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有名特产 苏州最正宗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有名特产 苏州最正宗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3 10:45:15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绣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它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苏绣图案秀丽,题材广泛,技法活泼灵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素雅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孕育了一朵朵璀璨的艺术明珠。享誉中外的苏州刺绣就是在这里发祥的。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后苏绣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当时苏州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绚丽多姿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在一方锦帛上可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等图案,并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呢,就是它针法很细的,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那么雅呢,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如今,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并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作为国家礼品和展览品,先后有七十九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的礼品,在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妙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娇艳的牡丹花,也就从苏州走向了世界。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州麻饼

又名胡饼,胡麻、博炉。产于江苏苏州。选用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饴糖、芝麻仁、黑枣、松子仁、绵白糖、植物油脂、鸡蛋等为原辅料,后进行严格的半加工。玫瑰花瓣经除杂、梅卤(青梅腌制副产品的格卤)腌制,滤去梅卤,加糖,糖渍成为蜜制玫瑰花;糖渍板油丁采用本地皮薄、脚细、肉嫩的良种吴猪板油,经剥除油皮、油膜,切成立体方形小块,加糖蜜制成;制作饴糖则需苏南地区种植的晚稻粳大米,配以大麦芽浆。麦芽浆中糖化酶及淀粉酶在适当温度下,将米淀水解,糖化为糖浆,浓缩成膏状即成;拣选薄衣纯白芝麻,经浸泡、除衣、焙炒成芝麻仁、黑枣需山东产的个大核小、皮嫩肉细、油黑发亮。松子仁要东北所产,粒大肥嫩。其制作,经配制原辅料、称量、半制品制作、浆皮面团调剂、馅料制备、包馅成形、上麻、烘烤等32道工序而成。麻仁粒粒饱满,枣泥细腻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扑鼻。色香兼顾,形味并重。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和钙、铁、磷、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有助健康,并能起到润五脏、益肺补气、缓和滋养、补虚冷、健脾胃等食疗作用。素来不用化学合成色素和香料,食用安全。色泽金黄、麻仁饱满油亮。富有麻香、黑枣醇香、松仁清香及糖渍板油丁脂香。饼形圆整,饼面平整,四周腰箍裂纹,滋味屯正,肥甜适口,包馅到边,层次分明。

三.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虎丘泥塑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一段关于苏州泥人的生动描绘,薛蟠从苏回来,带来了两大箱衣物分送给各家姐妹,其中就有“一出出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苏州府志》也提及“虎丘人搏土肖人像逼真”。可见当时虎丘泥塑的艺术水平。

苏州捏相的创始时代,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说:“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杨惠之是名闻全国的“塑圣”系唐代苏州吴山张古村人。他和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拜同一老师学画,后改学雕塑,由于绘画的根底深厚,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达到了泥塑的高超境界。到了宋代,吴县木渎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运用到捏塑“泥娃娃”上,他塑的泥孩儿,小口微似在哑哑学语,甚至连未闭合的囟门都塑了出来,很有生气。因此,当时就赞为“天下第一”,后因虎丘出产一种适宜捏塑的“滋泥”,泥塑的中心即移至虎丘。清代著名诗人汪士皇曾把苏州捏相世人项天成(清道光时人)比作顾虎头、吴道子这样的著名画家,还用这样的诗名称赞项天成的捏相技能的神妙:“项子风流儒雅客,江东妙手更无伦。虎头阿堵光如电,漆毫道子开生面。搏粉苍泥夺画工,写真不用鹅溪绢。”从目前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泥塑罗汉和东山紫金庵的罗汉像等作品来看,可以看出它们和苏州捏象之间具有传统渊源关系。

苏州捏相艺人捏相时,据说先打量一下对方的特征,静思一下,然后用一颗泥丸放在手里,藏到袖口处,边捏边和对方谈笑,只消几分钟时间就成了。正如《兰舫笔记》记载:“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这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绝技。捏相分两种,一种是捏成像后,加以粉彩点画,配上须发、服饰,四肢另用硬木雕成后装上,可以活动。另一种公是捏成一个头像, 也不上彩着衣,便于携带。《红楼梦》中描写的薛蟠小像可能就是后一种。与捏相近似的,还有一种泥塑戏文,在清时也很有名。这种泥塑戏文一般也较写实,重视面部表情神态的刻划,人物形象较夸张。还有一种绢制泥人,头和四肢为泥制,衣帽服式用绢、纸等作成,武装的盔甲,甚至有用线编织成 为鳞甲形的,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是用彩笔画的,有些是绣制而成,制作十分精致,人物脸颊丰润,神采奕奕,尤其面部的开相,着墨不多,但眉目传情,显见精神。到了清光绪年间,捏相以小为贵,最小的公及一粒瓜子那么大。为了使小像捏得跟大像一样生动逼真,艺人们创造了用翻模缩小的办法,使形象一点也不走样。

一九五六年五月,苏州市少先队员周福元曾将他家祖传的捏相模子四百三十六件,连同一套捏作工具捐赠给国家。根据这套模子可以印制出一整套面相,包括人相、神像、戏文脸谱以及玩具、 小摆设等,其中人相一种,有古代人、现代人,老人、孩子、妇女等。每个面相的表情都不相同,这些面相如果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勾划,那就更为活龙活现了。这些小得象一粒瓜子的面相,也是五官端正,须眉清楚,非常生动逼真。可惜这一流传几百年的精细的手艺,在清光绪年间已由衰落而逐渐失传了。如今发现这套模子,对研究捏塑艺术有很大价值。从上面几种著名的工艺美术介绍中,已足见巧夺天工的苏州古技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彩绘,精湛的雕花和浮雕,利用发条传动的惯性玩具,逗人喜欢的通草堆花,姑娘们的饰物素珠,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细巧精致的小摆设,价廉物美的嘉定黄草编织,工艺精巧的掀帘钟和水发钟,惟妙惟肖的仿古铜器,形形色色的剧装戏具,音色古朴的民族乐器……。这些,也都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在明清两代先后都有过兴旺的时期。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熏鱼

菜系:苏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原料:

鲤鱼650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75克,大葱15克,姜5克,盐5克,白酱油20克,酱油20克,料酒10克,白砂糖20克,味精5克。

制作方法:

1.鱼肉切成6厘米宽的片,与腌料拌匀,放在冰箱中6小时或过一夜。

2.将鱼片沥干备用;留下的浸汁与调味料混合,用温水煨5分钟,加入麻油拌匀。

3.炸油烧至175度,鱼分数次炸(需常翻动),炸至金黄色(约3分钟),每次炸好的鱼片捞起后,立即放入浸汁浸1分钟,再捞起置于盘中即可供食。

小贴士:

1.以鲤鱼最佳,或者用其他肉质结实的鱼类亦可。

2.如当冷食,可在冰箱冰镇后再上桌。

食物相克:

鲤鱼: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赤小豆和狗肉同食,也忌与中药中的朱砂同服;鲤鱼与咸菜相克:可引起消化道癌肿。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是著名的苏州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苏州有个张志宏献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诗”,博得龙颜大喜,敕封张志宏为官,时人讥之为“莼官”,可见莼菜之魅力。“叶青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这首古诗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极妥切的介绍和评价。

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风味独特。苏州太湖莼菜的收获期主要在5——10月间,新鲜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莼菜采收后须立即杀青或速冻保鲜处理,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销售。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石浦羊肉

石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的特色美食。千灯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石浦羊肉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深受美食爱好者的追捧,与藏书、太仓双凤并称苏州三大羊肉品牌。

近年来,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石浦羊肉的原料选自本地产的山羊肉,但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大、本地饲养量渐少,所以这几年活羊大多购自安徽滁州一带,每年采购者提前将购买的外地羊用草莓叶或玉米秸喂养一个月时间,将“外地羊”变为“本地羊”,确保羊肉质量后方可上桌食用。石浦羊肉肉质紧,脂肪少,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石浦的全羊宴是千灯乃至昆山美食文化的代表。它不是像北方烤全羊那样吃整头羊,而是品尝羊身上的各个部位,用红烧、白煮、冷盘、热炒等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香、味、形各异的特色菜肴。石浦全羊宴源于何时,目前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

全羊宴的冷盘有羊肚、羊肝、羊心、羊眼、羊耳、羊舌、羊鞭、羊杂碎、白切羊肉等组成。其中白切羊肉是石浦羊肉中的经典招牌菜,不加任何佐料烧制而成的白切羊肉,只要蘸上一点盐花或是鲜酱油,羊肉入口润滑,没有一丝膻味,只有醇香,慢慢细品全是鲜、香、肥、嫩的至真美味。全羊宴的热炒有清炒羊腰、蒸羊脑、香烤羊腱、红烧羊肉等,其中的红烧羊肉,酥而不烂,鲜而不腻,连皮带骨烧得脂膏漫出,香味四溢,吃起来味道浓郁、口感丰富。当然用过冷盘与热炒,也不能少了那一碗飘香的原汁原味的羊肉汤,羊汤里最好有羊肉煮羊血,实实在在装在青花大碗里,白花花的羊肉,深褐色的羊血,浓稠稠的白汁汤,上面洒些许碧绿生青的蒜叶,吃起来羊血入口爽滑,羊肉细嫩鲜美、汤汁香味扑鼻,碗里的羊汤很快见底后,老板还总会主动的问你要不要加汤。全羊宴一般随着一大砂锅煮羊腿的上桌而达到了热潮。脍炙人口的全羊宴,是拿羊身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做文章,每款菜肴各具特色,别有风味,大快朵颐后,人们都忍不住直呼“吃石浦羊肉,爽!过瘾!”。

2011年,石浦羊肉首次以节庆的方式邀请四方宾客品尝,不仅提升了石浦羊肉在昆山、上海周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进一步放大了石浦羊肉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千灯餐饮、旅游业的发展。到千灯吃全羊宴已不再局限在石浦村酒家和石浦羊肉馆,石浦大酒店、玉荣国际大酒店、千灯姚记大酒店、醉仙楼、大唐生态园、金谷农庄等十多家酒店都推出了全羊宴或者羊肉特色系列菜。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清炒螺蛳

清炒螺蛳的做法:1、将买来的螺蛳放清水里养殖一天;使其吐尽泥沙;2、第二天将螺蛳的屁股用夹子剪掉;3、将剪好的螺蛳放加了油的水中再养殖2个小时,使其充分吐泥沙;然后沥感干水分备用;4、烧热锅,加油,炒香葱姜蒜,然后将入螺蛳翻炒1分钟,加点料酒继续炒下,加生抽适量。加一小碗热开水;5、大概煮个2分钟即可,放点糖和鸡精,撒上葱花出锅。

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为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在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死螺不能吃。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八.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采芝斋糖松仁

又名松糖。产于江苏苏州。 其外形为颗粒状,大小均匀,互不粘连,粒粒带有糖刺,洁白光亮;口味清香甜美,肥而不腻。采用松子仁,包以极薄的糖衣多层。原料松子仁精选上等粒大肥嫩者,配以白砂糖、饴糖等辅料。先将松仁烘干、烘烫备用;再将白砂糖兑水,加温溶解、提浆、熬煮糖膏;然后以精巧技艺拌糖,使糖膏薄裹松仁之外,经3-5次令糖衣逐步加厚,每次糖膏的熬煮温度不同。切须谨慎细致,如轻糖松仁,须先大火、后中火、再小火,不可颠倒顺序。并经3次整理而为成品。

九. 江苏省 苏州 吴江 苏州刺绣

苏州的刺绣工艺以图案秀丽、色彩雅洁、针法多变而蜚声海内外、与粤绣、湘绣、蜀绣并列为全国四大名绣。苏绣能运用各种针法绣制各种不同题材绣品,特别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双面绣、更是刺绣艺术中的瑰宝。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丁香萝卜

丁香萝卜亦称胡萝卜,来自西域,故有一个"胡"字,比如像胡椒、胡桃、胡琴之类。丁香萝卜原产地在亚洲西南部,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本草纲目》有记载,"元时始自西域入",气味与萝卜相似,所以称胡萝卜。丁香萝卜是江南一带的称谓。

江南一带,历来好客,待客之道无非是茶水点心及吴侬软语的热情问候。在七都庙港一带,家家户户自制茶果点心,丁香萝卜是茶果里最主要的一种,与熏青豆平分秋色,一碗平淡的茶水里有了这红绿两色点缀,立时就变得生动起来。作为茶果的丁香萝卜要经过腌制,其制作始于明清时期,是延续已久的一种民间技艺,一般由家族传授,代代相传。

丁香萝卜的腌制过程不太复杂,先是准备好丁香萝卜、食盐、罐头、滤网,把洗净的丁香萝卜切成片、细条、或粒(约1公分见方),再用水冲洗去碎末,滤去水分,然后放在容器内用食盐腌制15小时左右(丁香萝卜与食盐比例为20:1),再用器具晒干(防止雨淋雾露)即成,可放进石灰甏贮存,也可放进密封罐。

丁香萝卜极富营养,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有明目、固齿、洁肤、乌发的功效。丁香萝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间接消灭癌细胞;丁香萝卜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山标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 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丁香萝卜适合小儿出麻疹、水痘期间食用。

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胆结石病人,癌症患者,长期与1接触者以及职业病汞中毒者,皮肤粗糙、头皮发痒、头皮屑过多以及夜盲症、眼干燥症者都适合食用丁香萝卜。

老一辈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饥荒的大都对丁香萝卜记忆很深,那个时候粮食不够吃,米饭要掺和丁香萝卜,再加一点米糠熬成薄粥来充饥。经济好转后,丁香萝卜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大多数农户将之作为一种猪饲料,其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未被发现。直至今天,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丁香萝卜倒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贵,有了"小人参"之美称。以丁香萝卜为主料、配料的菜肴在江南一带随处可见。七都地区喜好用丁香萝卜炖羊肉,丁香萝卜煮粥,补虚弱、益气血。此外,还可将丁香萝卜擦丝剁烂,加肉末、盐、油、味精等,包进面粉糊调成的饼皮里,下油锅炸成外焦里酥的萝卜丝饼,在秋寒冬冷的日子里,咬上几口,清新爽口,暖胃驱寒,是七都人家的特色午后小点心。

丁香萝卜,在江南一带是招待四方来客花样百变的特色产品,既可作为主食,亦可作为点心茶果,已然形成了七都庙港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