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特产有哪些比较好的 陕西特产有哪些最值得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特产有哪些比较好的 陕西特产有哪些最值得带更新时间:2022-05-06 02:01:02

一.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韭黄

 临潼韭黄 又叫黄牙韭菜,是冬季调节蔬菜市场之佳品,深受群众欢迎。
    临潼韭黄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华清池的温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黄。“至冬移根藏于地屋沟中,盖上厚干草,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见元王祯著《农书》)骊山脚下温泉水水温高达43℃,并含有多种矿物质,菜农冬季利用温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黄品质优良,茎叶宽大,色泽金黄,质地柔软,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节上市,供应临潼、西安市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中对“韭”的记载中有:“案此秦地通产,临潼尤胜,其韭黄晚冬可剪,肥嫩味美,号为,乃温泉之力也。”可知“韭黄”为临潼已是久负盛名了。韭黄系韭菜遮光软化而成,生产周期短,收益高。解放前,临潼韭黄的生产,多集中在华清池附近,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其他地方亦有生产。

二.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玉米

佳县玉米

玉米从明代起已在本县种植,它以其产量高、适用广、耐干旱等特点,逐步成为农民农业生产的必选作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到1980年后,全县推广了高产抗病的“中单2号”优良品种,实现了全县玉米杂交化。现玉米种植面积约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左右,年产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单产一般400—800公斤。毛国川、五女川一带是玉米的主要产区,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县的60%以上。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红枣

佳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佳县红枣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的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鲜枣有“活维生素丸”之称。佳县在2001年5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红枣生态气候适应性强,喜温暖,半湿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生态气候环境,尤其是在盛花期(6月中下旬)气温要求较高,进入成果期(8月中旬-9月)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佳县是陕西省最北端黄河边的一个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各方面气候条件适宜优质红枣生长。

佳县是中国红枣起源地,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佳县泥河沟村有一棵千年“枣树王”,经现代科学考证,它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至今仍果实累累。目前,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60万亩,正常年景年产红枣近1.5亿公斤,产值3亿元,无论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首位,所以佳县被誉为“陕西红枣第一大县”。红枣是佳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1200余元,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把种植有机红枣作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突破口。2005年,佳县有机红枣率先在全国取得国家有机红枣认证,2006年又通过了日本JAS机构的有机红枣认证,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中国有机红枣第一县。县上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县有机红枣面积达4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如今,全县已种植有机红枣3万亩,年产2000万公斤。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2009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地域范围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榆林市东南、黄河中游1峡谷中段西岸。地处东径110°01′-110°45′,北纬37°41′47″-37°23′34″之间,海拔675-1339.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佳县红枣集中分布在黄河、秃尾河沿岸,相对集中分布在上高寨、刘国具、朱家、通镇、佳芦镇、峪口、木头峪、店镇、坑镇、螅镇、康家港等11个乡镇。生产面积35426公顷,年总产量1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北部丘陵沙区有风沙土,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有红胶土、硬黄以及风化的石渍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0.6%,含氮量为0.039;碱解氮含量为34.73ppm,速效氮含量为3.77ppm,速效钾含量为98.9ppm,pH值在8.0-8.5之间,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铁2.67ppm、硼0.22ppm、锌0.34ppm、锰2.5ppm、铜0.48ppm。

(2)水文情况:佳县红枣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佳县年平均降水量为386.6毫米,年际间差异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县境内有黄河、会河、乌龙河、佳芦河、枣坪河等几条大小河流,其中黄河流经73公里,利用黄河水灌溉的枣林地近1万亩。

(3)气候情况:佳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

夏季短促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辐射总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710.7小时/年,气温大于零度时间的日照2046.8小时/年,占年总日照时数的74%,气温大于或等于10℃期间的1607.5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58%。年平均温度10.02℃,日温差较大。

(4)人文历史情况:中国大枣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上游流域,这是学者们多年研究的共识。佳县就是红枣的原产中心之一。佳县泥河沟村现存的千年枣树群落,说明枣树在佳县千年前已有大面积栽培。

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曾诰令,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本县泥河沟树现保存有36亩成片的千年枣树群落,共生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在3米以上的有3株(最大周3.41米)、干周在2米以上的有30株、干周在1.5米以上的有106株。这些都是目前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树龄最高的千年枣树群落。被众多学者称之为活化石、枣树王。由此再次证明境内栽植红枣之悠久的历史。

清朝至民国初,境内红枣已闻名遐迩。但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天灾加战事,红枣栽植、生产无发展,反而有减少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红枣产业逐渐被确认佳县主导产业1995年全县枣林面积达到26.68万亩,年产红枣2410万公斤,产值0.6亿元。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枣乡”。2006年,全县红枣面积已达53.14万亩,居陕西省之首,成为全国知名的产枣大县。2006年红枣产量首次达到1亿公斤,总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枣乡。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背风向阳的地方。沙土、壤土、粘土、沙质土壤均可。地下水位不超过2m,土壤pH值在6.2-7.8范围内,含盐量不超过0.3%。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力强、品质好、商品性好的油枣、母(木)枣、脆枣、方母(木)枣等。

(3)生产过程管理:红枣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以使用农家肥为主,不施农药,少施化肥。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红枣采收时间应视红枣成熟度,一般在10月上旬前(寒露后)采收。要采用帐布收集,人工震落办法,可最大限度的保损和卫生。全面推广机械、人工相结合的分级方法。严格分出一、二、三级和次枣。执行国家(GB5835-86)标准。分级也是干制的重要前提条件。制干可分为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佳县红枣以自然干制为主,晒干适用于含糖分较高色泽较深的品种(如油枣),阴干适用于含糖量较小色泽较浅的品种(如山地母枣等)

(5)生产记录:佳县红枣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佳县红枣果实中大,圆柱形,一般纵径3.7厘米,横径2.4厘米,果皮厚,色浓红,果点不明显,果面平整,顶端微凹,梗洼较深。果肉白色,肉厚,汁少,味甜,油分大,宜制干。

(2)内在品质指标:佳县红枣固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鲜枣含可溶性固形物26%,干枣含糖量74.93%,含酸量1.67%,Vc每100克果肉中含量400mg左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采用机械分级或人工分级,使枣鲜果分成1-3个等级,除去次枣和杂物。箱包装和盒包装,采用高强纸制成的纸箱或塑料泡沫制成的泡沫箱。要求设置有内外两层包装,外包装不得因堆放、运输而变形;内包装材料要求清洁、无毒、无污染、具有一定透气性。外包装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重、产地、包装日期等其它商品要求标志;内包装应贴上产地、(县、村)枣农户的编号防伪标志。运输工具要求选用干燥低温、清洁卫生、运行良好的运输工具,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等有害物质混装混运。

四.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轩辕黑陶

古黑陶起源于五千年前的“桥山文化”时代,据古记载,制陶最早由轩辕黄帝身边一个名叫宁封的能工巧匠发明,古又称为轩辕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我县研制开发的“轩辕”牌黑陶系列产品,已达六大类,六十余种。“轩辕”黑陶以弘扬“轩辕黄帝”公德和“轩辕黄帝”文化为宗旨,以“轩辕黄帝”人文资源为核心,取“古、近、现代”黑陶之长为一体,具有时代、区域、景点、民俗民风四大特点。产品古朴、典雅、黝黑发亮,精致美观,体现了仿古与现代之美,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及实用价值,是旅游纪念、馈赠亲朋、居室陈列的理想之品。特别是在“第六届中西部经贸洽谈会”首次亮相后,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及新闻媒体和各界客商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赏,先后在中央、省、市县电视台多次播放,产品远销省内外及港澳地区。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教授亲笔题词“中国黄陵陶艺”。2004年8月在文化部、全国青联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活动中,该产品以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精美的造型荣获“中国青年民族文化优秀传承特别贡献奖”。


五.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华阳糍粑

华阴市罗敷镇华阳便民服务中心(原华阳管区)位于秦岭东部腹地,山区温差较大,耕地以旱地为主,可耕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土豆尤其适于在此生长。虽然农作物的种类并不丰富,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多种美味可口的食物,华阳“土豆糍粑”就是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小吃。华阳人民依靠他们的智慧把普通的土豆创造性的做出了不同口味,逐渐成为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忆起的美食。

土豆糍粑,是一种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原材料的汉族小吃,流行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因其制作费时费力,所以在民间主要用来招待来自远方的贵宾和重大活动享用。华阳“土豆糍粑”更是别具一格,主要分布在华阴市华阳管区。

六.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太后火锅

遐尔闻名的“西安饺子宴”是中华美食的精品,而最后一道“太后火锅”则将饺子宴推向高潮。据传当年慈喜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一晚慈喜看完秦腔后感到 腹饿,即命御厨赶做她从来没有吃过的夜宵。厨师深知太后的僻好,就挖空心思,用鸡肉作馅,做成小拇指大小的珍珠饺子,用火锅盛鸡汤现煮。每小碗盛三个、六 个或九个,慈喜不解,厨师笑道:“取三六九往上走之意”,慈喜大悦。如今饺子宴的“太后火锅”由服务小姐当众调煮、分碗。一边煮一边叙述着当年有趣的故 事。每位客人尝到不等个数的珍珠饺子,都会得到一句满意的祝福:吃到一个,称一帆风顺;两个,称双喜临门;三个,称连升三级;四个,称四季发财”五个,称 五谷丰登;六个,称六六大顺;七个,称七星高照;八个,称八仙过海;九个,称至高无上;十个称十全十美。若没有吃一个,你会得到一句无忧无虑,健康长寿, 欢迎您再来”的颂辞。至此中外客人无不欢天喜地。饺子宴以德发长饺子馆和解放路饺子馆称盛。

七.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面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是:面条要用手擀成,并达到面薄条细、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的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誉的西安永明岐山面馆是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面馆,永明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了工艺创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以极富营养价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茎,叶,花,藻)和五色(红,黄,白,绿,黑)再配以数十种名贵调料烹制而成,营养成分平衡,营养价值极高,实属价格低廉的大众营养快餐。( 西安)

八.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陕西荞麦

蓼科,荞麦属。又叫“胡荞麦”。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绿色或红褐色,有时有稀疏的乳头状突起。叶心脏形如三角状,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缘。托叶鞘短筒状,顶端斜而截平,早落。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春夏间开小花,花白色;花梗细长。果实为干果,卵形、黄褐色,光滑。分布于欧、亚二洲;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有时为野生,生于荒地或路旁,种子含丰富的淀粉,供食用,又供药用,也是密源植物。

九.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西安凉皮

特点:味酸、辣、爽口、凉香,皮子具筋软的特点,宜于夏天吃用。 制作方法:擀面皮、蒸面皮。 主要原料:面粉、调料、菜籽油、辣子

简要介绍: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西安)

十.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南山天麻

南山出产的天麻,个大质好,是名贵药材。天麻以其疗效显著、肯定而在现代医疗临床中得到了较广泛使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对天麻功效的综述为:“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疼、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目前中西医临床常与其它药物配伍治疗惊风抽搐、肢体麻木;头疼眩晕;神经疼;冠心病心绞痛;面肌痉挛等。同时,天麻被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总有效率达81.8%;天麻对增强记忆、延缓衰老均有明显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