱丝5克、姜丝1克、熟猪油25克、山奈0.1克、白糖2.5克、酱油5克、味精2.5克、精盐2克、粗盐50克。


【制作过程】


桂鱼去鳞,从背部剖开,去掉脊髓骨和内脏,洗净后用洁净的布擦干,用精盐2克、味精1克、绍酒10克、姜丝、山奈,调匀擦遍鱼体内部,腌渍待用。热锅放入猪油,至七成热(约154℃)时,将肉丝下锅煸开,放入葱丝,加酱油5克、绍酒2克、味精0.5克、白糖2.5克、将肉丝煸炒成熟,起锅装入盘中,凉后放入桂鱼的腹部,用网油(或者用批薄的膘肉油片)将桂鱼包好,外层再用鲜荷叶全裹(不要包破,以防汁水外漏),然后用麻绳扎紧。将酒坛泥敲碎,用水调成泥团,加精盐50克搅匀,使泥团增加韧性,然后将泥团放入布上,抹成厚约2厘米的泥层,将鱼包放在泥上,四面裹好,放在炭火上煨烤,每隔5分钟翻一次,约翻6次即可成熟。吃时将泥敲开,剪断捆绳,从荷叶中取出桂鱼放入盘中即成。

糟煨桂鱼的做法
主料鲜桂鱼1条(约750克)。


配料南荠15克,水发冬菇15克,水发玉兰片15克,葱姜蒜米共10克。。


调料白油100克,香糟汁60克,精盐2克,料酒20克,味精1克,清汤500克,水淀粉25克。

烹饪工艺
1.在鱼脐处切一小口,揭去鱼鳃,从鳃口处取出五脏,洗净后在沸水中略烫,然后刮去鱼鳞,每隔2厘米打上花刀,将南荠、冬菇、玉兰片均切成片。


2.炒勺内放入白油,将鱼两面煎过后,放入葱姜蒜米稍煸,再烹入香糟汁,加入清汤、精盐、料酒用小火煨烤。待汤汁煨烤剩三分之一时,移至旺火上,放入南荠、冬菇玉兰片,加入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上明油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


汁浓肉嫩,糟香醇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