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宏特产竹筒粑粑 芒市傣族竹筒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宏特产竹筒粑粑 芒市傣族竹筒粑更新时间:2022-05-28 10:45:21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德宏水牛

德宏水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南德宏水牛高大健硕,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如今,它们的家族可谓“牛丁兴旺”,正上演着一出双向发展的好戏。

现在在德宏,德宏水牛的养殖数量有10多万头,几乎德宏所有的地方都养有水牛。

品种特征 德宏水牛皮毛光滑,毛色以褐、黑色较多,颈下有一道半环形白色毛圈。公牛头短、额宽,嘴岔深,鼻孔大,眼大圆鼓而有神,母牛头窄长,嘴较小,眼清秀。角架大而长,最长超过119厘米,两角间宽有超过138厘米的,角向后弯成弧形。公牛颈较宽厚,母牛颈较细长。鬐甲高于荐部,胸深超过前肢长度,背腰短而宽平,膁部小。尾短、根粗,尾帚长过飞节。四肢端正粗壮,筋腱明显,管骨粗大结实,系部短而有力。蹄黑色、大而圆,蹄质坚实。体躯高大,体质结实,骨骼粗壮,结构匀称,具优良役用体型。
品种性能 德宏水牛成年公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7厘米,141.7厘米,196.2厘米,23.7厘米,506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28.7厘米,134.4厘米,189.8厘米,19.9厘米,450公斤。德宏水牛耕役能力较强,每天使役8小时,德昌水牛的最大挽力为200~215公斤,约占体重的45%,平均挽力106.8公斤,占体重的21.3%,每秒行速0.29米,生产功率0.42匹马力。

二. 海南省 三亚 海南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黎家竹筒饭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德宏小粒咖啡

德宏小粒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主要栽种品种。1951年德宏州潞西棉作试验站首次引进咖啡种作生产性栽培,育苗定植6亩,生长良好。1956年德宏州委决定在全州大力发展咖啡,并在全州开办咖啡种植技术培训班,使小粒咖啡在全州普遍得到了发展。1958年德宏州在芒市建立了州咖啡生产基地,开展咖啡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并攻克了咖啡选种、丰产栽培、防治病虫等课题,使科学种植咖啡技术在各族群众中得了普及。1960年,全州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多吨。德宏小粒咖啡到上海加工成咖啡粉,用铁皮罐头包装,出口伦敦。1963年在国际博览会上,德宏小粒咖啡被博览会评为“香气浓郁、微酸可口”的优质产品,获得可与兰山咖啡相媲美的声誉。1966年,全州咖啡豆产量已达100多吨,因受国际市场价格下滑影响,销路不畅,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科研和生产都受到严重挫折,德宏小粒咖啡生产走入低谷,原种植咖啡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已荒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咖啡市场需求增加,盈江潞西等农场和群众又开始大力发展德宏小粒咖啡的种植,共产干咖啡豆邱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德宏州委、州政府制定了发挥热区优势,走发展特色经济道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德宏州各族群众把发展德宏小粒咖啡作为绿色产业开发的重要项目,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种植基地。

四.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 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早点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

五.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苗族竹筒鸡杂

居住在鹤庆县境内河谷地区的苗族,风味小吃众多,其中,竹筒焖鸡杂的风味很独特。

竹筒焖鸡杂,选一节老黄的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开口当“锅”。将洗净的鸡肝、肫及杂碎剁碎,配以香菇、竹叶菜、青薄荷、蒜泥、草果面、核桃仁茸及食盐拌匀,全塞进竹筒中。再用芭蕉叶塞封节口,将竹筒放到炭火上翻转烘烤。待竹筒冒出油珠,使可破竹食之。奇香四溢,回味久长。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年粑粑

洞庭湖畔古来崇尚“年粑粑“,而汉寿最盛。每到春节前夕,千家万户便热火朝天地赶制粑粑。男的碾米磨浆,女的烧火上蒸,小孩打杂帮闲,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一做就是几石斗米。做的粑粑一缸缸,一桶桶。这些粑粑用糯米和粘米混合而成。粑巴酥软,形如月饼,表面饰有图案花纹,既好看又好吃,汉寿人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要过年了,遇到熟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做了多少粑粑,正月里拜年,粑粑是必备礼品;甚至祭祀祖人,也要摆几个粑粑。不少人家从腊月到来年春插,早餐几乎全是各种粑粑风味,或者佐以蔬菜,辣酱吃“菜粑粑”;或者放糖吃“糖粑粑”;或者煮在甜酒里吃“甜酒粑粑”,有时又油煎油炸吃“油粑粑”,花样翻新,越南吃越爱。传说,这种粑粑曾充当南宋杨么起义军的干粮。也许是由于对邑人的怀念,汉寿人一直很看重它,千百年来习俗不改。( 常德)

七. 江西省 九江 永修县 竹筒石鸡

原料:石鸡、百合粉、料酒、酱油、清盐、胡椒粉、鲜汤、猪油、味精、竹筒

烹调方法:蒸

工艺流程:石鸡初加工——腌渍——蒸至——成菜

成菜标准:色泽:淡黄 味型:咸 香 鲜 质感:酥烂

八.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芙蓉区 糖油粑粑

长沙传统美食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是长沙传统小吃,用糯米制成,香甜糯软,外脆内嫩,寻常街巷都能买到。小时候还有人把糖油粑粑当早餐,虽然是从油锅中炸制而成,又兼有糖浆裹挟,但是吃起来也不觉油腻。较为有名的有李公庙的糖油粑粑以及火宫殿。

十.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傣族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其配料有采自千年古茶园原生态的晒青毛茶或新鲜茶叶、蜂蜜以及甘甜清澈的纯天然山泉水。其泡制程序为:先将晒青毛茶放入新鲜的竹筒中,将其口封紧,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烘烤备热,烤至发出茶叶清香,取下加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将沸腾的山泉水倒入竹筒中,再烘烤片刻,即可饮用。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