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洪湖品牌特产 洪湖有哪些著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洪湖品牌特产 洪湖有哪些著名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1 15:45:41

一.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八股叉芝麻

八股叉芝麻是洪湖市之一,产于螺山镇界牌,沙口等地.这些地区多属肥沃松软的油沙土,水土保持良好,气候适宜,据传,这些地区从唐代就开始种植八股叉芝麻,历千百年现时不衰.


八股叉芝麻全株披茸毛,茎直立,下部分枝多,果长形有八棱,由此得名,八股叉芝麻的特点是:耐旱耐涝;生长期短,只80天;可与矮脚早黄豆间作或套种,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量高,亩产可达50余公斤;籽粒扁圆肥大,含油率较其它品各高.

用八股叉芝麻练制的香麻油,色泽清澈照人,浓香宜人.洪湖,武汉等地居民多以用八股叉芝麻榨制的香麻油作馈赠佳品.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白莲

白莲是我国南方湖区的,尤以“千湖之省”湖北产量最盛。监利县河港众多,湖泊莲片,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所产莲米子大肉厚,营养丰富,200多年前被列为朝庭贡品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监利县观音寺的王伦元考取武举,被封为乾隆皇帝殿前带刀护卫,后晋升为站殿将军。一次他奉旨带兵出征,旗开腹胜,乾隆重帝宴请立功将领,鸡鸭肉肉,山珍海味,十分丰盛。席上一盘莲米大家都不吃,王伦元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因为是盘家乡平常菜,又放在他面前,他就放开肚量吃起来,谁知一吃竟把这盘菜吃得差不多了,坐在他身旁的人提醒他:“这是盘稀少珍贵的菜,只准看,不准吃。”王伦元笑了笑说:“不要紧,这莲米在我家乡到处都是,等我有机会回老家,装几船来让你们都尝尝。”宴席上的人都出身在北方,听王伦元这么一说,都笑话他夸海口
过了一段时间,王伦元回家,正遇上洪湖莲子成熟,他请乡亲从洪湖收来几船莲子,经过去壳、抽心、筛选出子大肉厚的白莲,装了满满一船运到京城。朝中文武官员见王伦元果真运来一船白花花的莲米,个个惊赞不已。乾隆帝更是赞不绝口,龙颜大悦,批下御笔,将王伦元从监利运来的洪湖白莲列为贡品,年年岁岁向朝庭进贡,一直延续到慈禧年代
莲米为卵形状,外面有一层褐色壳包着,两瓣中间有绝色的莲心,莲子有红莲、白莲之分,红莲为野生,又叫湖莲,产量高,莲米略小。白莲为家养,又叫家莲,子大肉厚,肉呈乳白色,产量略低,品质优良
莲米饱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都很高。古有“南莲北参”之说。也有人称之为“莲参”
莲米全身是宝。莲皮可入药,莲心可用来泡茶,莲肉可做成莲羹、甜食和蜜饯,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还可作为中西糕点的配料。以莲米、糯米、红枣、花生、绿豆等做成的八宝饭、八宝粥,味道甜美,深受中外食者的青睐,畅销于国内外,成为馈赠亲友的的珍品。用莲米配以银耳、蓼米、芡实等精制成的各类罐头,有健脾补肾、调气补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所以古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多饮清心莲米汤;需补心骨,益精血者,则服用瑞莲丸
莲米的采撷也是极富乐趣。每到仲夏,碧绿的荷叶铺天盖地,洁白、粉红的茶花点缀其间,采莲姑娘一手挥篙,一手摘莲,悠扬悦耳的《采莲调》随着凉爽的湖风,四处荡漾,惹人情思
监利的洪湖莲米被列为贡品后,每年都要向朝中贡奉,监利盛产莲米的名声也因此远播四方,每到收获季节,各路客商云集监利大量采购。200多年后的今天,监利出产的莲米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成了监利县出口国外的主要农副产品。( 监利)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福寿米

福寿稻米粒细长,光泽透明;做饭松散香滑,味道可口。米中含有丰富的水深性蛋白质及十多种游离氨基酸和铁、钙、锌、磷等矿物质,还有维生素B1和B2D、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肝,明目活血之功效,是难得的保健佳品

福寿稻始产于监利县周沟乡福寿垸,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清同治年间,监利县令将福寿稻米作为南品进献朝迁,深得慈禧喜爱,赐名“福寿米”。“福寿稻”、“福寿垸”均因此而得名。随着岁月的流失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福寿米曾随福寿稻的失传而消失。时隔一百多年后的1983年,周沟乡曾王村农民平作湖奇迹般地在一块中稻矮梗镀金田里发现了一株株型中等并有两个分孽的大穗子,便细心采回,次年某插9个平方,收谷11公斤,亩产812.5公斤。1985年,平作湖又栽插了3亩大田,收谷2100公斤,单产700公斤。消息传开,远近农民争相换种。因其用种量少,大田栽秧要求稀、匀,故取名“稀插”,又称“瑚选”。稀插的问世,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极大举与关注,经查阅史料和专家鉴定;稀插乃是失传多年的福寿稻!福寿稻问世,实为监利人民一大幸事。1986年福寿稻初涉市场,被不少粮食商贩误作当时物稀价昂的糯谷而备受青睐。之后,周沟粮管所领导慧眼独具,将其精加工并冠之以“小泰国”打入南北方市场而一鸣惊人。监利粮食局更是匠心独运,将福寿稻改装与广东福建人崇尚的“丝苗米”和“猫牙米”相抗衡。福寿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销路好、价格高等优势,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福寿稻的发源地周沟乡年种稀插4万亩,约占整个中稻面积的90%,亩产平均比同类灿稻高75公斤以上,年增产300万公斤。按每公斤价格高于同类灿稻0.20元计算,农民每年可增收440万元左右,户平均收近千元

福寿稻早已成为监利县中稻的当家品种。据县委农村工作部统计;1993年全面种植福寿稻面积33.7%万亩,占中稻面积的67%;1994年达50万亩以上,并已推广到江陵、洪湖、潜江及湖南的桃源等县、市,且呈继续扩大之趋势

福寿稻的发展,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监利县委书记张琼江、县长夏钧勤要求把福寿稻作为发展市场农业的优势产品迅速在全县推广。1993年9月8日,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科委、省农科院、化中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沙现代农业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周沟乡大面积种植的福寿稻进行了现场考究和品种鉴定,认为:福寿稻株型适中,结实率高,在湖区种植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适合稀植,省工省种省投资。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检测,福寿稻营养品质、蒸煮品质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中加工品质达一级优质米标准,现场品尝,食味优于汕优“63”。1993年9月28日,《湖北经济报》以“稀插俏了监利”为题,对周沟福寿稻作了报道,接着《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农民之友》对福寿稻的变迁、特点及鉴定结果等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一时间,福寿稻身价倍增,前来购货者络绎不绝。今年3月,海南省某粮贸公司找到周沟乡粮管所一次性丢下定金100万元,要大米300万公斤;公安县粮食学校则干脆派人携资到周沟办起了福寿稻精米厂

昔日慈禧偏爱福寿米,如今俏了监利,兴了周沟!(监利)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甲鱼

洪湖甲鱼是洪湖著名的之一,历年为国家大宗出口产品,名贵紧俏, 久负盛名。甲鱼,学名鳖,又称团鱼,爬行纲,鳖科。甲鱼通常为橄榄色,一般长24厘米,宽16厘米,栖于河湖、池沼中。洪湖为富水之域,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水草丰茂,鱼、虾、螺密集,是甲鱼生繁殖的天然场所。所产甲鱼体硕肉肥,虽可常年捕获,但仍在国外市场上供应不求。

洪湖甲鱼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甲鱼肉营养价值极高,是宴席上的佳肴美味。甲壳含有动物胶、碘质、维生素D等成分,以醋炙酥,或熬胶,药性尤佳,对医治阴虚,劳热、骨蒸、症瘕积聚等症,疗效显著,亦可用业医治结核、疟疾、脾脏肿大等病症。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汉绣

汉绣就地区而言,源于汉口.据考证,汉绣于公元十六世纪已传入洪湖,因而,洪湖汉绣是汉绣的一个分支,汉口为源,洪湖为流.  

洪湖汉绣和其它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受我国古老文化影响,它是我国古老刺绣的一个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于黄蓬山(今洪湖乌林镇)准备出征,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峰口西4公里处)操练义军.这里原有一堤,堤旁住着蔡姓人家,陈友谅的夫人宿居蔡家,每日与农村妇女精绣义旗,刺乡军服胸,背之字,以待出征.从此,此堤一直命名"绣花堤"(现名绣花村)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人人能绣制各种绣品,以能绣为荣.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0十分重视传统行来的恢复和发燕尾服.1958年,县0召集了零散在全县的汉绣艺人,成立了"洪湖县汉绣生产合作社",以此作为轻汉绣的研究基地.但在十年动乱中,汉绣研究工作被迫停止.1976年,汉绣研究又得以顺利进行,老艺人吴寿康,吴永芳挖掘整理了祖统的铺,平,齐,游,挑,勒,网,双套,单套等以及新的龟纹,水技梅,织棉,彩线,蝶恋花,施金,片金等三十多种针法和传统图案纹样三十多例,使洪湖汉绣在传统的基础上从民间走向社会,很多高档绣品和有一定价值的艺术欣赏品被社会承认和重视.

"洪湖汉绣"在工艺革新上,继承了湖北汉绣的特点和织花的传统的针法.材料有缎底,绫底,纱底,用底有棉,丝绒,发等.每绣出一幅精致的作品,必须做到"针法不乱"配色得体,专心致志,一针不苟",使产品达到了齐,光直,匀,薄,顺,密的要求.后来,市汉绣艺人又成功地试制成"异色双面绣".它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相同形象,而双不同色彩的艺术效果,是我国刺绣艺术上的尖端.汉绣绘画形式一般彩传统的工笔重彩方式.工笔重彩是一个最富有传统精神的古老画种.汉绣在制作中的许多装饰手法,都来自民间画工,按照工笔重彩技法绣出来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中外顾客,作品具有具有浓烈,神秘,庄严,豪华,富丽的意味,如《八仙过海》,《年年有余》等,另外以单线平涂形式出现的产品别具一格,具有色彩对比强烈,富丽堂皇,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别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绣的山水花卉,楼台亭阁,草虫,人物走兽无不活灵活现,生机勃勃.

为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大量的绣衣,绣被袋,绣床单,绣枕套,绣缎子被面上市,其中以绣衣,绣缎子被面最受欢迎.在认真挖掘传统工艺的同时,大量的小型旅游品相继出现,如小香包,它实用于五月端阳节,内装中药香料,用于室内蚊帐两旁,水孩还可挂在腰间,做工精致,图案美观,现在已进入青年男女的洞房.其它小型绣品有八卦图,小金鱼,葫芦,装饰绣花手帕等式样,深受中外顾客的欢迎.

洪湖汉绣发展至今,已是小有名气.产品行销中东,科威特,波兰,南洋等国和我国港澳地区.汉绣作品《奔马》,《穆桂英挂帅》,《洪湖赤卫队》,《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群猫》,《雏鹰展翅》等作品,构图新颖,绣花别致,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这些作品曾多次在北京展出.

洪湖汉绣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法,风格和艺术体系,在继续开拓创新的历程中,其作品一定会更好,更新,更美.
 

六.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咸鸭蛋

咸鸭蛋是指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易被人体吸收,咸味适中,老少皆宜。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蛋”。咸鸭蛋是一种风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咸鸭蛋是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诱人。

洪湖水乡野鸭红心咸蛋、皮蛋系利用大湖放养鸭所产鲜蛋,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该产品的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更富。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微生素,而且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咸度适中、老少皆宜。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奇味鱼

洪湖奇味鱼致力于洪湖水产品深加工事业,利用中药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与洪湖本土传统工艺,依托洪湖丰富野生小鱼资源,开发出口味独特的特色野生小鱼休闲食品。

洪湖野生鱼品丰富:使用洪湖珍稀野生小鱼制作。目前开发的鱼品有50g楚冠奇味鱼二种(凤尾鱼,刁子鱼);35g土客稀五种(凤尾鱼,刁子鱼,麻姑鱼,绿豆鱼,鲫鱼);15g土客稀二种(绿豆鱼,凤尾鱼)。

传统工艺

精益求精:选料严格遵守15:5:1,秉承17道工序制作。

专利技术

绿色防腐:独有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保留野生小鱼自然风味。

奇味野香

过齿难忘:22种调味料糅合18种中药材,鱼味无穷。开袋即食,是旅游、外出、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六月爆黄豆

六月爆黄豆为洪湖市,产于洪湖螺山界牌,故又称"界牌黄豆".

六月爆黄豆具有皮色嫩黄,豆瓣晶莹,颗粒饱满,如珠似玉等特点.该黄豆平均个粒重250克左右.比一般黄豆高出60%以上,若磨制豆腐,每公斤则比其它黄豆多出0.5公斤成品.尤为奇特的是,六月爆黄豆两瓣均有鑫黄色菊花图案,因此又名菊花黄豆.它适应性很强,即使在外滩田或水改旱涝的"二楞子田",种植也能保收,加之其重量与含油率皆优于本地豆种,所以人们争相种植.侨居东南亚的湖北人,争购六月爆黄豆开办豆腐作坊,生产的豆浆,豆干,豆棍和豆筋洁白无疵,油嫩可口,风靡南洋.

六月爆黄豆,古称"六月爆子",意即夏历六月荚果开裂.相传,明永乐年间,有江西籍王氏一家,迁至今洪湖界牌王家堡.落户,随身携半包黄似黄金,粒大籽实的黄事种,三月末落种,六月中摘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食用王家堡黄豆做的豆腐丸子,回京后仍久久不忘其鲜嫩之美味,遂命岁岁进贡,供皇室享用.湖南湘,资,玩,澧四水流域,居民喜食芝麻豆子茶,如有贵宾入室,使以王家堡黄豆沏的茶为敬.

洪湖六月爆黄豆1983年获外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它不仅在大陆畅销,而且行销港,澳地区和欧美各地,为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九.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粉蒸肉片

选用牲猪臀尖肉为主料,其制为:将猪肉切成一寸三分长、八分宽、三分厚的肉片盛钵,加精盐、酱油、红乳汁、姜末、味精、白糖少许一起拌匀,腌渍五分钟,将大米淘净沥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约五分钟,至淡黄色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起锅,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然后,将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熟大米粉拌匀后,放入笼屉内,撒上短葱,用旺火蒸十五分种后取出,丢掉短葱,盛入盘内。再把用酱油、醋、味精、葱花、湿淀粉配成的卤芡,起锅浇在蒸好的肉片上,撒胡椒粉即成。肉片盛钵,加精盐、酱油、红乳汁、姜末、味精、白糖少许一起拌匀,腌渍五分钟,将大米淘净沥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约五分钟,至淡黄色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起锅,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然后,将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熟大米粉拌匀后,放入笼屉内,撒上短葱,用旺火蒸十五分种后取出,丢掉短葱,盛入盘内。再把用酱油、醋、味精、葱花、湿淀粉配成的卤芡,起锅浇在蒸好的肉片上,撒胡椒粉即成。

此菜滋味鲜美,食之不腻。

十.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界牌黄豆

洪湖界牌黄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界牌黄豆”产区分布在长江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沙壤性土质,最适合豆科植物--黄豆生长,尤以沿长江的界牌区(现螺山镇)最为盛名。据界牌《王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江西籍王氏一家迁徒今界牌王家堡落户开始种植黄豆。由于所选老籍色黄似金、粒大子实的黄豆种,加之当地丰富的温光土壤资源,种植的黄豆皮色嫩黄,颗粒晶莹。《洪湖市志》里记载,洪湖界牌黄豆种植历史已有600余年,在1983年界牌黄豆获得对外经贸部授予“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1993年期间,界牌黄豆是洪湖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荆州名产风味大观》里也记载了。洪湖界牌黄豆农历三月未播种,农历六月中旬荚果爆裂成熟,故又名“六月爆”黄豆。近三十年来,“六月爆”一直为洪湖市黄豆种植的主导品种。产品远销港、澳、欧美,成为洪湖市传统出口产品。

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

地域范围

洪湖界牌黄豆产地范围: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原界牌区,1990年后改为现名)辖区16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洪湖界牌黄豆5700吨。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13°26′—113°36′,北纬北纬29°39′—29°46′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洪湖界牌黄豆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百粒重24g——25g,长0.65cm——0.73cm,宽0.4cm——0.5cm;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2、内在品质指标:洪湖界牌黄豆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蛋白质≥42%,脂肪≤18%,氨基酸≥33%。3、质量安全要求:洪湖界牌黄豆的生产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化肥使用准则》、NY/T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册》的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