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特产加盟 晋城特产哪里可以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特产加盟 晋城特产哪里可以买更新时间:2022-05-02 19:36:02

一.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0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沁水黄小米在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5年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

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其米粒色泽金黄,粒大均匀,米质上乘。谷子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250—300公斤。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

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产业为沁水县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沁水黄小米

地域范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县、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宁峻山与浮山县、安泽县、长子县毗邻。沁水黄小米产地范围为:沁水县的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龙港镇、樊村河乡、苏庄乡、郑庄镇、端氏镇、加丰镇、郑村镇、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柿庄镇等14个乡镇,涉及25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7′00″~115°55′00″,北纬35°24′00″~36°04′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沁水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米香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维生素有独特之处,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泻,对防止脚气,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有预防效果;维生素B2对防止口角炎、唇干裂、-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护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维生素C对急慢性传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促进铁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红色素铁的吸收沁水黄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钙、磷、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益肾利尿的作用。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DB140721/T002-2005)。

二.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析城黄花菜

阳城县析城山脚下的横河镇,河谷峡深,山峰入云,景色秀丽,析城山有天然形成的裂缝,其中有一股圣水,浇灌着析城山周围几个乡镇的大片土地,独特的山泉水+黑土结石是析城山黄花菜生长的优越条件。此地的黄花菜呈金黄色,花朵果肉厚,每朵长7—10厘米。因为其干净无霉,脆嫩爽口,久煮不化,深受顾客的欢迎。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中药材。《本草纲目》称它有祛风寒之功能。在晋城主要产于阳城鳌背山、大乐岭一带。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其滋补和治疗功用在人参、鹿茸之上,价格十分昂贵。 虫草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其成因是雪域高原盛夏冰消雪化之时,蝙蝠蛾产在草甸花草树叶上的虫卵,经自然孵化后变成小虫钻进士里,靠汲取植物根茎的营养长大,这时,盛夏季节开始活跃的虫草又潜入虫体寄生繁殖、萌发菌丝,从夏至冬,慢慢将地下的幼虫蚕食而死,形成“冬虫”。次年夏天,虫草菌在虫体内抽出子座,露地形成一株4——10厘米的紫红色小草,其顶端有菠萝状囊壳,这便呈“夏草”,夏草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囊孔射出,随风飘游、侍机又钻入别的虫体繁殖,循环下一轮“冬虫夏草” 。

四.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黄豆

黄豆营养价值高,是生活膳食的良好调剂品,是食油、饲料、豆制品、化工等工业极好的原材料。尤其是我县推广种植的复播黄豆“晋豆15号”和春黄豆“科丰6号”属高产优质种,具有色泽好,品质优,产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现全县黄豆种植面积36万亩,黄豆总产量已达5400万公斤,是我县种植业中的主要粮食作物。热忱欢迎国内外用户前来订购。( 泽州)

五.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香果

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 河北、驾岭等乡镇, 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晋城)

六.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也是阳城的农业特色产业,“析城山”牌大红花椒系列产品潜力大,效益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纯天然,纯绿色的意识逐渐增强。

“析城山”牌花椒经过深加工,精包装,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系列产品,投入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和厚爱。

七.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陵川小米

陵川小米

山西晋城陵川小米,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陵川是一个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周边无任何大型污染企业,为小米提供了一个绿色的生长环境,小米无公害,常吃可增强体魄,可做粥、做稀饭、做小米面等,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八.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制作“馔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面,面粉选高筋粉最好。先将碱面、食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适量的豆面,用手将面打均匀。

制作“馔面”第二步是压面。将打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一根长2.5米的钢管,有节奏的弹压,这样弹压出来的面更劲道。

面团在木棍下,被压成平整的一层,但这时候的平整显然是相对的,上面明显有不均匀的面粉颗粒和气泡,好像一层棉被,把面叠起来,再压平,直到面团被压到光滑如丝绸般程度,才能算压好了。压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块,再揉成面饼,上油,上好油的面饼在阳光的照射下成金黄色,把上好油的面饼放在面盆里,一个挨一个贴着边,放好一层再放一层,最后黄灿灿的面饼在面盆里摆出了花瓣一样的形状,密封好放着发酵。

制作“馔面”第三步是擀面。擀面的时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换位置,这样擀出的面饼才薄厚均匀,擀好的面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且没有破损,这才称为上品。

制作“馔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将擀好的面皮,叠成长条,就开始切了,这样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条如韭菜叶宽,每根长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条放在专用的食盒内捂严实,不能透风。

浇馔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鸡蛋饼是用来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准备好的面条下到沸腾的水里,煮熟的面条在凉水中过两遍,捞出来放在碗里,面在碗里要搁浅一点,浇上用鸡肉、胡椒等调料熬制的高汤,再浇上花菜,一碗地道的“馔面”就可以享用了。

九.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黑椋子

黑椋子木本油料植物。学名毛棣,古称松杨。春秋时已有栽培。有伏椋子、秋椋子两类。含油率为33.5~36.7%,油可食用。最大株年产200公斤左右。全市年产近600吨。占食油来源的40%左右

十.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状元大烩菜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是全部来自特别的食材,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运用日常的烹饪方法,也可以制作出美味的佳肴。豆角、大白菜、土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原材料,一道最普通“大烩菜”,在陵川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状元大烩菜”。豆角用手扳成4厘米长的段,豆腐用油炸过后用斜刀法切片,成菱形;土豆、大白菜切块、粉条、豆芽、海带、西红柿、肉适量。

铁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放入葱姜蒜炝锅,倒入白菜爆炒,随后依次放入豆角、红薯片、豆芽等食材,翻炒均匀,加入酱油,食盐等调味,再加入适量的高汤,转入中火慢炖,七八成熟时,再加入当地产的水晶粉条,炖三到五分钟,各种菜品的营养在炖制过程中充分融合在一起,这种混搭的方式,将各种食材的鲜味也瞬间凝聚,弥漫在空气中。这道菜和一个故事分不开,历史上陵川曾出现过7名状元、93名进士。其中武氏一门就连出了三个状元,据说这三个状元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吃饭喜欢配烩菜。无论在家中还是参加宴会,他们都不能缺少了特色的烩菜。 “状元从小爱烩菜,烩菜吃出状元来” 这就是“状元大烩菜”名字的由来. 经典的故事口口相传,至今不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