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十堰特产糕点 十堰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十堰特产糕点 十堰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5-08 02:43:31

一. 安徽省 安庆 宜秀 麦陇香糕点

安庆麦陇香糕点:已有百年历史。系取自诗人苏东坡的“麦陇风来饼饵香”诗句而命名。达350余种。墨子酥为百年传统产品,其色泽乌黑,油润香甜,入口细腻,食后齿颊留香,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乌发之功效。中式蛋糕色泽金黄,入口松软,香甜,富有弹性,质地均匀,毫无杂质,适宜老年、幼儿食用。

二. 湖北省 仙桃 拔丝莲子

主料:水发莲子200克

辅料:红绿樱桃、面粉、干淀粉各适量

调味料及腌料:清油50克,白糖50克

制作步骤:

1.红绿樱桃洗净切丁。将水发莲子洗净,粘上面粉和干淀粉。

2.炒勺放油浇至五六成热,将莲子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

3.锅中放白糖,加温水,烧开熬至浅黄色,放入莲子,颠翻几下,使莲子裹匀糖汁,装在抹过熟油的盘子里即可。上桌时随盘带一碗凉开水供蘸食。

特点: 酥脆,香甜。

三. 湖北省 潜江 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考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正宗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 ,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最好的早点。

四.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花糕

花糕

花糕,以其色形而名之,实为鱼糜蒸制而成,故又名鱼糕。此肴在荆城一域为宴之必选,民称之头菜,宴中第一菜品,无其不成席焉。

相传,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而由其弟朱厚璁继位。时璁远在钟祥,亟待京城承嗣大统,恐一路迎送,耽误行程而滋生变故,故潜形而奔。奈金枝玉叶不堪劳顿、饮食之虞,遂将鲜鱼去刺成糜,和淀粉蒸成豆腐状而食之,既掩人耳目以彰忠孝之情,又便于携带以尽路途之速。后璁即位,号嘉靖,取此肴为“蟠龙菜”。

此法后传至民间,且荆城一域饭稻羹鱼,鱼贱而食方鲜。此法一成,即成宴之头品矣。

此肴以草鱼为主,配以少许肥肉成糜,加蛋清、淀粉和而上笼蒸之。初熟,将蛋黄汁敷面,点洒红汁,即成红黄花图。入碗前,刀成一指宽、三寸长之片,碗内衬以元宝(鸡蛋)、龙丝(粉丝)、玉条(山药),再堆成锥形,复入笼蒸。出笼再以黑木耳、黄花菜、青葱末、红辣椒、精瘦肉入芡爆炒,浇其上,五彩烂兮。

此肴晶莹细嫩,滑而不断,爽而不腻,食鱼肉而不见其形。每席每客二块。一席十六,分四面码放,以应八仙桌之东西南北矣。今吃法稍简,切片状码盘中成条即成,然其制法百多年弗变矣。

五. 天津市 东丽区 桂顺斋糕点

天津桂顺斋是一个拥有80年历史的老字号.桂顺斋,以经营各式清真糕点而闻名,是回族人刘珍于1924年始创。这里生产的萨其马、蜜麻花、一品桃糕最有名,味道好,作工细,这几样东西在不少老天津的眼里特别亲切。如今又新添了密馅汤园、江米粽子以及各种干鲜果品等,种类多达800多种。

桂顺斋是天津有名的清真糕点店,因其糕点味道好,做工细,品种多,而驰名中外。该店创办于1924年,原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所生产的萨其玛、蜜麻花、蜜供、排岔等宫廷糕点色、香、味具佳,成为该店的特色糕点。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泰斗马三立等,当年常买桂顺斋的糕点。解放后,桂顺斋成为三个门市部,两个作坊。1981年,为了更好地创老字号名牌产品.桂顺斋将两个作坊合并,成立了桂顺斋糕点厂,并形成了一厂五个门市部的格局。糕点厂专门生产各式传统风味糕点及汤圆,供应各门市部销售。目前桂顺斋糕点厂产品已有7大类170多个品种,在各式清真糕点基础上,又研制出黄油、低糖等系列食品。其"双羊"牌一品桃糕和萨其玛曾连续7年获商业部及天津市名优产品称号,并在1988年中国首届传统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奖.

六. 湖北省 仙桃 丝网划子

丝网划子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沔阳地处湖区,水域广阔,适于丝网作业,因此深得渔民青睐
丝网划子小巧灵活,长不过八尺余,宽仅两尺许,且船板极薄,一人拖得动,两人抬得起,放在肩上可以翻山越岭,运动自如。划子通体呈弧形,酷似一弯新月,比威尼斯的小艇还翘得厉害。浮在水面用苏东坡“纵一苇之所如”的“苇”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觉夸张。这种苇叶似的小划子驶起来轻快如飞,回旋自如
丝网种类繁多。就施放的深度说,就有浮网、沉网、半沉网之分;就纺织的材料言,又有丝网、线网或现代的塑料网之别。而就用途则又可分为疏网和密网,既可捕大鱼,百十来斤也挣不脱;也可捞小鱼,连指头大的也逃不了。真的是“一网打尽”,可谓鱼类之大敌
( 仙桃)

七. 江西省 南昌 安义县 小岭糕点印模

在明朝时期,位于乔乐乡东南面的小岭村糕点印模雕刻就以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图纹,印饼易脱的优点名扬天下,并一度成为宫廷御用品,还称之为“江西一宝”。村庄上男丁大部份从事印模雕刻,高品质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全国各地设有雕刻点及销售网点,在香港建有网站,产品走出了国门,销往中南亚国家,成为创汇增收的亮点。糕点印模传承至今近六百年,对推动糕点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岭糕点印模是在木板的平面上进行的白纹图纹雕刻工艺,按照模孔底面的图纹进行雕刻,全部采用白文雕刻法,雕刻出来的图纹呈“∨”形。用刀利落,且干净无渣,刷上菜油,印模糕点易脱不沾模。

糕点印模的特点为:第一、提高了糕点的生产效率,与手工同样的时间,工率即提高了十倍,这在过去是了不起的进步,即加快了糕点业生产的发展,也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计量的准确高、速度快,由于每个规格印模一致,印出的糕点形状大小和重量一样,销售时,只要点上数,就能计算出重量,因此,计量的准确性很高,速度也非常快。第三、外型美观,工艺讲究,印模雕刻有圆形、棱形、正方形、扇形、长方形、梅花形、荷叶形、人物形等形态各异的造型。糕点面部雕有以福、禄、寿、喜主要内容的传统吉祥图纹,增加了糕点观赏性,工艺非常讲究。第四、图纹精美、寓意深刻,小岭的印模雕刻有“福禄寿三星”、“喜鹊眉头”、“荷仙子”、“五子登科”、“二龙戏珠”、“龙凤腾祥”、“富贵大吉”、“福寿如意”等精美且寓意深刻的图纹,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祝愿。

作为第一批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

八. 湖北省 仙桃 螺蛳蚌蛤

“三月螺蛳四月蚌,五六月间光蚂蝗”,这是沔阳的民谚;邻邑天门,潜江也有“正月螺蛳二月蚌”之说,都是指农历而言。它提醒人们,要吃螺蛳蚌蛤,可别误了大好季节。

江汉平原腹地的沔阳,虽然所有的河湖沟渠,都是螺蛳蚌蛤的栖身地,而要吃上一顿它们的肉,也并非易事。蚌是一个个从水里“摸”来的,螺蛳是一个个从水里“捡”来的,这摸、捡,都得下到水里去。乡下人管蚌叫“蚌憨子”,它呆在水塘的。,绒泥地里,一动不动,又把那坚硬的外壳大半暴露外,让请摸蚌人的手和脚一触到它即可拿获,你说憨不?但三四月间春寒料峭,摸蚌人在凉飕飕的水里劳作,全身冻得起满鸡皮疙瘩;有时还得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脚摸,摸到后,没入水中,以手取蚌,也够受啊!相比之下,螺蛳大都产在只没脚脖子深的水田里。水清澄澈,见一个,捡一个,俯拾可得。

只是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乡里卖蚌的农民们也发了一点小财。

九. 湖北省 仙桃 地捡皮

地捡皮就是地皮菜,又名地衣,地木耳,沔阳一带都喊地捡皮,也有一些地方叫地苔皮,地菇。是一种季节性的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有点类似于木耳,呈墨绿色。不同的是,木耳是对称生长在腐木上,皮大肉厚,地捡皮也是片状的,无根,但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春末夏初,只要一场雨后,在我的家乡,那些人畜来往的少的地方但却永远不缺少生机的堤坡草地上,就会长出一朵朵,一撮撮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来。而且在雨后刚放晴时才会出现,得赶紧捡,如果太阳稍微一晒,地捡皮基本就干了,卷缩成灰黑色,就没法捡了。地捡皮是雨季的匆匆过客,它们仿佛一下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却又一下子就走完了这世上所有的路。新鲜的地捡皮很软很薄,也像木耳那样富有弹性,但它要柔嫩得多。

地捡皮长在多钙性土壤的地方。小时候,逢天下雨放牛时常捡这东西。雨后,阳光穿透云层斜射下来,仍有零星的雨点飘落,经常是光着头淋着细雨,边放牛边捡着地捡皮。地捡皮像是雨后的精灵黑亮亮地散落在堤坡上的草丛里,有蚱蜢不断地跳,阳雀在雨后飞来飞去。大人跟我们叮嘱过;打过炸雷的地捡皮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的?

地捡皮雨后湿漉漉贴在草里地上,零零落落,捡起来费事,手重了就抓断,捡不起来。地捡皮上面会粘带着枯草叶,青苔,泥沙,蚯蚓粪什么的。捡回家后先用水泡,使它柔软胀大,然后仔细地用手一点点地择,用嘴吹用手指弹。有时捡一帽窝子地捡皮回家非常不容易,清洗起来就更难了。不知要洗多少遍,但地捡皮的褶褶皱皱间似乎永远也洗不净,吃起来仍难免还会是沙格格神的。

地捡皮炒好后,淋点猪油,油润鲜香,滑溜爽口。炒地捡皮把锅烧辣,将蒜苗,生姜丝,辣子在油锅里淡一淡,再倒入地捡皮翻炒,放盐,盖锅略焖片刻。地捡皮下锅前要稍微沥干水分,否则炒时出来的水过多会影响口味。地捡皮折耗大,看起来一大堆,炒出来只一小碗。地捡皮吃起来清脆滑嫩,柔软而香鲜,辣呵呵的特别下饭。地捡皮交鸡蛋,韭菜一起炒,味道都不错,放入汤中更有滑而不腻的口感,凉拌则别有风味,有一股雨水的清新和宁静。

几十年没有吃地捡皮了,想起那些熟悉的野菜,飘散着淡淡苦味,夹带着一丝丝泥土的芳香,心情不由显得格外的轻松和舒畅;想起故乡那雨后的天空,想起故乡那青草野花飘香的味道,心情就湿润而有所思。

2011.12张才富.于乌鲁木齐

十. 湖北省 潜江 福寿饼

福寿饼--这是一道湖北潜江市借粮湖边的祖传小吃,它的奶名叫"袄巴坨子",学名呢,呵呵,就叫它"福寿饼"。

为什么叫"福寿饼"呢?因为啊,它的正面印的字不是“福”就是“寿”。做法是这样的:将“借粮湖”边靠湖水滋润长大的晚稻米的碎米磨成粉状,将这碎米粉子倒入一锅凉水中,比例可以按照1:3水象煮稀饭一样,要点是,水开后要不停地抄动,直至9分干成具有粘性的糊状。备好"福寿饼"的模子(是手工做的,木制,刻有“福”或“寿”)、各种自己爱吃的馅。取一团熟的碎米粉,包进各种馅,撮圆放进模子,轻轻按平,然后反扣模子,呵呵!半成品就出来拉!将锅放一点油(防粘),烧热,摆好它们,两面炕成金黄色就OK拉!

现在,你也可以叫它“黄金饼”罗,吃了有助你财源广进的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