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广告文案范文 土特产的软文广告文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广告文案范文 土特产的软文广告文案更新时间:2022-05-01 07:02:34

一.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南阳丝绸

南阳丝绸以色泽鲜润,软亮轻柔而载誉海内外。传统丝绸分家丝绸和山丝绸两种。家丝绸以桑蚕为原料,山丝绸以柞蚕丝为原料,亦称柞绸。两种丝绸均质地精良,严谨致密,图案美观,灿若云锦,"久已四方驰名",是河南出口大宗之货。南阳丝绸业以南阳为盛。 南阳众多的丝绸品种中,以柞木丝二六生绸(代号64411-3)历来是国际市场中的"王牌货",柞水丝二六熟绸(代号63311-3)被国家列为名牌产品。

二. 河南省 许昌 禹州 九天阿胶

产于河南禹州以颍水的水熬制。颍水源于嵩岳颍谷,流经之地首乌丛生,汇入伏水、圣泉。由九龙之口流出,水中钾、钙、钠、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水色发绿、质重、性温而偏寒,对阿胶质量有重要影响。

三. 河南省 南阳 社旗 唐庄白莲

唐庄白莲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唐庄乡的。唐庄白莲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清代,曾列为清代宫廷御用膳食佳品,具有隔夜不变色,藕断丝不连,洁白无渣等特点。

唐庄白莲是社旗县唐庄乡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品种,也是南阳市八大名优之一。因其“藕断丝不连,隔夜不变色,皮薄质脆,洁白无渣”而芳名远播。在当地的种植历史源于宋,盛于清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其传统种植方法被列入《中国蔬菜志》。据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化验表明:唐庄白莲十七种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品种,达1464MG/100G,其中七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除—种相等外,六种高于外地品种。史书记载,慈禧掌权时期,曾被列为御用膳食佳品。

社旗县国强白莲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0月,由老村支部书记周国强牵头,现任支部书记李德军支持并任理事会成员,从事白莲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注册资金95万元,现有社员52户,连片种植唐庄优质白莲200多亩。

唐庄白莲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被认定为全国农1动会指定产品,合作社被评为南阳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30强。合作社白莲生产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的模式,从选种、莲田整治、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有机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环环把关,严格监督,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剂、农药、化肥等,并有农事记录。目前,唐庄白莲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本地周边县市十分畅销,并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价格高出本地一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成为我乡支柱产业的一朵奇葩。

四.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云腾

云腾也称云头儿,是旧时洛阳流传下来,尤其是老城几乎家家会做的一种点心,通常在过年时做一些以期盼云献吉祥、来年日子升腾。其形状似祥云在若明若暗之间在飘动、升腾。其做法将柿饼(本地的一种)煮后做柿泥,厚抹在拌了糖和擀好的面饼上,卷成卷儿,切断,用竹筷横竖夹成云朵状,下温油锅炸透,凉干即成,特点:软、酥、筋、香、甜,色泽黄白黑相间,好看诱人。

五. 河南省 洛阳 栾川 伊河鲂鱼

伊河鲂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鲂鱼即鳊鱼,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 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河南洛阳伊河的鲂鱼在古时就比较有名,唐代有“洛鲤、伊鲂,贵于牛羊” 一说,《诗经》上也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之说,说明鲂鱼在古代是很名贵 的食用鱼之一。鲂鱼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鲂鱼性温、味 甘,具有补虚养血、益脾健胃、祛风除寒等功效。

食物详情

适宜人群:贫血体虚、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者。不适宜人群:慢性痢疾患者忌食。 选 购 宜:鳊鱼体扁侧,呈长棱形,背隆起明显,头小、口小,体侧灰尘色并有 浅棕色光泽,背色深,腹色浅,腹色浅,鳞片中等大小,臀鳍较长,尾柄短,尾 鳍分叉深。肉细嫩肥美,小鱼刺多,大鱼刺少。

选 购 忌:无。

烹 调 宜:制作 方法很多,可清蒸、红烧、干炸、煎焖、葱烤等等。

烹 调 忌: 无。食 用 宜: 获得后,去鳃、鳞、内脏,洗净鲜用。

食 用 忌:无。

储 存: 把鱼放在 88℃ 的热水里烫 2 秒,捞起来放入冰箱里冷藏,可使鱼的保险时间比原来延长一倍。 推荐食谱 椰浆鲂鱼排 原料:鲂鱼肉 400 公克,洋葱 50 公克,红黄甜椒 50 公克

做法:

1.鲂鱼肉沾裹面粉备用。

2.红黄甜椒切丝、 洋葱切丝、 红萝卜切细丝。

3. 起锅以乳玛琳热锅,放入鱼片煎煮,加入洋葱、红萝卜丝。

4.淋入椰浆、米酒、 倒入水焖煮至滚,加盐、细砂糖、鸡粉调味 。

5.起锅前倒入太白粉水芶欠盛盘, 撒上红黄甜椒、香菜即可。

伊河鲂鱼

水产动物

河南

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洛阳市栾川、嵩县、伊川、洛龙、伊滨、偃师等6个县(市、区)71个乡镇(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26′,北纬33°39′~34°50′

六. 河南省 洛阳 新安 峪里柿饼

峪里柿饼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峪里村的。峪里柿饼个大,七八个一公斤;饼体绵软,柿霜分泌多,糖分高,味甘甜;无核或少核,耐贮藏。畅销于陕、甘和两广、江浙等地。

新安县峪里村盛产牛心柿子,个大、无核、色鲜、味甜。历史悠久,骋名中外。近年来经过大面积开发,满山遍野尽是柿树,每到秋天,红叶、红果红遍山川,特别是黄河滩头晒柿饼已成为当地一景。

峪里牛心柿子,鲜果含蛋白质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纤维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1980年在全国柿树评比中,峪里牛心柿树,被列为优质品种。现有较大柿树万余颗,年产鲜柿40余万公斤,可制作柿饼15万公斤。

《新安峪里柿饼歌》

八月白露凉,柿子渐渐黄。

寒露前采摘,选好弃虫伤。

烘的已熟透,硬的莫慌张。

不软不硬好,个大最漂亮。

第一先整蒂,蒂垢抛一旁。

第二皮削尽,果肉颜色靓。

第三日月晒,晒法有规章。

日出莫着急,待它爬上墙。

支起竹棚子,柿子摆成行。

留足柿间距,彼此不相妨。

白天尽情晒,夜里星月赏。

最怕有风起,看护费思量。

棚子须离地,棚上罩风挡。

如此五六日,柿软有形象。

捏柿很关键,轻捏慢拉镶。

捏后重复晒,日月氤氲糖。

反复三五回,柿饼有了样。

可以装竹笼,外面封草糠。

密封不见天,日月相思长。

捂到新年临,柿饼才出场。

深铜色庄严,醇味醉心香。

表层渗白粉,行家喜柿霜。

入药疗肺疾,奇效治溃疡。

饼入口自化,滋味梦里想。

哪是人间物?进贡到庙堂!

唐朝李世民,明朝朱元璋。

专宠此珍品,风流乾隆皇。

到过中南海,主席总理尝。

曾赠尼克松,基辛格沾光。

哪里柿饼享殊荣?峪里柿饼大名扬!

七.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蒸肉

洛宁蒸肉,由来已久。洛宁蒸肉由猪肉片、大葱、粉条、面酱、调料、面粉搅拌,笼蒸而成。即是节日盛馔,也是待客佳品。洛宁蒸肉,食之香而不腻,余味无穷。多为家做自食,为洛宁乃至豫西地方名吃之一。(洛宁县东花坛“憨憨刘”最为有名,每斤9元,物美价廉)。

穷吃细讲究——洛宁蒸肉

在河南洛阳洛宁县,可以说从古到今,从人们记事起,或者说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上到下,或者说从贫困农村老百姓的庄稼小院,到县委、县政府招待所里的豪华酒席上,只要来了客人,特别是尊贵的远客,当地人都会给你上一道菜——洛宁蒸肉,然后马上就会给你细讲它的妙处和来历。接着你会发现,一旦开吃,不管你客人觉得口感如何,他们洛宁人自己立马吃得津津有味。吃洛宁蒸肉,是这里的民俗,或者说洛宁蒸肉是这里民间小吃的上品。

这么说吧,如果你品尝过蒸槐花、蒸野菜之类的农家小吃,就比较理解洛宁蒸肉的妙处了。说是蒸肉吧,那一大盘子菜里却很少有肉,主要是吃粉条子。那粉条子蒸好之后几乎一根是一根,从不发粘。虽然你是在吃粉条子,吃起来却比肉还香。那种口感是这样的,你确实尽情尽量享受到了吃肉的香味和感觉,却能够放开量吃饱肚子,没有一点大肉的油腻味。是不是妙不可言?

大概做法是,把肉洗净,切成大块,你买肉时最好带几块排骨,把生肉和排骨用作料偎上。在偎肉之时一定要拌上大葱,大葱最好和肉的量差不错,因为大葱吃肉的腥气。接着你开始伺候粉条儿,当然最好是豆粉,如果没有豆粉也可以用红薯粉条儿。粉条儿的量可就大了,因为它在这道菜里是主料。切记闷干粉条儿的水不能太热,如果是热天凉水就可以了,只能使粉条儿发软而不能发粘。把肉和粉条儿放那儿饧着,你就可以和块面,擀一块薄溜溜的面皮铺在箅子上,以备蒸肉时用这面皮味油。这时候你就可以把偎好的生肉和饧过来的粉条儿搅拌起来,再加于面粉,最好的面粉是黄面而不是白面,当然白面也可以。把它们放在一块搅拌均匀了,就放进锅里蒸熟……

也许是这些东西混合了一起的作用,蒸熟之后肉的腥味没有了,却把自己的香味渍隐在粉条儿和大葱里。而面粉不见了,它们早早就粘在菜身上,起到了间隔和调剂的作用。这时候你可以吃粉条儿,当然也可以专门吃肉块子,也是别有一种味道。这些,说起来好像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你亲自动手把握起来,在各个环节分寸之间你还会发现许多学问。

总是一直猜想远祖的洛宁先人,也一定是受到了蒸野菜的启发,把这种野菜细吃的道理运用到做肉菜上,就成了西菜野吃,于是就在粗细之间偶然悟到了美味的境界。当然,一直觉得主要是因为穷,人们买不起那么多肉,不舍得吃那么多肉,才发明了这洛宁蒸肉。看起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你认真把握就能够领略到人生的妙处。你看洛宁人因为贫穷,穷吃细讲究了一下,一不小心同样也走到了追求美味的至高境界。

洛宁蒸肉的传说

七月流火,湿热难忍,一大早本博主就被赶上了洛浦公园。正感肚子提意见时,透过花红细柳,一则横幅映入眼帘:洛宁蒸肉凉粉汤优惠火热进行中。好,下山去,吃个痛快!

相传宋朝时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1受贿,徇私枉法,其治下的洛宁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开饭馆的师傅心明如镜,尚且有侠义之情,想为老百姓出口恶气。他发明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裹后缠上粉条。粉条代表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

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隆。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把面撒在上面,盖上蒸笼。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的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

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几乎天天来吃,饭店老板从来也不敢要钱。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

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洛宁的独特小吃。虽然蒸肉肥而不腻,清香可口,但水分偏少,配上一碗洛宁凉粉汤就两全其美了。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新郑 绵枣

中州土特名产,新郑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枣、粘枣,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茎、叶片线性、从生于地面,象韭菜。7—8月间叶丛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顶端开出粉红色小花。每年4月,绵枣发芽长叶后,农民遍山找寻,将磷茎挖出,洗净泥土,经过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点红糖,则更甜美。绵枣属热性补品,营养价值高,其性粘。绵枣风味独特,能补养身体,久储不坏。

九. 河南省 鹤壁 浚县 浚县子馍

浚县子馍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特色小吃。子馍也叫做石子馍,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子馍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葱花等制成火烧,然后再加入肉丝放到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浇入鸡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烧,配上丝丝嫩滑的鸡蛋和肉丝,吃上去外焦里嫩,那叫一个爽。

十.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荥阳草帽

草帽 草帽有手工和机制两种,成品分黄、白2色。农村制作多采用原色草帽辫,手工缝制,帽呈牙黄色,亦有巧妇以红、绿、黄、紫颜色染辫,手工缝制花色童帽、女帽,颇受欢迎。

用机器制作草帽,始于二十世纪初,民国元年(1911年),王村乡梁庄张之铭之子,曾赴山东学制机制草帽。机制草帽先用硫磺、漂白粉熏、漂草帽辫,然后用机器缝制,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民国13年(1924年),荥阳、须水、二十里铺、赵村、祥营、汪沟有草帽加工厂11家,年产草帽22.7万顶。这些厂家制作的草帽式样随时代风尚而异:一种是普通型,折弯不断,携带方便,用工简单,价格公道,行销全国,历久不衰;另一种是礼帽型,凹顶,平烟、硬盔、丝绸布里,内衬商标,胶布帽箍,清绸帽箍,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色泽牙白,选料精细(为破莛辫),俗称“洋草帽”,深受官僚、富豪、巨贾及教授、学者的欢迎,主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美、英、法、日等国。抗日战争时期,草帽销路呈滞,产量锐减。建国后,草帽制作工厂除草帽外,亦制做提篮、桌垫、椅垫、炕席、门帘等精巧玲珑的装饰品,花色品种多达100多个,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