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如何利用电商推广家乡特产 地方土特产电商发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如何利用电商推广家乡特产 地方土特产电商发展更新时间:2022-05-02 16:49:17

一.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商天麻

商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天麻,别名赤箭,属兰科天麻属植物。对天麻的命名,我国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离母、合离以异而名,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

商城位于大别山腹地,山高林密,具有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丰富的林木资源,这些都为密环菌的生长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清顺治十六年的《商城县志》中记载了商城应用天麻的历史。商城的野生天麻多分布在高海拔的向阳山坡及低海拔山区的阴坡,在阴凉湿润的竹林中也时有发现。

商城从1970年开始探索天麻的人工培植技术,不久取得成功,到1981年发展天麻的人工栽培面积1.5万平方米(2尺长的菌材5根摆放1平方米)。一般每平方米产鲜麻2.5—5公斤,高的达10公斤以上。随着栽培经验的不断积累,现在全县栽培面积有了很大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明显提高,年产天麻药材10万公斤以上。

野生商天麻主产于大别山主峰金刚台附近的深山区。由于商城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气候,使人工商天麻的栽培环境近似野生,因此,商天麻的栽培种保持了野生种的独特地道的品质。正是由于商天麻的这种优势,使得商天麻成为国内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一直供不应求,并受到国内几家著名中药加工企业的亲睐。目前,这几家企业都表达了投资商城,共同开发商天麻的意愿。等待着商天麻的将是更为辉煌的明天。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家乡莲藕饼

将莲藕刨丝,配上冬菇粒、虾米等配料。拌匀后,将其制作成圆形饼状并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就成为甘香可口的家乡小吃。( 番禺)

三.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蜂蜜

利州农民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元初时期,就有农户用黏土、树枝、竹条或圆木制作饲养蜜蜂的容器,将这些容器悬挂在树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诱分蜂群进入,在自家屋檐下零星自然小量饲养。利州区因处在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广,山上植物种类多,有天下“避暑胜地”之称的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之中,所产蜂蜜品质最佳远近闻名,利州蜂蜜因此而得名,利州蜂蜜虽有名气,但零星饲养不成规模。

解放后,在历届利州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利州蜂蜜得到了迅猛发展。1960年代初期,利州区养利州蜂蜜4000多群,年产利州蜂蜜220多吨。1976年—1982年,利州区养蜂业发展到1.38—1.88万群之间,年产利州蜂蜜300吨,产量最多的年份—1982年达408吨。1976年,利州区被四川省定为利州蜂蜜基地县。1980年代后,由于蜂蜜价格走低,利州养蜂减少,1988年后利州养蜂业下跌至6523群,产利州蜂蜜85吨。利州区1990年养蜂户为300户,14591群,年产量为341吨;发展到1998年全区养蜂户为555户,24250群,年产量为471吨。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加快利州蜂蜜业的发展,逐步使利州养蜂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利州科协在省、市科协和省昆虫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1990年代末起,分别在利州区的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等镇,组织蜂农进行集中养蜂技术免费培训。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后,1999年,养蜂户已发展到713户,40123群,年产利州蜂蜜872吨;2000年735户,40798群,年产利州蜂蜜896吨;2001年866户,41675群,年产利州蜂蜜1205吨;2000年1052户,43345群,年产利州蜂蜜1421吨。对比开展技术培训前的1998年,全区养蜂户增加了497户,养蜂群数增加了19095群,年产量增加了950吨。2010年利州区养蜂户为23018户,蜂群211390群,年产利州蜂蜜3500吨,产值突破7000多万元。

四.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了。利州贡梨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利州地处川、陕、甘交汇处,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是利州贡梨的理想产区。全区境内年均无霜期263天,平均气温17℃,利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利州贡梨通常在4月上中旬开花,这样就保证了其坐果率;另外,利州年平均日照时数1342小时,一年中以4—9月份日照数最多,这就有效地保障了利州贡梨含糖量;祁县土壤属褐土和沙壤土类型,其县内干湿季节交替明显,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这些,很好地保障了利州贡梨独有的品质特色。现在,利州贡梨种植主要集中在区辖行政区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等8个乡镇。

近年来,利州贡梨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总面积达到7000多亩。为支持和鼓励利州贡梨产业,利州区委、区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利州区质量技监局积极制定标准,组织梨农培训。他们还在果树种植中心大石镇、荣山镇等地建立优质利州贡梨示范园,以新品种、高投入、高科技、标准化、高效益为全区贡梨生产做榜样,从而带动全区贡梨生产更新换代,推动利州贡梨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在,每年有6万吨利州贡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远销到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2007年以来,为推动利州贡梨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利州区有关部门积极申报利州贡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

五.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天曌山羊

利州天曌山羊业发展与陕南一带同步,但养羊业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可能是由于狩猎业蔓延的制约之故,喜欢猎食野猪、野羊、野兔等等,而放松利州天曌山羊的饲养。据民国十一年所修《广元县志》记载:“……羊只有山羊(俗称火羊)一种,饲养者亦少,山泽民居间有从事牲畜利州天曌山羊到百余头者,然不易夫……”。所以在清末的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川省劝业道编《四川省第四次劝业统计二》家务第二十六表家畜(四川省家畜分县统计表)载:利州天曌山羊共830只。1942年达到15000只,1944年达到26000只,这与利州人民为了支援“抗日”奋发发展生产是分不开的。而解放战争时期,可能是广元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战乱,官不为民作主故,至使利州天曌山羊生产一度回落,到1949年广元县的山羊仅存2227只。

建国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的重视,为了改良利州天曌山羊品种提高养羊效益,50年代初在天曌山牧场派员引进四川铜羊,金堂黑羊以及奴比羊0羊、萨能山羊0羊等品种,对本地土种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开始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并建立三堆分场后,逐步将利州天曌山羊移往曾家山牧场饲养;七十年代初再次引进四川铜羊改良“两场”低产羊;1972年又引绵羊仍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均因绵羊不适应,而被自然淘汰。

利州天曌山羊,很适应利州的自然生态环境,经引种改良形成了数量较大的杂交利州天曌山羊群体,为了提高利州天曌山羊板皮的品质,改造劣质羊、又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两次前往汶川、大邑等地引进肉皮兼用地方良种四川铜羊作为父本,与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由于利州天曌山羊取得了良好的改良效果,在70年代初选育出利州天曌山羊育种群,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统的鼓励羊业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利州天曌山羊生产发展。1979年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50000只,创最高历史水平。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利州天曌山羊新品种群后,为加快育种进程,丰富其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养羊生产力,于1984年至1988年间,又先后三次引进土根堡公羊、两次引入奴比公羊,给坚持育种方向和生产方向提供了依据。经“七五”、“八五”连续按照“加强本选、建立品系、提高品质、扩大群体”的技术路线,进行利州天曌山羊肉用性能的选育攻关,使之达到了新品种的标准和条件,更有力的推动利州天曌山羊生产。1995年品种验收、鉴定、审定时,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80000只,创立了数质兼优的又一历史最高水平。

利州天曌山羊生产在本世纪内创立了三个历史最高水平,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羊群品质提高,养羊效益增加。由于利州天曌山羊的育种和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利州天曌山羊由数量型的局面,不断的向质量型转变,到二十世纪末,一个养羊治富的浪潮正在利州区兴起。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利州天曌山羊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120户。2004年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35万只。

六.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家乡豆腐角

家乡豆腐角

采用本地豆腐为原料,精工制作,营养十分丰富,外形美观,似孔雀开屏,色艳味浓,回味幽长。

七.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 家乡菜

“家乡菜”又名“中华碎米七”,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顶,经九蒸九晒加工而成。当年贺英游击队在四门岩战斗时,当地的百姓将山上的野菜采摘回来,经过加工后,做成了汤送给游击队员喝,因此家乡菜在当地又名红军汤。此汤入口清香,开胃健脾,润肠通便,消炎败火,是天然的美味佳肴。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商老庄无花果

商老庄无花果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商老庄乡的。商老庄无花果叶绿而大,果实扁圆形、球形、梨形及坛形,皮色绿黄,肉色乳黄,风味甘甜,有浓郁清香味。

无花果别名底珍树、阿驿、阿驵、映果、优昙钵,始见于《救荒草本》,我国栽培始自唐代以前,栽培历史已在千年以上。

东平县种植无花果的历史很久,过去只作为花卉观赏。2000年春季,商老庄乡引入栽培,面积1300余亩。目前已进入结果期。

商老庄乡引种的无花果有4个品种,以布兰瑞克最多。引种苗株表现出很强的生长优势:果实个体大,糖份高,坐果早,种植3年的苗株比其他地方生长4年以上的树冠还大,亩产果实1200—1500公斤,比其他地方的同龄树产量高200公斤以上。

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果树之一。果实含碳水化合化物高达74.3%,其中糖15%—20%,含水量18—20%,同时还富含维生素A和C,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果实可开胃、生津、止泄痢,叶可入药治痔疾,有一定医药价值。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果酱或烘晒制成干果。去年,商老庄乡成立了无花果加工厂,已能生产果脯、罐头,产品销售势头很好。

九.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广元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器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元县志》记述了白花石刻的历史状况,县志中介绍道,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民间艺人采县北太平乡一带白花石,刻制石砚出售。光绪末年,巴中魏喜先、魏礼先来广随叔学艺,后在县城北街开设“老铁笔斋”,因料设计,雕刻成带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鱼缸、石瓶等工艺品。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1长、书法家于佑任路过广元,见魏氏所刻“苏武牧羊”砚台,十分称赞。新中国成立后,石刻社艺人在广元办石刻社,继承发展石刻术,生产高雕镂空的“飞龙”石砚、“梅花”笔筒、玲珑剔透的“松鹤”花瓶、“荷花”鱼钵、以民间传说、山水景色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剑门雄关”石屏。产品曾参加历届省和全国工美术展览。1956年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上,1委员长曾亲切接见魏礼先等艺人并合留念。1978年起,部分精品被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展出。1979年石刻老艺人张礼荣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人员代表会,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广元白花石刻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雕刻难度大,出品周期长,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而成为海内外众多藏家竞相追逐的珍贵藏品。并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商桔梗

商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的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之间。是著名的“药乡”。商城所产的中药材“桔梗”,因其所特有的“龙头凤尾菊花心”优良品质特征而久负盛名,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商城桔梗根肥大肉质,切片断面纹理清晰,呈白色或淡黄色,宛若菊花,是谓“菊花心”。四年以上野生桔梗茎于块根的结合部向上生长出一种似角一样的不定根,形似龙头,故谓“龙头”。商城桔梗的主要特征就是龙头凤尾菊花心,堪称药中奇葩,在同类产品中独一无二,扬名海内外,被载入《中国药典》注释版本和越南《药志》。1986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对外保密名种,被誉为“商桔梗”。

商城县所产的桔梗不但具有“龙头凤尾菊花心”的优良品质,并且本县境内桔梗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历史悠长,最高年产量可达70万斤。1969年,商城县桔梗野生变家种试验获得成功,首开了全国人工栽培桔梗新纪录。经过不断总结提高,扩大种植,形成了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大量商品药材,弥补了野生资源的不足。1983年,商城县桔梗留存面积2000余亩,近年来,桔梗收购量稳定在30万斤左右。

目前,商桔梗的发展,已逐步走上了一条野生种保纯、栽培面积扩大、加工层次提高、种植逐步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桔梗开发的多元化,桔梗全草都被派上了用场,传统的桔梗也由医用向医膳、食用、野菜、保健品、滋补品和旅游产品等方向发展,鲜食桔梗更是被称作是“大别山的人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