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京特产什么烟 北京特产烟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京特产什么烟 北京特产烟名单更新时间:2022-04-15 22:46:31

一.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瑶山烟肉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瑶族同胞居于深山老林,远离集市,食肉甚为不便,故自养家猪,宰杀置于炉灶烟窗悬挂凭烟熏干,全年享用,保鲜时间甚长,有的甚至五年之久,取之而食,味更非凡!游客至此,必食为先,而今食的人多了,此菜名气也大了。

二. 北京市 密云 七彩拉皮

七彩拉皮

原料:旱黄瓜、白菜心、黑木耳、椰菜、鸡蛋、心里美芯(皮绿芯红的一种东北萝卜,特别甜)、胡萝卜、肉丝、大白葱丝、粉皮。

配料:蒜蓉、老醋、芝麻酱、芥末油。

做法:

1、把各种蔬菜原料切丝,黑木耳、鸡蛋、肉丝分别煮熟再切丝。然后把这些丝搅拌在一起。

2、把配料混在一起,调制成特别的蘸酱。苦苣菜洗干净,挑选软嫩的部分,与熟牛肉以及配料搅拌在一起。

要点:耐着性子切丝。一来为了好看,二来是为了口感爽脆均匀。

三. 北京市 朝阳区 北京黑猪

北京黑猪是在北京本地黑猪引入巴克夏、中约克夏、苏联大白猪、高加索猪进行杂交后选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县、顺义县、通县等京郊各区县。并推广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北京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两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部微凹,额较宽,颈肩结合良好,背腰较乎直且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乳头多为7对。

北京黑猪成年体重,公猪262kg,母猪236kg。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52头。据测定,20~90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为609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70kg。屠宰率为72.4%,胴体瘦肉率51.5%。

长白猪×北京黑猪一代杂种猪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650~700g,每公斤增重耗配合饲料3.2~3.6kg,胴体瘦肉率55%左右。杜洛克×长白猪·北京黑猪和大约克夏×长白猪·北京黑猪三元杂交后代,日增重600~700g,每公斤增重耗配合饲料3.2~3.5kg。体重90kg时屠宰胴体瘦肉率58%以上。

四.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北京漆器、花丝镶嵌

北京的漆器也有大小之分,大的成了装点环境的家具,小的则具有实用的性质,如碗、盘等,但两者都是纯粹北京味儿的工艺精品。北京漆器主要有两种,一是雕漆,这种工艺成熟于公元14世纪,历史相当悠久。雕漆也以铜为胎并烧衬珐琅里,口边还要镀金,胎上需用红、绿、黄等色漆敷涂,有的要涂数百层,等漆阴干后才能进行雕刻。雕刻的方式又有浮雕和镂雕等。另一种是金漆镶嵌,这也是北京的。金漆镶嵌分为彩漆勾金、螺细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两种漆器都有珠光宝气,古朴沉稳的特色,不失皇家的大气。( 北京)

五.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北京桃补花

北京桃补花是北京有名的工艺品。多为窗帘、台布、床单、餐巾、钢琴罩等等,图案简朴、色彩雅淡,清秀洁净,是大宗出口商品。

六.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小窝头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做成这种形状有利于迅速蒸熟,窝头以前是底层平民常用的食品。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窝头一词,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贫穷”的代名词。过年北京人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北京的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有一种甜点心,名叫“小窝头”。它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因而,凡是光顾仿膳饭庄的人们,都以一尝脍炙人口的小窝头为快事。

小小窝头怎么成为北京仿膳名点的呢?这有一则与当年慈禧太后逃亡有关的传说。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尽管义和团及北京军民奋力抵抗,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北京还是被攻陷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批宫女、太监、卫兵乘夜黑人静,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坐上三辆破车混出了紫禁城,仓皇向西安逃去。出逃匆匆,来不及带上足够的食物,且兵荒马乱,慈禧太后一行人也不敢暴露身份,无法得到地方官吏的侍奉和保护,一路上风声鹤唳,饥饿难忍。当行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荒无人烟,更难找到能吃的东西,而慈禧太后又非要吃东西不可,这可难坏了随身的太监。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贯世里的随从,身上还留有一个从民间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便掏出来进献给了慈禧太后。俗话说:“饱了喝蜜蜜不甜,饿了吃糠甜如蜜”,平时吃惯奇珍异馐的慈禧太后这时竟也将这粗劣不堪的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倍觉甘美。

不久,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慈禧太后回到了北京。据说那个随从贯世里由于献食有功,还被封为“引路侯”。一次慈禧太后想起了那顿“又香又甜”的吃食,就命御膳房给做窝窝头吃。这可使御膳房的厨师们犯难了,窝窝头本是民间的一种普通食品,一般富户人家只食精米精面,对这种玉米面窝窝头并不问津,更何况深居宫禁的慈禧太后了。但厨师们又深知她的性情暴戾乖张,怎敢违抗旨意。于是,便依照大窝头的式样,加进一些黄豆粉和大量白糖,还有桂花,精心制成了小窝头,松软甜美,慈禧太后果然喜欢吃。从此,小窝头便成了慈禧太后食谱上的一味甜点。清朝灭亡以后,小窝头和其他清宫菜点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

七. 北京市 昌平 炖吊子

炖吊子为满汉小吃。它以猪肠为主,加猪心、猪肚、猪肺等,独不加猪肝,以炖的方法制熟。炖吊子的特色:清淡鲜美,亦汤亦菜。

炖吊子的制作材料:主料:猪肺100克,猪大肠100克,猪心100克,猪肚100克

调料:小葱10克、盐10克、味精5克、料酒20克、香菜10克、醋10克、姜5克

炖吊子的做法:

1、猪肺、猪肠、猪心、猪肚洗净,先用开水焯五分钟后捞出用净水漂洗;

2、猪肺、肠、心、肚漂洗后再下锅,煮沸两至三小时,捞出控干,晾凉;

4、所有原料分别改刀,切成二厘米见方的块;

5、将所有料块加高汤上火煮开,改温火炖半小时,加葱、姜末、精盐十克、料酒二十克、米醋十克、酱油十克,尝好味即成;

6、食用时加香菜末、葱丝、味精五克。

八.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西烟小米

西烟镇是盂县主要产粮区之一。这一带土地平坦宽阔肥沃,自古即有“米粮川”之誉。地处温寒区,年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年均积温2922度,宜种谷子。西烟小米粒大饱满,色泽金黄,味美可口,远近闻名。

九.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鼻烟壶


北京内画壶,即鼻烟壶,一般用料器为原料,名贵的则用玉、水晶、玛瑙、翡翠制成。制作时,先将原料制成或刻成小扁瓶,用铁纱在瓶内摇磨,使内壁平滑并呈乳白色,然后用极其精细的竹签制成的纤细勾头画笔,伸进鼻烟壶内,把画稿或画样临摹在内壁上,内容有书法,山水、花鸟、仕女、历史故事或传说。

制作内画壶需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制成一个内画壶往往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制成的内画壶,造型美观别致、兼有观赏和使用价值。内画壶作为精致的小摆设、驰名中外。早在19世纪末,就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大量行销国内外市场,以后成为古董,为人们收藏。现在,内画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制作更加精美,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有内画壶的珍品。

十. 北京市 密云 燕山板栗

燕山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燕山山脉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谷到山海关,大致呈东西向。长300多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海拔在400~1000米。北侧接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军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燕山板栗更是燕山山脉的一大特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木》上介绍, 人有内寒, 暴泄如注,食煨栗二、三枚顿愈。板栗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唐代医学名家孙思邈曾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脚不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说,吃食栗子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冶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还有驱寒止泻之效。其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比美,而又价廉易得,所以,倍受历代医家推崇。
目前,我国板栗的栽培分布达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呈快速增长之势。全国板栗产量,1 980年为6.73万t;2003 年为71.5万t,约占世界总产的69.0%ill 2005年达103.19万t,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位于燕山山脉的燕山板栗属于华北品种群,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香、甜、糯的独特风味,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的河北和北京辖区内。燕山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在我国的板栗生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我国传统的出商品,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随着我市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板栗产业,大力推行板栗生产标准化,加强板栗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燕山板栗生产品种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燕山板栗”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目前,密云县、昌平区、平谷区和延庆县等四区县板栗种植面积达2.627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450万公斤,产值12340万元,涉及5.77万农户。
而北京燕山山脉板栗种植基地就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北庄村,位于昌平北部山区,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26户。据了解,昌平区的板栗种植面积现有4万多亩,年产量达115万公斤,是当地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多年来,一直行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等地,仅出日本就在每年2.5万t左右,在我国板栗出创汇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品牌优势。
近年来,在昌平区委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充分利用天然水、大气水,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环境优势,鼓励农户发展柴鸡养殖、民俗旅游和传统果品等产业。北京燕山山脉板栗种植基地是当地特色产业,是一家集果树种植、果品采摘、销售干鲜果品为一体的专业板栗服务供应服务商。现主要经营的“燕栗来”品牌产品有:板栗、核桃等,基地生产的“燕栗来”牌板栗于2008年9月荣获“中华名果”产品名誉称号。
其中板栗经营主要以红栗为主,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泽油光发亮,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使我区所产板栗闻名海内外。燕山板栗外形美观,底座小;果形端正均匀,平均每公斤栗果120-140粒,大的每公斤80粒;颜色呈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浅薄蜡质层,皮薄,较其他地区的板栗硬、实;果仁呈米黄色,易剥、不粘内皮;果仁含水52%以下,蛋白质4%左右,碳水化合物38%以上,膳食纤维2%以上,VE40mg/kg以上,钙150mg/kg以上,铁4.5mg/kg以上,Vc230 mg/kg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近年来,燕山板栗出口量不断扩大,畅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客商点名要燕山版栗,燕山板栗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高的声誉,闻名遐迩。

燕山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燕山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京政函〔2007〕10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冯家峪镇、不老屯镇、北庄镇、太师屯镇、高岭镇、大城子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昌平区长陵镇、十三陵镇、兴寿镇、崔村镇、南口镇;平谷区镇罗营镇、大华山镇、刘家店镇、山东庄镇、金海湖镇、王辛庄镇、南独乐河镇、峪口镇、熊耳寨乡、黄松峪乡;延庆县-科乡、四海镇、珍珠泉乡等2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