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金石玫瑰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玫瑰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金石玫瑰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玫瑰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6-16 09:28:50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北京市 门头沟区 妙峰山玫瑰花

妙峰山玫瑰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玫瑰花,属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即有栽培,南宋以来已广泛用于制做糕点。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一带栽培玫瑰花,已有几百年历史,妙峰山玫瑰花以其朵大、色艳、味浓、含油量高、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而驰名中外。因此,人们把妙峰山的涧沟又称作玫瑰谷。涧沟一带坐北朝南,呈簸箕形盆地,受热排水条件好;夏至日照时数不少于13小时,花期雨少,光照充足,有利于芳香油的形成和积累;土壤腐殖层较厚,呈微酸性,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玫瑰花有独具特色的香气和品质。

玫瑰花品种有鸡爪枝、小菊花、大菊、多刺、扫帚形、单瓣和无花7个类型。除了无花型无花外,其它6种全部有花;除了单瓣型以外,其它为重瓣。鸡爪枝是玫瑰中的佼佼者,占总数的70-80%。株高200-260厘米,主茎蔓灰褐色,小枝粗壮,节间短,冠开张。叶椭圆形,红紫色,每朵32-48片;花径7-8厘米,花重4.0-4.6克。含油量为0.047-0.050%,6月10日盛开,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十里飘逸。采玫瑰花要在朝阳未出、夜露未干之时,此时正当花儿含露乍开,香味正浓,质量最好。

玫瑰,不仅是一种绿化、美化和保持水土的良好花木,而且用途较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花可以酿酒、制糖、作糕点、窨茶,还是日用化学工业制造香脂、香水、牙膏及高级化妆用品的配料;花蕾和根晒干可以入药,理气活血;根皮能做丝绸黄褐色染料;而主要用途是提炼芳香油,它是香料及制药工业的名贵原料。玫瑰油价格昂贵,换汇较多,人称它是不用开采的金矿。

北京已把妙峰山定为玫瑰花生产基地,涧沟村已成为生产玫瑰花的专业村。

地域范围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北京市正西偏南,镇辖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为妙峰山主峰,海拔1290.8米,最低处永定河谷,海拔134米。“妙峰山玫瑰”主要分布在妙峰山镇涧沟村和禅房村,两村辖区面积17.64平方公里,海拔800-1200米。保护区在地理坐标北纬40°35′10″—40°39′20″,东经115°57′10″—116°03′45″,保护面积335公顷,年产量15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妙峰山玫瑰株高150厘米左右,株形直立,主茎蔓灰褐色,分蘖多,根蘖粗壮,直立丛生,节间短;嫩枝刺密,有刺毛,小叶长椭圆形,主脉少刺,叶面皱褶明显;花形盘状,露心,花瓣40片以上,花色为纯正的玫瑰红色,花径大于5厘米,单花重4.0克以上;不结实,以分蘖繁殖为主。花瓣可食用,香气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出油率为0.04-0.05%。 3、安全要求:妙峰山玫瑰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标准化生产,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六.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玫瑰卤酒

:云南—玫瑰卤酒,是以玫瑰鲜花为主要原料,用酒精或白酒提取它的香气成分,经过再蒸馏、调配、过滤、贮存等制成玫瑰露酒。玫瑰露酒具有补气活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等功能。

历史文化:玫瑰卤酒又称玫瑰升酒,清朝、民国时期老昆明人最爱喝的酒之一。粗制白酒加云南香玫瑰花瓣发酵蒸馏而成。有“玫瑰升”、“玫瑰重升”、“玫瑰老卤”等,40°到60°不等,酒液透明清亮,甘冽醇厚,散发着玫瑰花香。解放前,昆明许多酒坊都酿制,尤以景星街“毕大蜡烛”家酿制的玫瑰老卤酒驰名省内外。解放后,昆明市瓶酒厂、酿酒厂生产玫瑰升酒。后瓶酒厂解散,酿酒厂也停止生产玫瑰升。目前,只有昆明周边一两个小酒厂还生产散装的玫瑰升酒,但都是勾兑配制而成,不再是老昆明时代的“玫瑰升”了。

玫瑰在历史上代表着生命的热情与冲动,纯洁与美好,还有爱情、智慧、崇高……这些被全人类所赞美的东西,都曾被比作玫瑰。在著名的德国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玛莉安娜·波伊谢特所写《植物的象征》一书中,玫瑰占了最长的篇幅,有着最复杂的意义:从穆罕默德升天之际的汗珠到诸神身边恶魔登天的蔓生攀缘天梯,从保密之神到智慧之花,从童贞的圣母到-的风尘女子,美、浪漫、爱情、圣洁、感性、颓废、爱欲、死亡、宇宙、神秘、沉默、智慧、优雅……

玫瑰酒,一场玫瑰与酒的相遇,成就了浪漫与热烈的邂逅,诞生了典雅尊贵的玫瑰露酒。玫瑰酒的酿造民间相传起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

制作工艺:玫瑰卤酒的做法简单是美食杰时尚饮品做法菜谱里的常见菜,玫瑰酒口味属于,做法属类,但怎么做玫瑰酒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让自己跟着感觉来做这道玫瑰酒吧!

原料配方

脱臭酒精2.2升 柠檬酸5克 玫瑰香料2升 杨梅红(或胭脂红)0.1克 白砂糖1600克 甘油20克 蒸馏水8升

制作方法 1.先取干净锅,将脱臭酒、甘油和玫瑰香料放入,加入适量的热水,不断搅拌均匀,待用。

2.将柠檬酸用少量的60℃的温水溶化,然后加热至75~80℃后,冷却过滤。

3.取干净锅,将糖放入,用蒸馏水溶解,然后进行过滤,取糖液。

4.取干净容器,将糖放入,再将酒精混合液倒入,搅拌、然后放入杨梅红和溶解柠檬酸液,不断搅拌均匀。

5.然后放入贮存桶内贮存2~3个月,进行过滤,去渣取酒液,即可饮用。

七. 重庆市 万州 万州玫瑰香橙

万州玫瑰香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玫瑰香橙”( 源自意大利西西里岛塔罗科血橙)是重庆万州晚熟柑桔发展的主推品种之一,现有种植规模2.5万亩,年产量2万吨。万州是全国柑桔最适宜地区,因得天独侯的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晚熟塔罗科血橙,其果皮、果肉都具玫瑰色彩和玫瑰芳香的特点,被称为万州“玫瑰香橙”。

万州“玫瑰香橙”成熟期在1—2月,晚于一般柑橘。万州每年2月14日情人节会在“玫瑰香橙”种植园举办“玫瑰香橙浪漫风情月”活动。

万州“玫瑰香橙”果实较大,果面较光滑,色泽鲜艳、果实无核、汁多味浓、营养丰富、成熟期晚、果实便于贮运,品质极佳。据多年的检测结果,平均单果重186克,果皮厚0.33厘米,可溶性固形物12-13%,每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 60.40毫克,固酸比11.54,出汁率69.62%,可食率77.99%。常吃“玫瑰香橙”,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还可预防多种疾病。

万州“玫瑰香橙”果汁除富含维生素C外,还含丰富的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花青素苷和类黄酮等多酚化合物。经国内外权威研究证实: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预防过早衰老、关节炎、缓解花粉病和其他过敏症、防止高血压、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美白,保湿、提高免疫力等保健作用。

万州玫瑰香橙

重庆市万州区玫瑰香橙研究所

12030309

玫瑰香橙(血橙)

八. 山东省 德州 陵城区 徽王庄玫瑰香葡萄

徽王庄玫瑰香葡萄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徽王庄镇的。徽王庄镇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玫芗牌”葡萄更是该镇的一张特色名片。

1987年郭庄村老党支部书记马振堂从胶东引进“玫瑰香”品种,是一种鲜食、酿酒、制汁的兼用品种,抗盐碱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含糖量高达20度,适合当地种植。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种植户们掌握了种植、管理葡萄的成熟技术,种植基地由原来的郭庄村逐渐发展到附近的薛庄、南邢等周围村庄,至今,种植规模已扩大至3000亩,并在该镇政府的扶持下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游览园。

2007年由镇政府牵头成立了陵县徽王庄镇新世纪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入社农户320余户,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运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式使葡萄生产前后延伸,形成了产业链条。 2009年以订单农业开展了葡萄种植与收购业务,签订订单农户1300余户,并与德州、济南及京津唐多地超市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2011年徽王庄镇的葡萄注册了“玫芗”品牌并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2012年该镇成立了陵县徽王庄镇果品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和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聘请技术人员从栽培管理技术做起,制定了“精品玫瑰香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及“玫瑰香葡萄数值管理模式”,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管理,提高了“玫芗牌”葡萄的产品质量,葡萄优果率提高10—14%。

2013年,徽王庄镇生态观光葡萄园3000亩葡萄,亩产达2500公斤,总产约7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4650万元,利润675万元。

九. 山东省 济南 历下区 玫瑰糖炸糕

烫面为皮,白糖、桔饼、玫瑰酱作馅,油炸而成。亦可用山楂、枣泥、豆沙为馅。外酥内糯,香甜适口。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