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芜湖特色土特产 芜湖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芜湖特色土特产 芜湖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2 14:23:08

一. 安徽省 芜湖 三山区 芥菜圆子

芜湖有着浓浓的江南特色,饮食讲究、精致、清爽,凤凰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这个季节,清蒸刀鱼刚刚可以吃到,但芥菜圆子的流行也很迅速。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又称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建国以来,无为熏鸭的选料及制作工艺更臻完美,无为熏鸭的正宗传人林大洪师傅制作的熏鸭最为著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 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 熏制过程,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改进加工工艺 ,使熏鸭一举成名。目前,林大洪的第五代传人、年近古稀的林启全师傅仍在参与和指导无为熏鸭的制作,进一步继承发扬了无为熏鸭的传统特色,使之名扬外,盛销不衰。( 无为县)

三.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立新“卤牛肉

 “立新”牌卤牛肉系列,又称“马老二”卤菜。该卤菜源于无为县马家四代祖传的卤菜制作工艺及独创配方,以精选的优质鲜牛肉,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入口滋味鲜美,肉质细腻,口感香醇,久吃不腻,营养丰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该品牌报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还采用真空技术计量包装,是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四.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纱灯

[无为纱灯]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无为纱灯,悬于皇宫内苑。无为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制作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上雕龙凤头状,下刻象鼻虎脚,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山水、人物等形象。经过剔墨工艺和点眼手法,画面人物眼晴,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无为县)

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为皖地八大之一。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篾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形状一般为六角形和四方形。多选用紫檀、红木、槠树、红椿等高档坚硬木材制成框架,框架可折叠,灯架外缘雕立体龙头凤身,中配卷草图状花牙,下刻象鼻或虎角,底部缀以金黄或大红色须穗,整体造型别致,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结构牢固,用榫槽连接,可自如拆卸,便于收藏和携带。无为州人放灯赏灯相传米芾知无为军时即留下习俗。清康熙年间,无为县艺人蔡静首创剔墨纱灯。清乾隆年间,郡中知名画师蔡竹田、许石隐、卞自环等结社研习画艺,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选用在丝质绢纱上作画,改进了“剔墨”技法,即在绢纱画框上先以笔蘸墨勾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再在胶面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内容常选取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上乘者还绘以水浒、三国、红楼梦、西厢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所绘层次分明、形神兼备,点明灯烛后通体透亮,礼觉效果极佳。剔墨工艺成熟于嘉庆年代,鼎盛时制灯作坊有30多家,年产万余对。1894年,光绪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辰,曾特派统领官来无为征选。“万寿庆典”的宫殿内外,处处可见纱灯高悬,又被誉为“宫灯”。1911年,无为纱灯参加南京博物院展览,获二等奖状,外国驻华使节和商人争相购买收藏。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民间工艺,寻访到健在的民间工匠卞仲英等,旋即组织纱灯生产。自1953年始,选送的纱灯参加安徽省历届工农业产品展览会,誉满江南塞北。1956年,兴办无为纱灯社。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又创制10多种新产品。在国庆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名优牌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五.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送灶粑粑

过去,安徽无为县刘家渡一带民间则以制作米粑粑作为送“灶神”的祭品。每当腊月23号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准备米粉、馅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锅粑粑则首先用来祭灶。

制法:

1、将籼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净,沥干,磨成细粉(越细越好)。

2、将萝卜洗净,剁成碎末,再上笼蒸熟或煮熟,挤出水分。

3、把肥瘦兼顾的猪肉剁成肉末,放锅内加酱油煸一下,再顺序加入萝卜末、食盐、葱姜蒜末、水淀粉、胡椒粉、香油、味精(如有鸡汤加入更好)等,边加边翻炒至熟。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萝卜馅所用的调料内一定要有胡椒粉,方能保证成品具有萝卜和胡椒粉独特的香味。

4、将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亦可将米粉入锅小火翻炒至半熟,再趁热加水,和成面团),分剂后,用手工捏成面皮,放上馅料,包成扁圆形的粑粑坯。

5、把包好的粑粑坯入铁锅内煎烤,入锅前先在烧热的锅内壁上涂上一层食用油(如用平底锅,效果更好),放好粑粑坯后,盖上锅盖,用中火煎烤至用轻微的油烟气从锅盖边冒出时,打开锅盖,往粑粑上均匀地洒点清水,加盖后再煎烤。如此反复洒2-3次水后,即可出锅。

特点:

送灶粑粑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馅心多汁,鲜咸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馅料多变,除萝卜肉馅外,还常有“咸菜肉馅”、“芹芽炒肉丝馅”、“白糖馅”、“桂花糖馅”、“芝麻糖馅”、“辣味馅”等风味品种。

六.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特色烟叶

天柱特色烟叶

天柱县“清香型”烤烟1983年经全国烟草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站评吸鉴定,与云南玉溪、福建永定烟叶共同被评为全国三大“清香型”烟叶,并居为三大“清香型”烟叶之首;2007年8月通过省烟草专家从新评吸签定,天柱县“清香型”烟叶特征特点明显,质量香味俱佳。2009年,天柱县“清香型”特色烟叶实现了烟叶收购4.0056万担,比2008年翻了近1倍,实现烟叶税收614.29万元,比去年增加330.8万元,收购总量和实现的税收总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还建立了社学乡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凤城镇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点。

八.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圩猪

南陵圩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圩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圩猪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中心产区在青弋江两岸宣城县的文昌和南陵县的弋江、溪滩、太丰、东河、仙坊、九莲、东塘等地。产区有圩畈和丘陵,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608毫米,无霜期230天。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清弋江两岸,盛产水稻,历史上习惯水早旱兼作,以一季中稻为主,兼种大麦、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泥豆等旱杂粮,为养猪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丘陵区多为黄砂土及红砂土,圩区多属沙质土壤,缺少有机质,除靠冬闲地种植绿肥外,主要靠养猪积肥,故历来就有养猪习惯。

理分布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圩猪分布于南陵县青弋江、漳河以及宣城县水阳江及无为、枞阳一带的圩区。

2品种特征圩猪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大致呈“菱形”,额心常有长毛一丛,皱纹浅趋于纵行而嘴筒稍长的俗称“青鱼头”,额纹深趋于横行而有的发展到面颊及嘴筒的,其嘴筒较短,俗称“狮子头”。数量以青鱼头较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伸、长过口角。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臀微斜。前肢直立,系短而直,后肢多卧系。尾根粗,尾长达飞节,末端长毛丛生,俗称扫帚尾。全身被毛黑色,乳房和0发育良好,分布均匀,多成对排列。

地域范围

南陵县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8个镇为: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5.4万,其中农业人口47.27万,非农业人口8.13万。

九.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芝麻香菜

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长、叶短、棵壮而白嫩的高杆白菜为主料,配以适量的 细盐、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许防腐剂,采用传统工艺,经 过晾晒、清洗、切削、脱水、盐腌、调味、密封等七道工序制成,鲜香嫩脆,爽口开胃,风 味别具。



工艺:芜湖芝麻香菜的酱制方法既讲究又简单,基本沿用了清代中叶所形成的工艺。据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园录》中曾记载,当时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细净盐六两四钱。先将菜 逐叶披开,杆头厚处撕碎或先切作寸许,分晒至六七分干,下盐。揉至发萎极软,加花椒、 小茴、陈皮丝拌匀,装入坛内,用草塞口极紧,勿令泄气为妙。复藏匀仰,一月可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