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有些什么当地特产 苏州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有些什么当地特产 苏州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04 03:52:35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风枵茶

糯米是江南的,江南百姓人家用糯米做成的茶食糕点品种颇多。江浙两省交界的七都一带,历来有吃甜茶的习俗,当地人重情,招待来客喜欢叫人甜一甜,图个好口彩。用糯米饭糍干撒上白糖泡的茶就是最为寻常见的甜茶,名为风枵茶。"枵",原指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云道:"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糯米饭糍干摊得十分轻薄,风都吹得动,故名"风枵"。由于泡茶的糯米饭糍干摊得形如"蛋底",也俗称"蛋底茶"。

风枵茶在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在农村里,家家户户的主妇们都会在春节前准备好风枵招待节日里来串门唠嗑的亲戚朋友。风枵茶的制作很有讲究,做风枵,也叫摊蛋底,先要用大灶头烧好一大锅的糯米饭。糯米要浸得透,淘米要淘得净,烧饭要烧得烂,水分要比一般烧饭放得多一点,饭不能烧得太干,烧得干了会摊不匀,要起块。准备摊饭糍干了,要寻好烧火的人,随时调整火候。一般摊饭糍干放在大灶上干净的镬子里摊,不能有油腻。考究的用铜铲,铲上一团糯米饭,放进烧烫的镬子里摊平,要用巧劲,全靠手腕里力度的掌握,力要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摊出来的饭糍干才会薄而均匀。一般控制在四分火,火力要稳,不能一时大一时小。糯米是富有粘性的谷物,火大了容易粘底焦黑,火小了当然也不行,会潮腻起丁,上好的饭糍干要干爽透白,薄而均匀。这是一个力气活,相当累人,大冬天摊饭糍干也会摊个大汗淋漓的。现在农村里灶头少了,很多人家便请客手做,市场上也有卖的,只是买来的风枵不是手工摊出来的,口味相去甚远。成品的风枵贮存起来比较方便,放进食品袋扎紧挂在阴凉通风处就行,可以吃到来年。

风枵可以干吃,香脆可口,也可冲泡喝,金边小瓷碗里放上几片,撒上白糖,沸水冲下去,犹如朵朵莲开,浮上水面,沿碗边流转,香气袅袅而上,钻鼻而来。抿下去,入口绵软滑溜,糯甜满舌腔。

糯米做成的风枵有消食开胃的功效,放上红糖鸡蛋一起冲泡可用于体虚产妇,小孩子发烧也可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风枵茶,因为锅巴有排毒清肠的功效,对于胃弱的人,饭糍干起到保健作用。风枵茶甚至可以作为安全的减肥产品,享用美食之余还能瘦身,一举两得,锅巴刮油的力道可是不能小觑的。

风枵茶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就连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品尝过太湖边这一特色甜茶,连声称道。有坊间歌谣唱得好:"洪钓一转天为云,纸薄冰莹鸭羽轻。看似平常最珍贵,只馈产妇与亲朋。"围在一起喝风枵茶成了亲友邻里之间交流感情、和睦相处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风情浓郁、特色浓厚的民间习俗。

二.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采芝斋糖松仁

又名松糖。产于江苏苏州。 其外形为颗粒状,大小均匀,互不粘连,粒粒带有糖刺,洁白光亮;口味清香甜美,肥而不腻。采用松子仁,包以极薄的糖衣多层。原料松子仁精选上等粒大肥嫩者,配以白砂糖、饴糖等辅料。先将松仁烘干、烘烫备用;再将白砂糖兑水,加温溶解、提浆、熬煮糖膏;然后以精巧技艺拌糖,使糖膏薄裹松仁之外,经3-5次令糖衣逐步加厚,每次糖膏的熬煮温度不同。切须谨慎细致,如轻糖松仁,须先大火、后中火、再小火,不可颠倒顺序。并经3次整理而为成品。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常熟花边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常熟花边精工细巧,色彩绚丽,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素雅大方,花色繁多,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常熟花边曾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又名南胡、提胡。从选料、制作、装配、胶合、校音以至油漆,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直延用至今。其构造由琴杆、琴简、振动膜(蟒皮)、琴轸、琴简托板、琴弦等部件组成。琴杆应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因为老红木木质紧密,发音稳定,不受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影响,不易变形。琴简选用纹理顺直,有光泽,无节疤的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要蟒蛇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称,弹性强。制作工艺精细、严密。各部都要先后经锯、刨、锉、镑、磨、光等几十道工序。使木质表面光洁,胶合件无间隙,结构严密。琴简板的胶合采用传统黄鱼胶(即用黄鱼肚干水浸、烧煮、舂透成胶)。严合无缝,浑为一体。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甜美柔和、纯净优雅,反应灵敏,高、中、低音。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鸡头米

苏州的鸡头米也是一绝。这种鸡头米刺很少,香气浓郁、吃口软糯,被称为“南芡”,不像“北芡”那样浑身是刺,很难采摘和剥肉。

鸡头米是百姓对芡实的俗称,我国芡实以苏州南芡为著名。苏州民间食用鸡头米的方法很多,最大众的吃法就是鸡头米羹。其制作方法十分简便,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鸡头米放入锅中,煮沸后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即可装碗入盆。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真丝弦线

又名厂丝弦线。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料,按照传统的手工工艺,先后经翻丝、缠丝、打线、熏线、上胶、拉线等6道工序完成。先将单根蚕丝理顺后,按品种规格(分15-450根丝)合并成单股丝束,谓之翻、缠丝。接着便将单股线束合并,按逆时针方向绞紧为弦,捻度紧密而均匀,俗称子眼,达到古琴书所谓密如连珠随后将打成的弦线置入箱内,用点燃的硫磺熏透。即刻上胶,再将弦线投入含有适量黄鱼胶汁的锅中煮透,务需掌握适度,至透而止,过则泛黄。最后放清水中漂净,张紧于阳光下晒干,严格控制干燥度,不干则易收缩,过度则易脆裂。色泽洁白似玉,子眼粗细均匀,音色优美,经久耐用。规格齐全,有普级老、中、子、缠、占弦线,甲级老、中、子缠、占弦线,定制弦线及各种花色弦线。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名牌传统产品,首当推今虞琴弦,即古琴弦。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州麻饼

又名胡饼,胡麻、博炉。产于江苏苏州。选用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饴糖、芝麻仁、黑枣、松子仁、绵白糖、植物油脂、鸡蛋等为原辅料,后进行严格的半加工。玫瑰花瓣经除杂、梅卤(青梅腌制副产品的格卤)腌制,滤去梅卤,加糖,糖渍成为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采用本地皮薄、脚细、肉嫩的良种吴猪板油,经剥除油皮、油膜,切成立体方形小块,加糖蜜制成;制作饴糖则需苏南地区种植的晚稻粳大米,配以大麦芽浆。麦芽浆中糖化酶及淀粉酶在适当温度下,将米淀水解,糖化为糖浆,浓缩成膏状即成;拣选薄衣纯白芝麻,经浸泡、除衣、焙炒成芝麻仁、黑枣需山东产的个大核小、皮嫩肉细、油黑发亮。松子仁要东北所产,粒大肥嫩。其制作,经配制原辅料、称量、半制品制作、浆皮面团调剂、馅料制备、包馅成形、上麻、烘烤等32道工序而成。麻仁粒粒饱满,枣泥细腻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扑鼻。色香兼顾,形味并重。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和钙、铁、磷、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有助健康,并能起到润五脏、益肺补气、缓和滋养、补虚冷、健脾胃等食疗作用。素来不用化学合成色素和香料,食用安全。色泽金黄、麻仁饱满油亮。富有麻香、黑枣醇香、松仁清香及糖渍板油丁脂香。饼形圆整,饼面平整,四周腰箍裂纹,滋味屯正,肥甜适口,包馅到边,层次分明。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是著名的苏州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苏州有个张志宏献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诗”,博得龙颜大喜,敕封张志宏为官,时人讥之为“莼官”,可见莼菜之魅力。“叶青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这首古诗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极妥切的介绍和评价。

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风味独特。苏州太湖莼菜的收获期主要在5——10月间,新鲜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莼菜采收后须立即杀青或速冻保鲜处理,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销售。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万三糕

周庄的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

                  
改革开放后,周庄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糕米全用上等长粒糯米,经烘炒粉碎后,按祖传配方加料,成型后,蒸糕、烘糕讲究火候,人工刀切,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先后有八道工序,万三糕最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目前万三糕已成为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