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太平湖土特产 安徽最出名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太平湖土特产 安徽最出名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8 09:16:45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鹅

鹅是鸟纲鸭科雁属,由雁驯化而来,传说是第一种为人类所饲养的家禽。中国鹅闻名于世,饲养量居世界之首。鹅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按羽色可分为白色和灰褐色两种。鹅较其它家禽寿命长,体重4—15公斤不等。东平湖鹅是小型鹅的一种,具有生长快,耐寒冷、抗病力强、合群、易于饲养的特点。

东平湖鹅鹅头大,喙扁宽,周边有缺刻,便于挖食草根。前额有肉瘤,脖子长,体躯宽阔、胸部丰满,短尾,脚大,趾间有蹼,善游泳。羽毛白色或灰色。喙、脚、蹼为桔红色,肉瘤淡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向前向上突出。眼睑淡黄色,颈成弓形。体态高昂。公鹅体型高大而雄伟,常昂首挺胸走路,叫声响亮,警觉性很强,喜追逐啄人,因而人们常以此代犬看家。母鹅性情温和。

鹅嗉囊不发达,但胃肌压缩力大,盲肠也很发达。对青草、各类谷物料的消化力强,适于放牧饲养。东平湖鹅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从五六月一直到降雪前可基本不用喂。放牧时,让其自由采食,不得急赶,待其吃至七八成饱时,可将鹅群驱赶至水塘、河汊内,让其饮水,吃草,饱食后鹅多喜玩水交尾。放牧时,母鹅鸣叫走向鹅舍,是产蛋的表现,应及时赶向栏中产蛋。

鹅的公母配种比例不高,自然配种时1:6-7为宜。人工授精繁殖时,受精率为80-84%。孵化期满30-31天。东平鹅初生时体重平均为90克左右,70日龄即可上市,平均体重为2.5公斤。成年雄性鹅一般体重4-6公斤,母鹅3-5公斤。母鹅一般210日龄开产,年产60-80枚,单枚蛋重50克左右。蛋壳多白色,质地粗糙。在此-5岁以内产蛋量逐年递增。

鹅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鹅肥肝质地细嫩,宴席佳品,风行国际食品市场。鹅蛋富含蛋白质,高于鸡蛋和鸭蛋的含量。鹅血是有保护人血液中细胞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癌症患者的食补品。鹅羽绒富于弹性,结实耐磨,隔热吸水性能好,仅次于雁绒,用于制作羽绒被服,近年有超过鸭绒制品的趋势。

东平湖畔水质优良,湖畔土壤肥沃,百草丰茂,极适于鹅的生长,现在东平湖畔鹅的常年饲养量约5万只左右.

二. 广西 柳州 柳城县 太平牛腊巴

太平牛腊巴是采用太平镇四十八弄生长的优质黄牛鲜肉,辅以纯天然香料等佐料,经传统土灶明炉烧烤,纯茶油酥炸等工艺精制而成。该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香、酥、松、脆,原汁原味,甜辣爽口,回味无穷,是茗茶、下酒、送礼之佳品,该产品采用的原料都是未经污染的牛肉和纯天然香料,堪称绿色食品。目前太平比较著名的牛腊巴品牌有泰龙牌和丽兰牌两种,其产品风味各有特色。“泰龙”牌牛腊巴是在继承了本镇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于2000年创立的优秀品牌,自从形成批量生产以来,该产品畅销区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曾参加中国大西南(防城港)名特优产品展销会,获得好评。但由于仍然以家庭手工方式生产,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迫切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商,共同开发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风味佳品,把太平牛腊巴做大做强。

联系单位:太平镇人民政府

电话:0772—7051213

信息来源:柳城县人民政府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鳌花鱼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鳌花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向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湖内鳌花鱼较多。据老湖镇老湖村渔民介绍,1971年,他们用专用渔网,一天可捕获七八十公斤。这种鱼长不大,一般重1公斤左右,渔民捕到最大的个体是约2公斤重的母鱼。

鳌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鳌花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东平湖鳌花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鳌花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著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

四. 安徽省 宿州 砀山 搅粥

搅粥

搅粥不是粥,而是饭。是玉米面省时又省粮的一种做法。在玉米面粥中加面搅和,稠至可用筷子夹起止,就菜食用。是最为独特的涞源风味,它处少见。原本为艰难岁月了草度日的吃法,今日成了变换口味、改善生活的美味。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毛蟹

东平湖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螃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绒鳌蟹属。毛蟹体宽扁平,背部呈墨绿色,腹部白色,五对胸足伸展于身体两侧,左右对称。第一对螯足特别发达,呈钳状,前部密生绒毛。蟹壳表面凹凸不平,分成多个小区,每一个小区与内脏相应。

毛蟹为杂食性动物,穴居,夜间觅食,荤素皆宜,但偏爱动物饵料,喜食鱼、虾、蚌、螺动物内脏。既能酷食,也忍饥饿,食物不足时,同类相残,食物丰富时便大量摄食,并将营养贮藏起来。

毛蟹为洄游性水产动物,在淡水中生活两秋令即可达到性成熟。至秋匀之交,自江河顺流入海,进行0产卵。雌蟹将卵抱于肢间,第二年早春或初夏回游到河口附近孵化,经变态成为幼蟹。幼蟹随湖水进入河口,而后逐渐迁移到淡水水域中定居生活。近年来,人工孵化蟹苗数量大增。

东平湖毛蟹因个体大、膏满、黄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人们喜爱,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据史料记载,1958年以前,东平湖内有一定数量的毛蟹,自陈山口大闸兴建后,切断了毛蟹的洄游途径,加之黄河水位不固定而绝迹。自1975年开始向东平湖人工放流蟹苗450千克,毛蟹产量大幅度上升。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毛蟹池塘代养殖已逐步推广。2000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5000多亩,网围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成蟹500余吨。

七.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五芳斋粽子

产品名称:五芳斋粽子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

产品特性: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

产品功效:养胃、补血、生津、美容养颜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产品简介: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而著称。五芳斋粽子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嘉兴五芳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如今,嘉兴五芳斋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方便、食用方便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并获得了首届国货精品奖。

产品历史: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绒鳌蟹

东平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湖蟹”、“毛蟹”。我县沿湖乡镇商老庄、银山、老湖镇等都有养殖,总养殖水面约10000亩以上,其中湖内网围养殖5000亩,湖外池塘养殖4000亩,稻田养殖1000亩,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商老庄乡是湖塘和稻田养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约占全县养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华绒螯蟹为方蟹科,属绒毛蟹类。它有步足五对,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称螯足;螯足是五对步足中最强的一对,密生绒毛,故而取名绒螯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爬行、游泳和捕捉食物的器官,但由于它的头胸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步足伸展又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关节向下弯曲,长短不等,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抓地,另一侧推送身体向侧方移动,所以移动时总是向斜前方,人们故而戏称它为“横行介士”。

中华绒螯蟹平时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到了0产卵季节,需要到咸淡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刚孵化出的中华绒螯蟹幼体经过四至六次的蜕壳变态后,即成幼蟹,它便又回到江河湖泊中生活成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河蟹进入湖内生长,产量甚丰。六十年代,湖河相接处建闸,阻塞了河蟹回游通道,湖蟹基本绝迹。1975年,我县水产部门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360公斤,放入湖内试养成功,1976年10月,湖内出现大量成蟹起动回游,当年捕获成蟹20万公斤。1979年,东平湖沿岸照蟹如灯市,全湖捕蟹达100万公斤以上。从试养情况看,由于东平湖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每放养1公斤蟹苗可获1吨成蟹,产量比在崇明岛养殖还高,且食之味道美于它的故乡崇明岛之蟹。九十年代以来,沿湖养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名牌绿色食品。因此,在湖蟹市场上,出现了“南有崇明岛,北有东平湖”之说。

东平湖所产螃蟹个体大(雄蟹每只重6两左右,雌蟹每只约重3两)、膏满、黄实、色鲜、味美,很早以来,就进入了名菜系列。蟹的腹部俗称“脐”,用以抱卵。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我国南方食蟹有“七月尖,八月团”的说法,就是说七月以尖脐雄蟹最肥;八月以团脐雌蟹最肥。由于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东平湖蟹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进入捕获期,此时正值秋高气爽,金菊盛开,也是东平湖旅游旺季,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品尝膏满黄实的菊花蟹,会增添无限乐趣。

湖蟹除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如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造纸、塑料以及医药等方面。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泥鳅

泥鳅又名鳅,真泥鳅,鳗尾泥鳅。1950年前后,东平湖内泥鳅最多,一条船每天可捕获三四十公斤,有一年,老湖镇老湖村渔民20条船曾捕过千余公斤泥鳅。据他们说,下大雨后湖里涨水时,泥鳅最多,这时泥鳅多藏在水面漂浮着的草团里,最容易捕获。

东平湖泥鳅有5对须,最长须可伸到或超过眼后,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其高,尾鳍圆形,-靠近臀鳍。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进行胸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泥鳅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

泥鳅为小型鱼类,东平湖内捕到的最大个体不超过半市斤。它的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维生素A70国际单位,此外,尚含维生素B1、B2、烟酸等营养成份,泥鳅体内所含的糖是鲫鱼的25倍,铁是对虾的9倍,钙超过带鱼、鲤鱼等。其尼古酸的含量也高于其他鱼类。渔民常用泥鳅炖豆腐,美其名曰“龙登白玉堂”。中医学认为,泥鳅性甘平,入脾,肺经,其粘液甘寒。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盗汗、水肿等症。

东平湖泥鳅体长而粗,肉质肥厚。多分布在湖内和湖周围的河塘沟渠内,年产约150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我县稻屯洼也盛产泥鳅,一条船日捕获量最高时曾达50多公斤。

由于泥鳅做汤菜味道鲜美,能祛病强身,现在已成为倍受人们欢迎的新兴之保健食品。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菱角

东平湖菱角又称青菱,为东平湖之一。按角的多少可分为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和无角菱。青菱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干果可以加工成菱粉、冰淇淋,糖汁菱角,可以做糕点、酿酒、制糖等。

菱角,又叫水栗芰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东平湖菱角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东平湖被称为大野泽时,湖内即有菱角生长。据老渔民介绍,1948年秋天,湖里菱角遍布,几乎难以行船,一派丰富景象。不幸的是,正逢收菱季节,1军队强迫渔民们到东平湖入黄河处的鱼山挖工事,湖菱无人收摘,全部落入湖底。接着黄河发大水,倒灌入湖,菱角都被埋入泥沙之下。

建国前,东平湖里的菱角皆为野生,产量很低。1950年,在现在的东平湖二级库区新湖乡王洼附近水域中,首次进行人工播种,面积约上万亩(那时,东平湖水库尚未修建,仍为自然滞洪区,水域可达梁山县境内),1951年再一次扩种,全湖面积达到7万亩之多,菱角长势很好,年总产量估计可达400万公斤以上。当时,东平湖隶属东平、梁山、平阴三县管理,各县沿湖渔村,家家都有采菱船,菱角是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55年后,由于湖里连年发生金花虫灾害,对菱角生长危害很大,致使湖菱面积急剧减少,产量大大下隆。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特别是对东平湖进行调蓄水运用,划分成二级湖管理以后,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湖里产菱水面也相应减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湖菱面积大约5万亩左右,年产菱角约300万公斤。

菱分为二角菱、四角菱和乌菱,东平湖内以两角菱居多。菱性喜温暖湿润,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霜冻,必须在无霜期生长。从种子发芽到第一批角果成熟约180天,结果期持续30天。每年清明前后,水温10℃左右,菱角在水下泥中生芽、抽茎、茎端生叶四、五片,在水下展开。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叶柄有浮囊、出水飘浮水面,继续在茎上分叉,株稠分叉少,株稀分叉多。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白色或浅红色。花受精后、掩入水中长成果实。渔民有“七月菱老,八月菱落”的谚语。菱耐深水,夏秋水深2~3米的河沟湖荡均可种植。水底土质以肥沃松软,富氮腐殖质为宜。

东平湖菱角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种子即菱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菱米含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质5克、脂肪0.7克、钙36毫克、磷165毫克、铁1.6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麦角甾、鞣质及少量维生素。菱即可生食,又可当菜熟食。生食以刚从菱蔓上摘下来的嫩菱为佳。嫩菱不但形态可爱,而且皮脆肉嫩、质鲜清香,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淡而有味,到口消渴,齿颊留香。熟食则以老菱为上乘,老菱肉质雪白如银,炖、烧、煨、煮皆可。菱烧瘦肉、菱炖子鸡、菱炖排骨等均喷香诱人。

菱角去皮后成菱米,菱米有“水栗”之称。菱米磨成菱粉后,可代粮做馒头、烤饼、凉粉、糕点等食品,也可以用于酿酒、制糖等。东平县饭店、宾馆近年来开发的以菱米为主料、辅以白糖做成的菱粉窝窝头,香甜可口,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名吃,更成为旅游者喜爱的食品。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一些沿湖民营企业选取优质菱角,经过深加工,制成了包装精美的袋装菱米,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佳品之一。

东平湖菱角不仅是美果佳蔬,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药用功能。中医学认为:菱性味甘、凉,生食可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健脾、去疾强身。《本草纲目》记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可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解毒。”《唐本草》曰:“菱作粉极白润宜人。”《齐民要术》称:“菱为上品药。食之,安中补脏,养神强志,除百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滇南本草》说:“菱可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菱角果肉还有抗癌的作用。菱全身是宝,其壳、茎、蒂等均入药。临床实践表明:以菱角壳煎汤内服,主治泄泻脱肛、痔疮,外用可治疗黄水疮等病症;用隔年老菱角壳、烧存性麻油调敷,亦可医黄水疮;取鲜菱茎50克煎汤内服,可治疗胃溃疡;菱蒂捣泥外敷或取其蒂中鲜水外敷,能除各种疣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