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靖远三大特产有哪些 靖远特产有哪些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靖远三大特产有哪些 靖远特产有哪些美食更新时间:2022-04-26 10:56:25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二.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远籽瓜

靖远籽瓜是陕西榆林靖边县的。

靖远籽瓜

甘肃省靖远县高湾乡、大芦乡、若笠乡共3个乡现辖行政区域

《靖远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靖远籽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靖政发〔2014〕82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

《靖远籽瓜》(草案)

三.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灯笼辣椒

灯笼辣椒

灯笼辣椒学名(Yargrossumbaily),地方名大辣子、园辣子、甜椒,为靖远优质蔬菜之一。植株高大,稍开张,叶片厚大,生长势强,要求光照、通风条件良好。果实扁园,纵沟较多,色泽鲜艳美观,一般亩产6000斤左右,中心产区在糜滩、东湾、乌兰等乡镇,沿河其它乡镇也有零星栽培。一般八月上市,十月底摘完。产品远销宁夏、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肃各地。

四.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二毛裘皮

二毛裘皮系滩羔羊一月龄左右宰剥加工而成,皮板轻薄,柔韧细密,毛股紧密,花穗美观,成明显大波浪弯曲,俗称“九道湾”,美观大方,驰名中外。靖远是中国重要的滩羊、中卫山羊主产区,   
羊只存栏41.9万只。靖远二毛裘皮、沙毛裘皮,特别是五合、北滩、高湾等地出产的二毛裘皮,细密柔软、毛股长而弯曲,其中有“孔道环”之称者为上品。靖远裘皮加工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靖远先民就开始用羊皮缝制裘皮大衣(俗称“二毛筒子”),用羊毛擀毡等生产生活用品。早期的皮革加工企业是靖远县白皮厂,后改名为靖远县裘皮厂,所生产的皮褥子深受外商欢迎。已开发生产二毛裘皮褥子、染色皮褥、领条、围巾、毛皮包、裘皮服装等10多个品种,年产值1300万元,实现利税390万元,产品销往美 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五.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大庙香水梨

大庙香水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庙位于靖远兴隆乡北部的黄河谷地。所产香水梨为当地最佳。香水梨入秋成色,清黄鲜亮,果味微酸,熟后摘下冻藏,肉质变成褐色,解冻后汁液较多,营养丰富,食如甘蜜,有清肺醒酒之功效。

甘肃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靖远县所辖兴隆乡、双龙镇、石门乡、糜滩镇、三滩镇、乌兰镇、东湾镇等7个乡镇34个行政村和农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3′~105°15′,北纬36°00′~37°15′

AGI2017-02-2108

六.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大果子

冬果梨 当地俗称大果子,属白梨种,原产黄河流域,是靖远县果类产品中的名优品牌。据地方志载,明代境内黄河两岸已有“园圃为业者”,并形成规模。冬果梨树对水的条件要求较高,宜在具备灌溉条件的轻土壤上栽植,树冠高大,枝繁叶茂,200多年的老树,仍能开花结实,果农们称它为“老寿星”。成年果树单株产量500公斤,树龄较长及高产者可达1000至2000公斤。靖远冬果梨主产区分布在乌兰、北湾、平堡、兴隆、石门等乡镇,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3000吨。
    冬果梨果肉呈水白色,细脆多汁,味道甜酸适度可口,宜于储藏。含水份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苹果酸、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不仅有鲜食之美,而且还有蒸食、煮食之妙。生吃可生津润肺,清除内热,熟食则滋补内脏,止咳散寒。鲜果贮藏到寒冬腊月,若将其掏空去核,再装入蜂蜜、冰糖等佐料,封闭其口,煮熟后即为香甜可口的“热冬果”,汤果一并食用,具有化痰止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等特别功效,老年性哮喘以及气管炎病患者食用大有裨益。 

七.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白兰瓜

靖远白兰瓜

八.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北方铜鱼

  鸽子鱼学名北方铜鱼,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地方俗名鸽子鱼。因其形似鸽子而得名,体扁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背古铜色。头小,口小呈马蹄形,具长须一对,头长为口宽六倍左右。唇厚,下咽齿末端斜切,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肉质细嫩鲜美,骨刺少。肉嫩醇香,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被视为珍馐佳品。是黄河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品种,以味美肉肥著称,鸽子鱼栖息水域有局限性,主要分布在靖远至中卫一带的200公里的黄河河段。它鳞少身短,腹大嘴尖,被网后,隆起的脊背高悬,较大的胸鳍宛若鸽翅,远望犹如一只鸽子栖之网上,据志书《彩鱼》载:“山岩之上鸽子最多,涉入黄河即变鱼。味最美。”鸽子变鱼不堪信,但鸽子鱼肉,细腻白嫩,具有提气补虚,滋阳补肾的功能,是老弱病残者的滋补佳品,曾是历代朝廷必不可少的“贡品”。在封建社会里,皇宫王府举办盛筵,每当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鸽子鱼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宁夏曾用鸽子鱼向朝廷进贡,由于这个原因,民间又称其为宫廷鱼,并流传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俗话“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据史料载,“民国33年,靖远输出鸽子鱼3000只,每只价高300元”。古往今来,鸽子鱼成为靖远首屈一指的名优。鸽子鱼数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贵。它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很不容易捕捞。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苏醒,3、4月间产卵;夏季黄河汛期水流特别混浊时,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换气,这时为人们捕捞的良机。鸽子鱼很留恋家乡,无论被黄河洪水冲得多远;清醒后也要长途涉水,逆水洄游,返回故里。在靖远无数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中,“鸽子鱼”的传说闻名遐迩。
    传说在黄崖、双漩一带天空飞翔的鸽子,每当夕阳西下,一双双、一对对,一齐向急泻奔腾的黄河激流中飞钻进去,一到河底则一变而成鸽子鱼。说来奇怪,从这里偶尔打捞上来的鱼和黄河中其他鱼类大有区别,它圆头尖嘴红眼圈,体短而圆肥,其肉洁白少鳞刺,看起来酷似鸽子。经烹调摆上筵席,味压各种名鱼,成为席上珍品。据说有一年一位渔夫,曾偶尔捕得了一对鸽子鱼,他上市兜售,却被官衙发现,见其状十分奇怪,衙役为了讨好县太爷,以十两白银购去献给了知府,知府一见,以为奇货可居,又孝敬给了皇上,皇上命御厨做好端上品尝,其味清香无比,认为天下任何鱼都难比得上它,当即传下圣旨:要靖远每年向朝廷进贡鸽子鱼一百对,定为常例,不得短缺,如有违阻,要拿地方官问罪。知县接到圣旨,心生一计,以为有利可图,便规定以百队变为千对的伎俩,命全县鱼户,在每年底上缴鸽子鱼一千对,若按期不缴,以违抗圣旨治罪,满门抄斩。
    从此县衙按全县渔户人数,规定每户捕交鸽子鱼数额,辈辈应差不能更改。不少的渔户们因为实在无力上缴,只得逃往他乡,另谋生活。
    为了应差,渔户们到了每年冰封大地的时候,便来到人迹罕到的黄崖、双漩峡谷,安营扎寨,顶着风雪,每到傍晚,身系麻绳,由河岸同伙拉坠,颤颤惊惊地踏着冰到河心打开结实的冰块,在冰眼中撒网打鱼,只要稍微不小心,就会掉入河中,葬身鱼腹;所以鸽子鱼身价很高。
    有一年,皇上在元宵节要大宴群臣,加倍向靖远索要鸽子鱼。当时天寒地冻,眼看快到大年除夕,而渔夫们十网九空,县衙的牢房内押满了交不上鸽子鱼的渔户。就在这时,有一个自称渔民儿子的渔民,挺身而出,来到县衙请求知县放了在押的渔民,他愿在一夜之内,交足皇上索要的鸽子鱼。知县正在为交不上鸽子鱼,愁得如坐针毡,听到这一喜讯,马上释放了在押的渔民,命令衙役带了这位自称渔民儿子黑夜赶到黄崖、双漩峡。这位渔民的儿子,摸黑带了一把斧头,走到结冰的河心,打开了碗口大的一个冰眼,命衙役把一盏灯笼放到冰眼旁,霎时河底的鸽子鱼望着灯光前追后赶,从冰眼蜂涌不断的跃出,不到半个时辰,鸽子鱼堆成了小山。衙役们喜出望外,车装马驮,好不高兴,浩浩荡荡地回县衙交差。走了一夜,第二天旭日东升,车马刚刚要起程上路,只听得车马之上扑扑咕咕作响,接着一只只的鸽子突然从车马中凌空而起,铺天盖地飞向长空,而且回头眸视着渔民的儿子盘旋,只见他也化成了一只白鸽同其他鸽子共同翱翔飞去,连一只鸽子鱼也没有留下。
    衙役们惊吓的目瞪口呆,只得回衙向知县禀明情况。知县听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皇上等到元旦,还不见靖远知县贡鱼进京,便下圣旨押靖远知县到京,以违旨治罪。
    靖远县鸽子鱼的贡差,直到解放前才得以废除。现在鸽子鱼数量不断减少,已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究其原因,除了老百姓的滥捕外,主要是黄河水质的污染,特别是工业污染,从兰州的兰化兰炼和白银公司各大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破坏了黄河鸽子鱼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一珍贵地方几近灭绝。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动物,鸽子鱼这一珍贵鱼类有望得到空前的发展,那么,老百姓吃到鸽子鱼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我们热切的等待着这一天吧!

九.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下滩辣椒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地处西龙海兰新经济带,兰白核心经济区,交通便利,灌溉方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且靖远县地处海拔1398米,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特别适合酱用辣椒的种植,辣椒品质的主要指标红色素和A/B(即红黄色素比)值在全国占领先地位。

近年来,下滩村抢抓蔬菜产业发展机遇,按照“科技创新、典型示范、品牌增效、组织保障”的总体思路,建设糜滩乡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种植的“陇椒”、“衡椒”品质好、产量高,深受市场欢迎。配套建设标准化育苗棚8000平方米,通过标准化育苗,提高辣椒品质。下滩村辣椒远销河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兰州等地,多家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与辣椒协会洽谈订单生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