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彬县的特产作文200字 关于特产的作文200字三年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彬县的特产作文200字 关于特产的作文200字三年级更新时间:2022-04-28 13:46:13

一.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大觐枣

彬县地方名特果品。在彬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豳风》中有“八月剥枣”诗句。明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目前,树龄300年以上的大觐枣药用极高,自古以来为历代贡品。大觐枣色泽鲜艳,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汁浓,营养丰富。鲜果含糖量20.6%,干果含糖量78.43%,含蛋白质1.2-2.3%,脂肪0.2-0.4%,并含有铁、钙、磷等矿物质,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每100克中含维生素D3000毫克,营养成份高于其他枣类。大觐枣重鲜果单果最重达50克,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誉。在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上被誉为"枣王"。彬县大觐枣分布面积,主产区在泾河川道。彬县目前有大觐枣面积1.2万亩,年产量1000吨。彬县大觐枣是食用、药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陕西晋枣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晋国的枣树在秦国的彬县生根、发芽、结果。

晋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香脆干甜。最大的晋枣比鸡蛋还大,重达一两。它不仅是美味可口的果品,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滋补品。鲜枣含糖量20.6%,干枣含糖量达70%多,含多种维生素14%,可食部分占果实的80-90%。

三.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大觐枣

彬县大觐枣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彬县觐枣的特点是果形美观,形若长卵,果实特大,色如红棕,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质细脆,味甜甘美,营养丰富,干鲜皆宜,产量高。为全国枣树的优良品种之一。

彬县觐枣,素以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闻名遐迩,是久负盛名的陕西名产。

彬县觐枣,别名吊枣,主产于陕西省彬县境内的泾河及其支流水帘河和高渠河两岸,海拔800~1000米范围。

彬县觐枣的特点是:果形美观,形若长卵,果实特大,色如红棕,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质细脆,味甜甘美,营养丰富,干鲜皆宜,产量高。为全国枣树的优良品种之一。还被历代官吏选为向帝王宫廷进献的贡品,故称“觐枣”。鲜枣吃起来格外香甜,有的人吃得打饱嗝了,还经不住它的吸引。“庭前八月枣梨黄,一日上树能千回”。吃了彬县觐枣,对诗圣杜甫何以写下这样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彬县觐枣营养十分丰富,味极甘甜,平均果重32.1克,最大的单果犹如鸡蛋,重达50克以上。故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的说法。可食部分达97.6%,干制率35%~50%,可溶性固体物质含量达19.9%,鲜枣含糖量20.59%,含酸量0.21%;干枣含糖量65.28%~79.22%,含酸量0.79%~1.21%。含蛋白质1.2%,脂肪0.2%,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和维生素A、B及芦丁等药用成分,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每百克含量高达3 80毫克,比柑橘高10倍,比苹果高80倍,居百果之首。有“活维生素丸”之称。它润心肺,补五脏,止咳嗽、治虚损、益气安神,素被民间视为补气食品,治卒急心痛尤显佳效。《海上方》诀云:“一个乌梅两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害心疼直到老”。古方所用红枣,依惯例皆写为大枣。《本草汇言》载述:“龙潭方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赢瘦。此属心、脾二脏元气亏损之症,必用大枣治之”。红枣亦能防治贫血、紫癜、妇女更年期情绪烦燥。

彬县觐枣可以加工成枣脯、乌枣、蜜枣、醉枣、罐头,还可制作枣酒、枣泥、枣醋、枣糕、烟用枣精等滋补佳品。人们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更爱以枣作糕点配料,或作礼品相馈赠。

彬县觐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豳风篇》中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豳指现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可见,远在3000年前的先周时代,收枣种稻已成为当地的重要农事活动。唐代彬县大觐枣已驰名关中,享誉长安,并以作为供祭的水果和馈赠亲友的礼品离故乡,在各省安家落户。并通过“丝绸之路”,它被带到波斯、地中海沿岸。明代成为宫廷贡品,上献皇帝。有诗云:“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杀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后又传入日本、东南亚等地。60年代,彬县觐枣开始出口日本、香港、东南亚、欧洲各国。每出口1吨枣,可换取外汇2000~3000美元,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觐枣是彬县的“骄子”,现已成为彬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枣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很大。近年来,为了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彬县在部分村积极发展矮化品种,已取得成效,彬县高渠村大棚枣园,最适合旅游采摘。

四.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扯面

彬县地方风味面食。彬县扯面相传兴于元代。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即位。蒙古兵由甘肃东进,占领邠州。所任邠州达鲁花赤惧怕邠人反抗,严禁民间使用铁器,菜刀也在所禁之列。老百姓不能使用菜刀切面,便撕扯面片吃。邠州城南大街一杨姓妇女,几经摸索,竟扯出了细如线丝的面条,味道胜过刀切面条。于是家家仿效,扯面随之风行。

现在,彬县扯面花样较多,不仅有细如线丝的扯面,还有韭叶扯面,棍棍扯面、宽片扯面、片片扯面等。彬县面色、香、味俱佳,外观油光黄亮,出锅香气扑鼻,入口光筋爽利,十分诱人食欲,不失为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面食。

五.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酒枣

彬县酒枣

【酒枣】

彬县地方独特风味食品。是将彬地的大觐枣用白酒浸泡加工而成。农历八月,觐枣熟透时,选摘枝头色艳个大肉厚、无病虫害无损伤的鲜枣,洗净晾干,用高粱酒逐个浸泡。把浸泡过的觐枣随即分层装置于陶瓷罐中,每装置一层枣轻喷一次白酒。装满后,先用现摘的柿树叶捂严罐口,再用净土和成的泥或胶布将罐口密封,最后将枣罐置于阴凉干燥处,过一月后便可食用。酒枣不仅保持了鲜枣的色形,而且枣香酒香相融,清醇芬芳,甘甜酥脆,风味独特。是彬人逢年过节待客的佳品。相传,唐初李世民大战薜仁杲于浅水原(今长武原),为祭奠阵亡的将士,他特意发动彬人制作酒枣。在用酒枣祭奠阵亡将士的同时,亦将酒枣赐朝臣,上贡给其父唐高祖李渊。李渊食用酒枣后倍加赞赏,遂将酒枣赐名觐枣。

六.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教场门饸饹

用养麦面压制而成。筋细柔软,光滑利口,凉热均可食,健胃消暑。

七.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白吉馍夹肉

陕西有个白吉镇(今咸阳市彬县的北极镇),这个地方的饼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这种馍叫白吉馍。白吉馍据称源自咸阳。是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焦黄即可。我一直以为烹制食物,外焦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白吉馍渊源典故

北极自古是陕甘通衢要道,设有驿站。因驿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骥驿。金设白骥镇 明清时候,群众将“白骥”转音为“白吉”,也有人说是因为骥字难写,就成了“白吉”,现在当地群众仍是这个叫法。清中叶之前,这里原是回汉杂居,地名是“白吉里”,当地群众都能制作白吉馍,并作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极老户回民响应关中回民起义,就把这种白吉馍的制作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而且成为至今仍然深受欢迎的名吃。因这种发源于“白吉”,因此也就把这种起面饼子叫白吉馍。

白吉馍夹肉制作方法

带皮猪肉250克,绍酒5克,盐3.5克,冰糖1.7克,生姜大蒜各5克,酱油1克,八角3粒,花椒3粒,桂皮0.2克,丁香1粒,草果、玉果各半个,砂仁1个半,良姜半个,毕拨半个,腊汁原汤250克。

1:先将猪肋肉改刀成3.5厘米厚的长条片,用清水浸泡一下,刮洗干净,沥干水分。

2:将腊汁原汤倒入锅内,放入250克——375克清水烧开撇去浮沫,将洗净的肉放入锅内,加入绍酒,酱油,盐,姜葱,八角,花椒,桂皮,丁香,草果,玉果,砂仁,良姜,毕拨等调料,再在肉上压一小铁弊,以便使肉充分浸入汤中。

3:用大火烧开后,转入小火炖煮,煮约2小时,肉酥烂时捞出放入砂锅中备用。

4:制馍时先留出50克面粉,将450克面粉按50%的含水量加酵面调制成面团,置30度室温下醒发2小时,加入碱面,加入剩余干粉,将面团揉透后再醒10分钟。

5:将面团分成10个面剂,每个剂重约75克,做成直径为10厘米的圆饼,放入烧热的锅上烙成淡黄色时,再放入炉内烤3分钟,止两面鼓起时即熟。

八.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荞麦凉粉

彬县荞麦凉粉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小吃。用荞麦加水制作而成。家庭制作其主要工序有:①脱皮。先将荞麦脱皮、簸净,筛掉细面留下糁子。②酥糁。用饭碗按14碗荞麦糁,拌入微量水潮湿15分钟,使其变软。③搓揉。把潮湿后的荞麦糁反复搓揉,拌匀后搁置9小时左右。④做熟。准备七脸盘水,倒入锅内烧开,加入适量碱面,将沉淀好的荞麦糁倒入锅内加热一小时后,出锅到脸盘中晾凉,即成凉粉。⑤凉调。将晾好的凉粉用凉粉专用搂子搂成丝,加入盐、醋、蒜末、味精、辣椒油、酱油等调料即成清凉爽口的风味小吃。凉粉也可切成条状食用,冬季还可以用平底锅热炒食用,平时可晾晒凉粉干。凉粉干可以凉调,也可以热炒、做汤。食后清凉爽口,增进食欲,醒脑提神,同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2003年4月,彬县城关镇东关村一组农民纪银虎制作的荞麦凉粉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九.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梨、枣木工艺制品

梨枣木工艺制品是彬县当地群众利用充足的枣树、杜梨木资源,开发、制作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彬县梨枣木工艺制品坚硬光滑,色泽鲜艳,表面抛光,手感细腻,物美价廉,是馈赠远方亲朋好友的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