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东南州从江县特产 黔东南特产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东南州从江县特产 黔东南特产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06-10 05:56:25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米粉

凡到榕江的人,如若不吃上一碗“榕江米粉”,可说是虚此一行。

榕江米粉产生的年代较长,至今约有250年历史。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黏米浸泡透水,磨成米浆,再舀取适量米浆,用开水兑热,调成米汤状(俗称“熟欠”)。兑欠是制粉的关键,欠不熟,粉无精丝(即不韧),因此,一定要将“熟欠”与米浆拌匀(各一半),边兑边舀。制粉时,先烧开一大锅水,再将已兑好的米浆用小瓢舀进“酿粉盘”(用薄锡皮制成,直径约30厘米,边高约3厘米),晃动粉盘把米浆铺匀在盘底,迅疾地将粉盘放在滚开的水锅内盖严,几分钟后开盖,渗一瓢冷水,取出粉盘,以盘中粉起大气泡为好。锅盖一揭,气泡随之下塌,趁热用筷子沿粉盘边沿划上一圈,用手轻轻地拉开盘内粉片一角,待其粉片离盘约三分之一后,搭在一根洗净擦干的竹竿上晾干水气,折叠好,便成了米粉。

曾有人欲将榕江米粉打入凯里市场,结果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与那里的水质有关,这就更显得榕江米粉的独特了。

榕江米粉有多种吃法,较为常见的四种:一是汤粉,二是炒粉,三是卷粉,四是凉拌粉。每种吃法都以个人喜爱和按季节而择选。汤粉是四季皆宜的。冬春季节较冷,人们多爱吃炒粉;而夏秋天气炎热,人们则喜吃卷粉和凉拌粉。

卷粉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配料十分讲究:如将瘦肉、窝笋、竹笋、干豆腐等分别切为小四方块,炒熟备用。先从粉盘上剥下来的圆盘粉,平铺于桌上,根据需要,从中划破成若干小块“三角”形,然后用汤勺把配料舀放到粉片内,包裹起来,成一小长形圆筒状,便成了卷粉。吃卷粉也有两种:一种是吃热卷粉,即把包好的卷粉置于小蒸笼内蒸热,这种吃法,一般在冷天。它的特点是通过蒸热,包在粉内的各种配料的香味能渗透于粉皮里,加上蒸后的粉片韧性更佳,吃起来更感到可口、舒服;另一种吃法是冷吃,这多在热天。热天吃上凉卷粉,心里有股凉悠悠的感觉,起着解热消暑的作用。这两种吃法都有个共同点,即卷粉放于碗里后,用剪刀将其剪成小节的卷粉,然后,淋上酱油、豆腐卤水、酸醋、撒上葱花、姜米、辣椒面,边拌边吃。

凉拌粉属夏季消暑饮食,制作更为简便。将粉切成粉丝后,置于碗中,放上盐巴、辣椒及配料(炒熟的肉丝、肉末、肉片和开水烫过的绿豆芽、豌豆尖,以及葱花、生姜、胡椒面、酸醋、味精、盐巴等,拌匀即可食用。尤其是盛夏,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当人们不思吃饭时,常以凉拌粉来取代正餐,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麻江蓝莓

麻江蓝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江蓝莓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的。麻江蓝莓种植面积3.1万亩,已经取得有机认证1000余亩,已经取得有机转换认证1.4万余亩,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蓝莓被誉作“水果皇后”。自1999年开始,黔东南州麻江县率先开展蓝莓引种试验,经过10多年的艰辛探索,全面掌握了蓝莓的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等关键技术,成功闯出蓝莓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被纳入国家级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获得“南方蓝莓繁育及栽培示范基地”、“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等称号。

贵州麻江蓝莓种植面积3.1万亩,已经取得有机认证1000余亩,已经取得有机转换认证1.4万余亩,2012年成功举办黔东南首届蓝莓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2013年鲜果产量2000余吨。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鞣花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明目、抗癌、预防动脉硬化、抗衰老和延缓脑神经老化、抗泌尿系统感染、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是近几年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品种。

麻江蓝莓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丹寨县等16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三.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魔芋

通江魔芋是通江县传统,地地道道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以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高产著称。是当今大有发展前景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具备了八大奇特:1、通江魔芋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份是一柄羽状复叶,状如伞、叶柄有美丽花斑,极耐阴,可作居室观赏栽培。2、通江魔芋特高产,单个可重15kg以上,极耐肥耐阴,不但可高密度栽培,而且可重叠窖栽,亩产可高达成5000kg以上。3、通江魔芋利用率可达100%,叶是优质饲料,叶柄制干菜,味美于竹笋。地下块茎肉质洁白如雪、含淀粉高达60%以上。可加工成当今风靡世界的各种美容保健食品。4、通江魔芋品质优良,其淀粉膨胀率高达80-100倍加利润丰厚,1kg魔芋淀粉可制40kg魔芋豆腐。5、通江魔芋既可鲜品加工食用,更可规模生产,制成精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工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6、通江魔芋淀粉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舒适的各类风行食品。7、据科学测定,通江魔芋精粉中含葡萄甘聚糖64.78%,淀粉1.46%,还原糖1.6%,蛋白质2.56%,脂肪0.13%,纤维1.43%,矿物质元素3.78%,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及人体不可缺少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7种不饱和酸。所以魔芋食品高纤维低热量,是肠胃的“清道夫”,可防痔疮、防肠癌,能有效降低胆因醇及高血压,对减肥、美容和糖尿病都有独特的功效。8、通江魔芋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凡北纬26°以南地方均可栽培,冬季最低-5℃以上地方可露地越冬。通江魔芋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旬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四.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合江青果

合-果是驰名中外的保健佳果,在千多年前就有栽培,有种植面积8万亩。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可鲜食,可加工,也可入药。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载入《本早纲目》,鲜食脆嫩化、清香爽口、微涩回甜,有开胃健脾、生津液、止烦渴、化积食、化痰止咳等功效。

五. 四川省 甘孜 雅江县 雅江鹿茸

雅江鹿茸是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的。鹿茸,性温,味甘、咸,具有生精补髓、益肾助阳、强筋健骨等功效。

鹿茸为常用中药材,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角化密性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性温,味甘、咸,具有生精补髓、益肾助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四川主产马鹿茸。有人工饲养。主要药用成分为脑素、雌酮等。

六.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黄羊

南江黄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江黄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江黄羊原产于四川省南江县,采用多品种杂交方法,培育成的肉用山羊新品种。

南江黄羊被毛黄色,毛短紧贴皮肤,颜面毛色黄黑,鼻梁两侧有一对称黄白色纹,从枕部沿背脊有一条由宽而窄至十字部后渐浅的黑色毛带。公、母羊有角者占61.5%,角向上、向后、向外呈“八”字形,无角者较少。头中等大小,前胸深广,背腰平直,四肢粗长,蹄质结实。体躯结构匀称,略呈圆桶形。

体格较大,生长发育快。6月龄公羊体重 27.40千克,母羊 21.82千克;周岁羊分别为37.61千克,30.53千克;成年羊分别为66.87千克,45.6千克。哺乳期日增重公羊176.17克,母羊161.33克;6月龄分别为139.56克,109.33克;周岁前分别为97.79克,77.78克。

性成熟早,繁殖力高。2月龄出现性行为,3月龄初次发情 4月龄可配种受孕。群体胎平均产羔率205.42%,双羔率 22.37%,多羔羊15.22%。高繁群胎平均产羔率216.67%,群体繁殖成活率90.18%。

出肉率高,肉质好。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8月龄羊胴体重10.78千克,屠宰率47-63%1骨肉比1:3.48; 10月龄分别为11.38千克,47.70%,1:3.71; 12月龄分别14.97千克, 49.41,1:3.850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

南江黄羊杂交改良效果明显,在浙江、福建杂交一代羊6月龄体重比同龄本地山羊提高42.54% - 59.56。在武陵山区杂交一代羊,周岁体重比同龄本地山羊提高66.55%-113-56%. 在大巴山区杂交一代羊6、12月龄,成年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 60.90%,67.95%。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葛根

榕江葛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榕江葛根是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的。

榕江葛根外观呈圆柱形或类纺锤形,须根、分叉少,表皮薄而有轻微皱褶,呈黄褐色;肉质乳白色,烹熟后口感绵软细嫩,带糯(粘)性,味道清香、微甜,葛味浓,无渣。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蒿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乡、任里乡、塔石乡、八开乡、定威乡、兴华乡、计划乡、水尾乡、平阳乡、两汪乡共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榕江葛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榕府呈〔2015〕31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榕江葛根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八.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土面条

土面条

土面条以土产小麦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而成,面筋含量高,品质好,属纯绿色产品,土面韧性好,颜色白里透黄,不易碎断,不粘糊,充满了浓郁麦香味,是最富有地方特色的营养型饮食品。

九. 四川省 甘孜 雅江县 雅江木耳

雅江县出产的“雅江木耳”,当地人称为“耳子”,其质地细腻、口感滑爽,含钙量超过一般木耳。

雅江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雅砻江中游、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地带中段,是中国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大环线中心驿站和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中心驿站,享有“茶马古道第一渡”之称,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雅江县具有木耳等食用菌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

雅江木耳一般呈单生或丛生状态。直径2~12cm,多为耳状,杯状、叶状或瓣状,薄而有弹性,半透明,暗红色至近黑褐色或暗青褐色。

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被称为“素中之荤”,有补气血、润肺、止血、滋润、强壮、通便之功效。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瑶族枫脂染

瑶族枫脂染:枫脂染因以牛油和枫香油混合染而得名,是瑶族世代传承的一种蜡染手工艺品。此工艺的制作主要分布在麻江县龙山乡河坝中心村。 该村位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3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450人,瑶族占88.98%,是该县最大的瑶族居住地。河坝中心村的枫脂染工艺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蜡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古老传统工艺之一。

其工艺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当地瑶族妇女在自织的白土布上绘上精美的图案,然后用牛油和枫香油混合(代替蜡),装在一只小土碗里,置于盆装的热草木灰上,灰中埋上少许红炭火,以保恒温。待两种油缓慢融合后,就用竹制小蜡刀(自制)蘸油复涂于画好的图案纹络上,待蜡干后,送到当地染匠作坊上色,用沸水将涂在花纹上的枫脂煮脱,然后取回拿到河边漂洗、阴干,便可出现青底白花,蓝底白花,或青底蓝花等不同色彩对比鲜明的花纹图案。图案形迥各异,色彩调配和谐,优美典雅。图案多以花、草、虫、鸟、鱼等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等,风格是粗中有细,布局饱满而不杂,多采用变形、夸张手法,图案生动,变化多样。特别是采用牛油和枫香油的混合物代替蜡与现在流行的蜡染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上色的过程中,因没有蜡的破裂,所以在枫脂染成品上没有鬓纹的产生。因此,用此方法制作成的蜡染布图案清晰,色彩特别鲜明、朴素,并且对比相当强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地的妇女和姑娘们都热衷于此技艺。

瑶族枫脂染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染成被面、头巾、背带、包被、口水兜、童装花衣、盛装、便装等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