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银川最大的土特产 银川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银川最大的土特产 银川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3 15:34:17

一.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黑宝”发菜

    黑宝”发菜:发菜,谐音“发财”,在植物分类学中,属兰藻门,含珠藻的一种。生长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每逢春夏雨后,这种藻类植物就应运而生。宁夏发菜丝体细长,色泽黑亮、质量纯净。深秋早春时节采收。制作过程是将采回的带杂质的“毛菜”拣选,去杂质,润湿晒干包装。新鲜发菜呈蓝绿色或褐色,风干后乌黑,形态酷似东方女子的秀发,故得名。它是一种高档食品,与海参、鱼肚、燕窝、鱿鱼、猴头、鱼翅、熊掌合称“美味八珍”,是喜庆筵宴必不可少的山珍。发菜的营养十分丰富,而且极易被人体吸收。其蛋白质含量为鸡蛋的20倍,含糖类、脂肪、钙质也较多,更富磷、铁等矿物质。在医学上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胃肠、降血压等功能,手术后的病人吃发菜,还能促使伤口愈合。

“宁夏五宝”巧制奥运会徽

儿童们展示自己用“宁夏五宝”———枸杞、滩羊皮、贺兰石、甘草、太西煤制成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二.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风味烤鱼

原料:

鱼、盐、姜粉、料酒、胡椒粉、生抽、蜂蜜、五香粉、孜然粉、葱片、姜片。

做法:

1、将鱼收拾干净背上开两刀,撒盐、姜粉、料酒、胡椒粉等调料给鱼做一下按摩,使之入味;

2、在鱼腹内填上葱片和姜片用于去腥;

3、用生抽、蜂蜜、调成酱汁刷在鱼上并均匀地撒上五香粉、孜然粉,烤箱180度预热;

4、将鱼放在烤网上置于烤箱中层,一个烤盘放在烤箱底层用于接住滴下来的油脂;

5、180度烤大约20-25分钟取出翻面,并在表面刷酱汁,再撒孜然粉、五香粉,转200度烤到鱼表面干爽即可。

三.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银川滩羊牌提花毛毯

系宁夏银川毛纺织厂生产。以当地所产上好的滩羊毛为原料,经选毛、洗毛、纺纱、整染、织坯、梳毛整理等多道工序精织而成,并经特殊烫花工艺展现原材料的天然水浪波纹,追求原始、自然之美感。

四.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银川鲤鱼

银川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淡水养鱼业历史悠久,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内水草茂盛,饵料生物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为银川鲤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地鲤鱼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且无腥味,口感较好。同时鲤鱼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二是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三是鲤鱼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334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

地域范围

银川鲤鱼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行政区内六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及部分农场(管委会),包括:掌政镇、大新镇、通贵乡、月牙湖乡、良田镇、丰登镇、兴泾镇、镇北堡镇、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常信乡、南梁台子管委会、京星农牧场、杨和镇、李俊镇、望远镇、望洪镇、闽宁镇、胜利乡、东塔镇、郝家桥镇、崇兴镇、宁东镇、马家滩镇、临河镇、梧桐树乡、白土岗乡。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地处坐标为东经105°49′—106°53′,北纬37°29′—38°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其地域范围内的所有池塘、湖泊、湿地养殖的银川鲤鱼,总面积8580公顷,产量2900吨。

五.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银川羊羔肉

宁夏的羊肉得水土之利,无膻味。2~3个月的羔羊肉质最佳,鲜嫩而不腻口。将羔羊肉剁成方形小块,可爆炒,可清蒸,还可黄焖。食用时佐以宁夏特色枸杞酒,更具独特风味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条 、红辣椒、葱、精盐、味精、植物油

制法:炒锅中放入适量植物油,将剁成块的羊羔肉下入锅内用旺火煸炒,边炒边加入芹菜、粉条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断生即成。吃时,可佐以米饭

特点:色泽红亮,肉质软嫩,滋味醇厚。( 银川)

六.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烩小吃

 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因为夹板(夹沙)和丸子是小吃的两种主料,故又称烩夹板丸子。   制法:羊肉洗净剁成肉泥,拌入鸡蛋、淀粉、葱末、姜末等料,制成肉馅将制好的一半肉馅平抹在鸡蛋皮上,上面再盖一张鸡蛋皮,压实后用刀切成菱形块,下入油锅内炸呈金黄色捞出(俗称夹板或夹沙)另一半肉馅则用手挤成丸子,也下油锅炸熟。烩制时,炒勺内依次放入羊肉汤和夹板、丸子、菠菜等料,烧开后用淀粉勾薄芡即成。   
特点:质地软嫩,滋味鲜香。 

七.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二毛皮

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白宝,历史久远。据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宁夏黄河两岸被屯垦。随着秦渠、汉延渠的兴修,地近荒漠的宁夏,变得谷稼殷实,牛羊塞道。《宁夏农业地理》在唐时将此地称为塞上江南。一千年前,宁夏地区养羊业发达。清朝乾隆年间,二毛皮裘皮闻名,《宁夏府志》中有“布衣褐,冬羊裘”的记载。二毛皮出现在宁夏已有数百年。明末、民国初,外商在银川市和贺兰县的洪广地区,开设作坊和店铺专营皮毛。当时白羊多在贺兰山东麓平坦的草滩放牧,皮货商在皮板上加盖滩羊公章,以此区别,全国推销。随着商贸的发展,滩羊之名逐步取代白羊。

滩羊是长期在水草丰盛的宁夏地区培育而成。肉不膻不腥,味鲜可口,畅销河北、大连、四川、合肥、福建、上海和山东等,远销德国、加拿大和阿拉伯。滩羊皮尤以银川和贺兰山一带产的二毛皮著称。滩羊羔出生30天左右,取皮精加工称二毛皮,这种皮子称胎皮,毛发短、皮厚,不掉浮毛,质地坚韧,轻便。二毛皮穗色泽晶莹,毛质弯曲柔软,如起伏的波浪,有“九道弯”之赞。将皮板倒提,自然下垂,如涟漪荡漾;若要轻抖,仿佛梨花纷飞,感觉轻盈。民间将二毛皮毛花分为串字花、软大花等,人们多喜爱串字花,现今则视软大花为贵。制成的成品有男女裘皮冬装、两用马甲、坎肩等30余种,具有很强的实用特色、地方特色和回族特色。其中二毛皮皮衣等,穿着舒适,保暖性佳;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边,色调明快、别致。二毛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潮、发霉、生虫。在穿戴二毛皮衣物时,要避免接触油污、酸性和碱性等物质。二毛皮服装贮藏前应通风,然后用宽肩衣架挂起,无需放防虫剂。

二毛皮制作技艺属民间手工技艺,银川市永宁县和西夏区均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工序有30多道,原料以滩羊皮为主,辅以纯碱、兰矾、硫酸、元明粉、氯化钠、盐、脱脂剂、漂白粉等材料进行深加工。需经过选皮、购皮→打灰整皮→抓毛清皮→下池泡皮(洗血)5遍→洗皮(脱柔、脱脂)→清水洗(浸泡一天一夜)→上机取油、取肉→再泡洗、脱水(需一天一夜)→熟皮→干铲、晾晒、再喷水、回软→再干铲→清酸、晾晒→回软(干铲)→定型(手工绷展)→去潮→护理毛皮→裁制、制半成品→铺平、缝合→加工面子→制成成品等工艺流程。过去土办法熟皮需20—30天,由天气的气温高低决定。

二毛皮制作技艺两次在宁夏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展出,作品相继被加拿大、德国、法国及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等客商购买。宁夏电视台、宁夏教育台、《新消息报》《银川晚报》等媒体以《文化履痕—发现之旅—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三十一》《宁夏二毛皮那白玉一般的轻裘》等为主题进行报道。在银川六中非遗传承基地向广大师生展示宁夏独有的技艺特色。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非遗博览会,西夏区传承人丁永俊的作品荣获国家级二毛皮制作技艺金奖、优秀产品奖、传承人展示纪念奖、组织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四个奖项。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八.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莜面蒸饺

莜麦蒸饺包馅不同,风味也各异,但莜面固有的醇香不变。其做法是用刚烧开的滚水将莜面和成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面团,用两手搓成直径7-8cm薄如饺皮的圆形面片,然后将面片对折起来,把事先准备好的菜(多数为山药丝拌蔬菜,有的可以山药丝拌韭菜茉,也可以山药拌茴子白菜,还可以葫萝卜拌肉丝)包入其内,用手指捏好口封,放在蒸笼,上锅蒸15-20分钟,即可食用。吃莜麦饺饺时最好用传统制好的酸菜汤、再加少许油炝葱花。根据食者口味,还可另加辣椒粉等佐料。其特点是皮香馅鲜,软嫩味美。

九.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羊盘缠、果子

羊盘缠、果子同油香、馓子一样,同是回族穆斯林喜爱的传统食品。羊盘缠又称“油圈子”,在炸油香的时候,可以同时用油香面炸羊盘缠、炸果子。羊盘缠的制作很简单,仅是把面盘成一个手镯大小的面圈,放入油锅内慢慢翻炸,等油渗透色成深红后捞出锅。这样炸出的羊盘缠外表油亮光滑,内里油渗渗、酥软软的,吃起来非常可口;果子的制作稍复杂一些,先要将面团作成叶瓣形状,然后放入油锅,炸的时间比油香、馓子、羊盘缠都要长些,直到将叶瓣炸干后捞出油锅。吃起来咯巴干脆是果子的一大特色,果子炸好后存放的时间要比油香、羊盘缠长。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