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连云港东海特产 连云港东海县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连云港东海特产 连云港东海县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6-08 19:32:46

一. 江苏省 连云港 海州 金镶玉竹

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

云台山上的金镶玉竹分布较广,生长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 紧靠三元宫的屏竹禅院一带尤为繁茂。因此,1993年6月,我国发行一套《竹子》特种邮票时,特将云台山金镶玉竹列于4枚中的第2枚。不久,金镶玉竹邮票碑便也竖到了去屏竹禅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

二.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西塘黄酒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黄酒酒性温和、酒味醇润、口感独特,成为现代人交流感情,馈赠亲友的佳品。

三.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羽山草鸡蛋

羽山草鸡放养在羽山上,以松针、草籽、昆虫为主食,饮地下山泉水,生长周期长。羽山草鸡蛋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蛋黄呈桔黄色,蛋清粘稠无腥味,胆固醇含量比普通鸡蛋低30—50%,卵鳞脂含量是普通鸡蛋的四倍,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食可降低人体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值,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四.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五.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金红石

金红石

金红石,是一种黑色金属矿物。它中间所含的金属钛元索,色银白,质坚而轻,制成钛合金,是飞机制造等业的绝好材料。含钛元素的金红石不多,全国钛金属基地只有4处,其中之一就在连云港市的东海县。

东海县的金红石矿,分布在陆湖、青龙山、安峰、石湖、曲阳一带,有大大小小200多个榴辉岩体。其中以安峰乡毛北岩体为最大,南北2200多米长,东西100一300米宽,储量达250多万吨。而且,含矿性最好,已查明的1号矿体,矿石中金红石含量为2.3%,最高达5.28%。

六. 江苏省 连云港 赣榆 赣榆大黄鱼

赣榆大黄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赣榆县位于黄海海州湾腹地,是全国渔业百强县。赣榆县海头镇的大黄鱼养殖是当地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在全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

2013年,赣榆县海头镇浅海水域养殖协会申报的“赣榆大黄鱼”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1681140。

赣榆县海头镇浅海水域养殖协会

11681140

大黄鱼

七.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臭豆干

臭豆干全国都有,但乌镇的臭豆干却别具风味。它是用上好的豆干泡制二十多个小时而成,而且绝不用化学制剂,只用传统老卤泡制,所以没有异味,香得纯正。传统老卤得来非易,有的店家的老卤已用了数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笋根,为防止变质,还不时用烧得通红的铁钳放入卤中杀菌。将臭豆干在菜油中油炸,串在竹签上,抹上豆瓣辣酱,便是让人难以释口的美味。现在也有饭庄把臭豆干清蒸的,还美其名为“千里飘香”,其实,喜欢臭豆干的食客是根本不顾忌用什么名称的,只要臭得彻底,臭得纯粹。

八.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 连云港柳编

连云港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赣榆县续志》附编记载:民国5年土城的“柳婆罗”(当地柳编制品统称)参加国际巴拿马赛会,获四等奖。柳编艺人编制柳制品是在“地窖子”里进行的。人在地窖内扳柳,保温又保潮,编制的工艺品质地好,不易折断。

柳编艺人以东方睿智和匠心独运的技艺编织出的工艺品形态各异,争妍斗奇,既可观赏,又实用。特别是柳编贝雕花卉工艺品,其制作精湛,构思独到,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睐。如今,连云港柳编以其新、奇、巧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九. 江苏省 连云港 灌南县 连云港红花

连云港市种植红花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红花,色泽艳红,赛过群芳,连猩猩血液的鲜红,也难与之相比。古人把它作为染料使用,用它染出的丝绸颜色极其鲜艳。



红花,还是有名的中药,有活血祛瘀之功。《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疗月经闭止不通;《开宝本草》称它可治胎死腹中,产后腹痛、产后恶血不净和产后血晕。

十. 广东省 湛江 麻章区 东海炭鹅

听说东海烧鹅系古法炭火烧制而成,美味无比,早就想一饱口福。趁着这次去东简镇龙腾村采访东海奇特的庙会——“拜坡”时,刘老、马哥、波哥、老驴(我)这一众饕餮之徒,在“东海龙王”的英明指引下,飞车直扑东海岛北坡烧鹅饭店。

湛江市区有不少烧鹅烧鸭档,按说吃这玩意无需跑这大老远吧,大家也许有所不知,烧鹅虽多,但如今仍遵循古法,采用炭火烧制的已经买少见少。放眼烧腊档里,或是餐厅食肆中,纵使他们出品的烧鹅品相不赖,总算得上是皮脆肉嫩,但为了省时方便,基本使用了电炉烧制,甚至用上了温控及定时,这样烧出来的活活脱脱是只“数码烧鹅”。不可说不好吃,然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似的。当我们看到店里挂着的金黄灿烂肥嘟嘟的烧鹅时,马上有一阵浓香扑鼻而来。哇塞,这可不得了,我要晕了。一句“太白闻香忙下马,刘伶知味便停车”足可形容我们此时的感受。走进那松皮棚,未等小妹带入包厢,我不顾就窜到后面那神秘的烧鹅房,想看一下那烧鹅是否真的是荔枝木烧出。 烧鹅房不大,最醒目的是那个大瓦缸。老驴伸头往瓦缸里瞄瞄,偌大的缸底中间燃着暗红的炭火,缸沿钩着两只红扑扑、肥嘟嘟的大烧鹅。 烧鹅房门口挂着一溜儿未烧的光身大鹅,只有两个鹅肶涂了层酱油色。听烧鹅的大师傅说:鹅每年有两造,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长至三、四个月大,大约3.5公斤重。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烧鹅时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以及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摇匀,并以麦糖擦鹅身,用荔枝柴烧炉。鹅挂在热炉内,炉下置一有水之镬接鹅油,避免把鹅烧焦,以中火烧烤约40分钟便成。

“我们多采用荔枝进行古法烧鹅,绝不用电炉烧制。荔枝柴木质地较硬,烟不大,火持久且温柔,烧出来的鹅没有烟火味……荔枝柴越老,烧出的鹅也越香。”一手提一只烧鹅的师傅给我们透露烧鹅经。据说,荔枝柴火烧鹅,要领在于掌握火候,不能过,也不能弱。这样,预先填在鹅身内的作料散发出来的味道,才能很好地渗进鹅肉。同时,鹅身也会呈现出匀称的金黄色,鹅皮才会酥化香脆。过了一会儿,师傅将那半只大烧鹅三下五除二,斩成老大的一盘,加上我们一股脑儿点的配菜,摆了满满一桌。看看那分量不同凡响的农家菜,同来数人都禁不住吐吐舌头:“哇,肯定吃不完兜着走!”不料,那半只大烧鹅很快就被消灭干净。在充满农家气息的地方轻松享受带这些有烟火味的烧鹅,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