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平遥特产和名胜 平遥四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平遥特产和名胜 平遥四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17 11:06:38

一.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酸汤子和馇子

县内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是各族群众的主食。尤其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传统食品酸汤子和馇子,是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主食。

二.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遥推光漆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据记载,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思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退,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象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

近年来,推光漆器的生产、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一九七七年,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被定为“免验”产品。一九七八年被省命名为“信得过”产品。一九七八年评为全省优质产品。现在,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三.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面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面

张家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四.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牛腱肉

牛腱肉从外观看,色泽红润,肉丝纹络清晰可见,十分诱人;吃起来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更有趣的是,刚出锅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顿时浓郁的肉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

平遥牛肉除了“杀、腌、煮”的工序都十分讲究和特别,原材料亦是与众不同:一般加工酱牛肉不愿用老牛,而平遥酱牛肉却是牛越老,做出来的酱牛肉越香,保存的时间越长。

五.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糊塌子

【原料】

白面一斤(制成品十个)

【辅料】

南瓜半斤,料面、食盐、葱花少许,油半两

【制法】

把南瓜擦成丝,和面拌起(软一点),再和辅料拌匀,鏊子热了淋少许油,把面用小铁勺放在熬子上,摊平(圆形),两面烤焦即成。【特点】

美味可口

六.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剔尖

【原料】 面粉1000克、水600克

【制法】 将面倒入面盆,先用500克水把面和起(水温“冬热夏凉春秋温),再分别将余下的水扎入面内,双手揣匀,揣到盆光、手光、面光为止,用净布盖上,饧半小时。饧好后取二分之一放入挤满盘,左手托盘徐徐旋转,右手拿一根竹尖筷子(长一尺二寸,一头削成三棱形的特制竹筷)。用筷子贴住盘边由上而下,拨成两头尖、三寸长的鱼肚形条,直接拨入开水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 光滑筋软,易消化

注:剔尖是山西晋中平遥人民最喜爱吃的一种面食,口感最佳。吃时配浇生煎猪肉味道最美、也可以配浇其也荤素浇头或打卤,炒上亦可。

七.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拉条

拉面是山西的四大面食之一,通常是山西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拉面,平遥人家常的叫法是拉条。拉面就是拉拉扯扯而成,牵牵连连的意思,亲戚来了,尤其是女婿上门,过生日一般都吃拉面。男女双方说对象,男方第一次上门,女方如果同意就吃拉面,表示拉拉扯扯,愿意建立关系;如果不同意,就很随便了,吃揪片啊什么的,对方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好吃不过拉面”这话就是这么来的。

平遥人做的拉面,不加油、不加盐、不加碱、不加任何易于帮助抻拉的东西。而就是靠一碗水,将面和软饧好拉制而成的。所以拉条吃起来口感筋道柔软,

做好山西拉面,最关键的是和面,由于做拉面的面团要软,所以面粉与水的比例很重要,一边和面团,一边用手蘸一点水,将水与面团充分融合在一起后,如此反复,将面团和成理想的状态。之后便要开始饧面。一般最少要饧半个小时。饧的时间越长,面条越易拉伸,做出来的拉面口感也更爽滑。接下来把面摊成面片,然后切成长条状,用左手将面条在案板上滚一下,为的是将面条切面处沾点干粉,拉面的时候不粘手。拉面时双手各执细条一端,上下抖动,轻轻抻拉。拉好一条便下锅。

煮好的面条,浇上自己喜欢的调和(这是平遥的方言,读huo,就是调料),或西红柿炒鸡蛋、或小炒肉、或炒菜等,配上香味浓郁的山西老陈醋,挑一根放到嘴里一吸一嘬之下,拉面特有的筋道和绵软,你只有试过才能体会哦!

八.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油糕

【原料】 软米一斤、红小豆(芸豆)三两

【辅料】 红糖六两、桂花酱少许

【制法】 把软米泡上一夜,再用清水冲两次,碾成细面。把小豆煮熟,放在筛子里拿木勺抿烂,再拿布包澄出来炒一下。把红糖、桂花酱放在一起成馅,再用温水把糕面和起成面席,揪成小剂,把小剂捏成皮,包入馅子,捏好。过油炸出来即成。

【特点】 外焦里绵,香甜好吃

九. 辽宁省 鞍山市 岫岩 饽饽和粘米饭

县内群众尤其是满族人喜粘食,称粘米做的糕为饽饽。饽饽品类多样,有豆面饽饽、粘糕饽饽、苏子叶饽饽等。此外,大黄米、粘高粱米等各种粘米饭也是各族群众喜欢的主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