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亳州灵璧有什么特产 安徽省亳州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亳州灵璧有什么特产 安徽省亳州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5 08:06:38

一.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黄牛

涡阳县黄牛市场我县是黄牛大县,通过品种改良,西杂、夏杂、利杂等一代商品牛数量充足,年可出栏10万头以上,可供外地客商选购。同时利用波尔山头优势改良地方品种也已在我县广泛开展,瑞已繁殖杂交一代波尔山头近千只,热忱欢迎外地客商合作开发山头生产、加工等项目。《涡阳农网》提供( 涡阳)

二.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固镇石雕茶壶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壁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及滩溪的彩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造型别致,做工考究,壁薄如币,叩之声加磐,视之洁如镜,堪称“壶中极品”。石雕茶壶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石、开料、内雕、切割、粗雕、精刻、抛光等八、九道工序,多为手工、半手工精心雕镂而成。造型可与著名的宜兴紫砂壶媲美,天然纹理色彩丰富,质地凝重坚实,且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固镇石雕茶壶现已开发出5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并远销到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三.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江集羊肉汤

利辛北15公里:  江集羊肉汤早已名声在外,在这里只要是羊身上的你都可以吃到,此汤鲜、浓,余香不绝,而且吃后嘴里没有羊肉的腥膻味,同样的吃羊在这里你可以摆满一桌也吃不到重样的。我在杭州余杭吃过传统的“掏羊锅”也是用大锅煮过,比较起来,杭州余杭注重原味,口感鲜。利辛江集的羊肉味道则重、香、回味悠长不膻等优点。节假日时许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慕名而来,那时你要去吃还得赶早。 另外此地牛肉汤、牛尾骨也不可多得。

四.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桑皮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五.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重油大烧饼

展沟烧饼,又名“鞋底烧饼”,因其形似鞋底而得名。展沟烧饼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由面粉、五花肉、芝麻等原料加工而成,外观上长且薄,颜色橙黄,表面粘满芝麻;食用过程中,色香味美,外脆内酥,可口宜人,每有外地人到来必定是“吃不够带着走”。

六.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井贡酒属浓香型大曲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减店集。此地有一古井,据传是南北朝时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饮之甘甜润喉,有“天下名井”之称。当地人用井水酿酒,效果极佳。明万历年间,被作为名产进贡,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遂得名“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颜色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味经久不息”,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蜚声中外。

七.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苔干

据传说,300年前创制于一个叫“张绣楼”的村庄,所以,起初得名“绣楼苔干”。又因义门 集称“庙集”,故又叫“庙集苔干”。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鼻,因此被湖广和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这种苔干风味独特,人们视为珍品。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已作为“贡菜”进奉皇帝。

苔干是用涡阳县义门集一带的秋苔菜茎去皮晾晒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点。

苔干收获后应立即切晒,切晒是苔干生产的关键,要经过除叶、削皮、切片、晾晒等工序。切时要求:刀刀笔直,苔片厚薄、长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连,便于搭晒。苔片大部分水分蒸发,萎蔫后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先取出适量苔干,放入温水内浸泡两小时,尔后切成二指长的片,拌入虾米、姜丝、辣椒和食盐为咸拌;加入白糖为甜拌。尤其是在数九寒天,餐桌上出现一道碧绿香脆的凉菜??苔干,顿时会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九.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观堂大蒜

大蒜乃百菜之王。观堂大蒜,则可称蒜中之首。 安徽亳州观堂大蒜产于刘集、沙土等沿涡河地段,这里因水土适宜,生长的大蒜属于正宗。

观堂大蒜的独特之处是内在质量,一般蒜种只能“吃”一水,它却能“吃”三水。所谓“吃”三水,指的是将大蒜捣碎,凉水调成蒜汁,馒头蘸而食之。汁干再兑水调之,味道不变。第三次兑水,仍能调成一定的浓度,味道如前。

经过多代栽种繁殖,现在,观堂已发展到万亩的种植规模,蒜苔和大蒜都名扬各地,成了大蒜之乡。每到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观堂,公路上的车辆头尾相接,终月余而不息。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