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阳宜阳特产批发 洛阳市宜阳县有什么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阳宜阳特产批发 洛阳市宜阳县有什么土特产品更新时间:2022-05-11 21:27:18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宜阳韭菜

宜阳韭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阳田土肥美、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百姓就种食韭菜,并奉为上品。早在二千多年前,宜阳先民就首创了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北宋时期开始生产韭黄。《诗经》中“献羔祭韭”的典故和《礼仪》中卿大夫祭祖必备“韭范”(即腌韭菜)的故事均出自宜阳县。唐女皇武则天曾钦点宜阳韭菜入御膳,赐“韭菜三宝”盛赞宜阳韭菜之膳食功效。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在宜阳县做官,任“福昌主薄”(宋朝时宜阳称福昌县)一年有余,深知宜阳韭菜滋味,才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的佳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宜阳韭菜品质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个等级,每等级按株长分为长(30cm以上)、中(20-30cm)、短(小于20cm)三个规格。一等品整齐度在80%以上,二等品整齐度70%以上,三等品整齐度60%以上。外观鲜嫩、无意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

内在品质指标:宜阳韭菜不仅菜质柔嫩味香辛,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2.0克以上,粗脂肪0.15克以上,粗纤维1.0克以上,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如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此外,韭菜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宜阳韭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效果,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

地域范围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47.5公里,总面积164560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宜阳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宜阳县辖区内柳泉镇、韩城镇、三乡乡、莲庄乡、张坞乡、上官乡所属各村(共6个乡镇)。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 栾川板栗

栾川板栗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栾川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是著名板栗之乡,为秦岭板栗重要产区。其特点是个头大,果皮呈紫红色,外皮薄,栗仁细腻,糖分高,炒熟之后内膜与果仁分开,香醇甘美,齿颊留金。

板栗(Castanea mallissima),属壳斗科(Fagaceae),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干果,营养丰富。果实含蛋白质7%-10%,脂肪4%-5%,总糖10%-15%,淀粉35%-50%,以及Vb、Vc、Ca、P、Fe、Zn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板栗有益气、补肾等功效。板栗原产我国,据史考,至今至少有2500年。

由于栾川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光照充足,板栗品质优异,在栾川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栾川县委、政府看准了资源优势,将发展林果业作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工矿兴县、旅游强县、富县”的主导思想,对板栗生产给予支持,使栾川的板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由2003年底的6万亩,年产量40万公斤,达到2009年板栗109275亩,年产板栗635万公斤的良好势头。1985年前0中央总书记1在栾川县视察时吃过用板栗做的窝头后给与很高评价,并亲笔题词:“山区优势发挥好,敢于平原争上游”。

栾川的板栗主要分布在庙子、合峪、大清沟等10多个乡镇,板栗种植农户4.5万户,品种有紫油栗、红油栗等,其中结果树18万亩,幼树12万亩,幼树已陆续进入产果期。经过多年倾心培育,板栗产业已经成为栾川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板栗又是重要环境保护的最佳经济树种,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重阳花糕

相传,重阳花糕是明朝宫庭中的御厨专门为正德皇帝制作的节令贡品,可以让他在每年秋季外出登高、游猎时很方便地食用。多以各种果料制成,风味独特,甜糯适口。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杜仲

汝阳杜仲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汝阳杜仲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2000年汝阳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全国杜仲之乡”。

河南汝阳地处豫西山区,全县总面积199.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1.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51.5%,汝阳县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林业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杜仲的生长发育。

新中国60年来,汝阳的杜仲发展经历了大落大起的变化,1957年前,汝阳合抱粗的杜仲树到处洛阳林源杜仲开发有限公司获誉众多可见,1958年,随着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杜仲几乎被毁殆尽。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杜仲药用及民用需求日益增大,汝阳及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杜仲的可行性规划,并于1985年元月向河南省林业厅提交了“建立十万亩杜仲基地”的可行性报告,1986年河南省林业厅批准汝阳为杜仲基地县;1987年又被林业部批准为杜仲基地县,1995年国家计委和林业部联合确定汝阳为国家以工代赈林业扶贫示范项目,从而使汝阳杜仲基地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全县已发展杜仲21.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36.8万亩的58.4%,杜仲皮、叶及系列产品年产量达1560万公斤,年总产值1.2亿元,2000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全国杜仲之乡”。

龙翁诗杜仲保健茶功效显著 杜仲发展伊始,汝阳县委、县政府就明确提出了“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效益、长久优势”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资源保护,造、管并重的方针。围绕这一思路,制定了杜仲基地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并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使杜仲基地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提高杜仲生产的科技含量,在基地建设的同时,成立杜仲生产课题研究小组,对杜仲育苗技术、剥皮再生利用、杜仲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了全国11个省、市、区,收集品种及变种28个,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13个杜仲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喂鸡,其中华仲1-5号杜仲优良系,已被国家纳入“星火计划”项目。“杜仲种质及剥皮技术研究”课题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杜仲基地的扩大和皮、叶产量的逐年增加,汝阳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把廉价出售皮、叶产品转向以加工增值为主的杜仲系列产品加工上来,使林业向工业延伸,工业与林业配套,走出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杜仲产业化开发路子,自1990年以来,先后建成洛阳市“天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洛阳树仁公司、洛阳市林源杜仲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山里红杜仲饮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具有稳压、健体、强身的口服液系列产品和杜仲保健茶、饮品系列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发展杜仲的后顾之忧,为杜仲生产再上新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洛阳唐三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唐三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阳唐三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唐三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俑像类和生活器皿类。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人物俑题材广泛,主要有妇女、文吏俑、武士俑等。唐三彩女俑取材于唐代社会活生生的女性人物,有立俑、坐俑、乐舞俑、乐唱俑、骑马俑、对镜梳妆俑等,着重表现唐代妇女姿态自由、面容丰腴、肌肤细腻、双手纤巧、两足丰柔的形象。文吏俑是唐朝社会文臣的形象,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伴君如伴虎”,所以这些人物文静端庄、思绪深沉、气派不凡,虽说衣帽齐整、峨冠博带,仍不能掩饰内心的惶恐。武士俑,是唐王朝武装力量的缩影,多为英俊潇洒的年轻战士,有的站立,有的骑马,拉弓射箭。唐三彩器胡人、乐舞、杂技俑中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唐人生活的多样化,丰富化,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再现了唐代盛世时中原与边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中外频繁交往的情景。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已有300多个品种,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繁荣的社会面貌和精湛的釉陶工艺。洛阳龙门香山出土的三彩高颈瓶,是仿照佛教法器中的净水瓶烧制的,而龙首杯、凤首壶则是仿西亚流行的兽首杯、扁壶制成的。

从近年出土的三彩器物分析,盛唐是唐三彩制作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做工精美,产量巨大;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其制作进入尾声,逐渐衰落。唐代三彩釉工艺对宋三彩和清三彩都有影响,在日本曾仿制成所谓“奈良三彩”,朝鲜半岛曾仿制成所谓“新罗三彩”。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出土有三彩碗,今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埃及和苏丹境内都发现有洛阳唐三彩,充分说明了当地人对唐三彩的喜爱,这也是唐代洛阳对外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物证。1976年,在洛阳附近巩义市(唐时为洛州巩县)的小黄冶、大黄冶发现三彩窑址、作坊,经考证,是当时洛阳唐三彩的重要产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除少数红陶胎为普通陶土烧制外,多数采用比较纯净的白色高岭土烧制。这种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晾干时不会开裂。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将高岭土舂捣、洗滤、制胎,再将制好的坯胎放在窑内烧至1100℃左右,然后取出挂彩施釉,再入窑内以900℃左右的氧化焰进行第二次焙烧,就可以生产出绚丽多彩的各种器物。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则为种类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为铁或锑、褐黄为铁、绿为铜、蓝为铜或钴、紫为锰。用得最多的三种颜色是黄、绿、白,还有蓝、赭、紫、黑等。釉中的铅质助溶剂使釉汁在烧制品上流淌,形成丰富瑰丽的变化,所谓三彩实则釉色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是中国唐代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作,它吸纳了中国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线条简朴、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自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发现首批唐三彩以来,中外古董商争相来洛阳重金购买。为满足当时文物界对唐三彩的需求,洛阳一带出现了仿唐三彩的作坊,开始了仿唐三彩的制作,但仿品粗糙,效果不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领导的关注下,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使“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洛阳生产唐三彩的工厂多达数十家,尤以洛阳美术陶瓷厂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最为有名。

洛阳唐三彩曾作为国家珍贵礼品,赠送给3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目前,唐三彩仍然是古都洛阳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板栗果

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主要产于嵩南部各乡如车村,白河,木植街等乡.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杜康

汝阳杜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杜康酒:选用杜康优质矿泉水及小麦、高梁等原料酿就,其酒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正甘美,回味悠长。汝阳杜康集团总公司年生产能力8万吨。梅花玉:汝阳梅花玉世上独有,其玉底色如墨、晶莹剔透,梅花隐嵌,佳趣天成,花纹奇特,色泽绚丽,质地细腻坚硬,其图案形如梅花朵朵,是生产高档工艺品及饰面板材的稀有原料,主要产品有健身球、手镯、茶具、酒具等。总储量达3000万立方米。

河南省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原汝阳杜康(集团)总公司位于杜康当年造酒遗址——杜康村,是在改造民间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兴建的现代化国家大型一档酿酒企业,下设杜康酒厂、杜康实业有限公司、矿泉饮料厂、山南分厂等二级企业。总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9亿元,年生产固态白酒8万吨,食用酒精3万吨,为国家重点出口创汇企业。公司以上乘小麦和高粱为原料,以优质杜康矿泉水为酿酒水源,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的高、低度杜康酒均获国优,被外交部确定为国宴用酒和馈赠外宾的专用礼品酒。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花果山山珍

花果山山珍系列有黑木耳、香菇、猴头、银耳、蜂蜜、核桃、毛栗、鹿茸菌等10余种花果山土品组成系列,天然纯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九.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篮

洛宁竹篮,历史上主要销往西北各省。建国后改进工艺,花色品种增多,以方型戴盖,园型木盘最多,走俏于本省及淮河以南诸省。

县内编竹篮者以城郊乡为最,尤以王协村为优,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全年县可产近百万个。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吉利区 洛阳豆沙糕

豆沙糕:(讹称瞪叉糕)是老城一带流传较广的一种小食品,通常只有小贩沿街叫卖,起始何时无从考证,但演传至今,且深受老人、孩子的喜爱,可见生命力之旺盛。洛阳做为历史文化名城,到老城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一些游客品尝了该小吃后与有小贩合影留念者,有讨教者,更有外国游客翘起大拇指,露出惬意笑容,不可思意,如此小贩竟能做出如此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