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墨江县各乡镇有什么特产 墨江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墨江县各乡镇有什么特产 墨江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5-02 20:51:37

一.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海神黄酒

该产品有海神花雕酒、加饭酒、优黄、黄酒、佐料宝、系采取传统工艺,采用优质糯米精心酿造造成,品质醇厚甘鲜,酒色橙清亮,含有18种氨基酸和20多种微量元素。根据科学测定,海神牌花雕酒中含有大量的抗癌之王-硒,具有健体养颜、延年益寿的奇特功效。产品畅销全省各地及周边城市。海神花雕酒以其优良、可靠的品质,1989年双获省、部优产品称号;1995年海神花雕酒被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质量免检产品“,1997年被评为省政府评为“名牌产品“;海神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地址: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 邮编: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传真:0565-7371159 电话:0565-7371099联系人:刘尚余电子邮件:ljkw@mail.hf.ah.cn( 庐江)

二. 吉林省 白山 抚松 万良镇人参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地处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以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为支柱产业。林下参栽培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并拥有亚洲第一、全国最大的人参专业市场——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

万良镇人参加工业户数达1100户、长年人参制品加工户536户、人参经销户2980户、人参包装厂127家、国家级及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产品销往长春、沈阳、深圳、上海、广州等30多个省市和地区,有50多种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万良镇通过树立质量意识,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并要求参产品分等分级、包装销售。现在的万良镇参业正逐渐由原来的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向提供中间及优质产品方面转变,从分散和粗放管理向“精优参业”的集约化方向转变。

三.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杨柳荸荠

荸荠外观表皮红润,肉质白嫩、口味甘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内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可清热解毒,静心降火,消痰止咳,对预防呼吸道、消化道及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有着特殊功效;优质荸荠已获国家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杨柳马蹄踏天下,荸荠美誉天下闻”……地址:安徽庐江县杨柳乡农服公司 邮编:安徽庐江县杨柳乡农服公司传真: 电话:0565-7322058联系人:文子建电子邮件:ljkw@mail.hf.ah.cn( 庐江)

四.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煮粉

煮粉,亦称汤粉。将米粉放沸水中煮3}-5分钟,待松软后捞起放碗内,再添加肉丝、虾仁和其它佐料做成的浇料即可。食之汤鲜味美。

五.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蜂蜜

南江蜂蜜

南江农民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元初时期,就有农户用黏土、树枝、竹条或圆木制作饲养蜜蜂的容器,将这些容器悬挂在树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诱分蜂群进入,在自家屋檐下零星自然小量饲养。南江县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广,山上植物种类多,有天下“避暑胜地”之称的光雾山之中,所产蜂蜜品质最佳远近闻名,南江蜂蜜因此而得名,南江蜂蜜虽有名气,但零星饲养不成规模。解放后,在历届南江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南江蜂蜜得到了迅猛发展。1960年代初期,南江县养南江蜂蜜4000多群,年产南江蜂蜜220多吨,其中南江县年产南江蜂糖在100吨左右。1976年—1982年,南江县养蜂业发展到1.38—1.88万群之间,年产南江蜂蜜180—300吨,产量最多的年份——1982年达402吨。1976年,南江县被四川省定为南江蜂蜜基地县。1980年代后,由于蜂蜜价格走低,南江养蜂减少,1988年后万盛养蜂业下跌至6523群,产南江蜂蜜85吨。南江县1990年养蜂户为300户,14591群,年产量为341吨;发展到1998年全县养蜂户为555户,24250群,年产量为471吨。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加快南江蜂蜜业的发展,逐步使南江县养蜂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南江科协在省、市科协和省昆虫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1990年代末起,分别在南江的光雾山镇、上两镇、贵民镇等镇,组织蜂农进行集中养蜂技术免费培训。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后,1999年,养蜂户已发展到713户,40123群,年产南江蜂蜜872吨;2000年735户,40798群,年产南江蜂蜜896吨;2001年866户,41675群,年产南江蜂蜜1205吨;2000年1052户,43345群,年产南江蜂蜜1421吨。对比开展技术培训前的1998年,全县养蜂户增加了497户,养蜂群数增加了19095群,年产量增加了950吨。2005年南江县养蜂户为1632户,蜂群111390群,年产南江蜂蜜2750吨。

六.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武功镇旗花面

武功镇起花面是一种面食。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大肉、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传统食品

是一种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面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高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臊子是以黄花、木耳、海带丝、鸡丝、大肉炒制而成。漂菜是以葱花或韭菜花、蛋皮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称。

说起武功的旗花面,还有一段美妙的历史故事:相传明孝宗正宫娘娘得了一场怪病是茶饭不思,众太医束手无策。

恰巧宫中有位厨师,农家出身,知晓娘娘是多食山珍海味,肉食过剩所致,于是便在清凉的鸡蛋汤内下了几根手工面条,伴有臊子、葱花、姜丝、鸡蛋饼等,调味以陈年老醋出头,正宫娘娘连吃几碗,皇帝听闻大喜,亲口品尝,边吃边赞。在吃的时候,皇帝看到碗内臊子菜和菜油黄白绿,色彩分明,挑起面条形如小旗,放进碗内状似花朵,明孝宗遂起名旗花面,列为宫廷御饭。

后来,康海是弘治年间钦点头名状元,官居翰林院修撰。他是武功人,喜食面条,让自己的厨师向御膳房的厨师学会作旗花面的方法。被罢官后,他带厨师回故里,于是旗花面便在武功流传开来。七百多年来,旗花面一直在武功流传至今。

捧着一碗历史悠久的旗花面,感受这道独特的美味,这个时候,你一定会为酸辣可口的旗花面叫好,吃在嘴里,面条柔韧、爽滑,瞬间就征服了你的味蕾,此时的你心里会洋溢出满满的幸福感

七.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峡江水牛

峡江水牛是本地区峡江县经过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经一九八二年省地畜禽品种考察测定,认定为全省三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峡江水牛的特点:体型中等,躯干紧凑,肩颈宽,背宽直,胸部发达,臀部丰满,四肢粗壮有力,关节筋腱发达,皮薄而有韧性。具有耐高温高湿,耐粗饲,成熟早,繁殖力和抗病力强,役用步伐稳重,拉力大,持久力强等优点,特别适宜于山区深泥田作业。

峡江水牛近几年通过与么拉牛杂交改良,繁殖较快,到1986年成牛达12497头,年产牛犊2520头左右,成年牛不但体型显著增大,并新具役,乳,肉兼用性能,商品牛出售省内各地,倍受农家青睐。

八.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泸州荔枝

据考证,四川泸洲荔枝的栽培历史近2000年。《鹤林玉露》上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记载说明:唐代京中也能见到泸洲荔枝,唐明皇和杨贵妃吃的也是泸州荔枝。

荔枝自古被视为果中珍品,产于岭南及蜀地。尤以蜀南泸州合江荔枝最佳。泸州荔枝与岭南荔枝同期开花,却因晚熟两月而果优。

泸州荔枝晚熟荔枝,以其皮薄色艳、个大核小、肉厚汁丰、晶莹透明、甜酸爽口、清香馥郁、细嫩化渣的独特风味享誉古今,名扬海内外。现泸洲荔枝除有本地品种外,还有从广东引进栽培的“大红袍”、“糯米糍”、“楠木叶”、“妃子笑”等12个优良品种。

泸州荔枝产于合江县,其果皮鲜红,薄而韧;果肉白嫩剔透,软而滑,厚而多汁。入口蜜甜,醇香扑鼻。

唐代诗人杜甫从戎州到泸州时,曾摘荔枝于树下:“忆过泸州摘荔枝,青枫隐映石迤俪。京华旧见君颜色,红果酸甜只自知。”他的千古绝句,为山野荔枝烙上了皇室水果的标记,使其有了贵族身份。其实在泸州合江自今尚存数百年至上千年的荔枝古树。在汉代荔枝已是朝廷贡品。到了唐朝,唐明皇为博得妃子一笑,传旨地方策马长安,速送荔枝。因此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千古名句。到现在,合江“妃子笑“荔枝,每盒价格980元。而入选北京奥运的唯一荔枝品牌——“带绿”一盒(20粒,约400克),已经卖到了2980的“天价”。

九. 四川省 遂宁 安居区 西眉镇油酥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眉镇油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眉镇油酥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早在三百多年前,一次大移民,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到潼川府(现遂宁市),在西眉镇插占落户圈地自耕自食,移民中带来了此小食,俗名狼颈子砣砣,以麦粉为主料,植物油倒入平锅底内,炸制而成,熟后吃起来很有韵味,后被传入饮食业,命名为今天的“油酥”。此民间工艺只有西眉独有,上到成都,下至重庆城,及周边地区都无人做得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西眉就是它的原生地。油酥形如蘑菇云,吃起来外皮酥脆芳香,又绵扎,不粘牙,不粘天膛,酥松可口,撕开类似藕孔眼,由底端直通顶端,非常独特。解放前后,人民群众最喜爱吃此食,它可摆盘下酒作为佐餐,切成片炒回锅肉更是独具风味,也可川汤煮肉。在2007年首届安居区饮食文化节上,由西眉镇西黄村人蒋明喜制作的油酥获特等奖。

十.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峡江鲥鱼

鲥鱼,属鲱科,它体扁而长,腹薄如刀,色白如银,身带银光,形态美丽,古人又称之"银光鱼",是我国极其名贵的鱼类。它肉细嫩,脂肪含量比普通鱼类高几倍,达18--27.7%,因而是古今驰名的食用鱼。

鲥鱼广布于我国的东部及南部沿海一带,在海中生活三到四龄,性腺成熟,于每年春季四、五月间,自大海上溯到长江、鄱阳湖、进入赣江,在中游的新干、峡江、吉水一带产卵。由于此域河段支流交叉,具有独特的水文及河床底质条件,成为鲥鱼在长江水系中的最大天然产卵场。待孵苗后,又随水而下,大部分幼鲥鱼栖息于鄱阳湖内,秋末冬初再由鄱阳湖经长江入东海生长。本地区峡江等县为保护鲥鱼资源,发展鲥鱼生产,已成立了鲥鱼科研究攻关协作组织,于1982年突破了人工繁殖和育苗难关,使鲥鱼年产量赖以得到较大增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