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通州在哪买特产 北京通州有卖特产的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通州在哪买特产 北京通州有卖特产的吗更新时间:2022-05-30 02:51:26

一. 北京市 通州区 民间蓝印花布

通州民间蓝印花布始创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面料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装饰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二甲是我国蓝印花布的主要生产基地。清道光年间的“曹裕兴”染坊,至今已有160余年,有“裕国财源通中华,兴隆事业达华洋”之誉。如今的二甲印染厂,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改革创新,产品畅销国内外,是旅游者欣赏、研究蓝艺的良好场所。

二. 北京市 通州区 王致和腐乳

王致和腐乳从创始至今,已历经约130年。王致和原本是安徽的举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滞留京城。为谋生计,他做起了豆腐生意,同时刻苦攻读,以备下科。盛夏的某一天,他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怕放坏了,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从此以后,他也就歇伏停磨,一心攻读了。时间一长,他渐渐把此事忘了。

秋凉后,他重操旧业,猛地想起那小缸豆腐,连忙打开,哪曾想臭味扑鼻,定神一看,豆腐已变成青色。扔了实在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下,不料别具风味,遂送给邻里品尝,结果品者无不称奇。

之后,王致和屡试不中,就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清末,臭豆腐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还赐名“青方”,使之身价倍增。清末状元孙家鼐写了两幅藏头对,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冠顶横读为“致和酱园”。

经检测,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满足成年人一天的需要量,其钙、铁、锌含量高于一般食品,还含有维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三.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石港窨糕

石港窨糕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的。窨糕,本名印糕,石港窨糕雪白松软、香甜可口、凉而不硬。

千年古镇石港,有种传统的应时茶食,名叫窨糕。说它传统,据石港九如斋茶食店的后代回忆:他祖上为避战乱,从镇江搬来石港从业已150多年了;说它应时,是指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过了立夏市场上就没得供应了。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将“印糕”改名为“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改“印”为“窨”;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于是约定俗成,直到现在还叫“窨糕”。

窨糕更是当地居民喜爱的茶食。 窨糕,因每块糕上都用桃红印花而得名。制作窨糕的米粉都是本地所产的粳米,再调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加工前要把米浸泡7天,淘洗7次,再碾成米粉,加入桂花豆沙,蒸成糕。这样做出来的窨糕雪白松软、香甜可口、凉而不硬。石港窨糕是应时茶食,每年供应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一般从惊蛰开始,立夏前结束。

四. 北京市 通州区 通州小楼与烧鲇鱼

小楼烧鲇鱼是通州地方风味佳肴,四方驰名。为什么叫小楼?烧鲇鱼何人首先烹制?是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的
清真小楼饭店原字号是“义和轩”,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开始,只有一间门面,勾连搭房二间,屋内设座,出售简单的炒菜、水饺、馅饼、豆粥,门前设摊,兼营茶水。由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李振宗兄弟四人合伙经营,没有伙计。实际将小楼发展起来的是二弟李振荣。据李振荣之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多年负责小楼经营管理的李凤海回忆:李姓世传厨行手艺,人称“厨子李”,在精选用肉。调配佐料,烹好加工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当时,小楼门面虽小,品种下多,但利薄多销,饭菜质好,量足,深得劳动人民的好评,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随着生意兴隆,门店向左扩展,向后延伸,门面增到2间,店堂增到6间,并雇用了伙计,为了晚上休息,即在店堂上盖了一间小楼,留一楼口,竖一活动木梯,方便上下。义和轩北邻庆安楼饭庄,三间门面,两层楼房,系多年老字号,明朝严嵩曾为其题匾“南楼”二字,因此人们便习惯称庆安楼为南楼。义和轩开始仅有一问楼房,和南楼相比小得多,人们便称为小楼。以后,由于经营得力,小楼名声大噪,义和轩的字号倒元人提及,“小楼”两字便成为正式字号一直沿用到现在。小楼与古老的通州城浑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的韵味,因此,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通州城采景,并在小楼等场地拍摄了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烧站鱼登市后,顾客盈门。李振荣坚持高质量,薄利润,生意愈来愈红人,不仅劳动人民是小楼座间常客,就是中上层人士也慕名前来品尝,一时间车水马尤,大有应接不暇之势。从此,被人们称为通州地方风味,与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豆腐并称为“通州三宝”。50年代,彭真、刘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尝过,著名相声大师候宝林也慕名专程来通州一饱口福。小楼于90年代彻底翻盖,三层楼的铺面拔地而起,小楼以全新的设施,烧鲇鱼以传统的原汁原味招徕中外食客
( 北京通州)

五. 北京市 通州区 通州腐乳

通州腐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州腐乳,质地细腻,芳香扑鼻,别具风味,从二十年代起,就享誉京畿,畅销京东八县。凡走运河水路转道通州的官民商旅,多数都买点“通州腐乳”带经四面八方。时间一久, “通州腐乳”便声名远播。其实,“通州腐乳”不仅是南货北植第一家,更是南北风味嫁接之精品。

六. 北京市 通州区 大顺斋糖火烧

如果你到通州来,不游览运河风光,别人一定会说你:“白来了!”如果你离通州而去,不拎一盒大顺斋糖人烧,想必到家也会受到奚落:“傻冒!”民谣有曰:“通州三宝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豆腐,”无论按名声还是创始,它都是打头的。大顺斋糖火烧何以通州三宝中独占鳌头?何以数百年间美誉久享?这还得从头说起。大运河上一条船。客船,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河,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棗358年前明崇帧未年的运粮河。一船客。一担。一炉。甭间,只一看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此人本南京上元一位回民刘刚,乳名大顺,卖糖人烧,炸油果子的想到外地发展
刘大顺到了运河端头,抬眼一望:“嗬!好大的一座城啊!”他看此处,水道旱路,舟来车往,粮山货海,游人如云,便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以后,他便在这城里落了户,先小本经营,肩担走卖;后靠南街开两间小门脸儿,还是炸油果子、做糖火烧。开买卖总得有个字号吧?叫什么好呢?平民无讲究,就以自己的乳名为号吧?棗“大顺斋”;于是,叫开了。这一叫,就到了清乾隆年问,由于手艺精,生意好,又在回民胡同置下五问房,前店后厂,糖火烧保留,又添南味糕点。这一叫,又到了清末民初,主人换了刘九爸(ba)棗刘大顺的第六代孙,糖火烧就更火了,红遍京城内外;买卖也更大了,花开四枝,除通州,又在京城设三分号。灾难从天而降。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北京,通州城首当其冲,这一冲,就是万千人头落地,满街买卖关门。还有更背运的, 1912年,大顺斋又遭驻通毅军劫后一把大火,惨!数年间心血毁于一瞬。好不容易挨到解放,大顺斋起死回生,可由于小规模、少批量,全市人民很难沾到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百废俱兴,老字号受到重视,这才有了大顺斋的再度辉煌。1981年,国家鼎力相助,拨款130万元,新建厂房2800平米,职工增至200人,日产糖火烧1300斤,品种达30多种,获北京市优秀产品称号。90年代后,大顺斋隶属通州区金响工贸集团,资金、设备、生产规模就更加可观了
几百年来,大顺斋糖火烧名声在外,供不应求,它到底好在哪呢?您听一首歌吧!“……香,实在的香,香满口,香满屋,香你个跟头站不住脚;酥,实在的酥,酥软软,不用嚼,酥得你骨头都要化了,甜,实在的甜,甜透了心,甜醉了人,甜得你今天忘了明朝……”夸张是有点夸张,不过却也道出了它的特点:香,酥。甜……其实,它的样子并下显眼,深棕色,像棋于似的,愣头磕脑。可它却愣中透憨,憨中透巧,巧中透美,招人喜欢。这都有赖于它的做工和用料。先说用料。一般面点都离丁开面、油、糖、香料……可大顺斋的糖火烧,面是本地新打的麦于磨的,细箩几过棗精白!香油、麻酱,原料一色儿上等的白芝麻;糖呢?或台湾产的“惠盆”,或广西梧州的“篓赤”:桂花,则非江南“张长丰”的莫属了。再看做工。先将面分死、发面活好,然后按两层死、一层发面相叠;摊擀薄后,将麻酱、红糖、香油、桂花调抹其上;再卷裹抻长,按一斤十二个挤剂、团剂、成形、上炉就更讲究了,饼铛内文火先“抢脸儿”一、二分钟,起锅上盘后人炉,再烘烤15分钟方可。大顺斋糖火烧易保存,炎夏暑热于密封处存放,一至两个月不霉、不干、不走味,据传,当年回教阿訇去麦加朝圣,别人所带于粮皆馊坏,唯大顺斋糖火烧香甜依旧。又据史载,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通过外事部门点名要吃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
大顺斋为国争光,糖火烧名扬四海,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吃着好。您还是到通州来亲口尝尝大顺斋糖火烧吧!就着茉莉花茶,观着临河塔影,那该是什么滋叶!( 北京通州)

七.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窨糕

千年古镇石港,有种传统的应时茶食,名叫窨糕。说它传统,据石港九如斋茶食店的后代回忆:他祖上为避战乱,从镇江搬来石港从业已150多年了;说它应时,是指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过了立夏市场上就没得供应了。

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民国初年,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没有考取功名,平时却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将“印糕”改名为“窨糕”,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改“印”为“窨”;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也跟着叫“窨糕”。于是约定俗成,直到现在还叫“窨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石港的茶食店生产窨糕相当讲究,工序也相当繁杂。每年秋收后,各茶食店就到粮行购足明年用的叫“早十天”的晚稻,只有这种稻做出来的窨糕才既白又软。加工前将稻在碾坊里碾7遍成为优质白米,浸水7天,淘洗7次,碾成米粉蒸成糕,雪白松软、凉而不硬,就是南通城里的稻香村、景福斋等大茶食店里的窨糕,质量也无法与之相比。隔心(夹馅)有枣泥、五仁、洗沙等,非常可口,每块零售4个铜板,随蒸随售。有的人禁不住它的诱惑,就在店里品尝,更多的人是买回去全家享用,人们远行时常购作路粮。因石港窨糕远近闻名,所以许多人在春季将其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作礼品,店家将凉透的窨糕用扁平竹篓两片,上下对合,衬以蒸煮过的江南大竹叶,上盖店牌招帖,用红绒线扎好,美观大方、清洁卫生。

改革开放后,石港窨糕的生产更加繁忙,工序更科学合理。每年清明前后的一个月内,石港市场上窨糕零售、批发,随处可见。朋友,如果那时你到石港旅游,别忘了品尝一下石港窨糕的风味噢!

八.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

“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九. 北京市 通州区 料器工艺品

料器工艺品

说起料器,通州人总爱管它叫“玻璃玩艺儿”。小如料扣、珠子,大至兽鸟鱼虫,还有什么十二生肖造型,小兔、小狗、小羊、小猴、小猪之类,司空见贯,屡见不鲜,雕虫小技而已;其品种纵有数百上千,也很难登得大雅之堂。其实,并不尽然。比如,近两年通州兴蓉工艺品厂研制成功的水晶玻璃彩光料器,就新颖别致,别具风格。这种工艺料器,白天给您一种水晶般洁白无瑕的纯真,夜间又能呈现出光彩夺目的光韵,被美国人、俄罗斯人、西班牙、澳大利亚人视为民间工艺的奇珍,陈设于客厅及房间的重要位置,并不时地展示给他们的亲戚和朋友观赏。他们说,这晶莹剔透的料器,蕴含着“东方的神韵”。还有,1994年,在新华社会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的大厅内,分别摆放着一盆像征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富贵牡丹”,令人娱心悦目,叹为观止。这“富贵牡丹”并非洛阳所生,而是通州区梨园所产。这盆料花盆景,花丛高2.7米,花盆高0.5米、直径0.8米,叶茂枝荣,花团锦簇,怒放着赤橙黄绿,盛开着紫青兰白黑等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百花争艳,观之,蜂飞蝶舞,娇艳欲滴,似有馨香缕缕沁人心脾。通州料器工艺大放异彩,有如这“富贵牡丹”,令人在观花、赏叶之时,不禁引起对于“根”的追忆……。

十. 北京市 通州区 早凤王桃

早凤王桃

早凤王桃7月上旬成熟,阳面全红,果肉适甜,硬度大、丰产、耐贮运、市场缺口好,果重平均250--350克,最大个500克,是市场需求的一个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