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火烧粑湖北荆门特产 湖北油炸咸糍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火烧粑湖北荆门特产 湖北油炸咸糍粑更新时间:2022-05-14 06:26:03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干浆粑和汽水粑

干浆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们赞许的早点。做干浆粑较有名气的要属刘金宝,他的蒸锅比别人大,用手在浆盆里一把把抓起米浆往锅里搭,一锅搭四层,米浆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后盖上锅盖,凭听锅里的水响,指挥作火人如何烧柴。上大汽后,停火焖一下,然后用锅铲铲起,粑子底黄肉白,焦香甘甜。

二. 湖北省 荆门 掇刀区 尚香风干鸡

尚香风干鸡为荆门传统腌腊制品,其源流可追溯到屈原《招魂》中的“露鸡”,以三国时刘备夫人孙尚香制作而出名。

此鸡采用低温冷风干燥技术,表面呈酱黄色,肉质爽口,回味悠长。曾获“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食法多样,尤以“原味沿香鸡”味佳。此菜将风干鸡洗净皮朝下入盘,加料酒、葱姜入笼蒸至熟透取出景闵,斩件上桌。其色泽美观大方,鸡肉干香韧爽,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愈嚼愈香。

三.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米茶

米茶是沙洋人喜爱的夏季主食, 得名于“食之裹腹,饮之解渴”。制作也很简单,将大米放在锅里置火中干炒,至大米发黄带焦时起锅,用清水淘洗后滤去水份,再放入锅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开花,起锅自然冷却即成。

米茶水色淡黄,香气浓郁,微甜不淡,略涩不苦,既可代替米饭,又具饮茶解渴作用,为夏季防暑降温佳品,气候愈热,食之愈爽。

在农村,还有吃隔夜米茶的习惯,其味酸甜,能增进食欲,生津止渴,别有风味,俗称“酸米茶”、“炒米茶”,同时它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品。

四.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长湖银针鱼

长湖银针鱼产于沙洋县后港镇、毛李镇长湖一带,银鱼体形细长小巧,约3 -5厘米,乳白透明,少鳞或无鳞,生长期为一年左右,喜欢群集活动,发出清香的气息。针鱼体形如针,大者长约10公分,直径略细于铅笔,其硬质的嘴长约5公分,身体呈流线形,灰白色,嘴透明,首尾细腰微粗,光滑圆润,两只晶莹的黑眼睛,恰如针眼。

长湖银鱼、针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食法很多,银鱼既可清蒸,又可氽汤,针鱼晒干后食用。

五.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甜酸独蒜

其原料是一种不分瓣的野生大蒜,后来菜农引种,成为荆州地区。用它腌制的甜酸独蒜,颗粒溜圆,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开胃健胃、增加食欲的佳肴。还有预防肠道感染及皮肤病的作用
( 荆州)

六.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糯米烧卖

【糯米烧卖】

“灰面包糯米烧卖”,这是沙洋民间一句常用歇后语,它形象地勾画出烧卖的特点。做法为,将适量用水浸泡过的糯米,及肥膘肉、冬瓜条、生板油、糖桂花、红绿丝、橘饼等包入未发酵的面皮中,捏成长圆形,形口捏出敞口花瓣,立于笼中蒸熟。烧卖种类很多,馅心也各异,甜味馅味甜香,咸味馅咸鲜脆爽,皮薄馅大(俗话说胀不破的烧卖),形如梅花,故又名烧梅。

七.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瓦罐蹄花

【瓦罐蹄花】瓦罐菜是用陶器瓦罐烹煮而成。这种陶器炊具最适宜煨炖之类的烹调。沙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瓦罐、砂锅。农忙时,清早下田前将肉食、骨头之类的原料,下到瓦罐里兑好水,盖上盖放置在柴灶门口的灰坑里,围之以余火,待下田回来,喷香扑鼻的“肴头”一取即得。特别是在寒冬腊月,农家利用柴蔸木炭取暖,在火堆周围同时烧上一罐菜,一家人围火团餐,真是“任凭瓦罐咕咕嘎,肉味飘香馋菩萨”,大有天伦之乐的情趣。瓦罐蹄花以猪前蹄为主料,配以调味品,下锅煸炒后,投入装有原料的瓦罐,按特定工艺煨制而成。制作瓦罐菜操作要领是:汤汁适中,菜肴经旺火烧沸后立即转入微火长时间加热,使汤面始终保持微沸状态,对于坚硬、结缔组织多的原料,也能“文火攻坚”,达到成菜效果。

八. 湖北省 潜江 焌米茶、火烧粑

焌米茶、火烧粑是潜江夏天最具特色的风味主食。焌米茶的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放在锅里用小火炒,一直炒到金黄色为止,然后盛起来,要吃的时候取少量用冷水煮,跟煮粥似的,只是煮焌米茶的水要多放一些,等米煮到开花了就可以吃了。焌米茶一般凉后食用。大米在炒制过程中能量被大量消耗,所以,焌米茶是一种热量极低的食品,既能消暑解渴,又不会增加身体的能量,具有非常好的减肥功效。焌米茶虽然爽口,但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却不耐饥,因此产生了焌米茶和火烧粑搭配的吃法。火烧粑的制作方法是把面粉和好发酵,放点糖,然后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小碗大的坨,表面撒点芝麻,贴在锅里用桔梗作燃料烧烤,十几分钟就熟了。火烧粑外壳焦黄,内瓤雪白有弹性,和焌米茶一起食用,既能消暑又能充饥。

九.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藜蒿

藜蒿,又名蒌蒿、芦蒿、柳蒿、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从此以后人们逐渐形成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惯。座落在江汉平原的李市镇,土质肥沃,野生藜蒿生长不衰,经农业专家多年科研培植,1993年藜蒿作为“菜篮子工程”向当地农户推广并大面积种植,现已发展到1万亩,年产1500万公斤,远销省内外。

藜蒿这种耐湿、旱、无病害、无污染的特种蔬菜食品,在李市镇农村大面积种植后,经湖北农学院园艺系蔬菜研究所测定:每100克藜蒿含维生素c3.73毫克,维生素b0.28毫克,胡萝卜素4.10毫克,尼古酸1.27毫克,蛋白质3.70克,脂肪0.64克,碳水化合物10克。藜蒿是当今人们十分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促消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并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嫩茎凉拌或炒食,清香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荆门)

十.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朝廷桥米

京山县孙桥镇余家沙坡村六组与蒋家大堰村六组之间,有一蒋家大堰,灌溉着附近一条山冲的一百二十多亩稻田,出产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据传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关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
桥米的生长,要求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它只能以“阳西早”高杆稻种进行繁衍,任何其它良种繁殖的后代都会发生变异。它还有产地不扩散的特性,哪怕是在桥米之外的一箭之地,经过严格挑选的桥米种子也生长不出桥米。一九七二年,桥米在广州交易会上展览,受到国际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京山县抓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引导当地农民大力推广优质稻的发展种植,其米质与桥米相差无几,朝廷桥米公司选择地理、水土条件好的地域,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了8万亩专用原料基地,基地农户按照公司指定的品种,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种植。使这一专为皇帝贡米的桥米,走进了千普通百姓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