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林市特产猪肉 吉林市土特产带包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林市特产猪肉 吉林市土特产带包装更新时间:2022-05-08 12:40:06

一. 吉林省 吉林市 龙潭区 紫貂皮

紫貂又名黑貂,俗名大叶子,属食肉目,科貂属。吉林市境内的野生紫貂为长白山亚种,是珍贵而稀少的毛皮动物。 紫貂皮为细毛裘皮。皮板细腻,结实耐用,绒毛丰厚,针毛灵活,色泽光润,华美轻柔,历来被视为珍品。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指面如焰,著水不濡,点雪即消。在清朝规定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才能穿着貂裘。( 吉林)

二.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 东海老淮猪肉

东海老淮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海县苏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东海老淮猪肉”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东海老淮猪”是“黄淮海黑猪”一个主要类群,猪肉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纯正等特点。早在秦代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东海老淮猪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物产繁多、资源丰富的水晶之都——东海县。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全国商品猪及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双基地县,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国家级同三、连霍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204国道纵横县境,东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连云港民航机场座落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东海县城东郊,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江苏省建国初期建设的三个省级重点种猪场之一,现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选育基地”,属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占地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00亩,职工156人。现有占地各100亩的猪场2个(淮猪保种场1个,万头淮猪商品猪育肥场1个),猪舍28栋计717间,面积14000余平方米(其中双列式17栋)。猪场被农田包围,养殖环境良好,周围5公里无大型污染企业。存栏淮猪母猪600头,淮猪种公猪42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二元母猪1000头,高档优质育肥猪10000头。

淮猪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华北型猪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产仔多、母性好、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培育猪新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为了保护淮猪资源,2000年和2006年,农业部分别颁布第130号和第662号公告,将淮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东海种猪场大力开发利用淮猪资源,开发高档优质东海老淮猪肉系列产品,并配套建设了年屠宰5万头的生猪屠宰厂1个,年单班产5千吨饲料的饲料加工厂1个,东海老淮猪肉专卖店1家。颁布了《淮猪》、《淮猪特色商品猪生产技术规程》、《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畜牧生产技术规程》及《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疫病防治技术规程》、《淮猪屠宰操作规程》、《淮猪肉及肉制品》等企业标准及《地理标志产品 东海(老)淮猪肉》、《淮猪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注册了“古淮”牌商标,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又获得了“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相继被省农林厅认定为“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东海(老)淮猪肉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年东海种猪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古淮”牌东海老淮猪肉被江苏省质监局名牌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名牌产品”。

目前东海种猪场联合东海县苏东淮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技术规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引入传统的“三料”(精饲料、青绿饲料、粗饲料)搭配的饲养方法,开展优质无公害及绿色生猪生产、加工,开发系列“古淮”牌猪肉产品及肉制品,满足市场对高档优质安全猪肉产品的需求,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保种带动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种”的“以猪养猪”之路。

场 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城东郊5公里 东海种猪场

邮 编:222300

电 话:0518-87284609(办)87286356 87285978(基地)

87291398(传)87281394(合作社)87287766(专卖店)

网 址:www.huaizhu.com www.huaizhu.cn

E-mail:dhhuaizhu@163.com

三. 吉林省 吉林市 龙潭区 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是古传八珍之一,是宫延流传已久的珍品佳肴。“掌”是指东北黑熊之掌。熊有冬眠的习惯,冬眠时以舔掌为生,掌中津液胶脂渗润于掌心,是熊掌营养丰富的原因之一,而其前右掌因为经常舔,故特别肥腴,有“左亚右玉”之称
熊掌虽为上美佳品,但如加工方法不当,会令人难以下咽,若想食其美味,颇需在制作上下一番功夫
吉林的传统吃法多是配上其它土品烹饪而成,而且烹饪方法独特,需经过三次水煮,三次汤炖,然后用放入调料的汤煨,最后色勾芡上盘。在诸多吃法中,最具风味的是红扒熊掌、八宝熊掌、兰花熊掌和“掌上明珠”,其中以“掌上明珠”为最,以鱼元、火腿片、油菜心配熊掌,形整不散,色白如玉,入口如羹似腐,鲜嫩清淡,不愧为珍品佳肴

四.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臧家卤猪肉

臧家卤猪肉始于清光绪年间,从臧家先人臧德清始,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卤猪肉以猪头、猪内脏为原料,伴有八角、肉寇、砂仁等十几种佐料,加盐煮制而成。卤制后呈红糖色,又香又烂,食之利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为人们所赞誉,是宴客、馈赠之佳品。其技术由臧氏后人继承,已传四代。1993年,被县命为“地方名吃”,被市列为“十大名吃”之一,被省政府纳入“政府采购肉食指南”。

五. 吉林省 吉林市 桦甸 野生人参

野生人参

野生人参主要产于我国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区。野生人参采挖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间,因为这时果实成熟呈红色,比较容易被人发现。野山人参多数用生晒的方法,把人参洗刷洁净后,先用硫磺熏,再在阳光下曝晒,反复四五次,最后以炭火缓缓烘干。功效:滋补效果很好。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卤猪肉夹锅盔

客到洛宁,不吃洛宁的美食卤猪肉夹锅盔,可谓一大憾事。卤肉,乃是把猪肉放入加好各种佐料的铁锅中焖煮而成,色棕,味香。锅盔,就是把发酵的面抹油分层垫上盐、葱花等擀成半寸厚的圆饼,放在内垫小石子的铁锅里,底部用木炭加火,上下紧翻,烙制成饼,洛宁人叫锅盔。锅盔用刀片成上下两层,中间加上略带汤水的卤肉,“呵哧”一口嚼起来,包你香得直打颤……

信息来源:县旅游局

七.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猪”。莱芜也是三辣之乡,白皮蒜瓣大产量高,质细辣味香,对冠心病、高血压等恶性疾病的预防有极好的效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道菜是根据“百花酒焖肉”改良而来,利用当地的大蒜和黑猪肉制作而成。入口软糯,肥而不腻,酒香浓郁,甜咸可口。受到广大食客的一致好评

八. 江苏省 常州 武进 焦溪舜溪猪肉

焦溪舜溪猪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焦溪舜溪猪肉

九.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银江家猪肉

大埔县银江镇农户用传统养猪方法饲养的本地土猪体型适中,肉质色泽红润,肥瘦分明,弹力好,口感鲜、滑、脆、甜,不腥不臊,肥而不腻,齿颊留香,已在大埔县城和梅州城区打响品牌,大埔、梅州等地许多餐馆也纷纷打出“银江家猪肉”招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酒楼也慕名派人前来采购,外出珠三角旅客在省道S333线银江段中途停车购买银1肉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见面礼,更是司空见惯。

银1肉出名取决于一是本地土猪品种;二是银江特殊的无污染水质;三是以木薯、地瓜、杂粮为主的饲料,辅以熟食;四是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银1饲养期要比其它养猪场的长两至三个月,银1肉销售价格比邻近市场其它猪肉每公斤高4—6元。

为擦亮银江家猪肉品牌,该镇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小型养猪户协助解决用地、技术、管理和信贷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农户散养的家猪强化免疫,配带耳标,鼓励肉贩规范经营,统一制作“银江家猪肉”牌匾,扩大影响,维护信誉。协调和帮助养殖户成立“银江养猪协会”,从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指导农户养殖。对养猪户新建起的沼气池按政策给予补助,让养猪户增加收入。目前,银江镇肉猪存栏约8000头, 年出栏约16000头,总产值约3520万元。

银江家猪肉逐渐打响品牌,发展养猪业成为银江镇的优势品牌,成为农业招商的重要项目。笔者了解到,该镇将继续大力鼓励兴办中小型养猪场,辐射带动全镇广大农户发展养猪业。同时,引导农户养猪与种果、养鱼等相结合,走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争取“银江肉猪”年出栏在2.5万头以上,并通过推进“畜-沼-果”的现代农业生态发展模式,缓解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新农村。

十. 吉林省 吉林市 蛟河市 黄松甸灵芝

黄松甸灵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松甸镇地处蛟河市东部高寒山区,土地资源匮乏,而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森林资源覆盖率达91%,发展灵芝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2007年8月30日,由张连军等14位农民发起,创办了黄松甸灵芝专业合作社。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发展经济,2008年5月20日,合作社成员共出资现金40万元,重新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名称为蛟河市黄松甸镇瑞芝园灵芝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张连军。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加工、销售食用菌产品,为成员采购食用菌物资,为成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合作社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发展木灵芝栽培基地面积20公顷,优质黑木耳栽培面积10公顷,每年可产优质黑木耳20余吨,可为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省市制药厂、保健食品公司和广大经销商提供木灵芝及灵芝孢子粉30余吨。

黄松甸灵芝

种植(食用菌)

地域范围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食(药)用菌协会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称为黄松甸灵芝(GanodermaLucidumOfHuangSongDian),地理标志范围是蛟河市黄松甸镇所辖行政区,东经127°35′—127°54′,北纬43°30′—43°53′之间的灵芝生产区域。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单个不连朵,菌盖比较圆正肥厚美观,棕褐色,边缘生长点和中心色泽一致,表面附着孢子粉,菌盖腹面淡黄色或乳白色,无划痕;菌柄粗壮,呈暗褐色,有光泽,长度不超过2厘米,无泥沙、杂质,无霉变,无疤痕,无病斑、虫蛀。 2、内在品质指标 腺苷,mg/100g≥7.0 粗多糖(以葡聚糖计),mg/g≥14.0 三萜(以齐墩果酸汁计),g/100g≥1.2 3、安全要求 按GB7096规定执行,应符合以下指标。 铅(以Pb计),mg/kg≤不得检出 砷(以As计),mg/kg≤不得检出 汞(以Hg计),mg/kg≤0.02 镉(以Cd计),mg/kg≤不得检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