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洋县有没有特产 洋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洋县有没有特产 洋县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4 03:14:57

一.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中炒青

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嫩芽为主要原料,利用先进的现代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绿润,香气鲜爽、浓郁,汤色翠绿明亮,叶片完整。常饮之可共给人体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茶多糖、儿茶素等营养保健物质,清除体内垃圾。

汉中炒青

汉中市茶业协会

二.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这表明,洋县人自古以来便喜爱喝黄酒。早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能够生产和饮用类似黄酒的东西。

谢村黄酒与绍兴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这是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黄酒节评比会上,谢村黄酒与绍兴酒双双登上金榜而获得的美誉。不同节日有不同黄酒。新年迎春酒驱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阳菊花酒醇厚,还有冬青黄酒因须用经霜冬青子为药合曲,色紫蓝,味郁香,曾为贡品。不少人家有祖传酿酒秘方,所酿黄酒各领1。“无酒不为节”,是谢村镇人对自己的黄酒的夸耀;“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对谢村黄酒的赞美。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积的国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时就已开始酿造了,唐朝时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赞誉谢村黄酒:“此酒只应皇家有,瑶池天宫量也无。”(唐德宗李适);“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代苏轼)。据传,唐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逃难时,途经洋州谢村,浅酌此酒,化凶为吉。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可与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酒乡洋州,醉中弄笔,留下千古文章。纵观历史,实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画们‘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

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

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

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

汉水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谗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洋州三县远近都知道文同和苏东坡为谢村黄酒题诗赐画了。人民纷纷前往观赏。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谢村黄酒很快就在东川

(汉中地区古称)名声大震了。从此,作坊主把这幅文人画高悬中堂,供人观赏,招徕顾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幅画却不见了。

说来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时,竞在谢村镇北十里的大爷山的第48座庙宇前墙壁上,发现了这幅墨竹黄牛图。洋县文化馆把这幅珍贵的画裱糊后,夹在画框里供人观赏。

三.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小籽花生

【沙洋小籽花生】产于沙洋县沙洋、马良、李市镇和汉水东岸罗汉寺一带。该花生与众不同,壳薄、荚小、米大,颗粒均匀饱满,曾在全国首届农展会上获得好评,被冠以“沙洋花生”之名。“沙洋花生”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生食有化痰生津、降血压之功效,熟食,炒、炸、煮皆适,同时还是油料作物和各色点心糖果的配料。新中国成立前,沙洋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年成交量达500万斤。销往宜昌、武汉、上海等城市,以武汉的销量最大,在武汉家喻户晓。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以洋县本土坡地洋芋为原料,1火蒸煮至烂熟,晾凉,放在枣木碓窝用木锤反复捣杵数时,至能拉成一条线后取出,佐以特制调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以洋县华阳镇洋芋糍粑最为地道。

留坝有“洋芋糍粑,胀死老汉”的民间戏语,一是指洋芋糍粑香味诱人,二是因洋芋糍粑老少皆宜。洋芋糍粑取材留坝闸口石,由于生长时间长,洋芋质地结构紧密、淀粉含量极高,粘性好,制作的洋芋糍粑色泽如玉,清香扑鼻,既美味营养,又具有美容瘦身作用。如用自制的酸菜水或泡菜盐水、葱花、精盐炒熟,配以姜末、蒜汁、花椒粉、红油辣子等佐料调好,就是名副其实价廉物美的待客佳肴。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五.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奢香玉簪

奢香玉簪原名叫油炸犀牛角,是以瘦猪肉为主料,配白壳辣椒等辅料炸制而成的。因其形似玉簪,里嫩外酥,香辣可口而得名。相传明代时期,沙洋地方官曾以此菜招待过明朝皇帝派来招降的使者。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认为沙洋人在食物中放进了毒药,企图毒死他,致使谈判中断。所幸聪明的地方官夫人当即向朝廷奏本,说明原委。朝廷查明-后,封夫人为“奢香夫人”。

六.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醪糟

汉中人非常喜爱醪糟。汉中市知名书法家徐永基先生说,不仅过年过节必定要自己做了吃,平时也有做了吃的。特别在汉中坝子,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老百姓都要用一块地专门种酒米,以备做醪糟之用。公社化那时,不能自己种,也要设法兑换一点,至少春节时是非做醪糟不可的。万不得已,用大包谷糁子也要做。妇女临产时,家里必定做醪糟,因为吃鸡蛋醪糟对产妇极富营养。红白喜事,盖房上梁,也要有醪糟招待客人。制作时一样先将酒米蒸至八成熟,一样拌以酒曲,一样晾到温凉时入罐,一样用被子盖起来,冬季须放在火炉旁。不同的酒曲与用量的多少,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决定了醪糟的酸甜度。总以甜中略带点酸为好。吃时除可打鸡蛋花或荷包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方法:一是泡了麻花吃;二是把柿饼撕开,投入醪糟汤,一同煮好了吃;三是将核桃仁切碎。拌猪油,与醪糟一起煮着吃;夏天吃凉水醪糟,一勺子醪糟,加些冷水,喝起来打心里感到凉快,一天的暑气都消除掉了。

醪糟也是一种酒,不过味较淡,一般不会醉人。但若吃得太多,而又是吃那不经加水煮制的醪糟醅子,醉了时会更深沉,更难醒。明人李实在《蜀语》中说:"不去滓酒日醪糟,以熟糯米为之,故不去糟,即古之醪醴、投醪。"《庄子·盗跖》和《后汉书》中都有关于醪糟的记载,可见确实历史久远,秦汉已经有之。

原料配方:上等江米5000克酒曲50克

制作方法:

1.把糯米500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泡1小时后,倒入筲箕内沥干。

2.在蒸笼内铺好纱布,把沥干的江米倒在上面,用旺火蒸1小时后,倒入盆内,用电扇把米温吹降到20℃-40℃时,再将适量的凉开水倒入盆内,用手拌匀。将酒曲研成粉末放入盆内,再一次拌匀。

3.将拌匀的糯米倒入缸内,用手在中间掏一个小窝,再将余下的酒曲粉末加少许凉白开水,洒在江米表面。然后用木盖把缸盖紧,用棉絮包好,放入草窝里面,3天即成醪糟。

七.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五彩米

黑、红、黄、绿、紫五彩稻米,产于全国黑米渊源地、世界珍禽朱鹮的栖息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里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标准。二00二年获中国第三届特种稻新产品展评会金奖,同时申请国家注册了“朱鹮”商标。二00三年通过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二00四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种维生素。现代科研论证,黑米、红米等有色米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①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益补心脏;②改善营养性贫血;③增强免疫力;④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⑤具有耐氧化,抗疲劳等应激功能;⑥镇静和改善睡眠,加强神经中枢的抑制,具有镇静作用,对睡眠较差的老年人有催眠效果等。因此,五彩稻米是少儿及中老年人食用的营养滋补佳品,也是酿造、食品加工和提取色素的优质原料。

红香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胆固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其含钙、磷、铁较高,对老年补钙、儿-高长智有益,具有强筋壮骨、补血养颜之功能。

绿香粳糯米富含维生素K,脂肪和叶绿素、膳食纤维高,尤其是硒含量每百克高达23.2毫克,对癌症、心脏病、心血管病、肝炎、胃炎、支气管炎、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及不育症等40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黄米和紫米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具有益脾补气、养肝、减肥、美容之功效。

依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基本理论,天然食物的颜色与功能相关,黑色补肾,白色润肺,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紫色养肝,绿色防癌。因此五彩稻米是米中最珍奇的天然营养保健珍品。(整理自百度百科)

八.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御贡香米

汉中御贡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三月花油

三月花油由洪森实业有限生产,公司位于沙洋县官当镇高桥集镇,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108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是一家以粮油生产为主、饲料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粮食30万吨,油料30万吨。公司下设三月花油脂公司、高桥米业公司、九洲运输公司和特优香稻种植开发中心。公司推出的富锌营养米、洪森精品米系列、三月花一级压榨油等粮油系列产品,是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湖北名牌产品、2005年湖北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著名品牌,被中国粮食协会评为“放心米”。产品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年产值2.9亿元。

地址:沙洋县官当镇高桥村

总经理:-林

电话:13329791588

十.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