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特产手信 汕头特产去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特产手信 汕头特产去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05-04 07:45:54

一.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酸咸菜

酸咸菜是潮汕地区的一种特色菜肴。

咸菜,名闻遐迩的潮汕酸咸菜,潮菜三宝之一,素以金黄晶莹,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风味独特而令人馋涎欲滴,饮誉海内外市场,尤其是澄海外砂酸咸菜历来采用独特的科学腌制方法,质美味香,入嘴清凉可口,更受人们青睐。

清·嘉庆的《澄海县志》有载:“芥菜,也名大菜,本县秋收后田野种植甚多,收获后用盐渍味道甚美。”由此可见,澄海人腌制酸咸菜历史悠久。-制作方法潮汕酸咸菜的具体腌制过程是选用潮汕大芥菜100公斤,粗盐7公斤,放入缸中,适当加点水,然后把缸口密封,再整缸放在太阳下晒,10天后即可食用。潮汕酸咸菜的腌制和潮汕咸菜不同之处,除用盐量少之外,还有酸咸菜腌制前,大芥菜是不用先晒太阳的,其次腌制酸咸菜是连芥菜叶,不用把叶去掉。酸咸菜腌制后不能放久,一般只能放4~5天,但如果酸咸菜浸在盐水汤中,则可存放约半个月,酸咸菜存放久了,就会发出臭酶味。用料说明腌制酸咸菜时,同样要注意一点,就是装缸时,也要用石头压住芥菜,使其浸在盐水汤中。菜色特点味道酸咸可口,引人食欲。

二.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乌鱼

乌鱼

乌鱼,因浑身黑而得名。湖南叫才鱼,其他地方称之为蠡鱼、蛇皮鱼、七星鱼、乌棒等。它头坚齿利,专吃各种小鱼小虾,故有“淡水鱼霸”之称。但它懒惰成性,不大肯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每次只吃六七成饱。由于活动量小,消耗少,故而生命力特别顽强。据说它在淤泥里睡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因此民间有“团塘乌鱼好耐心”之说。乌鱼一般可活30—40年,最长可活近百年,可算得是淡水鱼中的寿星。

乌鱼味甘性寒,有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效用。产妇及做过外科手术的病人,用500克以上的乌鱼一条,刮鳞去鳍肠后,加水、盐少许,炖汤服,可促进子宫和伤口愈合,去淤而生新。病后体虚之人,经常食乌鱼炖汤,有滋明养心,除湿消肿之效用。此外,产后无乳或少乳时,用500克以上乌鱼一条,油煎后加水、黄酒、盐、味精适量,炖汤,待汤汁白如乳汁时,连汤带食用,其催奶之功远胜于鲫鱼汤、鸡汤。

三.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潮洲柑

潮洲柑

四.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上汤虾丸

上汤虾丸

用料:
    鲜虾1000克,鸭蛋2个,精盐20克,味精10克,上汤500克。

制法:
    (1)把鲜虾去掉头、壳,挑去虾肠,用水洗净,然后用纱布包上虾肉挤干水分后打成虾胶,再加入鸭蛋白、精盐、味精等配料等配料拌匀后,用手挤成丸状,放进竹盘上入蒸笼炊3分钟熟,将熟虾丸盛在餐盅里,灌入沸上汤,调好汤的咸淡即成。

特点:
    色泽美观,鲜嫩爽口。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菜脯

选用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六.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潮汕白果桃

皮用料:粘米粉加入少许生粉搅匀,用温水冲泡搓成团,分为若干小块按压成薄饼状,用水下锅煮熟捞起,加入适量干粉搓匀待用
馅用料:糯米、板粟、莲只、腰果、虾米、精肉碎、湿冬菇丝、精盐、味精、胡椒粉
制作:先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约30分钟后放入蒸笼炊约20分钟至熟透成饭取出,起镬下油,将湿冬菇丝爆香,分别投入精肉碎,虾米,再下板粟,莲子,腰果,小炒调味后加入蒸熟糯米饭搅匀成馅待用。将皮料分成各小粒,搓圆按压成小碗形,将馅料包入其中,取适当桃果印轻轻压成形取出,摆放入蒸笼中炊约15分钟至熟取出便成。食时,可煎可蒸,淋上甜鼓油,味道更佳
特点:皮薄可蒸,是地道的潮汕民间传统小食之一,备受港、澳、台同胞的青睐
此外,还有马蹄糕、羔烧芋头、拼盘、虾卷、虾饺、芋泥也是潮汕著名的小吃

七.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广场豆花

   说起豆花,许多人都知道在汕头有个地方的豆花最好吃,那就是“广场豆花”。

    “广场豆花”呈土黄色,和我们常看到的很多豆花摊档上白花花的豆花不一样,显得比较“结实”,其实这就是“广场豆花”的特色———硬。店主告诉记者:“我们的豆花不管放多久都不会‘反水’”。很多人吃豆花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边吃豆花,一边看着豆花变成水,吃完豆花,碗里也有很多水,这样的豆花如果打包回家,一半豆花很有可能都变成水。而“广场豆花”就不会这样,“你尽管打包回家,就算吃不了,放到明天了,在微波炉里热一下,照样好吃。”

    “广场豆花”的招牌人物当然就是张伯了。两鬓斑白的张伯经营豆花生意已经30多年了,以前他只是摆个流动小摊在广场边上卖豆花,因为豆花质量好,口感好而赢得大家的好口碑。随着豆花生意越做越好,“广场豆花”的名越叫越亮,张伯和家人在广场边的一个新住宅楼的沿街铺面开了家“广场老牌豆花甜汤”店。“冬天的时候我们一天大概能卖二百多碗,夏天的生意比较好,一天能卖三、四百碗。”店主告诉记者。“广场豆花”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大家一想起吃豆花都会想到 “广场豆花”。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红焖海参

红焖海参

用料:
    浸发海参750克,虾米25克,猪五花肉500克,浸发香菇75克,带骨老鸡肉500克,甘草0.l克,姜片10克,葱条15克,精盐25克,味精5克,珠油5克,芝麻油5克,浅色酱油15克,绍酒15克,白酒10克,湿淀粉l0克,淡二汤1750克,熟猪油l50克。

制法:
    (l)将海参切成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鸡肉、猪肉也切成块。
    (2)海参放入沸水锅内滚焯约5分钟,捞起。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猪油25克,放入姜、葱、白酒,加二汤、精盐5克,下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
    (3)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蔑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再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猪肉、鸡块,烹绍酒,加二汤、酱油、珠油、甘草推匀,倒入沙锅里,加盖,用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焖约l小时,再加香菇、虾米,焖约30分钟至软烂。去掉猪肉、鸡块、甘草,捞超海参、虾米放入盘中;用浓缩原汁300克下锅,加入精盐20克、味精,烧至微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最后加入麻油和猪油25克推匀,淋在海参上即成。

特点:
    此菜软滑可口,鲜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传统佳肴。

九.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赤沙蚶

在民间美食流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河浦赤沙蚶,赤沙蚶以其口味清脆,蚶肉肥美饱满,肉色鲜红,清甜美味名誉海内外。街道辖区赤沙蚶养殖面积约2000多亩,由于养殖场处在濠江与海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的独特使养殖场的下水层属淡水区,河床表层由白色玻璃沙构成,水域表面属咸水区。这样既能确保血蛤大幅度存活,又能淡化血蚶本身的咸性和酸性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和清脆。



赤沙蚶肉脆鲜美,味香爽口,吃后令人留恋,津津乐道。它早已名扬内地,誉驰海外。“赤沙”位于濠江河浦镇岗背村与汕头市马窖村接壤一段的江滩,因这里尽是赤色的微沙而得名。传说古时候,有个神仙骑着一头金狮云游到赤沙,饱览了山光水色后要回天庭,但金狮还在江里戏水,不愿归去。神仙见状,盛怒之下唸动咒语,将金狮永囚江底,然后独自上天。不知过了多少年代,赤沙江旁住下了一个养蚝兼放鸭的人,他能一口气潜入水底作业好半天,因而人们送给他一个“水底王”的外号。有一天,“水底王”钻下水底捕捞“薄壳”作为母鸭饲料,在江里碰到了金狮,被邀请去金狮水府里做客。金狮馈赠金银珠宝给他,“水底王”皆婉言谢绝。后来,金狮请“水底王”吃蚶。“水底王”抓了一粒分开细看,蚶的肉色比别处的不同,红殷殷,亮晶晶,两片蚶壳的里边绕着一圈金丝似的乌线。进口一尝,脆中带韧,又香又甜。“水底王”连连称赞,遂求金狮送他蚶苗,带一来养殖。赤沙蚶就这样繁衍生殖起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