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纪念品特产 苏州特色纪念品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纪念品特产 苏州特色纪念品送人更新时间:2022-05-23 04:40:07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鸡头米

苏州的鸡头米也是一绝。这种鸡头米刺很少,香气浓郁、吃口软糯,被称为“南芡”,不像“北芡”那样浑身是刺,很难采摘和剥肉。

鸡头米是百姓对芡实的俗称,我国芡实以苏州南芡为著名。苏州民间食用鸡头米的方法很多,最大众的吃法就是鸡头米羹。其制作方法十分简便,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鸡头米放入锅中,煮沸后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即可装碗入盆。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塘藕

老苏州几乎都知道,荷花荡、黄天荡以东、以南的娄葑、斜塘、车坊、郭巷等地,层层叠叠长满了塘藕等水生作物,是苏州塘藕的著名产区。每到盛夏,塘藕的地下茎上萌出一朵朵荷花,香飘十里,出淤泥而不染,引得城里人争相赏玩。孩子们溪头卧剥莲子,也是入画一景。初秋时节,白嫩嫩的藕被挖出来满城叫卖,于是,人们的餐桌上就多了糖醋藕片、炒藕丝、藕粉圆子、桂花糖藕等美食。

研究水生蔬菜20多年的高级农艺师鲍忠洲介绍,苏州种藕的历史非常早,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就曾在灵岩山上修建玩花池,在里面种藕栽荷讨好西施。到了唐朝,苏州的藕就因品质优良而被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室享用。这些贡藕不但白嫩、甜脆,而且吃完后没有渣。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灯

我国民间,历来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赏灯”的风俗,所以早在宋代,灯彩在苏州已成为独立的工艺行业。当时流行的花灯有“万眼罗”、“琉璃球”等。尤其是城内吴趋坊、皋桥一带,制灯的店云集,每逢春节前夕,灯市兴旺。
                          
苏灯制作历史悠久,形成了精巧秀丽的艺术特色。它以花色繁多,灯画工致,色彩鲜艳,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富丽堂皇而誉满全国。苏灯的质料,有无骨灯、珠子灯、罗帛灯之分;灯的形制,有桌灯、吊灯、壁灯、座灯、提灯之别;灯的制作工艺,便是纸扎、裱糊、剪纸、刻纸、绘画等多种工艺的巧妙结合。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和明代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熏陶了苏灯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亭台楼阁为造型主体,灯内配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彩色画面,集中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民间风味。在形形色色的彩灯中,走马灯最具巧思。它的外型有如碧瓦飞甍的亭台,灯壁用双层暗花,由于烛燃烧后引起空气对流,灯的内壁能自动转动,使其灯上的人物故事,走马似地循环往复展现在人们眼前,引人入胜。今天,苏灯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并有电转灯,电动灯、大型壁灯和座灯问世。
                              
“赏灯”习俗目前在许多农村已逐渐消失,但是,苏灯仍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外地来苏州选购和预订彩灯的人也络绎不绝。苏州民间工艺厂除生产传统风格的各种花灯外,还大胆创新,设计了“红楼梦故事灯”、虎丘风景电转座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型电动壁灯”,更使古老的苏灯艺术,别开生面,大放异彩。

四.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镇湖苏绣

镇湖苏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其中拥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产业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师。 2000年7月8日,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橙糕

苏州太湖的东、西山盛产橙子,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洞庭东、西山的橙子成熟不久,橙糕就上市了。橙糕色如新橙,灿烂如金,味道甜中带酸,食时满嘴芳香,口颊生津;橙糕还有醒酒的功效。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香葱

太仓香葱系地方品种改良而成,具有独特的优良种性,是著名的地方特色产品。太仓香葱管细色绿、香味独特浓郁,乃调味保健佳品。主产本市近郊,常年栽种6000多亩,年产鲜葱2万余吨。

                  

太仓香葱在华东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主销于沪、苏、锡市场,占市场份额很高。

七.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水红菱

又名雁来红。产于江苏苏州。壳薄,肉嫩,多汁,鲜甜。生吃可以清暑泄热,除烦止恼;熟食开胃健脾,益气利尿。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鲃肺汤

鲃肺汤是江苏苏州一道特色菜。鱼肝肥嫩,浮于场面,鱼肉细腻,汤清味美,是夏秋季节的时菜。鱼肝在民间俗称“鱼肺”。当时为诗中的这个“鲃”字,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讽刺于先生不辨“斑”、“鲃”,因而引起一场笔墨官司。谁知报纸上争来争去,却把“斑肝汤”的名声越炒越大,最终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珍馐。长久以来,不但“斑肝汤”为“鲃肺汤”所取代,而且此汤成为人们争相而食的佳肴。

木渎石家饭店的十大名菜之一,也是苏州传统名菜。

鲃肺汤,原称斑肝汤。鲃鱼,太湖水域,状似河豚,背部青灰色且有斑点,因虎又秀“斑鱼”;受惊后腹部会鼓起如球,俗称“泡泡鱼”。鲃鱼至多第10厘米左右,但头大,剥去外皮,鱼肉细嫩鲜美,尤其取肝做汤,素属佳肴。鲃肺汤以斑鱼肝、火腿丝、青菜心等精烹而成,斑肝金黄,菜心碧绿,相映成趣。斑肝肥嫩,入口而化;热汤鲜美,胜过鸡汤。此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肺汤的来历还与于右任先生有不解之缘,1929年他同友人在木渎石家饭店用餐,对斑肝汤大加赞赏,即席赋诗中有“多谢闻名遐迩”。李根源先生还特意为石家饭店题写了“鲃肺汤馆”四字。

鲃鱼季节性很强,每年8至10月上市,且必须活鱼取肝,因而此菜只在吴中有。苏州且有“秋时享福吃斑肝”古谚。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梅鲚鱼

梅鲚鱼,因为尾叉部分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又称凤尾鱼,与太湖银鱼、白虾、白鱼齐称"太湖四宝",也是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七都地处太湖之滨,盛产此鱼。

梅鲚鱼在明朝就被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在《万历野获编》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梅鲚鱼又称"贡鱼"。

太湖一带出产的梅鲚鱼,小部分以鲜货供应市场,大部分晒成鱼干或加工成罐头,作为旅游休闲食品。太湖年产梅鲚鱼700吨左右,每年8~10月是梅鲚旺汛,产量占全年80%左右。

梅鲚鱼肉嫩味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它的软骨和鱼卵含有大量的钙质,是补脑和补骨髓的佳品,尤其适合青少年。梅鲚鱼被视为席上珍品,可红烧,也可将之置于小碗中,加作料在锅里清蒸食用。最佳的吃法是油炸,将此鱼洗净晾干,投入油锅炸,待鱼体呈淡棕色即可起锅,辅以调味品,食之酥脆清香而又鲜美,回味无穷,久食不腻不厌,是品酒、下饭的佳品。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茉莉花茶

我国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问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苏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苏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级花茶。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类型,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从解放初期始,苏州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