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仁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铜仁市哪里能买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仁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铜仁市哪里能买到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4 04:24:50

一. 贵州省 铜仁 石阡县 干豇豆

来自梵净山原始森林真诚的问候。贵州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12月获得“贵州省农业化经营重点企业”。

二.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酥食

酥食

酥食是由土家人传承祖艺,选用当地上等糯米,加本地纯蜂糖精制而成,因不用气蒸而有别于其他酥食,其产品形状有各种花、鸟、鱼等,栩栩如生;其味香甜酥口,是客商非常喜爱的特色小食品。

三.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江口牛干巴

江口牛干巴是本地区的传统食品,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居家旅行、探朋送友的必备礼物。
    江口牛干巴采用江口本地生产的环保生态黄牛肉为主料,配以植物油、白糖、精碘盐、花椒、白酒等为佐料,通过传统工艺精心烹制而成。成品色美味佳,是正宗的原生态产品。

江口牛干巴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土,以高家牛干巴、昭凤牛干巴最为有名

四.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油炸泡

又名油炸粑,色泽金黄,外面香脆而肉酥软,酸甜中带点辣味。可单独食用,也可放进做好的米粉、绿豆粉一起吃,口味更好。在铜仁地区,无论山乡城镇,油炸泡出售的摊点摆满大街小巷,随时都可买吃,又方便又便宜。

五.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榨萝卜

榨萝卜

榨萝卜不同于泡萝卜,呈粉红色,半透明状,可切成片、条糌上糍粑辣椒吃,香脆可口,酸中带甜。可以除乏解疲。

江口榨萝卜主要原料是本地产的原生态圆润光滑的红萝卜、盐、冰糖;将红萝卜洗净放在瓷缸内,一层萝卜一层盐,其间加入适量冰糖。萝卜放完后用原生态稻草盖上,用太平河中无污染石头压住稻草,浸泡30天左右可食。

六.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绿豆粉

思南绿豆粉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特色小吃。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

思南绿豆粉是思南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宾的一种佳肴。它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在贵州享有很高的美誉。是传统手工制作,思南民间食坊。

其制作工艺如下:按80%粳米与20%绿豆的比例分别浸泡,淘净大米,搓去豆皮,再用石磨将其磨成浆状。然后是架起柴火,将大铁锅烘干加热,抹上菜油,均匀倒入适量米浆,用木刮或锅铲刮成薄薄一层,加上盖子,火候适当时翻面焖熟。两三分钟后,一张形状如锅的绿豆粉皮就加工完成,将其晾于竹竿,冷却后切成条状,可煮可炒。由于绿豆粉制作要求火候必须文武适中、恰到好处,工具也必须是大铁锅,而且使用柴火,才能产生那种本色香味,故只能沿用传统技艺手工操作,无法大规模机器生产,得以保持一份民间食品的本色本香、原汁原味。

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炎热天吃一碗绿豆粉会使人感到浑身清爽,暑气顿消。食用时,将新鲜的绿豆粉下在沸水里煮半分钟左右捞在碗里,加上佐料即可。绿豆粉的佐料也很讲究,有姜粒、葱花、花椒油、豆酱、木椒油、猪油或松菌油等。

七. 贵州省 铜仁 玉屏侗族自治县 盘子粉

盘子粉--铜仁独特的粉文化

盘子粉,在侗乡玉屏,做此粉用的器皿,是用铁皮做成形似盘子的模子,因而做出的粉就称为盘子粉。盘子粉色白透明,细腻柔软。盘子粉可热吃,也可凉吃。热吃时,将切好的粉条,放入沸水锅中烫热,加入不同的汤和佐料,如汤牛肉粉、肉末粉、脆哨粉、三鲜粉等等;凉吃时,依其口味配以红油、酸菜、豆芽、折耳根、蒜汁、姜、葱、醋等各种佐料,其味香醇,风味独特。

八.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社饭

社饭



江口人注重过社春,凡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社饭,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后,人们都要吃社饭邀约亲朋好友聚会。特别是有新坟的人家(一般要挂社清三年)都要约请亲朋好友吃社饭,到坟山扫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时,四周山上,人头攒动,香烟袅绕,鞭炮连天,呈现出浓重的祭悼气氛。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大米、蒿菜、腊肉、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脑之功效。

    由于社饭既有糯米的甜美,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嫩蒿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江口,只要到草长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互相赠送社饭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一代延续。    

江口人注重过社春,凡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社饭,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后,人们都以吃社饭邀约亲朋好友聚会。特别是有新坟的人家(一般要挂社清三年)都要以吃社饭约请亲朋好友到坟山扫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时,四周山上,人头攒动,香烟袅绕,鞭炮连天,吃社饭呈现出祭悼浓重气氛。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白米、蒿菜、腊肉。将于节前采摘来的青蒿嫩枝洗净后搓揉,挤出苦水,洗净剁碎,放入锅中加姜、野葱、蒜苗炒至蒿菜转黄焙干待用。将腊肉洗净,切成丁并炒香备用,然后将糯米、大米按照3:1或2:1的比例(即3公斤糯米兑1—2公斤大米)洗干净,糯米用水浸泡3—4小时后滤干,大米先放入沸水锅中稍煮片刻便捞出,滤去米汤,再将滤干水分后的糯米去与煮过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炒香的腊肉丁、蒿菜、盐、味精等拌匀,放入甑内,用大火蒸熟即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做社饭时又加进了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脑之功效。

由于社饭既有糯米的甜美,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社菜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江口,只要到草长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互相赠送社饭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一代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饭已逐步进入市场。

九.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桐油

桐油是松桃的传统,是历年来外销和出口的主要产品。松桃的桐油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桐油是主要的工业原料,是最佳干性油料之一,它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高,附着力强,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以及绝缘性能好等特点,故在国民经济中直接或间接利用桐油作原料的达千种以上。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桐油大部分用于涂刷农具、家具、渔具以及制成油泥嵌补船缝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油橱的用途越来越广,油漆工业、印刷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国防机械工业以及医药部门都离不开桐油这种原料。

由于我县地理条件优越,适宜油桐生长,松桃人民很早就有栽种油桐的习惯。据《贵州省志·物产卷》载,早在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年 ) 松桃境内就有油桐种植,“结实如桃”。至道光十五年 (1835 年 ) 松桃厅巳广泛种植油桐。民国时期,全县油桐林种植面积已达 162155 亩.油桐生产是当时林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流传着“家有千株桐,子孙不受穷。”在民国二——十三年 (1913 — 1924) 间,全县的榨油作坊达 700 多个,因陆路交通不便,桐油出口全靠水运,从而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当时便已能造出载重 35 吨的大木船。过去松桃的桐油上市量很大,如民国十七年 (1928 年 ) ,蓼皋市场每场桐油上市量约有 500 挑以上,每年成交油约在 300 万斤。 1950 年据工商部门统计资料反映,仅县城就有经营桐油商贩 41 家。解放后,油桐生产受到极大重视, 1955 年开始更新换代发展新油桐林,至 1985 年前全县共计植造新油桐林 222802 亩,其中平头,牛郎两乡镇各累计植新油桐林达万亩以上。由于乱砍滥伐等原因, 1985 年,全县油桐林面积下降为 126855 亩,近年来大体仍保持在这个标准。

全县每个乡镇都栽种有油桐树,但集中连片,产量较大的应数牛郎、沙坝、平头、妙隘、冷水、九江、黄板等十几个乡镇。油桐先花后果,每当春天来临,牛郎沙坝、平头等地,桐花盛开,方圆百里,一片灿烂,场面极为状观,当你置身花的海洋,会情不自禁的在你心中泛起一腔洁白的春意。世代造福松桃人民的广袤桐林,也是旅游观光的著名景点。

十.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盘信豆腐

盘信豆腐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出产的“盘信豆腐”雪白、细嫩、味鲜。无论是切成块、拉成条、开成片都能不碎不烂,吃起来可口,味溢齿舌。相传始于清朝中后叶。数百年来,盘信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和烹调豆腐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它的烹调有炒、炸、烧、蒸、煎、炖、凉拌等10多个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