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五寨县特产豆面 五寨特产纯莜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五寨县特产豆面 五寨特产纯莜面更新时间:2022-05-08 19:49:53

一. 山西省 忻州 五寨县 五寨面鱼

五寨面鱼

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鱼放冷,着色加彩,描线点睛。经过艺术处理的面鱼,自然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了。在着色加工的基础上,再用文火烘干,便可将面鱼当工艺品收藏了。经过加工的面鱼,或赠送亲朋,或赠送好友,或给家人外出时作干粮,尽管用途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了。

捏面鱼,过去在五寨县内是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才捏的。相传这是由于在元代时,为了反对元代统治者残暴统洽,群众自发地拿捏面鱼传递消息,借传送面鱼,到农历八月十五起事,完成杀鞑子的任务。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谚:“七月十五送面鱼,八月十五杀鞑子。”这种捏面鱼的活动在五寨便流传开来。

如今的农历七月十五,已成为五寨县民间面捏、面塑的展览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中极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五寨县内探亲、访友,互相赠送面捏珍品,互相比试面捏技巧、面捏工艺,互竞技巧,已成为普通风俗。

捏面鱼,有着吉庆的含意。五寨县地处黄河东岸,捏面制鱼形,有着“鲤鱼跳龙门”、逢凶化吉、百事通达的含义。

时间的推移,使捏面鱼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今的七月十五,还有着新麦归仓、欢庆丰收、品尝新麦的含意在内。在五寨县的乡下,农民们磨出上等的白面面粉,各家互相邀请村中邻里、大闺女、巧媳妇,在家中捏面鱼。

时代不同了,七月十五也就不光是捏面鱼儿。如今,除去捏各种各样的面鱼:鲤鱼、鲢鱼、鲫鱼、草鱼外,开始捏制其它类型的面捏制品。如今的面鱼,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以达到一个面鱼要用二至三斤发起的白面提制一个成品,而最小的,也有象小指那样的金鱼。

除去捏面鱼,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鸟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面鱼儿。瓜类面鱼,是以西瓜、香瓜、冬瓜、南瓜及水果中的梨、苹果、山楂等品种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有些做为瓜果桃李馈赠亲友,也做供品。也有的与人物面鱼捏放到一起使用。像“八戒吃瓜”、“鼠吃葡萄”、“鱼儿戏莲”就是人与瓜果的结合。花草类面鱼,以兰花、梅花、牡丹、芍药、月季为题材,或单独陈列,或四品同式,为节日与民间风俗服务。动物面鱼,多以十二生肖为主,虎、兔、牛、羊、马等,或独卧、独立、双行、单走、有动、有静,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在鸟类面鱼中,各种鸟禽尽可成形入画。像燕子、鹅、鸭、鸡,各种形像皆可成形,而且要配以花草木石,组成各类组合,组成一种小品,给人一种情趣。人物面鱼,以吉祥图案为主,像胖小子、爬娃娃、老寿星、大肚弥勒佛、观音菩萨像等。也有一些人喜欢捏连环故事,诸如“桃园结义”、“悟空偷桃”、“西厢记”等。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面制品,掺进了艺术夸张,造型生动、别致,别有情趣。

在五寨县境内,农历七月十五送面鱼还有些讲究,那就是这一日内提篮的、挑担的、抬盒子的、骑驴的,东来西去,南来北往,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送面鱼热潮。更有甚者,如今面鱼造型,已经发展到捏小摩托车、小汽车、大象、斑马、海豹等多种品种。

二.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高山米

金寨高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县因地制宜,引进新技术,生产高山有机米,通过合作社运营,在全省乃至全国闯出新名堂。金寨县共有6个高山有机米合作社,高山有机米总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今年生产高山有机稻谷450万公斤,加工有机大米225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4500万元,高山有机米成为金寨县8大重点产业之一。

金寨高山米

金寨县粮食协会

12748517

三. 辽宁省 抚顺市 顺城区 豆面卷子

饽饽蘸豆面。满族有一传统面食叫豆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问部落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我只听我的爷爷说过,要想好向南走,南边有个长白山,那里不仅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山下还能种庄稼,到了那里,生活就能好起来,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很受鼓舞,便带着少量生活用具和干肉,开始了南下长白山的部落迁移。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不知趟过多少条大河,越过多少座大山,历尽千辛万苦。这年秋天,大家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高林密,半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密而肃穆的感觉。当时大家又累又饿,带的干肉已经吃完了,因为不知大山的根细,拖着疲惫饥饿的身子是很难上山去打猎的。大家正在发悉时,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两片庄稼说:“那是什么,说不定可以吃呢!”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是金黄金黄的。大家找来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火红的叫“苏苏步达”,金黄的叫“突粒”,是非常好吃的。于是他们就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把“苏苏步达”。磨成面,做成饽饽,又把“突粒”炒熟后也压成面,大家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正在农历的十月初一,大家以“苏苏步达”饽饽当饭,以“突粒”当菜,当时没有桌子,大家都蹲在地上用手拿着饽饽蘸着“突粒”面吃。因为是第一次吃五谷杂粮,所以吃得特别香。为了纪念他们第一次吃五谷,满族中就留下了每年夏历十月初一不放桌子,不吃菜,不用筷子,手拿着饽饽蘸豆面吃的习俗。

四. 辽宁省 沈阳 康平县 豆面卷

豆面卷是黄米面做的别一种风味。把黄米面和好蒸熟,即所谓“粘团子”放上去擀成薄片,边擀边撒豆面,再蒸成面饼,切成小块。吃起来,有粘糕豆面双重香味,乡民多喜食之。

五.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灵芝

金寨灵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自古盛产灵芝.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金寨就产灵芝。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灵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境内野生灵芝分布较广,海拔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在阴暗潮湿的阔叶林里,枯树腐枝和伐桩周围都可见野生灵芝生长,药农一直把野生灵芝的采集作为挖采中药材的一个重要品种。

金寨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2月,县科委从六安地区农科所引进灵芝栽培技术,并在本县全军乡全军村、沙河乡碾湾村开展灵芝栽培试验,两村共有41户参加,种植灵芝12亩,灵芝夏季出菇,长势良好,产品全部售出,小范围试验获得成功。1994年3月,六安灵芝公司与金寨食用菌种厂合作,采取赊销灵芝菌种的办法在沙河乡禅堂村、碾湾村开展灵芝短段木栽培生产,并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姓李的农户当年灵芝子实体收入4000元,灵芝孢子粉收入20000元,在全县农民中引起轰动,从此,灵芝生产在全县迅速推广。1995年,沙河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江苏、吉林、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金寨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1996年,全县灵芝栽培区域从沙河乡扩大到关庙乡、水竹坪乡、青山镇、燕子河镇等七个乡镇,灵芝产量90吨,孢子粉11吨,产值530万元,其中沙河乡灵芝产值为370万元,是全县灵芝总产量的70%。1997年,全县有19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500吨,总产值1600万元。1998年,沙河乡灵芝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600余吨,产值2500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沙河乡成为“全国灵芝第一乡”。2003年,全县灵芝总产量1205吨,其中孢子粉260吨,总产值达5200万元。之后金寨县调整灵芝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的原则,年规模控制在500万棒,产量500吨左右,仍是中国最大的段木灵芝生产基地。由于金寨灵芝发展较早,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现已形成全国知名的灵芝交易市场,年灵芝交易量达千吨。

灵芝的主要成份有:灵芝多糖,灵芝酸,灵芝腺苷,有机锗等其它有效成份。

灵芝的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保肝护肝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病的作用,对糖尿病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灵芝孢子粉:当灵芝成熟期来到的时候,在那朵朵华盖上会升腾起一种如烟似雾的褐色粉末,这裼色粉末就是灵芝孢子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孢子粉的药效相当于灵芝子实体(灵芝菇)的75倍,孢子中含有丰富的灵芝多糖、灵芝酸(三萜)和多肽等多种物质。

金寨发展灵芝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二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环境适宜;三是有一批从事菌药生产技术队伍,有上万户灵芝栽培农户。依托成熟的灵芝生产基地,建设灵芝产品加工企业,潜力巨大,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我县发展灵芝产业。

金寨灵芝

金寨县中药材协会

12973042

灵芝(中药材)

六.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鹿寨米粉

鹿寨米粉从米粉的外观上看,有两个种类,一个叫切粉(南宁叫“扁粉”),另一个叫圆粉。切粉都是做米粉的小贩自己手工做的,用蒸煮的方法做成粉皮,然后,用刀切碎成条,粉条的大小不均,有粗有细,有厚有薄,其口感滑溜、细腻有佳;另一种是圆粉,是用机器榨出晾干而成,起形状细小成圆形,约为桂林米粉的四分之一大小。鹿寨的米粉以切粉为主打类别,圆粉较少,从米粉的做法上来看有:凉拌粉(南宁叫“干捞粉”)和汤粉。米粉的肉菜有叉烧、烧肠(就是用猪肉加香料腌制好,灌进猪肠,下油锅炸熟)、五花肉等。

七.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名茶“齐山云雾”

响洪甸镇:名茶“齐山云雾”。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鸡酥海参

原料:水发海参400克,净鸡肉200克,猪肥膘50克,菜芯10棵,鸡蛋1个。

调料:盐、味精、胡椒粉、芡粉、白糖、酱油、葱、姜、鸡油、鸡汤等适量。

刀工成型: 把水发海参片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用清水多漂几次,鸡肉、猪肥膘剁成末,菜芯洗净。

烹调方法: 烧。把鸡、肥膘末加蛋清、盐、味精、胡椒粉、芡粉拌匀,用手挤成圆子,下入5成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起。锅内留少许油,掺入鸡汤,投入炸好的圆子,再放菜芯、葱节、姜片、白糖、酱油、味精、胡椒粉烧透捞出,圆子放盘中垫底用,把菜芯拼在盘的周围。锅内留少许汤汁,倒入海参烧入味,勾二流芡,起锅放盘中圆子上,淋鸡油即成。

风味特色:海参软嫩,圆子酥香,色泽微黄,咸鲜味美。

技术要领:海参要发透洗净,口感不能发麻,鸡肉圆子大小要均匀。

九.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中渡番茄

中渡番茄

中渡番茄,主栽品种为“益农系列”番茄,亦有水果型小番茄,以春秋两季种植为主。全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鲜果3万吨。春番茄5月上旬、秋番茄10月中旬大量上市,产地批发价0.6—1.2元/公斤。

十.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红茶

金寨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金寨红茶外形紧细乌润显金毫,汤色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气火香带甜,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明亮。金寨红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寨是极品名茶之乡,宜茶环境得天独厚;群峰环抱、茂林修竹;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峡平湖、绿岛葱茏。境内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红石谷等自然景区,怪石清泉、自然幽静。

金寨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说;《文献通考》记载,公元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金寨县境内就设有官办茶站;明代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20世纪50年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的前身——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组织专家指导金寨生产红茶,所产红茶品质卓越。

“金寨红” 茶性温和,外形紧细圆直、显金毫,色泽乌润,甜香高鲜、火香浓郁,汤色铜红明亮、琥珀金圈,滋味鲜爽回甜、甘润生津。长期饮用可壮骨固齿、减肥健美、强心防病、抗辐防癌,健康身心。

2013年,金寨县茶叶发展办公室申报的“金寨红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金寨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涵盖整个金寨县,金寨县境内23个乡镇均适宜生产金寨红茶,其中以梅山镇、麻埠镇、油坊店乡、青山镇、张冲乡、全军乡、桃岭乡、铁冲乡、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古碑镇、吴家店镇、花石乡、白塔畈镇等14个乡镇品质最佳。地域范围:北纬31°06′—31°48′,东经115°22′—116°11′,东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县、罗田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霍邱县、叶集接壤。地域保护面积381400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65000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金寨红茶外形紧细乌润显金毫,汤色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气火香带甜,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明亮。其典型品质特征是“铜红汤,火糖香”。 (2)内在品质特性:金寨红茶富含茶多酚、茶黄素、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其中水浸出物≥34.0%,总灰分≤6.5%,茶多酚含量大于≥9%,游离氨基酸含量 >1.5%,咖啡碱含量≥2%,茶黄素含量≥0.1%,茶红素含量≥2.5%。 (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NY/T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为总体基准要求;GB/T 13738.2《工夫红茶》的规定组织生产。 (4)包装:包装材料必须清洁、防潮、无破损、无异味,按照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执行。 (5)储存运输:贮存运输适温3℃至7℃,防日晒、雨淋、高温、挤压,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贮混装运输,按照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要求执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