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泉港界山的特产是什么 泉港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泉港界山的特产是什么 泉港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5-11 03:27:24

一.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二.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现在泉州花灯的主要传承人有陈明华、李珠琴、吴祖赞、许谦慎、陈昌土、陈丽霞等。曾经一度繁盛的泉州花灯目前制作分布的区域明显缩小,从业人员锐减,花灯制作成为了一门“穷手艺”,且销售的时间性强,在此形势下,泉州花灯制作程序简化,技艺流失,急需抢救、保护。

三.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四.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彩扎

泉州彩扎:因采用彩色丝绸扎制得名,俗称糊纸,起源于唐代初年,已有千余年历史。以竹篾、彩纸、绸缎、浆糊及泥人头为主要材料,仅需大小剪刀、裁纸刀等简单工具。

五.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龙绢红曲

龙绢红曲

六.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港涂岭卤猪脚

如果你来到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做客,当地人会热情地给你端上一道色泽鲜艳、酱香扑鼻、肥而不腻的卤猪脚(如上图),食后总让人回味无穷。因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今年,涂岭卤猪脚入选泉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闽南地区,吃猪脚被赋予了“否极泰来、延年益寿、福禄双全”的寓意。在泉港地区的婚俗中,猪脚不仅是人们答谢媒人的谢礼,也是宴请宾客必上的一道菜。当新娘接受新郎赠送的两只猪脚后,便寓意着女子将会同丈夫一起“前脚走、后脚跟”,从此夫唱妇随。

制作涂岭卤猪脚,挑选上好的食材是关键。好的猪脚,脂肪洁白透亮,肉色红润,肉质有弹性。去毛后洗净,切成拳头大小。把切好的猪脚放入锅内,用水煮沸3分钟左右,捞起来后,用凉水洗个两三遍,将猪脚里的腥味除去。在锅中下油后加入白糖,待白糖溶化直至变成暗红色时,将猪脚放进去,然后加入生姜、小鱿鱼干翻炒一会。如果想快点吃到猪脚,一般直接加水用大火熬,30分钟后就可以了。也可将猪脚移到煲仔,小火炖约50分钟,味道会更好。

不多时,色香味俱佳的卤猪脚终于出锅了。锅盖轻掀,浓郁的酱香便溢满了小小的饭堂,让食客们心痒痒的。无需华丽拼盘,一小盆浇上卤汁的猪脚上桌,就可让人食欲大振。

据载,泉港涂岭镇自古便有交通要道打此经过,常年舟车穿行,由此催生了不少沿道驿站,为过路人提供餐食。时光流转,不少涂岭镇人在国道边的一家家餐厅看到了当年驿站的影子。如今马匹已被汽车取代,不变的是歇脚逗留的过客。因本地所产的土猪长期在外放养,腿部肉质格外紧实,不少当地的厨师便相中这道食材,烹调出了一道道美味的“卤猪脚餐”。(庄国辉刘泽阳文/图)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七.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界山老鸭汤

与奎湖漂鱼一样,周边地区也到处都有老鸭汤的招牌,但唯有界山丁记老鸭汤才是正宗的。丁氏父辈创造了丁记老鸭汤这块牌子,现被丁氏兄弟两人共同享有,一幢楼房中间由招牌隔开,一边丁大一边丁二,同根同祖同配方并无区别,只此两家别无分号。

传说,鸭属凉性,老鸭汤能健胃解暑、清热生津、利尿,对体内有热、上火的人,特别对低烧、虚热、少食、便秘和水肿患者特别有食疗作用。夏天或秋燥时分,普通人食之对身体也特别有益。平时约上几个好友或一家人把它当作美味品尝也不赖。

界山老鸭汤精选家乡“瓦灰麻”老鸭,一般要两斤半左右两岁不肥不瘦0鸭。收拾干净后先在沸水中滚过,捞净浮沫,加入各种佐料,用豆腐皮包好装入瓦罐用炭火慢炖。炖好的老鸭汤端上桌,汤汁清如水上浮一层黄亮薄油花,再撒上一点碧绿的葱花,闻之香气逼人,观之垂涎欲滴,尝之回味无穷。鸭肉酥而不烂,入口即化,用筷子轻轻一拨骨肉就能分离,滋味纯正鲜美。

首先盛上一碗汤,喝一口,夹上一片豆腐皮,送入口中,权当开胃。接下去将鸭肉分分,连皮带肉吞下,剩下一罐清汤,才是主题。家乡盛产大米,尤以小占闻名。精选优质小占,用大柴锅炕出锅巴,锅巴焦黄松脆,芳香扑鼻。用老鸭汤一泡,尽吸老鸭汤的鲜味,又脆又软香鲜异常,真是人间美味。

八.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东璧龙珠

“东壁龙珠”是一道取用地方精心烹制的名菜。福建泉州市有一著名古刹“开元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内东石塔旁有寺中小寺——古东璧寺,该寺有僧人栽的几株龙眼树,至今仍为稀有品种,树上所结的鲜果,称为“东壁龙珠”。其壳呈花斑纹,肉厚而脆,甘冽清香,驰誉国内外。当时泉州名厨张春火采用“东壁龙珠”为主料,烹制成一道佳肴,其形如珠,故称“东壁龙珠”。“东壁龙珠”龙眼清津,肉质鲜香,皮酥馅腴,口味甘美,成为该地区著名的特色风味菜。

产地: 泉州 福建

制作方法

【原料】

东壁龙眼(带壳)750克,猪五花肉100克,鲜虾肉100克,水发香菇15克,鸡蛋3个,面粉100克,饼干末100克,番茄酱50克,香醋12克,精盐2克,味精1.5克,生油700克(约耗100克)。

【制法】

(一)将猪五花肉、虾肉剁成泥,香菇捏干水分,切成细丁,一并加上精盐、味精、蛋清,搅拌成馅料,再捏成龙眼核大小的馅丸,排入盘内,上笼蒸熟。

(二)龙眼去壳,在果肉上逐个割一小刀口,挤出果核,然后把蒸过的馅丸分别嵌入果肉中,拢合开口处成酿馅龙眼。另把鸡蛋打散成蛋液,面粉、饼干未合并于盘内拌匀。

(三)锅置旺火上,下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酿馅龙眼先蘸上蛋液,放在面粉、饼干未中滚匀,然后下锅炸至壳酥,呈金黄色时捞起,沥干油,装在盘里。上菜时,番茄酱、醋另盛小碟跟上。

九.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补肾去湿泡酒

西藏药酒



功效:有助于祛风湿,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气血不足,身体赢瘦,心脾两虚,止咳平喘,痰湿咳喘以及阳痿,早泻滑精补肾壮阳,对肝肾不舒者有特大的效果。



配方:雪莲花、藏红花、灵芝、天麻、人参、红参、当参、西洋参、手掌参、鹿茸、鹿角胶(鹿血)、金樱子、雪猪脚、海马、海龙、海燕、海五星、锁阳、双肾子、肉苁蓉等四十多种名贵药材配制而成。



用法:用5至8斤白酒泡15天左右便可服用。



用量:较重者二小杯,轻者一杯便可。若酒减至一半后,加入同样的白酒效果更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