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春节必吃特产 广州最有特色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春节必吃特产 广州最有特色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3 21:39:52

一.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牙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牙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广州的牙雕则以精细的象牙球著称,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著名的传承人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冯少侠、李定宁等。

溯源

广州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工艺与生产规模曾达到历史高峰,民国以来其工艺水平日趋精湛,在全国牙雕行业中独树一帜。

广州地区的象牙雕刻工艺早在秦代已经开始,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

广东的象牙雕刻以纤细精美为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东制品。象牙灯的构件除框、柱、顶、檠、底托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极薄的象牙片精雕细刻成为小网眼,灯上并有茜色象牙图案装饰。象牙席是先用特制工具做出象牙丝,然后编织而成。从这两件典型广东象牙制器来看,可以知道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镂雕花篮、象牙镂雕万年青香囊、象牙镂雕大吉葫芦式花熏、象牙丝编织纨扇一类器物都应属于广东派的作品。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十五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工艺特色

广州象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广州象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

广州象雕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包括折扇、台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装饰品,包括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针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著名,如一个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层,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每层还都雕有各种人物或花草,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何种制品,都是纵深透彻,精巧玲珑,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在象牙 雕刻中别具一格。雕刻艺术家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仅二三层,最大的有40多层,每层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且能灵活转动。广州牙雕艺术家镂雕的20多层的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特种奖。制作一个象牙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逐层雕花而成。

在广州牙雕的镂空作品中,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广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3000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

从雕刻手法上分,广州牙雕主要分为圆雕和通雕两大类:圆雕用以制作实心、立体工艺品,如人物、动物、山石风景等;通雕用以制作花舫、花瓶、花塔、蟹笼、牙球等通透玲珑的品种。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沙湾薄饼

沙湾薄饼

沙湾薄饼也是沙湾的一道名吃,这道菜里的原料有豆芽、鸡肉、虾丸、香茹、猪肉,还配上半透明的用鸡蛋做成的薄饼。将豆芽的两头去掉,只留最爽口的中间部分,然后和其它原料混炒。炒熟后,再将菜放入薄饼中,卷起来吃。

三.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南村桃花

南村桃花

桃花又名碧桃,原产我国西北部。自1970年引种到塘步东村至现在,已有30多年历史,种植规模达三百多亩,四万多棵。每年春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主产区连片种植有如朝霞一片。桃花是落叶小乔木,树冠开张,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侧生,单朵,粉红色。桃花生长需要株距较大的空间,每亩平均种植约160棵左右,主要品种有茶棕、双托大红、密蕾等,还有可作盘景的盘桃花等。桃花为嫁接型花卉,可在茎部多年进行嫁接及多年修枝,并在三至四年轮作一次。

桃花的种植受自然条件、病虫害和人工管理的影响很大。一是台风、水灾抑制了桃花的生长,甚至使桃花死亡。二是桃花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防治介壳虫、黄毛虫、蛀心虫、卷叶虫和防治白粉病、锈病、螨类病。三是人工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桃花需要肥水充足、均匀,常年要精心修剪管理,到年底还要根据天气、温度情况,通过人工管理控制花期,达到迎春花露放的目的。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中、下旬是桃花销售的季节,由于桃花的颜色是“桃红”色,与“宏图”是谐音,新春佳节插上一枝,做生意的寓意“生意大展宏图”,当老师的寄望桃李满天下,年轻的人希望来年行个“桃花运”。因此,每逢春节前夕,都受到宾馆、酒楼、会所、商铺以及家居等人士的喜爱,前来订购、认购、购买的顾客以及观赏桃花的游客络绎不绝,销量续年上升。

塘步东村位于南村镇的西北部,与广州市区只有一江之隔。从广州市经番禺大桥走迎宾路至塘西立交桥,向左转入南大公路走300米左右到塘步东村牌坊,从塘步东村牌坊口直入600米左右便到桃花地。为方便顾客购买,塘步东村还对通往耕作区的道路进行了多次的修整,春节期间还请干警维护交通秩序,大大方便了顾客。

四.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广州彩瓷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彩瓷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彩瓷又叫广州织会彩瓷。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后烧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广州彩瓷大都采用我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釉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所谓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人士的喜爱,被清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后来干脆由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那时广东商人从景德镇运来瓷坯,采用江西粉彩技艺仿照西洋彩画的方法加以彩绘,再焙烧而成。

广州彩瓷承明代彩瓷的艺术特色,吸收西洋画法,绘上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图案,逐渐形成独特的岭南艺术风格,并将许多图案固定下来,成为广彩的传统花款,例如花篮、龙凤、彩蝶、金鱼、古装人物等。

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为了给欧洲各国加工彩绘瓷器,当地商人将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器运到广州,仿西洋画彩绘后再售于外商。广州十三行商开办时已设专营广彩出口的瓷庄和洋行。

广彩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在洁白的瓷器上艺人们手工织上金线,如万缕金丝依附在宝石上,给人以雍容华责之感。生产广彩用的白瓷胎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和本地的各大瓷区。广彩有大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二十多种颜色,采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种彩绘技法,在白瓷胎上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放进空中烧制完成。

广彩的彩绘制作工艺工序有七道:描线、填色、织金、填绿、斗彩、包金口、烧花。广彩的图案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广彩产品主要有陈列艺术瓷、日用欣赏瓷、工艺瓷三大类,仅工艺瓷就有五百多个品种、两千多个花式。


余培锡 余培锡,又名余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传承人。1929年生,广东台山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现当代该行业的最老行尊。余培锡于1945年9月-1947年9月师从舅舅司徒美(广彩名师)学艺,后于广州古老牛瓷厂、香港余培健广彩艺术工作室从事广彩创作、设计、制作。余培锡连续从事广彩艺术60年,不断挖掘传统花式,又在继承传统花式的基础上,吸收各种中外艺术精华和现代生活题材,不断地设计新花式,以适应变...... 详细>>>

五.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马蹄糕

马蹄糕在广州历史悠久,过去也有很多老字号饼家在过年前推出它们的马蹄糕,但广州人更爱吃自己家里做的马蹄糕。巧手的广州主妇总会在年三十晚捣腾出一顿极其丰盛的年夜饭之后,再做上一大盘马蹄糕和萝卜糕。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不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自己动手蒸制糕点,而更乐意购买现成的产品。我公司为传承马蹄食品文化,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机械的完美结合,在传统马蹄糕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千层马蹄糕、马蹄粒马蹄糕、红豆马蹄糕等十多个品种,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马蹄糕软中带韧的口感、清香持久的风味不但勾起了广州人对传统食文化的回味,更充分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不倦追求。每每逢年过节,“洲星”牌马蹄糕总会掀起一个个销售的小热潮。特别是近几年的中秋节,吃腻了月饼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更具广州传统特色的马蹄糕代替月饼作为送礼佳品,传递节日的问候。

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也许并不能完全感受到马蹄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每当有大型的博览会,特别是广州农博会或广州美食节等,当你走近洲星食品公司展位前,你就会切身感受到现场的气氛是何等的热烈。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总会把整个展位围得水泄不通,展位前的购买热潮也不知不觉成了每届广州农博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金丝鱼

学名叫“真绸”,生活在岩礁多藻的海区。口内有豆状牙齿,能将贝壳磨碎,常以贝、虾、蟹、鱼为食。该鱼肉美色艳,为宴客佳肴,自古被视为珍品。金丝鱼立的味美与其他鱼不同,最好味是鱼眼,其次是鱼头,然后才是鱼肉。( 番禺)

七.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莲藕粉

选用正宗的番禺新垦莲藕,磨制成粉,加清水拌成糊状,配以瑶柱、鱼青(鱼皮茸)。蒸出来的藕粉香滑清甜,可口味美。

八.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白切鸡

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于浸鸡类。以其制作简单,刚熟不烂,不加配料而保持原味为特点。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鸡,洗净后在微沸水中浸约15分钟,其间将鸡提出两次,然后在水中冷却,表皮干后拌以熟花生油。食时备以姜茸、葱丝拌盐,淋上熟油盛碟中蘸着吃。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白切鸡是广州菜中最普通的一种,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是最大的特色!白切鸡色洁白带油黄,皮爽肉滑,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清淡鲜美。

九.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烧乳猪

烧乳猪曾获国家商业部产品评比“金鼎奖”而得名,是宴席上名贵的粤菜佳肴。烧乳猪的技艺已1400多年历史,乳猪色泽金黄,芝麻般的气泡均匀密布,入口则化。特点:色泽红润,光滑如镜,皮脆肉嫩,香而不腻。

制作原料:小乳猪一只(3000克),精盐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酱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适量。

制作方法:

1、将净光乳猪从内腔劈开,使猪身呈平板状,然后斩断第三、四条肋骨,取出这个部位的全部排骨和两边扇骨,挖出猪脑,在两旁牙关各斩一刀。

2、取125克香料匀涂猪内腔,腌30分钟即用铁钩挂起,滴干水分后取下,将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调料拌和,匀抹内腔,腌20分钟后叉上,用沸水遍淋猪身使皮绷紧、肉变硬。

3、将烫好的猪体头朝上放,用排笔扫刷糖水,用木条在内腔撑起猪身,前后腿也各用一条木条横撑开,扎好猪手。

4、点燃炭火,拨作前后两堆,将猪头和臀部烤成嫣红色后用针扎眼排气,然后将猪身遍刷植物油,将炉炭拨成长条形通烤猪身,同时转动叉位使火候均匀,至猪通身成大红色便成。上席时一般用红绸盖之,厨师当众揭开片皮。

烧乳猪在广东已有超过二千年的历史。在南越王墓中起出的陪葬品中,便包括了专门用作烧乳猪的烤炉和叉。在清朝时,粤菜的烧乳猪更被选入为“满汉全席”的菜色之一。现在烧乳猪是广东烧味其中一种。一般的制法是以重约五公斤的乳猪,宰杀后在腹部剖开,取出肋骨,放入特制烧烤叉撑开,放入烤炉烤成。如果烧烤时用慢火,烧出的乳猪猪皮光滑,称之为光皮。亦可以用猛火烧烤,其间在猪皮涂上油,令猪皮成充满气泡的金黄色,即为“麻皮乳猪”。乳猪的特点包括皮薄脆、肉松嫩、骨香酥。吃时把乳猪斩成小件,因肉少皮薄,称为片皮乳猪;有时点上少许“乳猪酱”以增加风味。

至于烧猪一般的制法是把猪宰杀后在腹部剖开,放入特制烧烤叉撑开,然后浇上热水令猪皮收缩。烧烤可以是逐只放在火上烤,亦可挂入烤炉烤成。烧烤时要在猪皮上刺上小洞,让皮下的油流出。亦可以用猛火烧烤,其间在猪皮涂上油,令猪皮成充满气泡,酥脆的金黄色,即为“麻皮猪”。

十.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