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江县七棵树特产 龙江县特产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江县七棵树特产 龙江县特产简介更新时间:2022-05-15 15:56:56

一.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澄江藕粉

澄江藕粉产于玉溪澄江县坝区。它杂质少,色纯白,含水低,含有较高的成丙种维生素和磷质糖分子。澄江藕粉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这里的莲藕大部分的顶端不结莲米。所以藕节粗壮肥大,汁多肉嫩,淀粉含量高,它的营养成分都集中到了淀粉里,所以淀粉的质量较高。澄江藕粉性平和,对肠胃病还有通气解热的作用,即是保健营养品,又可作辅助药物,馈赠病人最佳。

澄江气候温和,水域丰富,种藕历史悠久。据《澄江府志》记载:“澄江暖于云(即昆明),寒次之,盛暑极热,雨即凉,霜雪严寒,一晴即湿,有‘四时皆春’之谣,产稻藕。”有诗赞城南荷花十里云:“禄谷平铺十里长,红孽袅袅映湖光。风吹菡萏香生韵,雨浮琅玕影信凉。”

澄江荷藕以其肥壮、粉多、味浓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以鲜藕为原料加工的澄江藕粉,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特食品。它以质地纯净,冲调后透明如晶,食之醇甜清香,细腻润滑,余味无穷,使人感到舒畅,故而誉满全省。

澄江藕粉建国前均由个体户和农户加工。20世纪30年代,赵茂堂进行专业生产创设“永茂祥藕粉精制造厂”,产品称为“永茂祥藕粉精”。因选料认真,加工精细,质量较好,又在昆明市“大娱乐”电影院制成幻灯片进行宣传,加之抗日时期迁到澄江的中山大学师生购买馈赠亲友,使得名声大振。那时年产藕粉二万余斤,大部产品通过赵家的亲戚及民国时期“云南省食品协会”主席黄佩然介绍销往省外,远至香港。县内大仁庄宋浩然随后进行了专业生产,号称“藕粉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仍以加工藕粉作为副业生产。合作化后由集体组织加工,产品由供销社收购,最高年产达到五万多公斤。

为了确保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和发扬光大先人所创的名特食品,增加产量满足需要,自1986年开始,由供销社系统自行加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科学的生产流程,改变了过去湿粉用日光照晒,受大气尘埃污染杂质多和阴雨天气需多日凉干质量差的问题。仙湖食品厂于1989年推出了“仙湖牌旅游藕粉”新品种,精纯度大为提高,食用更加方便。凤麓供销社“明珠食品厂”继承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十分注重质量,改革沉淀工艺,产品质量稳步上升。

“仙湖牌”藕粉,经云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所检测,冲烫后具有藕粉的特有清香,无异味,无杂质,无铅、砷有害物,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先后获玉溪地区“优质食品”,全省供销社系统“优质产品”金钟奖,“中国妇女儿童食品四十年博览会”铜奖,并参加第十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又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产品天马银奖”。

藕粉是淀粉类之精品,传统食用方法是:取少量凉开水溶化干粉,调成糊状,用沸开水冲烫即成透明如晶的熟食品,加入适量食糖即可食用。“仙湖牌”和“明珠牌”藕粉,勿需先调成糊状和放糖,取干粉直接用沸开水冲烫即可,食用更为方便。

二. 黑龙江省 鸡西 梨树区 龙江海米蕨菜

特点:清淡典雅、味鲜爽口。

制法:

(1)先将蕨菜用清水脱盐,泡去咸味,再用开水打焯,捞出控干水分。

(2)加精盐、味素、花椒油拌好,然后改刀成寸段,码入盘中,呈棱型。

(3)将上好的大海米,用热水泡软,码在蕨菜上面,即成。

三.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江银耳是中国著名,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通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一百五十多年银耳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现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通江县盛产银耳,而当地的通江银耳相较于同类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一九九四年,通江县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入人肺、脾、胃、肾、大肠经,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痈、肺萎、月经不调、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四川省通江县的银耳之所以品质优异,有别于同类品种,那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通江九湾十八包的山水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色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的“天地交泰”的形象呈现。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江银耳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约有透明的感觉,胶质浓重。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四.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空山黄牛

空山黄牛
通江县农户具有2000多年养牛史,逐渐形成了适应性强、具有山地放牧耐粗特性、肉质细嫩、风味独特的地方黄牛良种——通江黄牛(又名空山黄牛)。1982年农业部委托全国肉牛繁育协作组进行实地调查后,将通江空山黄牛定名为通江牛,收入世界牛种名录。现在通江空山黄牛分布于通江、南江、巴中、平昌、万源、达州等四川东北部地区,存栏总数已达50多万头。 通江空山黄牛成年公牛体高128cm,体斜长 152cm,胸围182cm,管围20cm,体重478.7kg;成年母牛体高115cm,体余长143cm,胸围168cm,管围16cm,体重388.6kg。通江空山黄牛有五大特点:一是放牧性能好,在46度的坡地上能很好放牧,适合于山区农户养殖;二是抗逆性强,而粗饲,能适应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寒冷冬季农户只需放牧加喂秸秆,适当补充食盐,牛就能保膘,夏秋只需放牧即能育肥;三是繁殖力强,母牛1.5岁性成熟,发情十分明显,一般可达三年两产,繁殖年限12年以上,犊牛成活率95%以上;四是育肥性能良好,阉牛放牧育肥日增重可达850g以上,使用精料育肥日增重在1.2kg以上,1.5—2岁可达400kg;五是肉质风味好,不论是炒、炖、烤、涮、蒸皆宜,香味浓郁,一直是巴山“灯影牛肉”及牛肉干的主要生产原料,深受人们喜爱。 为使通江空山黄牛这一地方黄牛良种得到合理、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通江县委、政府大抓养牛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养牛致富,到2004年全县已达年出栏肉牛8.05万头规模,养牛产值1.2亿元,占全县牧业总产值的15.4%。全县形成了牛的交易市场14个,年交易量6万头左右,县境内已建成3个民营牛肉加工企业,生产的“灯影牛肉”和牛肉干系列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每年牛肉类产品加工增值已达0.85亿元。

五.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峡江米粉

峡江米粉制作始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据《辞海》中记载:"峡江在三国吴置巴邱县,明改峡江……有米粉",又载"米粉以峡江所产最佳,细嫩柔韧、煎炒蒸煮咸宜"。曾被子明朝嘉靖皇帝誉为"贡粉"和冠以"忠贞米粉"的美称。该 产品主产地在峡江县水边乡的龙下、武溪村和罗田乡的罗田、张家村等。它以当地优质大米为原料,经浸米、磨浆、滤干、浆、揉团、蒸果、碾团、压丝、晾干、漂洗、烘干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每道工艺要求精细。紫色白细嫩、久煮不糊、久烽不碎、味道清香可口,是人世间喜食的佳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很畅销。目前年生产量为25万公左右,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扩大生产,满足需要,发挥优势、永葆盛名,该县已开拓了一条国办,民办一块上,传统工艺生产与现代科学加工并举的新路子,使这一传统继续独占鳌头。

六.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桃杞鸡卷

桃杞鸡卷

配料:

公鸡一只(约1000克)。

构粑50克、核桃仁100克,菜油200克、芝麻油25克、味精1克、料酒10克、盐3克、姜10克。葱10克、白卤汤750克。

特色:

肉质红润,软烂鲜嫩,卤香味浓,并具有补精添髓,补中益气,明目健身之功效。

操作:

将公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由脊背下刀剔骨,保持整形不破裂。姜葱切片。把鸡用盐、料酒,味精抹匀。加姜、葱腌渍3小时。核桃仁用开水泡后去皮,下油锅炸熟。枸杞洗净备用。将鸡肉内的姜、葱去掉,皮朝下放在案板上理伸,把构粑、核桃仁混合,放在鸡肉面上卷成筒形,用线捆紧。烧沸卤汤,放入鸡卷,煮30分钟,煮时撇去浮沫。煮好捞出晾冷。解去线布,刷上芝麻油,切成圆片即成。

七.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传统米粉

传统米粉为手工制作,选用当地优质晚米,经浸泡、磨浆、滤干、煮馃、春馃、拌粉、压丝、漂洗、摊晒、扎把等工序精制而成。主要产地为水边镇龙下、北坑、下痕、武溪及罗田乡袁家、张家等地,尤以龙下、北坑一带所产为佳。



民国时,传统米粉是大宗出产货物。每天挑上街头卖的米粉有数十担,多集中于水东门一带。民国38年2月《江西省各县重要物产调查》载:峡江县年产米粉干100吨.全年运销南昌、吉安、赣州等地65吨。



解放初期.传统米粉产量仍较大,1950年全县年产250吨。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农家传统米粉生产受到限制,产量大为下降.仅由粮食部门拔出部分粮食给农户定点加工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农民恢复传统米粉制作,因而涌现出一批米粉生产专业户,有的地方还办起了联户加工厂。



传统米粉质地洁白、细嫩、柔滑。既可炒、煮、蒸,也可油炸、凉拌。质量上乘米粉,有久煮不糊.久炒不碎特点。

八.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龙江 龙江大米

龙江大米

黑龙江

龙江县鲁河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龙江县头站乡、杏山乡、广厚乡、华民乡、黑岗乡、白山乡、龙江镇、龙兴镇、鲁河乡、济沁河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4′28″~123°37′19″,北纬46°23′21″~47°40′27″。

九.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麻糖水

麻糖水

麻糖水是德江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全县乃至周边几县向仅有德江产出。麻糖水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解口渴,又提神充饥,亦称麻糖水为“土茅台”。麻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的啤酒、饮料等,在土家人眼里它既是饮料,又是琼浆,是千百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经专家化验,麻糖水中所含-偏高,固不能暴饮,每年入秋后便是麻糖水生产制作的最佳季节。

十.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绥江魔芋

绥江魔芋是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绥江种植魔芋历史悠久,二半山和高寒山区一带的农民种植魔芋经验丰富,绥江大部分耕地都适宜种植魔芋。

绥江种植魔芋历史悠久,二半山和高寒山区一带的农民种植魔芋经验丰富,近年来,大力实施魔芋种植助农增收,全县魔芋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绥江大部分耕地都适宜种植魔芋,“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把魔芋列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2012年县农业局在中城镇铜厂村、板栗乡清水村、关口村,会仪镇三渡村举办了魔芋规范化厢式栽培现场培训会,开展魔芋种芋繁殖,努力提高魔芋单产,并扎实抓好魔芋间套种玉米的规范化厢式栽培示范样板,以示范样板来带动全县魔芋增产增收。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2012年全县种植魔芋20300亩,其中:白魔芋14520亩,花魔芋5780亩,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2012年全县魔芋种植实现产值3600万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