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州特产小牡蛎 潮州特产小吃大全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州特产小牡蛎 潮州特产小吃大全集更新时间:2022-05-11 08:01:35

一.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乐清牡蛎

乐清牡蛎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清江镇的。清江镇东临乐清湾,牡蛎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乐清市清江镇是“中国牡蛎之乡”。

清江镇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牡蛎养殖历史,是国家的牡蛎试点养殖基地。1979年,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的太平洋牡蛎种在清江海区试养成功,同时引进的棚架式等新的立体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优势明显,使得牡蛎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向沿海各省推广。同时在清江成功开发了牡蛎全人工育苗技术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抗风浪延绳垂下养殖技术,养殖区域向清江外海区极大扩展,牡蛎种群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个体大、产量高的太平洋牡蛎已成为乐清湾的优势品种。清江镇围绕牡蛎产品,成立了牡蛎养殖协会,建立起了集苗种生产、加工冷藏、产品储运、科技研究、品牌宣传、行业协会管理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键。2004年该镇牡蛎养殖面积1.05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500万元,占全镇渔业总产值的52% 。

二.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枫溪彩瓷

枫溪是继承宋代潮州笔架山折窑村瓷器发展起来的重要产瓷区,产瓷种类繁多,其日用陶瓷造型优美、素洁清新;艺术瓷塑工艺精巧,善于发挥当地瓷土洁白纯净、质细轻莹的特点,塑造的古代仕女形象千姿百态,俊秀窕窈;捏塑而成的瓷花瓣薄如纸,芯细如丝;动物瓷塑大胆夸张变形,线条优美,妙趣如生;驰名中外的通花瓷器,在未干燥的瓷坯上镂刻二至三层通花网孔,再经上釉烧制而玲珑剔透,珍奇精美,可谓岭南一绝。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甘筒粿

传统潮汕小吃甘筒粿即是马铃薯粿,因为马铃薯在潮州话中称为甘筒。这一传统潮汕小吃最早出自潮州彩塘一带地区,因为那里盛产马铃薯甘筒粿色泽美观、口味鲜美,是一款潮汕人喜爱的传统小吃,蒸熟之后,将略煎至酥硬,口感更佳。

潮汕小吃甘筒粿的粿皮是用雪粉制成,因而甘筒粿具有晶莹剔透的特点,在透明的粿皮下可看到小块的马铃薯、炸熟的去皮花生仁还有鲜艳的红萝卜粒,吃进嘴里还有诱人的五香粉的香味,既好看双好吃,既养胃又养眼。甘筒粿馅的制法是先将马铃薯去皮切小块,上蒸笼蒸熟,然后炒锅洗净下油,倒入蒸熟的马铃薯小块,炸熟的去皮花生仁,少量焯熟的红萝卜粒,调入适量的五香粉、味精、精盐,勾芡,炒匀盛起待用。甘筒粿皮的制法是先取少量优质雪粉,冲入开水,搅拌成粉浆,再倒入其余小雪粉中,搓揉均匀成粉团(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粉团生硬粒),用粉团做皮包上馅料,再用木粿印印出一个个的粿,甘筒粿蒸熟后,要吃之前还要略煎,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皮是用生粉作原料,蒸熟后吃起来比较软韧,放凉之后粿皮会变硬,口感不好,故将其略煎至酥硬,呈金黄,便可避免这一不足之处。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猪脚圈

猪脚圈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是潮州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猪脚圈的馅料是芋切成丁、煮熟的红豆、生葱珠、五香粉、精盐,搅拌均匀。猪脚圈味道。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五. 广西 北海 铁山港区 北海牡蛎

牡蛎俗称大蚝,主产地是西场镇大坡,含有丰富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素有“海上牛奶”之称。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壳可入药,有潜阳固涩、化痰软坚功能。用牡蛎可制成蚝豉蚝油,畅销国内外。用大蚝肉提炼出的蚝油是调味佳品壳可烧制电石、石灰。( 北海)

六.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中的的一大流派,以构图匀称,色彩浓烈,富有装饰性著称。潮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针法则有垫、绣、拼、缀等100多种。潮绣所表现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有着独特的风格。潮绣题材广泛,主要图案有人物、龙凤、动物、花卉、器皿,主要产品有挂屏、条幅、屏风、床帷、彩眉、戏服、幢幡、宝盖等。( 潮州)

潮州刺绣始于唐代。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潮绣品是潮州开元寺内的装饰品及佛像。明清以后,潮绣品广泛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刺绣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潮绣艺人在原有基础上吸收了姐妹艺术之长,以丰富绣艺。由薄浮垫发展而成厚浮垫,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结合金银线绣,使之色彩更加丰富、典雅,风格高贵独特。

潮绣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花卉等。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绣、线绣等四类。潮绣作品以其高超的刺绣技艺,多次荣获全国性大奖。如潮绣品“金银礼服”和“戏服”先后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2年,潮绣品《九龙屏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因而,潮绣在全国工艺美术界中产生巨大影响,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赏。

潮绣经历世代潮人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中华刺绣文化宝库。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龙湖酥糖

  龙湖酥糖,是龙湖的传统名产之一,历来以其酥脆香甜无粕而闻名,成为居家食用及送礼佳品。龙湖酥糖清香不腻,入口即化,早已享誉海内外。

    龙湖酥糖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首创为龙湖许崇记饼食。其主要原料为白糖、花生仁、猪耢、麦生等,制作过程突出一个快字。制作龙湖酥糖时,先将白糖加水煮沸后再加入猪耢、麦生等,当火候适中时,将糖浆倒入盛器进行隔水降温,至糖浆形成糯米糍状时,迅速上架拉酥,拉酥时必须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才能使酥糖香脆可口。之后,再将加热的熟花生仁压入糖酥,开条切成小块而成。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甜腻食品虽然有所厌倦,但是龙湖酥糖仍然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闲暇品茶时,它成为桌上精美饼点,逢年过节,它又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海内外乡亲回到故里,先要品尝的饼点就是龙湖酥糖,离开时,总忘不了带几盒地道的龙糊酥糖让海外的子孙后辈品尝。上几年,有一位在台湾的乡亲,专程赶来龙湖认亲,凭的是他父亲“家乡出产龙湖酥糖”的记忆,尽管最终寻亲未果,但足见海内外乡亲对家乡的一往情深。

八.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蕉柑

蕉柑为全国推广的10个柑桔优良品种之一。洪阳镇是蕉柑的主要产地,栽培柑桔成员国史修久,《潮州志》记载:“宝镜院柑苗以其成活率高而闻名潮州”。洪阳盛产的蕉柑具有清甜、多汁、少核、个大的特点,被誉为“潮果皇后”,载誉国内外。今洪阳镇有蕉柑生产基地2.2万亩,年产量2.1万吨。南溪蕉柑远近闻名,产量高、柑果大、色艳红、肉柔嫩、少核、味较清甜,保鲜期长。1953年,苏联专家慕名来此参观并订货。年产量达2万吨,除销国内各省市区外,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年出口6000吨。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虾蛄

  虾蛄学名叫管虾,也叫琴虾或赖尿虾。虾目蟹足,状如蜈蚣,触角两对,第一对较长,呈镰刀状,体苍灰色,尾节红色。大者长及尺,小者两三寸。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或油炸、或清蒸,或生煮,多种吃法,各具风味。唯有一种吃法,内陆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饶平人却无论男女老少,都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把刚从海中捕到的活生生的虾蛄,用盐腌一两天,取来便吃。饶平人喜欢用这种咸虾蛄来送番薯粥,其味无穷,恰到好处。若將之配以酒食,實乃人間之美味,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

    饶平浅海滩资源丰富,虾蛄产量较多。虾蛄产于浅海沙底,喜棲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一年四季都可捕捞,春季是盛产期,这时的虾蛄,肥大鲜嫩,肉中含有一条蛋黄,称为“红心虾蛄”,最好吃。

    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活血生津、通乳脱毒之功效。

十.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