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特产网店 恩施特产哪里买比较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特产网店 恩施特产哪里买比较便宜更新时间:2022-04-17 13:38:01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大集珍米

大集珍米古为贡米,产于恩施市盛家坝。该地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硒资源丰富,年产7500吨优质大集珍米。采用国内先进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米粒完整,均匀,晶莹洁白,品质优良。食之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纯天然、无污染食品。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花皮蛋

花皮蛋又称皮蛋、汴蛋、灰包蛋(制作的时候,外面有一层灰包着,很形象的名字!)等,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风味蛋制品,不仅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名。

经过特殊的加工方式后,松花蛋会变得黝黑光亮,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闻一闻则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扑鼻而来。

经过历史的演变,花皮蛋和咸鸭蛋已经成了我国最受欢迎的风味蛋,也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吃两蛋的习俗。每每到了端午节,除了传统的粽子以外,咸鸭蛋和花皮蛋也成了馈赠亲友的佳品!

花皮蛋,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中医认为皮蛋性凉,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压、耳鸣眩晕等疾病。

花皮蛋的传统制法,几乎都用到中药密陀僧,但皮蛋中的铅含量使人望而生畏。现在人们己研制出了无铅皮蛋的制法,爱吃皮蛋的人们,不必为铅中毒而担心了。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恩施山地水牛

恩施山地水牛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稻产区的主要役畜。因其分布地区山峦重叠,体型结构与平原湖区水牛稍有差异,故名山地水牛。

(一)产地与分布

恩施山地水牛分布于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县市。分布区境内地势高耸,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溪河纵横,既有海拔1200米以上,侧坡陡峭而顶部宽旷平缓的山原,又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平坝。绝大部分水田分布在山原平坝地区。水牛作为水田的主要役畜,与水田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品种的形成

恩施自治州饲养水牛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群众选种的结果,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山地水牛。

1.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产区海拔高度不同,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土壤植被、作物生长期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牛体型、体态结构也略有差异。如来凤县低山平坝区平均气温17.5℃,最高41℃,最低-5℃,年降水量1380毫米,无霜期330天左右。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无霜期长,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农副产品丰富,野生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所产的水牛体型大,结构匀称。利川市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4℃,最高26.5℃,最低-15℃,年降水量1743毫米,无霜期150-170天。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农作物产量较低,野生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放牧期短,舍饲期长,补饲不够,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体型较小,结构也欠匀称(表74)。由于产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故山地水牛在体型大小和体态结构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平坝型和山原型。

2.选种的影响

山区饲养水牛主要是为了役用,农民群众对选择好役用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牛时,要求体格健壮,结实紧凑,行动敏捷。“前选胸膛宽,后选0齐”,“前身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对各部位的要求是“四宽、六大”,即头面宽、角门宽、胸膛宽、腰角宽;眼大、鼻孔大、蹄大、角根大、嘴筒大、尾根大。四肢要求“前肢似箭,后肢如弓”。被毛要求“铁毛牯,青毛s 。”皮要有弹性。由于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山原型还是平坝型,从整个体型结构看,均表现为体躯结构紧凑,前躯深宽,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肌肉结实的役用体形。

(二)体形外貌

山地水牛各部位的特征是:头大小适中,额宽而平;鼻镜宽,鼻孔大。平坝型水牛角长,角根粗,弧度大;山原型水牛较细、短。公牛多为“龙门”角,粗长、向上,弧度大;母牛多为“茶盘”角,细短、后仰,弧度较小。耳小眼大,颈长短适中,肩颈结合紧凑。公牛颈较粗短,母牛稍细长。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略倾斜;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内靠,肌腱明显,蹄圆正、坚实;尾毛密长至飞节。母牛乳房发育欠佳,0较短。皮厚毛粗,毛色以青色为主,芦毛次之,白色甚少。四肢下端毛色淡而呈灰白色,均有明显的颈纹。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芸豆

芸豆产于海拔1400-2000米的高寒地带,生长期长达180天,主要品种有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和紫花芸豆几种。利川鄂西芸豆主产区,年产2000余吨。利川芸豆具有颗粒饱满、清洁光滑、肉质细腻、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经省农科院专家测定,利川芸豆含碱量达0.25ppm,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分别达25-31%、39.1%和11.3%,同时还具有人体所需的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芸豆主作菜肴,与排骨、猪蹄、鸡鸭肉等一起炖、蒸或单独煮熟后与肉食品烩炒,香甜酥软,其味极佳。芸豆还可作西式点心主要原料,被列为中国粮油出口主要商品之一。( 利川)

营养成分

芸豆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芸豆含蛋白质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 6.9克、钙76毫克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从所含营养成分看,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钙含量是鸡的7倍多,铁为4倍,B族维生素也高于鸡肉。

食用价值

芸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过其籽粒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所以食用芸豆必须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其营养效益。嫩荚约含蛋白质6%,纤维10%,糖1~3%。干豆粒约含蛋白质22.5%,淀粉59.6%。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

芸豆还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这个特点在营养治疗上大有用武之地。芸豆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生漆

恩施生漆与世界名漆——“坝漆”品质一样,有语赞曰:“看着像清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生漆是恩施市传统的经济林品,分家生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林麝

林麝属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最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诸窍、开经路、通肌骨”功效,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目前国内货源奇缺,市场价格是黄金的3—5倍,国际价格为60—80美元/克。

凤县林麝驯养业起步早,业务技术全面。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人工驯养林麝技术研究,现已掌握了林麝的饲养、管理、繁殖、防疫治病及活体取香的整套成功技术,并得到国家林业局和华东师大的肯定。

凤县林麝驯养业发展迅速,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全县目前共有养殖场42个,林麝存栏439只,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林麝繁育基地。

凤县林麝产品质量高、 产量大、管理严。凤县林麝所产麝香,俗称“秦香”,由于其有效成份高于其它麝科动物所产麝香,早于两千年前就闻名华夏,历为皇家贡品。仅人工活体取香年产2000余克,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秦香必须在县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林麝养殖协会专人活体取香,当场封库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为纯天然产品。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茶

鹤峰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鹤峰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2004年底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鹤峰县荣膺“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鹤峰县有茶园10.8万亩,去年茶叶总产量近6500吨,总产值1.45亿元,出口创汇380万美元,直接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5000万元,茶叶已成为该县农民致富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该县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重点推广应用了机剪机采、无性系良种、名优茶加工及无公害生产等新型适用技术,10.8万亩茶园中有9.5万亩通过了中国有机茶开发与发展中心的认证。

茶叶产业是鹤峰县的第一名片、特色产业培植的第一重点、农民增收的第一财源。该县聚合众力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企业有龙头”的茶叶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茶叶年产值过5亿元,茶农直接现金收入2.6亿元。如今,鹤峰绿茶、白茶、黑茶、宜红茶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吃香,而且畅销国际市场。

地域范围

鹤峰茶产于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铁炉乡、五里乡、燕子乡、中营乡、下坪乡、邬阳乡、太平乡、容美镇等9个乡镇。鹤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相连,北同湖北省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境内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国土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茶叶总生产面积8800公顷,总产量10422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鹤峰县土壤种类较多,红壤、黄棕壤,山地黄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9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432.95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酸;普遍缺氮,严重缺锌,有机质含量丰富,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鹤峰县地貌由低山、二高山、高山三种立体地貌类型组成,整个地势均由平地、缓坡地和陡坡地组成,夹有河谷平坝,四周高山环绕的形势。

(2)水文情况:鹤峰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溇水河、咸盈河、林溪河、王家河、白泉河、江坪河六大流域构成。其中主要河流溇水河,发源于西北部的云雾山脉,山坡谷,向东南逶迤奔去,在江口出境进入湖南桑植县,

流程全长147.5公里,干流落差1455米。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430mm。

鹤峰县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山区水能发电县。境内无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鹤峰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4.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鹤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温度76%,年日照时数1960小时,无霜期249天;全县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年均降雨量1710mm,降水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90%,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降雨量为466mm,占31%,6-8月平均降雨量为380mm,占25%,9-11月平均降雨量为320mm,占21%,12-2月平均降雨量为250mm,占16%。

(4)人文历史情况:从晋朝至今,鹤峰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茶叶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西晋时的《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产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亦云:“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说:“山南以峡州上”,鹤峰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处于“巴山峡川”其间。由此说来,鹤峰是茶叶发源地之一,且茶叶品质上乘。公元1704年,清代文学家、诗人、戏剧家、旅行家、社会学家顾彩受戏剧家孔尚任之托和

容美土司田舜年盛情相邀,在容美土司游历5个多月,结诗成集《容美纪游》载:“……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日‘湘潭茶’,故茶客往来无虚日。”

公元1867年,鹤峰第一任知州毛峻德在第一部《县志》里记述:“容美贡茗,遍布生植,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

由此可鉴,我县栽培利用茶叶的历史渊源可究。鹤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一直把茶叶生产作为鹤峰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鹤峰县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使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茶叶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峰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2年国家农业部把鹤峰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2004年国家农业部把鹤峰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县。2004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鹤峰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以来鹤峰茶先后有8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鹤峰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鹤峰茶基地位于走马镇、铁炉乡、五里乡、燕子乡、中营乡、下坪乡、邬阳乡、太平乡、容美镇等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福鼎大白、槠叶齐、福云六号、龙井43及鹤苔早等大叶形良种;符合DB42/111-2002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

(3)生产过程管理:鹤峰茶生产过程必须执行《鹤峰县茶叶生产技术规程》(DB422828/T001-2005)。为了保证鹤峰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①茶园肥培管理:茶园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松土时进行。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可采用每50亩面积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蛾类,降低害虫危害指数;二是可根据害虫种类,选用绿色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也可用雷公藤、除虫菊等经济有效、无残留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茶树蓬面每平方米达到10-15个标准芽时为开采适期。茶叶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叶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鹤峰茶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车间后要实行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摊青、杀青、揉捻、烘青、整形、提毫、烘干。鹤峰茶产品加工必须符合DB422828/T002-2005鹤峰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5)生产记录要求:鹤峰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显毫,为茶种上品。

(2)内在品质指标:鹤峰茶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内含物丰富,耐冲泡,口感好,新鲜感强,100克干品含粗纤维≤16g,灰分≤6.0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鹤峰茶执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鹤峰茶按照《鹤峰茶》地方标准分为鹤峰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4个等级。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鹤峰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和标注形式)。

(3)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走马木瓜

走马木瓜是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的。走马镇农业中心非常重视科技入户工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指导,大力发展木瓜等中药材生产,获得了较小的成功。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同时花色美丽,也供观赏。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润肺还可以帮助消化、治胃病,独有的木瓜碱具有抗肿瘤功效,对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具有强烈抗癌活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走马镇木瓜盛产于柘坪和曲溪两个村,原有野生木瓜不足百亩,主要生长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丘陵地带,因管理不当,老百姓收入甚低。近几年来,镇农业中心技术员深入木瓜园,通过和农户实行面对面讲、手把手的教,让农民朋友掌握了相关技术,该镇又适时引进了良种木瓜苗进行改良,组建专业合作社,增加种植户,目前良种木瓜面积现已增至500余亩。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建始厚朴

建始厚朴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始厚朴分布于建始县境内的茅田乡、龙坪乡、高坪镇、花坪镇、官店镇等10个乡镇,是我县地道药材之一,区域面积26.6572万公顷。建始厚朴产量高,树皮较其它品种厚2-3mm,最厚可达7mm,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玻璃状,含纤维少。气芬香,味辛辣,树龄25年以上的树皮达5-7mm,筒围在18-25cm。外表面深褐色,粗糙,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紫红色小亮星,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皮为棕褐色或棕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建始厚朴树皮、花、叶皆可入药,相对川厚朴和紫油厚朴药用更广,并主要用于保健及医药领域。建始厚朴树皮厚,油性含量高,酚类含量大。相对川厚朴和紫油厚朴纤维含量少,强度弱,酚含量更高,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厚朴叶大荫浓,味芬香,长可达25-30cm,宽可达10-15cm,可作为传统食品包装用,包装食品不粘连,并有防腐、保健的作用。现被当地经营大户通过初级加工后出口到韩国、日本,作环保食品包装原料。建始厚朴属于地道中药材,且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明正德七年(1512)《夔州府志》建始卷已有记载,并于2011年成功注册“建始厚朴”商标。近十年来建始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在建始县营造了5万亩建始厚朴基地。已经形成了与安徽的亳州药市、河北的安国药市、广西的玉林药市、广州的清平药市等销售网络,年销售建始厚朴1000吨,产值1600万元,出口创汇320万元。

厚朴,芳香化湿中药,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出自《神农本草经》。现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芽作妇科药用。子可榨油,含油量35%,出油率25%,可制肥皂。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雕刻、乐器、细木工等用。叶大荫浓,花大美丽,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申请人: 建始县前进林业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建始县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跨北纬30°06′至30°54′,东经109°32′至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建始厚朴主要分布于建始县境内的茅田乡、龙坪乡、高坪镇、花坪镇、官店镇等10个乡镇,是我县地道药材之一,区域面积26.6572万公顷。建始厚朴种植面积达5万亩,基地面积近1万亩,年产量近3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