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五华县华阳镇特产 五华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五华县华阳镇特产 五华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4-13 15:20:15

一.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细核荔枝

五华细核荔枝

二.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糯米藕

原料:藕300克,糯米100克。辅料:白糖50克,糖桂花少许。

做法:1.藕去皮,洗净,沥干,将藕节一端切下;糯米洗净,用水浸泡约4小时,泡透。2.在糯米中加入白糖拌匀,逐一灌入藕孔中;将切下的藕节头放回原位,用牙签插牢,以防漏米。3.将灌满糯米的藕段放入蒸笼中,用旺火蒸1小时左右,取出晾凉,去掉牙签、藕节头,切成0.5厘米厚的圆片,摆盘,倒入糖桂花即可。糯米藕营养丰富,味道甜,是老少介宜的甜点。

三.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松露

不知从什么时候,在厨房间开始流传一个悄悄话“云南松露”,西餐厨师们乐滋滋地把它当做山寨版的“餐桌上的钻石”,几年过去了,这个“山寨货”开始摆脱法国意大利的影子,堂堂正正上了一流中餐的餐桌。

国货土产

云南松露一开始就被扣上个“山寨货”的帽子,大概超过2/3的人,对松露的认识,都来自于关于普罗旺斯的美文,“餐桌上的钻石”、世界三大美食等等,这个文艺的名字注定带着法国或者意大利血统,它特殊的味道也被人拿各种令人联想的味道形容过了。仿佛如果不用刨刀小心地削下薄如蝉翼的两三片来放在高级餐厅昂贵的那份食物上,就不能与它的地位般配,连拿来浸泡保存松露的橄榄油都身价倍增。所以,一听说还有国产的,多数人的反应是“中国也有松露?”

然而,云南松露是如假包换的松露。它在云南本地叫“块菌”,松露这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很不幸,从来也没有轮到它头上过,也没有在中餐的餐桌上出现过。无枝无叶,呈块状生长在地下土层中,又因为能散发出类似“荷尔蒙”的特殊气味,在成熟以后经常被山区发情的母猪在放养时从土中拱出,所以在云南又把它叫做“猪拱菌”。

由于其生长形态与其他野生食用菌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过去,这种不为人知的野生菌往往被山民喂猪甚至抛弃;同时,在各种野生食用菌大量出产的7、8月份,它却藏在土壤中存蓄“能量”而难以见到其身影,只有在众多野生菌“落潮”的秋末和几乎“销声匿迹”的冬季,它才开始收获,从12月份一直可以到来年的1、2月份。忽然之间,有西餐厨师开始用它,拿来作为昂贵的法国意大利产的替代品,诚实地说,是同样的品种,有相似的香气,而价钱又是那么便宜,于是马上就传开了。

云南现在已经是松露在中国的最主要产地和经营贸易出口最大的集散地。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迪庆、怒江等州市均出产野生松露,最好、味道最浓郁的同样是黑松露。如今云南,不但蘑菇中间商们晓得了这个以前不值钱、喂猪的菌子是个高级的西餐材料,连找菌子的老农也都知道了块菌“可以壮阳”,到乡下做客,保不齐老乡最后会神秘又好客地倒一杯“块菌酒”给你,山里毒蛇、枸杞、人参、熊胆泡的那些都靠边站,鹌鹑蛋大小的小半瓶子块菌才是最大的人情。看来,不管产自哪一国哪座山,松露的味道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联想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林间精灵

那些用优美文字描写普罗旺斯农民带着猎犬进山找松露的场景,也有云南版的。云南松露采收者既不牵猪,也不带狗,就靠经验,说起松露如数家珍,就凭着20多年的采收经验。雾锁晨光的清晨,山间弥漫着的轻雾像即将出嫁的新娘身披的白纱,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却格外清新湿润,松露生长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其生长地的主要树种就是云南松,长在松树的须根处。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够飞落覆盖的地方,而且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这些“元素”都是松露生长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以外,地形山势的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阳光的照射分布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如南北走向的山势有利于松露生长,森林中空气湿度要好,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相对背阴的地方,而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会生长在向阳的一面,果然,在一片山势不高的松林坡地挖了20多厘米的土层后见了云南松露。

这时带着红壤与腐质土层的松露展露眼前,捧在手中的松露确实其貌不扬,裹着泥土还真像是“山药蛋子”(土豆),用刀切开,可以看见褐色的丝状斑纹,瞬间,一种奇妙的气味带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甚是浓烈。

在南华,就是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那里街头到街尾都在卖菌子。黑色的块菌已经身价倍增,为数稀少的几块藏在叶子下面,比起满地的松茸,算是珍稀物种。当地人都不买,因为这个菌子特别爱长虫,也不好吃。拿起一块来看看,虽然跟冬天的巴黎街边橱窗里,挂着800欧元牌子的那一小竹篮没法比,但外形和法国黑松露非常相像,只是外皮的鳞片比较小,香气也弱一些。

在业内把直径3厘米以上的称为‘好货’,小于3厘米被称为‘小货’,超过5厘米就是难得的‘上品’了。‘上品’松露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只需冷藏保鲜,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出口才能有好价格;‘好货’松露由于价格适中现在是国内高级餐厅的抢手货,也用不着更多的加工处理,保持原生态最好;‘小货’松露也不能浪费了,经过干片和原料加工处理同样有市场。生意的事,其实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松露年年有,只是就算到了现在,与满山的牛肝菌、松茸相比,还是少有云南人拿它来做菜调味的。”

的确,用云南的松露可以随时取得,而且只要用法得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国外出产。而要是能跟中餐结合得好,就是很潮的事情。

四.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生鱼脍

五华生鱼脍

也叫琴江鱼生,制作过程与宁化生鱼脍相若,先把草鱼漂浸,然后快速除鳞、去内脏、去骨,再把鱼肉切成薄片。特别之处是把切好的鱼肉放在竹筛上晾乾水份。进食前先准备一大碗和好的姜蒜汁和白醋浸泡鱼肉除腥,佐料有醋腌蒜片、薄荷叶、姜丝、炸花生米、花椒粒、香菜、芹菜叶、辣椒、胡椒等,分别用小碗盛载。吃时先挟生鱼片放进醋里浸约半分钟,然后用勺子把佐料舀到自己碗里,佐料可依照个人喜好决定种类和份量,再把生鱼片放在最上面,然后一整碗扒进嘴里。

五.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烤烟

云南烤烟,又称云烟或云叶。以其品质优良,烟叶油润丰满,组织细腻,颜色金黄,光泽好,弹性强,烟碱含量适中(国际上要求含碱量为2%,以3%为最好,云南烤烟含碱量2.14%),含糖量高,燃烧性好,清香扑鼻,烟味醇和著称。95年全国烤烟质量评比,云烟名列第一,自此驰誉中外。云南生产的烤烟,除保证省内卷烟生产和外贸出口外,还供应全国22个省、市、区的84个卷烟厂,作为生产甲级卷烟的配料。如上海出产的“中华牌”高级香烟,配用云烟三分之一左右。

云南卷烟优质名牌产品有16个牌号,21个规格,其中以云烟、红塔山、阿诗玛、石林、恭贺新、红山茶、红梅、大重九、红河等,最受消费者喜爱。云南烤烟,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欧洲、中东和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的气候和土质适宜烤烟生长,1941年初推广种植以来,现已有玉溪、曲靖、楚雄、昭通、大理、红河、昆明等地、州、市的七十多个县种植。主要以栽培世界优良品种、少吐型“红花大金元”和“斯佩特G-28”为当家品种。全省烤烟产量,仅次于河南省,居全国第二位。但烟烤质量,名列前予,誉满中华,是云南省的一大经济优势。

六. 广东省 梅州市 五华县 大田柿花

大田柿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田柿花

大田柿花产于五华县大田镇的果合柿(加工后称柿饼、柿花),有300多年的历史。大田柿花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果大、核小且少;二是肉厚质软,色泽橙红,味似蜂蜜,久藏不硬化;三是营养丰富,含有转化糖及游离酸,甘露醇及维生素C等,有润肺、健胃、降血压等药用功效。大田柿花的独特,除与当地的气候、水土及栽种技术有关外,柿花的加工也相当考究,柿果在养分充分积累后进行采摘,选择大好晴天,将去皮后的柿果置放在竹筛上曝晒三五天,然后逐个揉搓成浑酱状,接着日晒夜露约30天,直至水份基本蒸发,表层自然淅出白色粉状糖分(俗称柿霜),便成了色泽橙红,肉厚质软,有蜂蜜香味的柿花了。

据传大田柿花明代已为贡品,1959年上送北京农业展览馆为庆祝国庆10周年的展品,深得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赞誉。为使更多的人能领略到大田柿花的独特风味,大田镇成立了柿花发展公司,建成了多个柿苗、柿果生产和柿花加工基地。1999年12月,大田柿花参加了在东莞市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名优特果品展销,以独特、新颖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七.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松茸煮鸡

做法:选用南华盛产松茸(新鲜、淹制、干片均可),和南华马街黑肉土鸡,或者南华天申堂产火腿合煮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八.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禾梨

五华禾梨

禾梨属梨属,是五华县特有的梨属品种。其存在肉质粗、石细胞多,外观差等缺点。但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富含对心血管有利的黄酮素,通过加工制成糖水罐头、果脯、梨膏、梨汁、梨酒等多种饮料,具有突出的镇咳、润肺等医疗价值。目前,我县已引进岭南裕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果蔬饮料加工厂,计划大力加工禾梨系列产品。据统计,我县禾梨面积有1万多亩,主要集中在双华、桥江、棉洋等镇,这些地方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并且周围无任何工矿企业,没有污染源,禾梨是名符其实的无公害产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2003年,禾梨被广东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

九.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玫瑰米凉虾

玫瑰米凉虾

米凉虾是云南风味小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用湿纱布将乳扇盖好使之回软后,剪成宽3毫米的条。锅上火烧热,移到小火上,注入冷花生油下乳扇条迅速翻动,使之受热均匀,炸泡成蛋黄色,捞出放入木框模内。将白糖、蜂蜜、始糖、猪油、水上锅,上火。到能拉出丝时起锅倒入炸好的乳扇条中,撤上芝麻,充分拌匀成型(大块状)出模,用刀切成宽4厘米、长5厘米的长方块,待冷却后装盘。

十.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鸡菌

   鸡菌非鸡,而是一种美味的伞菌。云南气候温和湿润,每当春夏多雨时节,山野草地,各种菌类竞相破土而出。其中,可供食用的菌类多达四十种,如以形命名的“牛肝”、“虎掌”、“刷把”,以色取名的“铜绿”、“青头”、“紫沙包”,还有形容其变化之快的“见手青”,等等。
    鸡纵菌是云南诸菌之冠。它那表面黑褐色或微黄色的伞盖边缘,呈辐射状裂开,于是,古人说它“纷披如鸡羽”,故而得名。鸡血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用它烹制的菜肴,不论煎炒、油炸,还是清蒸、做汤,皆清香鲜美。于是,到云南旅行的人,无不以品尝这一美味山珍为乐事。
    有人从《庄子》的“鸡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食用鸡纵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鸡纵了。只因鸡纵娇嫩易变质,采后过夜便香味大减。为此,正像唐明皇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南国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驿站快马急递那样,他也每年由驿站用快马急送鸡纵菌到京城。不知是鸡纵菌稀罕难得,还是高宗皇帝太偏爱此物,以至于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没有分享这一佳肴的福分。
    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县,老百姓采得鸡纵菌后,恐其变质.常常用盐胶制,或熬液为油。吃过桥米线时,倘若拌上些许辅鸡纵或油鸡纵,别有一番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