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宁特产什么值得买 西宁特产在哪里买最好最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宁特产什么值得买 西宁特产在哪里买最好最便宜更新时间:2022-05-09 16:21:41

一.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韦家庄蔬菜

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韦家庄村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260米,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位于东临西宁市距17公里,离西宁市最大的海湖路批发市场较近,为该村发展无公害蔬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近年来,韦家庄积极落实各项科技兴农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全村着力建设蔬菜种植基地。该村耕地面积2002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280亩,日光节能温棚现有1650栋,其中每栋温棚面积336.5(平方米/座),每栋温棚产量5000(公斤),全村500多户人家中有一半从事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仅种菜一项,农民人均增收三千多元。现在,韦家庄村已成为青海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已成为韦家庄村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

2011年,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韦家庄村(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抓面

抓面是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将羊肠、羊肉、牛头皮、腱子(可以随您的口味任意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放在已经煮熟,并用肉汤反复过热的面上,调醋,蒜、韭菜沫、盐等调料。并伴以热汤与面共食。抓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头皮筋斗,腱子绵软、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夏天吃凉

、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推荐:南商业巷内有一家店面不大的“进江抓面”、华联超市花园店对面花园南街有一家“铜锅抓面”、互助巷内有一家“马贵抓面”、青海宾馆门口东侧“五一抓面”、小桥朝阳东路“八宝铜锅抓面”抓面也需要赶早吃,一般到中午都卖完了。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玉川虫草

青海省西宁市玉川虫草有限公司,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胜利路53号青旅商务大厦8楼,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下设分公司,总公司是海南藏族自治洲唯一的一家外贸公司,位于美丽、神秘的青海湖南岸,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
本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营冬虫夏草的公司,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礼品盒虫草的企业,主要经营青海地产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果(俗名蕨麻)、藏雪莲、藏茵陈、枸杞、牦牛鞭、鹿茸、青稞酒系列、建筑陶瓷系列等。冬虫夏草是我公司的骨干经营品种。其中“雪豹”牌礼品盒系列虫草尤以其天然纯净、色正饱满、品质优良、加工细腻而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本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二000、二00三年连续被青海省工商银行政管理局评为青海省“著名商标”、二00三年被青海省商业联合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放心消费店(公司)称号”,二00三年被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统计局、青海商业联合会评为“优秀工商企业”,在二00四年全国共铸诚信活动中,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诚信宣言,当年被青海商业联合会评为“诚信企业”。

我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产品销量逐年上升。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地区。

四.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西宁大黄

因历史上集中于青海省西宁市分级、包装、外销而得名。原植物多为野生,分布于东部山区和玉树、果洛、黄南、海北各州海拔4300米以下的高寒地区,商品药料分箱黄与包黄两种。

西宁大黄是指青海省主产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以质地优良、色泽鲜亮、油性大,蒽醌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纯天然、无污染、加工手段独特而驰名中外,冠以“西宁大黄”之称,是青海省量大质优的著名地道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较多,临床应用广泛。

青海的大黄生长于高寒潮湿地带,系寥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它的品种通常有掌叶大黄和鸡爪大黄之分,实际上,主要是唐古特大黄和它的变种,在果洛、玉树、黄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均有野生,西宁地区及农业区居民庭院中多有栽培,既绿化庭院,又可采集作药用,一举两得。大黄加工外销又分箱黄和包黄两种规格,箱黄质量标准高,主要销国外,包黄则销国内。

西宁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 50 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 月发芽,6 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 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1爪大黄,花淡黄色。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五.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酥合丸

青海俗称“团园丸子”。将熟糯米搅粘凉透,拌清粉,压成片状,切成长条,揉园压扁,包入蒸熟的水晶馅丸子(即面粉、白糖、玫瑰糖、核桃仁、红绿丝、冰糖渣、生猪板油碎丁拌匀),文火炸,再蒸半小时,扣如盘内,撒上白糖,或倒入少许糖水。具有软、甜、香、酥的特点。

六.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七十味珍珠丸

七十味珍珠丸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原系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本方根据藏医学原理, 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血压失调、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脑动脉硬化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的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

七.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西宁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牧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八.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筏子肉团

筏子肉团是青海西宁的名菜,俗称“炸筏子”。将猪的胃壁脂肪膜九俗称蒙肚子油或包肚油)做包裹皮,把肝、肺、肾、脾等,剁成泥,拌入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酱油、清油、葱沫、蒜泥等掺入面粉和团粉,拌匀,填入脂肪膜中,再用洗净的小肠管来回密密地扎成一长圆形肉团,两端封口、煮熟,再蒸一个时辰可食。有的做法是把羊肉装入肠中经煮、蒸而成。因形似当地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特点是肥而不腻,鲜嫩味美。青海各族人民都吃筏子肉团,回族和撒拉族群众多在自己的节日扎羊肉筏子吃;汉族和土族群众都集中在岁尾制作,作为春节的美食。

九.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西宁毛

西宁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青海藏羊的毛,色白、丝粗、具有很强的回弹性和光泽度。用这种西宁毛织出的纺织品柔美温暖,大大优于其它地区的毛织品。因而,自古以来很受各族人民和外商的欢迎。

十.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