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田会址那边有什么特产 古田土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田会址那边有什么特产 古田土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2-05-13 07:36:46

一.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饼

古田油饼,作为古田人大家都爱吃,喜欢当作早餐用来配豆浆或者锅边糊,也有夹在光饼中吃的,味道特别地好。

制作油饼方法简单,用的是大米、黄豆,还有一碗的干饭,磨成的米浆,再加盐、葱花等。要是福州的做法,会稍增加黄豆的量,不用干饭,就更酥脆了。

米浆的中间若加了小河虾,就是虾饼,加了海砺、包菜,就是海砺饼啦。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火麒麟

古田火麒麟,是酒席上的甜食,取名颇奇异,吃法也很新颖,可谓闽东一绝。其制作方法是将槟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然后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圆盘里,将它堆得高高的,象一座小山丘。最后,把用开水浸泡的红枣,去核,枣肉向下,枣皮朝上,有规则地散贴在芋泥上。

当这盘甜食端到酒席上时,如一座银灰色的小山丘上杜鹃花盛开,热气腾腾的散发出扑鼻的芝麻香味。主人举一小杯烧酒,在“山腰”以下部位徐徐浇上一圈,上菜者擦一根火柴把烧酒占燃。顿时,盘上烧成一座火焰山。宾客们举起筷子,就着烧酒点燃的火光,从“山顶”上吃起。

吃过“火麒麟”的人都说,这盘点心味道很美,而且口味前后不同,越吃越香。开头的几口吃起来甜丝丝、香喷喷的,柔软而不腻。吃到盘底部时,经烧酒烤过的芋泥,则酥脆可口。

三.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春卷

春卷是汉族民间节日传统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古田民众逢年过节特别喜欢制作食用,也1饼、“卷煎”。

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即可食用,也可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古田人一般用猪肉馅、韭菜、豆芽、笋干等包馅。制作春卷,一般要经过制皮、调馅、包馅、炸制4道工序。

四.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黑番鸭

古田黑番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黑番鸭是福建宁德古田的。

《古田县志》亦记载:古田黑番鸭又称瘤头鸭。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群众视为滋补珍品。古田黑番鸭羽毛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带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黄色,脚多黑色。它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肥肝性能良好等特点,古田群众视其为滋补身体的珍品。古田黑番鸭是古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古田人民养殖黑番鸭历史悠久。据《宁德地区志》中记载:古田黑番鸭,主产于古田、屏南两县,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就有饲养,公鸭平均体重3.2公斤,年产蛋85~130枚。1983年古田黑番鸭品种选育列为宁德地区科委科研项目,1986年获地区科委颁发的黑番鸭品种选育研究技术鉴定证书,并被省标准计量局认定为地方良种。

黑番鸭属于善飞的热带森林禽种,古田县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水域,为它们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据悉,古田黑番鸭的羽毛是黑色的,带孔雀绿光泽,育成期后复翼中长出2小片白羽。公鸭体型较大,母鸭是公鸭体重的一半,它们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具有脂肪含量少、瘦肉多、肉质结实、味道鲜美、肉味独特等优点,有独特的美食风味和药膳滋补功效。目前,黑番鸭的身价在当地是每公斤30元左右,在发达地区每公斤60元左右,优质优价的市场也刺激了生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脐橙

古田脐橙个大皮薄味甜,享誉八闽,全县种植面积达11000亩,主要分布在环翠屏湖及沿闽江的4个乡镇(街道)。

“纽荷尔”脐橙原产于美国,由华脐芽变选育而来。1992年由古田县科委名优水果场从外地引进。经过十多年来在我县试种、示范和推广证实,“纽荷尔”脐橙已完全能适合我县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该脐橙树势生长旺盛,枝梢短密,叶色深绿,果色橙红,果面光滑,果实呈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多为闭脐,果肉细嫩而脆,味香汁多,口感清甜,平均单果重300~350克,大者达750克以上,是馈赠亲友佳品,深受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纽荷尔”脐橙投入产出期较短,一般定植后第三年就能挂果生产,四年以上成年果树,一般亩产可达2500~3000公斤,寿命可长达40~50年,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纽荷尔”脐橙已成为古田县农村脱贫致富的主栽水果品种之一,属短 平快项目。原古田县车站下岗职工曾天坤通过种植“纽荷尔”脐橙走上发家致富道路,今年产量达5万公斤,产值在30万左右;水口镇溪岚村郑作恒于1999年种植800多株,第三年该脐橙盛产,今年单株收入达200多元,今年该脐橙市场售价都在8元/公斤以上。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现种“纽荷尔”脐橙致富的有500多户,仅松吉乡宝溪村就有80多户农民种植,有10多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古田县)

古田县“天坤脐橙”既是省著名商标,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再加上“天坤脐橙”采取有机施肥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机械化选果与人工细选相结合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天坤脐橙”的知名度和市场附加值。

六.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磨粿

立夏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立夏过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进入旺季。这个节气早在3000年前就形成了一些民间习俗,如“斗蛋”、“秤人”等,而在我县人们习惯以吃“磨粿”、“夏饼”来度过,因为据民间传说,立夏这一天吃笋,腰腿会硬,会像笋一样茁壮。

立夏,俗称“交夏”。这时气候转入炎热的酷暑季节,农事进入辛苦繁忙的夏收夏种阶段。“交夏”这天,古田人家家户户用大米磨浆焖粿,做成椭圆形或者圆柱形,古田话称之为磨粿,也有用鲜杂笋或笋干丝配以佐料为馅。在古田,立夏这天还要吃用红糟煮的菜,比如红糟肉、红糟田螺、红糟笋等。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柿丸

古田县。为驰名八闽的干果之一。柿丸甜而不腻,并含有较多的磷、钙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肺、止咳、补血的功能。

八.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青草炖兔肉

食兔有很高的评价,有“飞禽不如鸽,走兽莫如兔”之说,最绝的当数“青草炖兔肉”。青草,即草药,在福建宁德地区和福州地区的山里,都有这些青草。说是青草,其实不是青的,是各种晒干后的草根树枝草叶,这些青草在外地是弄不到的。福建古田(食用菌之乡)人宰只鸡或鸭,杀头兔子,总喜欢挖上一畚箕(běnjī---运土工具,用草绳或竹篾编成)草药,或到青草摊上拎回一包草根,熬上半锅汤汁,再把鸡鸭兔肉猪脚什么的扔进去慢慢炖。他们都深信这样吃法更补。若不这样吃,仿佛就浪费了“头牲”。我妈也是一个青草狂人啊,很喜欢用各种草药熬汤炖各种食材。

用青草熬出的汤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混合着兔肉的浓香,一股乡情和山野的气息就在热气腾腾的草香中弥漫开来,兔肉在青草汁的作用下变得很甘甜,兔皮软糯、肉质香滑、不油不腻,养口补身!深得平常百姓的钟爱,在秋冬时分经常用来强健身体。你可别小看这近乎原始的“补”法,它之所以在古田久传不衰,自有它的道理:这些“补草”诸如大青(臭号)、盐肤木(蒲楝盐)、丛毛榕(牛奶仔)、土黄芪(山黄竹)等等,大都具有驱风祛湿、行气活血等功能。

福建古田人的中草药知识普及程度相当高,尤其是农村,几乎人人都知道几种,那些专门采药的能识别应用几十甚至上百种。如“枫树寄生”、“老君须”、“枫夹槐”等是风湿良药,“黄鹅蒿”、“半边莲”等清凉解毒,“肺风草”、白“石络藤”治咳嗽……等等,在农村几乎家喻户晓。在古田县城区市场还有一段别处少有的景观---“青草街”。街旁青草摊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草药。生意很不错,冬季或逢年过节就更加兴隆。如果你想买草药,一说病症,不一会工夫摊主就会在那一堆的草药里选上几样,并会详细介绍药性功能及服法用法。如果买的是根类草药,摊主还会操起柴刀,替你砍铡成片包装好的。

福建古田是个小县城,不大,到处都是弄堂和巷口,总会见到卖青草汤的店,吃的人挺多,经济、实惠又补身。

九.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杏鲍菇

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0~15℃,我县通常在11月底开始栽培。采取室内菌袋层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料:水=1:1.4~1.5。杏鲍菇是我县近年来开发的珍稀菌种,2000年全县栽培2000万袋,产量1000吨。( 古田县)

十.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柰

古田油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油柰,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Y.He et J.Y.Zhang cv.“younai”.别名:奈、西洋油奈、桃形李、歪嘴李。

油柰是柰李黄肉系统中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单果重80一120克,最大达240克,果形像桃,质似李,果肩宽广,果顶钝尖,并向缝合线沟歪斜,故称歪嘴李。果皮黄绿色,银灰斑点,油胞突起,缝合线具明显沟痕。果肉厚,淡黄色,可食率96.7%,肉质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核小、半离核。在古田3月上旬开花,果实8月初成熟,开花结果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耐贮运。

油柰产于古田县西洋乡、杉洋乡一带。《古田县志》载:“柰似林檎而大,邑东乡西洋产者味极佳”。可见古田油柰栽种历史悠久。1993年全县种植面积有4.5万亩。近几年发展迅速,在闽南、闽东等地有较大种植面积。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大量引种。

油柰鲜果味浓香,甜酸适口,甚受消费者青睐。果实富含营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糖分、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盐类。果实具助消化、开胃健脾等功效。加工制成李干,外表油亮、棕褐色、肉橙黄色、品味特佳。可制蜜柰李片、糖水奈李片罐头,又可加工成多种花样的蜜饯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古田油柰是福建省名、特、优水果 。古田县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栽培技术力量雄厚,是油柰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1年全县油柰 栽培面积已 达5.4万亩,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700万元以上,油柰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和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古田油柰系蔷薇科、李属中的一个变种。古田油柰桃形李实,果形大,单果重80~120克,最大单果350克,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肥厚、细嫩、清脆、汁多,味清甜 ,品质极佳 。果核小,半离核,核顶部常与果肉分离,而形成果腔,此为柰 的主要特征之一。 油柰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润肺、消积食、开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为八闽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989年省科委将古田油柰列入星火计划的发展项目;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将古田油柰拍成科教片--《八闽佳果--古田油柰》向全国播放;1993年9月国家科委授予在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做出贡献的古田县农业局经作站"国家科委星火三等奖";1995年2月古田油柰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古田油柰》产品标准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9年国营古田湖滨茶场生产的油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并于2001年5月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