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原湘西土特产 三原特产十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原湘西土特产 三原特产十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5-03 14:09:42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湘西黄牛

湘西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湘西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湘西黄牛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产地及环境

湘西黄牛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慈利县,以及石门、桃源、沅陵、辰溪、麻阳、芷江、新晃等县的部分地方。主要产区为凤凰、花垣、大庸、桑植、永顺、慈利六县。产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西南与黔东接壤,西北与川鄂毗邻,东南以雪峰山西部山脉为屏障,东北至澧水下游。位于东经109°14′~111°36′,北纬27°32′~29°44′。境内为武陵山脉所盘亘。山势陡峻,岭间为小块盆地与丘陵相间。海拔最高为1890米,最低为82米。澧水、沅水北部支流贯穿全境,向东北流入洞庭湖。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16.8℃,无霜期240~270天,年降雨量为1300~1800毫米。但因境内地势复杂,而形成多种小气候。产区中山为黄壤,肥力较好,低山为黄棕壤,丘陵盆地多为红壤与紫色土。在这种生态条件下,亚热带植物发育甚好,森林覆盖率为34%。草场资源丰富,全区草山面积约1400万亩,其中山地草丛类,疏林草丛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占59.6%。牧草主要有冬茅、野古草、马唐、雀稗、细柄草等。豆科牧草占21.7%,其余为菊科、蓼科等多种草类。产区山多坪少,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共410万亩,其中旱土占30.9%。梯田坡地多,生产条件差,耕作粗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其次为小麦、红薯、大豆、马铃薯、荞麦、高梁,以及花生、芝麻、烟叶、甘蔗等。粮食产量中,水稻占60%,杂粮占40%。

地域范围

湘西黄牛产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的武陵山脉中部,北与张家界永定区接壤,东与怀化市沅陵、辰溪县毗连,南与怀化市麻阳相邻,西与贵州铜仁、重庆、秀山、酉阳交界。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湘西黄牛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凤凰、永顺、花垣、龙山、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在湘中、湘南和湖北省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地区都有零星分布。1982年4月,中国南方六省在凤凰县召开黄牛优良品种鉴定会,确定湘西黄牛中心产区以凤凰县腊尔山区的柳薄乡为主,其次为凤凰县禾库、米良等乡镇。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湘西黄牛保种区设在凤凰县腊尔山区。目前,湘西自治州存栏湘西黄牛260243头,其中公牛149798头,母牛103534头,阉牛6911头,产量3万吨。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花垣县 湘西焖田螺

湘西焖田螺

“螺蛳壳里做道场”,现在是用来嘲笑地方太小,办不得大事。但在凤凰,“天下第一螺”的口味,已传遍了大江南北,凤凰的辣螺蛳肉,早已不是以前的民间火烧螺蛳了。以前湘西小孩捡到螺蛳,用火一烧,便掏出里面的肉来吃。现在的焖田螺你可能会吃,但火烧螺蛳,你就不一定能吃了。

三.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原蓼花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

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更加蓬松泡发,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称赞:“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太!”故又称为“僚花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将“僚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大加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觉得有趣,并取其谐音,遂云:“干脆叫它蓼花糖,既形象,又别致”。以后,人们便改称为“蓼花糖”,列为贡品。清康熙进士温义,在《纪念堂遗稿》中有诗赞曰:“生性冰雪姿,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

三原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与芝麻仁两种。系用新鲜优质糯米,上等黄豆、白糖、植物油等为原料,佐以熟芝麻。其加工工序,经选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条、制坯、阴干、贮存、发坯、油浸、炸制、浇浆、挂皮等24道工序制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从投料到出成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成品呈圆柱体,个大体松,皮色金黄,肉质洁白,呈丝网状,香甜酥脆,绵软易化。

三原蓼花糖,历史悠久,味形兼美,畅销不衰。目前,除销于省内外和北京、广州等地外,还出口香港等地。改革开放以来,三原县每年生产蓼花糖1500吨左右,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和1987年,先后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和“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和1992年又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和“中国经济特区成果博览会金质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博杰品尝了南茂牌蓼花糖后,挥毫题写了“蓼花糖宫廷食品”七个大宇。

四.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金钱油塔

三原县金钱油塔,也叫“千层饼”。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松软绵润,清爽利口,制作精细

( 咸阳)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里耶米豆腐

里耶,原本沉睡在武陵山腹地酉水河边,2002年一场挖掘让这座小镇的秦风秦韵重现于世,被外界愈来愈多的人所知道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来寻找千年流传下来的韵律,来倾听千年传唱的歌曲,来抚摸岁月雕磨的石板,来品味岁月留香的美食。

经过里耶大桥,跨过酉水河,一幢幢青砖绿瓦的古式楼房屹立在街道两旁。秦韵特色的古城遗址、古城博物馆可能是你此行的目的,但游完后步入古城小巷来一碗里耶米豆腐又会为你此行增添色彩。

走进石板小巷,你总会在小巷口发现一家或者两家店面在售卖米豆腐,秦风旗帜在屋檐上随风飘扬。此刻你不妨找一家店坐下,唤一声:“大姐,要一碗米豆腐。”这是店老板准会满脸笑容的对说:“辣椒多少?熟食凉拌?”凉拌、熟食皆看你的口味。倘若你自以为自己很能吃辣,“多加点辣椒!”那么你就上当了,这是当地自产的辣椒,叫做“七姊妹”,奇辣无比。

里耶每一家卖米豆腐的店门口,几乎都摆着一个小摊。一个个金黄色油炸粑粑放在网丝上,这就是米豆腐的黄金搭档——油粑粑。一口软嫩的里耶米豆腐外加一口清香酥脆的油粑粑,这才是人间美味吧!

儿时,最喜欢的事就是赶集。家住当地自然保护区八面山上,交通不便。凌晨三四点,我们一行赶集人与一群鸡鸭猪狗挤在一辆手扶拖拉机上,一路上只听得“叽叽喳喳...汪汪哼哼...”还有一阵阵若有若无的猪粪味道。可这些仍阻挡不了我赶集的决心,只因里耶米豆腐的吸引实在太大。到了下午回家时,坐下拖拉机上,摸着圆鼓鼓的肚子,露出了满足的面容。

若是你喜欢清幽的山水,钟情于赢秦的文化,有抵挡不住美食的吸引,那么里耶古城定是你最佳的选择,而当你离开时准会是面上含笑的。

作者:陈 雄 来源:凯风湖南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苗市腊肉

苗市腊肉生产于龙山县洗车河流域,以苗儿滩镇最为出名,该产品以土家人特殊的淹制和熏烤,工艺复杂,其色泽红艳,香味浓厚,质地不亚于金华火腿,可蒸,可烤、可煮,食法多样,其生产以千家万户为主,年产量约1700吨,目前尚未集约化生产,产品在周边久负盛名,尤其在省内销售看好。生产厂家仅有老槐实业有限公司和榜爷腊味厂。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苗族数纱

泸溪苗族数纱是一门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名家学者的青睐,成为研究和探索苗族的重要对象。它那充满天真的活力、具体与抽象的艺术形式、朴实而单纯的对比色彩、神秘而古老的几何图形、栩栩如生的生灵图象,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古丈贡茶

湘西产茶历史悠久,唐朝溪州即以菜芽入贡,清乾隆皇帝曾钦点古丈贡茶,1957年在莱比锡世界博览会上湘西古丈茶获金奖;82年在全国供销商品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85、86年连续两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金杯奖;88年11月又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牌奖,系湖南省高产优质名茶的典型代表。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牌百合

石牌镇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北33公里,总面积68.3平方公里,一万六千多人。近年来,龙山县石牌镇由于百合产业大力发展,从一个普通的边贸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

多年来,百合种植与加工逐步成为石牌镇主导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加工,拥有30亩以上百合种植大户105户,百合加工龙头企业2个,百合加工大户42户,百合专业合作社1个,从事百合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超过250人;建立了百合批发市场1个,年鲜百合交易量达2万吨左右。干鲜百合更是远销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郑州等地,热销上海世博会。

2011年8月,石牌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荣誉。

2012年,石牌镇百合种植突破1.6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8亿,人均增收11215元。

十.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小磨香油

三原小磨香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原小磨香油,始自清代,距今约三百年历史。三原小磨香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但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等,可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小磨香油还有润肤、祛斑、疏经活血、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的功效,因此最有益于中老年人延缓衰老。1984年成立三原香油公司,生产“龙桥春牌一滴香”小磨香油,1987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该产品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多次化验,质量指标均优于“陕Q/B180-79”小磨芝麻香油省级标准。陕西兴邦油品有限公司作为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磨香油生产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三原小磨香油久负盛名,以其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畅销国内外,经久不衰。近年来,三原小磨香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已有香油获证企业46家,在全国香油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三原小磨香油具有浓郁、显著的香味,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芝麻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三原小磨香油采用当地生产的优质芝麻,以手工生产为主,经筛选、漂洗、炒籽、扬烟、磨浆、兑浆搅油、振荡摇油、毛油处理等多道生产工序,才能生产出纯正优质的小磨香油。用石磨磨制香油比普通香油具有更浓郁的醇香,其风味来自独有的石磨工艺,是普通香油所不具备的。其保持了1600多年的绿色物理加工制作工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芝麻营养的最大化,而且口味醇香,更易在烹饪中保持食物的色、香、味。近年来,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继续扩大,已占据全国26个省、市香油市场,知名度高,质量可靠。

三原小磨香油

陕西省三原县城关镇、西阳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三原小磨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的函》,三政函字〔2014〕10号

三原县地方标准:DB610422/T02-2014《三原小磨香油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