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特产鸭爪 正宗鸭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特产鸭爪 正宗鸭爪更新时间:2022-06-13 09:05:13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茉莉花茶

我国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问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苏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苏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级花茶。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类型,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从解放初期始,苏州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漆器雕刻

漆器雕刻采用天然涂料(大漆)罗甸片,各色寿、青田石,经过髹饰,精雕细刻制作而成的日用家具和工艺品,具有耐磨、耐酸、光亮平整、牢固耐用的特点。苏州漆器雕刻选料精细,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绘画精美,色泽曲雅,独具姑苏传统园林之风格。主要制品有屏风、挂屏、圆台、方台、凳、椅、几成套家具和各种小件旅游纪念品,并分刻漆、平磨罗甸、骨面镶嵌三个大类,产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北寺塔内曾展出苏州漆器雕刻厂制作的巨型漆雕屏风《姑苏繁华图》,作品由十块画面组成,高1、8米、长26米。这幅漆雕作品,采用传统的黑漆作底面,运用铲底的特殊手段,镂刻出种物体的外框,仿佛国画中的白描线条一样,然后再填入各种颜色,这样较好地发挥了雕的工艺特长,使画面更加鲜丽夺目、富有层次,从而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姑苏历史上结婚喜庆、耕织渔牧、演戏卖艺、贸易兴旺的社会风情的繁华景象。

推荐地点: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地址:苏州西北街88号

电话:0512——67535273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船点

苏州船点属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份,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苏州水城不关。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舟楫,当时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灯船、快船、游船、杂耍船、逆水船等十多种,而沙飞船、灯船、游船等一类均设有“厨房”。

明清时期,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设宴,请“在吴贸易者”洽谈生意,船菜由此而越办越丰盛。吴门宴席,以冷盘佐酒菜为首,尔后热炒菜肴,间以精美点心,最后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图“吃剩有余”口彩。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点心仅是点缀,小巧玲珑,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微雕

在苏州的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微小的莫过于微雕了。微雕,就是用极尖细的三棱刀分别在竹、象牙,甚至头发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人物或诗词,作品越小巧越显得珍贵。

微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吴县沈君玉用橄榄核雕驼背老人,形象逼真,甚至老人手中折扇扇面上的四句诗也清晰可辨。建国以来,苏州微雕出现过梁肖友、答松元等名流和董兰生、沈为众等后起之秀。其中,董兰生的核雕,以细腻繁复,布局严谨,业细别致,小中见大取胜;张毓基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能从从容容、清秀洒脱地刻上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字迹挺秀、洒爽;而沈为众竟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了十首诗并落款共计310个字。他还在继承和拓展微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发刻,在一根仅4毫米长的头发丝上,用汉英两种文字刻上“我们的朋友遍布天下”;另一根不足1厘米长的头发丝上刻上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人物神采各异,半途姿态生动,把苏州的微雕艺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沈为众的发刻、微雕作品,多次在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被称为“稀世之宝”。

推荐地点: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详细地址:苏州西北街88号

咨询电话:0512-67535273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丁香萝卜

丁香萝卜亦称胡萝卜,来自西域,故有一个"胡"字,比如像胡椒、胡桃、胡琴之类。丁香萝卜原产地在亚洲西南部,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本草纲目》有记载,"元时始自西域入",气味与萝卜相似,所以称胡萝卜。丁香萝卜是江南一带的称谓。

江南一带,历来好客,待客之道无非是茶水点心及吴侬软语的热情问候。在七都庙港一带,家家户户自制茶果点心,丁香萝卜是茶果里最主要的一种,与熏青豆平分秋色,一碗平淡的茶水里有了这红绿两色点缀,立时就变得生动起来。作为茶果的丁香萝卜要经过腌制,其制作始于明清时期,是延续已久的一种民间技艺,一般由家族传授,代代相传。

丁香萝卜的腌制过程不太复杂,先是准备好丁香萝卜、食盐、罐头、滤网,把洗净的丁香萝卜切成片、细条、或粒(约1公分见方),再用水冲洗去碎末,滤去水分,然后放在容器内用食盐腌制15小时左右(丁香萝卜与食盐比例为20:1),再用器具晒干(防止雨淋雾露)即成,可放进石灰甏贮存,也可放进密封罐。

丁香萝卜极富营养,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有明目、固齿、洁肤、乌发的功效。丁香萝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间接消灭癌细胞;丁香萝卜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山标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 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丁香萝卜适合小儿出麻疹、水痘期间食用。

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胆结石病人,癌症患者,长期与1接触者以及职业病汞中毒者,皮肤粗糙、头皮发痒、头皮屑过多以及夜盲症、眼干燥症者都适合食用丁香萝卜。

老一辈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饥荒的大都对丁香萝卜记忆很深,那个时候粮食不够吃,米饭要掺和丁香萝卜,再加一点米糠熬成薄粥来充饥。经济好转后,丁香萝卜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大多数农户将之作为一种猪饲料,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未被发现。直至今天,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丁香萝卜倒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贵,有了"小人参"之美称。以丁香萝卜为主料、配料的菜肴在江南一带随处可见。七都地区喜好用丁香萝卜炖羊肉,丁香萝卜煮粥,补虚弱、益气血。此外,还可将丁香萝卜擦丝剁烂,加肉末、盐、油、味精等,包进面粉糊调成的饼皮里,下油锅炸成外焦里酥的萝卜丝饼,在秋寒冬冷的日子里,咬上几口,清新爽口,暖胃驱寒,是七都人家的特色午后小点心。

丁香萝卜,在江南一带是招待四方来客花样百变的特色产品,既可作为主食,亦可作为点心茶果,已然形成了七都庙港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

六. 江苏省 苏州 姑苏区 苏州湖笔

据《苏州府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湖笔的制作方法已从浙江吴兴传人苏州。从此以后,湖笔便逐渐成了苏州的。苏州湖笔选料严格,工艺精细,性能多样,品种齐全。共有300多个品种,分为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大类,具有“尖(据笔锋尖如圆锥)、齐(笔锋整齐无参差)、圆(笔头浑圆丰满)、健(笔头具有弹性,苍劲有力)”四大特点。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苏州五色汤圆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5种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五色汤圆可谓卖相最好,粉红、青绿、金黄、奶白以及棕褐色的汤圆各自口味不同。馅料可以随心所欲的加,好比黑芝麻、奶油椰蓉、花生酱等。不过为保证其五色,基本的用料还是有讲究的,黄色的一般用南瓜,红色的则是胡萝卜为主料,绿的是抹茶,橙色的则需要加入橙粉。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弹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白鱼

白鱼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横泾猪

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分布于吴县的横泾镇附近。

生长环境: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

外貌特征:横泾猪骨胳介于梅山猪与米猪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0数多为16~18枚。

品种性能:横泾猪成年公猪体重152.34±4.93公斤,体长142.00±3.00厘米,胸围124.00±0.58厘米,体高77.73±1.45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53.7±4.86公斤,125.57±0.61厘米,109.09±0.60厘米,63.80±0.28厘米。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