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伊犁特产是什么 伊犁特产送人都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伊犁特产是什么 伊犁特产送人都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4-17 06:36:24

一.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樱桃李

霍城樱桃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野生樱桃李之乡”的霍城县,是世界罕见、亚洲唯一的野生樱桃李原产地。

樱桃李,俗称野酸梅,是世界上极为珍贵和罕见并濒危灭绝的原始野生林果,资源极为珍贵。樱桃李外观形似樱桃色如李,故名樱桃李。

据《中国树木志》的记载和国家野生植物研究院的考证,野生樱桃李仅发现在新疆天山山脉西部及高加索、小亚西亚山地生存,野生资源极为稀少。樱桃李生长条件独特,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山区,海拔900—1600米的特定逆温带。生长在沟壑水边和多砾石的阴坡地,这里的樱桃李是目前全世界仅存的野生樱桃李纯林,面积约为700公顷。

樱桃李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多分枝,枝条细长开展,叶繁茂,深绿色,花白色,花期4月,果期8月。果实为小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微被蜡粉,呈紫黑、紫色、紫红、红色、黄色五种颜色,粒径2—3厘米,单果重2.6—9.2克,果实营养丰富,果味酸甜。樱桃李耐寒力极强,可抗-35℃的低温。野生树龄一般在80年以上,原始林中百余年古树随处可见。

樱桃李果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以及钾、钙、硒等多种有益人体的成分。能够增强食欲、帮助消化、补充钙质,同时有软化血管、保肝护脾、抑制高血压和高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樱桃李是干鲜兼用果品,可加工成酸梅干,果脯、果酱、制药、酿酒等保健休闲食品;还可做功能性食品、固体食品以及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的基料,也是提纯上好天然色素的基料。

1999年,霍城县对野生樱桃李进行仿生栽培,经过农技专家的刻苦努力,野生樱桃李人工栽植获得成功,并逐步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依托资源优势,新疆伊犁独风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以樱桃李为原料的独风流牌野酸梅果汁、果酱,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由浙江养生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新疆伊犁独风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新疆农夫果园霍城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樱桃李、苹果、杏、桃、草莓及番茄、胡萝卜等各类浓缩果蔬酱(汁)产品。霍城县按照“龙头兴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富农户”的思路,与新疆农夫果园霍城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订单农业模式,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樱桃李基地,目前全县栽植樱桃李面积近一万亩。

作者:陈友铭

果品

地域范围

霍城县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北依天山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温泉县、博乐市毗连;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水相望;东与伊宁县、伊宁市邻;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霍城县北部沿山逆温带地区是樱桃李在亚洲的唯一分布区域,霍城樱桃李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包括:大西沟乡、惠远镇、清水河镇、芦草沟镇、萨尔布拉克镇、水定镇、兰干乡、良繁中心、果子沟牧场、三宫乡、三道河乡,共计11个乡镇(中心),77个行政村,霍城樱桃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80°11′~81°24′,北纬43°39′~44°50′,海拔高度为540~1100米,保护面积为4000公顷,樱桃李年产量1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霍城樱桃李外观形似樱桃色如李,故名樱桃李,又俗称野酸梅。果实为小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微被蜡粉,呈紫黑、紫色、紫红、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粒径~厘米,鲜果单果重.6~9.克,果味酸甜可口,略偏酸性,果汁色泽深红诱人,是提纯上好天然色素的基料。樱桃李是干鲜兼用果品,即可加工成酸梅干,果脯,又是制作饮料、果酱、果酒等保健饮品的上佳原料。

二.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尼勒克黑蜂蜂蜜

尼勒克黑蜂蜂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尼勒克黑蜂蜂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尼勒克黑蜂是世界四大名蜂之一。体型大、体质好、体能强。抗病能力强于其它任何品种的蜜蜂。抗寒适应性强,在零下30度以下的寒冬里能安全越冬,在8摄氏度的气温中还能到野外采蜜。飞行高度大,采蜜半径大,可采集到海拔1800米-2500米天山深处无污染的鲜花分泌液。所产蜂蜜具有含糖量高,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酶等营养成份丰富的特点。

尼勒克黑蜂是世界四大名蜂之一。体型大、体质好、体能强。抗病能力强于其它任何品种的蜜蜂。抗寒适应性强,在零下30度以下的寒冬里能安全越冬,在8摄氏度的气温中还能到野外采蜜。飞行高度大,采蜜半径大,可采集到海拔1800米-2500米天山深处无污染的鲜花分泌液。所产蜂蜜具有含糖量高,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酶等营养成份丰富的特点。

尼勒克县种蜂场地处中天山西段的唐布拉大草原,是新疆唯一一家以繁育蜜蜂为主的国营农牧场。多年来,该场一直坚持对黑蜂种群的保护、提纯复壮的科研工作,使黑蜂这种飞行能力强,采蜜半径大的独特蜜蜂种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壮大。目前,该场发展蜂农300余户,年产蜂蜜600余吨。

“尼勒克黑蜂蜂蜜”产于天山深处,该地有占地100多万亩的上乘蜜源,从早春3月中旬至8月底,百花盛开,可供3万多群蜜蜂采集繁殖,其中具有独特的中药保健价值的花草就达76种,生产的蜂蜜、蜂王浆、花粉无任何污染,是具有药用价值的高级滋补品。尼勒克黑蜂蜂蜜采集海拔1800米—2500米天山深处上百种珍稀野山花分泌液,内含极为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蛋白质,有机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等营养成份,气味清香怡人,口感绵甜柔润,其特殊的保健价值及显著的集体调理功效为新疆各民族人民所珍爱。

唐布拉黑蜂蜂蜜新疆尼勒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唐布拉黑蜂保护区内的蜂繁殖场和乌拉斯台乡共2个乡(场)1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3°13′00〞~84°36′00〞,北纬43°65′00〞~43°80′00〞。

三.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昭苏油菜

昭苏油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昭苏是古代乌孙国故地,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统属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府,迄今两千多年,一直是祖国西北边陲重地,是世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丝绸之路北道要劲,古代西域最具国际影响的商品集散地。昭苏盆地四周环山,海拔高,降水量充沛,气候冷凉湿润,年平均日照时数2699小时,特有的光热资源极其有利于油菜等喜凉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全国少有的可栽培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三大类型油菜的地区。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春油菜产区,常年种植油菜80-90万亩,占自治区油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每年6 月底前后,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犹如一条条金色的织毯席卷着广袤无垠的昭苏大草原,与天山遥相辉映,堪称西部盛景。每年七月,到了油菜花开的时节,昭苏高原便美景不断,这是油菜花的季节,也是人们游览昭苏的最佳时节,各地的人们因为不同的需求纷纷来到昭苏,享受着“从身边连到山边,从山边连到天边”的油菜花盛景。 昭苏县因气候特点,建国前就一直在种植油菜,建国后又大面积推广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昭苏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扩大油菜种植,引进推广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提高油菜种植效益。 2004年中国之乡组委会授予昭苏县为中国油菜之乡。 昭苏油菜生产发生了三次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油菜生产由芥菜型油菜转向白菜型油菜,促进了耕作制度的改革,结束了夏翻秋闲的历史,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99—2001年,油菜生产由白菜型油菜转向甘兰型油菜,单产和品质大幅度提高,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02年至今,油菜生产由常规品种转向杂交品种,杂交甘兰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相比单产和效益成倍提高,油菜种植面积超过小麦种植面积,成为昭苏县第一大作物。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昭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昭苏县隶属于伊犁州直,位于天山北麓西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特克斯河横贯东西形成了一个三山一盆地的地形,东与特克斯县交界,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与拜城县、温宿县一山之隔,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昭苏油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昭苏镇、洪纳海乡、阿克达拉乡、乌尊布拉克乡、萨尔阔布乡、喀夏加尔乡、喀拉苏乡、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9乡1镇及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共73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2°35′—82°50′、北纬43°14′—43°38′,海拔高度在1300—6995米之间,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总产量达到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昭苏产油菜籽黑褐色,颗粒较大呈圆球形,种皮光滑。千粒重4-5g,具有油菜籽固有的气味。 (2)内在品质指标:昭苏油菜籽粒中平均含油量为41.5%-45.5%,蛋白质含量为19.5-22.5(g/100g), 亚油酸16.5%-19.0%,二十碳二烯酸0.04%-0.09%,二十二碳烷酸0.15%-0.31%,十六碳一烯酸0.1%-0.25%,十七碳烷酸0.15%-0.41%,十七一稀酸0.05%-1.2%,油酸为59%-65%,十四碳烷酸0.02%-0.07%,棕榈酸2.5%-4.5%,硬脂酸1.2%-2.2%,二十碳烷酸0.35%-0.64%,芥酸含量<0.01%,亚麻酸0.001%-0.012%,花生烯酸0.001%-0.012%,二十二碳二烯酸0.001%-0.011%,二十四碳烷酸0.001%-0.014%,二十四一稀酸0.001%-0.012%,饱和脂肪酸4.9%-6.1%。 (3)安全要求:昭苏油菜生产过程严格符合GB/T11762-2006《油菜籽国家标准》。

四.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天山马鹿

天山马鹿是我国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之一,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体格大,体质健壮优美,性情温和,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成活率高的特性。鹿茸生长期短,产茸量较高,茸形肥大茸质细嫩、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钙磷比低,平均产茸量12-17公斤,最高可达24公斤。天山在北坡均有分布,中心产区在伊犁河谷,存栏7200只。

五.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六. 新疆 伊犁 霍尔果斯市 霍尔果斯粉汤

回族人民的一种风味佳肴。粉汤的主要原料是凉粉块(主要为豌豆粉)外,还选用肥瘦适中的羊或牛肋条肉切成碎块,加盐和准备好的姜粉、花椒粉、胡椒粉、洋葱、酱油、陈醋爆炒,加肉汤,猛火烧滚,然后改用小火炖至肉烂,再加上适量圆白菜和切好的粉块、菠菜、红辣椒、水发木耳等,烧成即成。粉汤色、香、味具佳,风味独具.

七. 新疆 伊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莫尔雪克

新疆锡伯族的“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的菜肴”。这个菜肴全是用羊身上的杂碎做的,其花样之多,做工之细,味道之鲜,都是宴会上和饭店中难以见到的。新疆锡伯族人把这种菜肴称之为“全羊席”。

按新疆锡伯族人的习惯,家里来了贵客,或是远道而来的好友,主人才会宰羊做全羊席。全羊席是用新鲜羊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羊肚、羊蹄、羊血、血清等杂碎做成,每一种杂碎做一种带汤的菜,分别盛在16个小瓷碗里,每碗都盛得不太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每碗菜里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起来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喷喷的,沁人脾肺。

这些菜肴中,花样最多的要数羊肠子做的菜了,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洋葱、肉末、调料、大米等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主人还要端上用各种蔬菜泡制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合全羊席一起吃,那真是锦上添花。在吃这些小菜时,主人还要拿出酒来,边吃小菜,边饮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酒罢,主人还要端羊肉汤和羊肉,并有烙得很薄的发面饼子。发面饼也是锡伯族人的“”。味香、松软,令人上口。全羊席做起来费工,吃起来时间也厂,一顿全羊席约要吃上两个多小时。

八. 新疆 伊犁 特克斯县 沙木沙克小刀

沙木沙克小刀

沙木沙克小刀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被列为新疆四大名刀之一,是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需产品。

九.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天山乌梅

天山乌梅,酸甜可口,口味独特,还可护发养发。天山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春、夏间果实近成熟时采摘。果肉柔软,椭圆形,内含淡黄色果核1枚,天山乌梅以个大、体重、肉厚、完整、为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梅是碱性食品,因为它含有大量有机酸,经肠壁吸收后很快转变为有益人气的碱性物质。根据"血液碱性者长寿"的说法,选择抗衰老食品,乌梅当之无愧。在乌梅的有机酸中,含有一种柠檬酸,它能促进胃酸分泌,从而使不消化的胀闷感消失,从而解除了"烦懑"的后症状。除此,乌梅所含的有机酸对侵入胃肠道中的霉菌等病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胃若虚弱,则胃酸减少,对食物进行消毒和消化的作用自然降低,甚至发生胃肠紊乱,此时如服用乌梅,则可以提高胃酸,使胃肠得到调理。

运动和劳动之后:由于肌肉内堆积了过量的酸性物质,因而感到疲倦。如果吃一些乌梅,能有效地分解存在于肌肉中的乳酸、焦性葡萄糖酸等疲劳物质,而使体力很快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人到中年,常有肩膀酸痛的肩凝症,医学上叫"五十肩"。顾名思义,"五十肩"是中老年的通病。其产生原因主要缺乏柠檬酸,血液中的乳酸过多,使血液酸性化,造成肩膀和脖颈僵硬,而要补充柠檬酸,吃一些乌梅可收到效果。

此外,乌梅还含有果酸等纤维物质,具有通便之功。专家也认为,乌梅具有开胃、提神、养颜、防癌之功效,符合人们对果品低糖、高酸的需求,是一种难得的果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