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随州买土特产 随州土特产大全价格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随州买土特产 随州土特产大全价格表更新时间:2022-04-18 17:12:12

一. 湖北省 潜江 尝香思

湖北省潜江市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色调味品、风味菜肴和其他风味食品的研制与开发的专业企业。

公司的前身是国有潜江市尝香思调味品厂。2003年10月,在潜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战略决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区党委的领导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民营化改革。改制后的公司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尝香思”牌“香辣牛肉酱”系列、“香辣三丁菜”系列和“香辣脆脆响”系列,系发掘民间工艺秘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炼而成。产品以“观其色华润悦目,闻其香温馨诱人,品其味浓郁醇厚”而卓然成家。一经面市,便得到国家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权威评价,从而在繁花似锦的调味品与风味食品市场上独领风骚。

自1999年至今,上述产品先后两度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殊荣和两度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产品”称号。2002年,“尝香思”成为“湖北省精品名牌”和“湖北省著名商标”。2003年,企业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目前,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资产已逾5000万元,产销能力已逾2000吨。公司计划三年内再投入2000万元,拓展规模,提升档次,突破1亿元产销额,做成全国行业标杆,进而走出国门,一竞风流。

“品质为本,诚信兴业”是公司不变的宗旨,“敬业、务实、诚信、创新”是公司永恒的理念,“尝香思”——潜江,潜江——“尝香思”,是百姓长久的口碑。人杰地灵的潜江孕育出美丽的“尝香思”品牌,将潜江的物华天宝张扬于天下,是“尝香思”光荣的抱负。衷心祝愿广大消费者好景天天有,好味长相思!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古银杏

随州古银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州古银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银杏,在随州本地人又叫它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 随州银杏

随州千年银杏谷景区位于中国古银杏之乡曾都区,绵延12公里,区内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深藏群主之间、汇聚成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据了解,银杏谷内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8棵,百岁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万多棵。

中国千年银杏谷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其资源特色可归纳如下:

千年古树,银杏王国
据统计洛阳镇分布百年以上古银杏树共有1.7万株,其中有308株千年古银杏树,定植银杏510多万株,同时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分布最密集、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银杏树群落。古银杏群落与周围半丘陵半山区地形、湖泊河道、乡村农舍有机组合,互相映衬。2003年随州银杏林整体以17.1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入选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植物银杏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何店镇、长岗镇、三里岗镇、柳林镇、均川镇、洪山镇、环潭镇、吴山镇、万和镇、殷店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1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三里岗香菇

三里岗香菇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三里岗镇是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的中国香菇之乡。早在1964年,湖北省外贸厅经果部就看中了三里岗的栎木资源,并请香菇制种专家为本地培养技术人员。1966年春在这里召开了湖北省首次香菇生产小型现场会。由于“0”使香菇生产停顿下来。1978年,三里岗杨家棚大队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传授人工段木香菇栽培技术,同时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80年代初期,三里岗很快形成了“队队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当时流传最广的民谣是:“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据《随州贸易志》记载,1973年全县仅收购香菇40公斤,开创了香菇收购的有史记录。1983年香菇收购达5万公斤,货源重点在三里岗。香菇成了县外贸的拳头产品。

当香菇发展受到当地林木资源的制约时,三里岗人开始走向外扩张发展之路。一批农民在陕西、河南、四川等栎木资源大省承包经营山场,每年收获香菇2000多吨,再加上1400多名农民经纪人在全国各地收购香菇4000多吨,以及本地农民的一些零散交易,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里岗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8千吨左右。近几年该镇干香菇产量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香菇产业。干香菇市场年交易上升到1.2亿吨,交易额10亿元。这里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还通了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

四.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糊面

糊面大冶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五. 湖北省 仙桃 沔阳腌菜

出门在外,思乡情盛,想起故乡的腌菜来。

故乡的腌菜多为乡亲们自腌自食,闻之令人垂涎,食之爽口开胃。一年四季中的这些腌酱菜:春季有旮菜咸菜、土榨菜、腌藠头、腌大蒜、腌韭菜;夏季酱黄瓜、酱油瓜、腌豆角;秋季晒辣酱、甜酱、豌豆酱、腌豆豉、腌东瓜;冬天腌萝卜、腌洋姜……..实话说,这些腌菜在外边到处都可采购,对于家乡的腌菜,更多的是怀念家乡的味道。

故乡的腌菜最常见的是腌咸菜(盐菜)、腌豆豉和鲊(zha)辣子(胡椒)了。

腌咸菜非常简单,选四季成熟的上好青菜,如辣旮菜,榨菜,萝卜菜等,在太阳下晒两三天,将其洗干净切细,撒入食盐,用手把菜中的水份揉出,再装进坛子里,用擀面杖压紧,封好口,切呵风,放置于阴凉处,腌制十多天后即可以食用了。要吃就抓些去炒,不误农时,很是方便。咸菜交肉炒,咸菜塌蛋粑都是可口的佳肴。

腌豆豉的原料当地多选用黄豆制作。先把黄豆煮熟,晾阳干用簸箕摊开,盖上南瓜叶,用野蒿压住使之发酵,长出霉菌后晒干洗净,就可以腌制了。腌制时,加以姜末、红辣椒、大蒜、五香粉、食盐,在盆子里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罐中(俗称坛子),淋些芝麻油,压紧密封罐口,放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取出,豆豉色泽褐黄色,香味浓郁,增加食欲,除此之外还可做其他菜的调料。

鲊辣子用料广泛,有鲊藕、鲊萝卜、鲊冬瓜、鲊红薯…….当然最好吃的是鲊肉了。但不管去鲊什么,都少不了用米粉。原料切好后,拌以食盐、辣椒、佐料揉搓搅合,装坛封口腌制十天半月,就可以炕熟用来下饭了。家乡的鲊辣子配之于卤回肠一起炕,更是堪称精美绝伦

家乡的腌菜除了这些湿腌菜外,还有干腌菜,乡亲们把菜园里扯回的萝卜,挖出的苕洗净,切成片、丁或丝,在太阳下晒两三天后,收好备用。

“萝卜皮子”是把晒干的生萝卜皮用木甑蒸熟再晒干,交豌豆粉烧汤,清凉解暑,健胃消食;“苕片子”炒辣锅炸着吃,香脆可口,沙中带甜;黄花菜、干豆角、干酶渣、干茄子……用时加水泡一下,即可下锅了。

仙桃蒸菜颇具特色。不论荤素,喜用米粉拌和蒸制。蒸鱼、蒸肉、蒸鸡、蒸藕、蒸萝卜、蒸茼蒿等。人们总以吃蒸菜为对乡情的美好回味。干鱼腊肉,为春节家宴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仙桃宴筵菜肴也有特点,以“十大芦碗”(用芦花大碗盛菜)为丰盛,其中又以沔阳三蒸为头菜。

啊!故乡的腌菜味最美,时时在我记忆里总是不能忘怀!

2012.08张才富于北京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金黄蜜枣

随州金黄蜜枣,色黄似金,故而得名,又因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而被列为湖北省十大名产之一。随州制作蜜枣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古时仁宗曾赞曰“随州蜜枣胜鲜桃”。解放后,蜜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蜜枣制作原料“秤砣枣”、“罗汉枣”、以及“牛奶枣”产量大增。现在,唐县镇、尚市镇已成为蜜枣之乡。据统计,常年贸易量已达五十余万公斤,行销武汉、北京等二十余个省市
( 随州)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酸白菜

特点:色泽微黄,香酸可口。制法:(1)将好的白菜帮洗净,晾晒两天收回。(2)把白菜与食盐逐层装入缸内。连装菜,边揉压,使白菜变软,菜汁渗出,压上石块腌渍。(3)第二天继续揉压,使缸内菜体紧实,待几天后缸内水分超出菜体时,即可停止揉压。再压上石块,盖上盖,放在空气流通处自然发酵。30天左右即成酸白菜。( 广水)

八. 湖北省 仙桃 仙桃贝雕

(荣获北京首届国际旅游会议纪念品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国首届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并被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轻工业产品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及有关画册)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桐柏山山野菜

  随州市曾都区北部地处桐柏山脉、山高林密、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茎叶如珍珠花、白花菜、拳菜(蕨菜)、蒲公英、桔梗、马兰(山马齿)、槐花、山香椿、枸杞菜、介木叶(野腊菜)等十多种。山野菜主要采摘期在清明前后,有的一年四季都可采摘生产、长年供货。山野菜营养丰富、天然野生,是极好的无公害滋补产品,可生吃凉拌,热炒、下火锅。食用山野菜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理念的体现,已成为一种时尚。其产品主要销往随州、襄樊、西安、北京、上海、郑州等地,销售渠道畅通,供不应求,前景广阔。随北现有100多万亩山场面积,年采摘量可达3500吨以上。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草店香菇

湖北省随县草店镇位于随县北部,桐柏山南麓,淮河流域上游,版图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570亩,草店镇是特色经济发展大镇、农业强镇,除水稻、油菜、花生外,最负盛名的是食用菌产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该镇就开始种植香菇,并以盛产花菇而闻名全国。

草店镇是中南地区重要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其菌种除供应本地香菇种植户外,还远销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全镇现从事香菇贸易的有200多家,3000余人;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户6000多户,占全镇总户数90%以上,共种3000多万袋袋料香菇,户均4000多袋,年产干菇约1050万公斤,年产值达3亿,户均收入3万余元,占全镇农民家庭总收入70%以上。香菇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网络。近年来,该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菌种在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各地菇农形象地称赞:“草店菌种,一点就中。”

草店镇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先后被认定为中南地区食用菌种供种基地、中国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