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北榆林土特产公司 榆林市黄河汉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北榆林土特产公司 榆林市黄河汉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更新时间:2022-05-06 23:31:39

一.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拼杂烩

拼杂烩的材料:熟猪肉片(红烧、红焖各半,宽10厘米)、炸洋芋片各250克,粉皮(切成2厘米宽、10厘米长条)1500克,菠菜100克,猪羊肉制汆丸子数颗、炸丸子数颗、酥肉块、虾米、水木耳、水黄花、海带丝各10克,生姜末5克,酱油25克,韭黄15克,葱花、香菜各10克,精盐15克,胡椒粉、味精、芝麻油各少许。

锅内加肉汤、水烧开,放入胡椒粉、精盐、猪羊肉丸子、酥肉、粉皮等原料烧开,用味精调味,加上各种配料搅匀即成。

特色:色泽鲜艳,味浓醇香,是陕西榆林地区独特的风味小吃,可配馒头、烧饼食用。

二.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羊汤炖豆腐

羊汤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豆腐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其生熟皆可食用,是老幼皆宜、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此菜以羊汤为主料,炖以豆腐,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者多食此菜有益。

三.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榆林马铃薯极具特色,以其个大、体匀、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盛誉。

陕西榆林市有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加之气候爽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同时也是马铃薯良种繁育优势区。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榆林市所辖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1区11县176个乡镇547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

四.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陕北石雕

陕北石雕源远流长,其写意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自成一体,在中国石雕艺术中占有独特位置。目前发现陕北最早的石雕是1981年出土于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塬村的一枚带肩石斧,造型对称,做工精细,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另有洛川县石泉乡东村出土的石环,同样体现出较完美的构思和高超的雕造技艺。这两件石刻作品都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遗物,距今约3500年-5000年。

唐宋时期的陕北石雕主要转入佛像雕造。有圆雕、镂空等。在陕北众多的石窟寺造像中,子长县的钟山寺石窟,富县的石泓寺石窟,延安的清凉山石窟、黄陵县的双龙寺石窟都是佼佼者。其中钟山寺石窟已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清时期,陕北石雕出现了许多道教造像石窟,石刻造型比例适中,细部写实,注重表现人的体态。延长县七里村河对岸岩壁间的道教石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近现代陕北石雕,主要分为纪念性、装饰性两类。纪念性石雕主要雕造在陵园、集镇街头,如志丹陵的刘志丹雕像,各县烈士陵园的纪念塔、纪念碑等,还有延安大桥头的小八路群雕,万花山的木兰雕像,民俗文化村的石刻群等。装饰性的石雕较多,其代表性作品有绥德无定河大桥的石狮、西安草滩金龙酒店的石龙等均出自陕北石雕工匠之手。不仅如此,陕北许多石雕艺术品已走出了国门,迈入国际市场。

陕北民间石雕艺术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保存至今的艺术作品为数并不多。能较全面反映陕北民间石雕艺人的创作灵感和技艺的,当属散见于陕西各地的唐宋及其以后的众多佛教、道教的石窟寺造像。

五.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黑豆

陕西神木是黑豆的主产区,也是优势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曾创造过50万亩的播种纪录。近年来虽受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因素的影响,常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30万亩左右,当地主栽黑豆品种有鸡腰白、连枷条等。2012年,神木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黑豆之乡”。

目前,神木黑豆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县黑豆种植面积可稳定在30万亩,亩产可提高到150公斤,总产可达4.5万吨。适应当地生长的黑豆品种已达到43个,神木县也成为全国主要的黑豆主产区。

六.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手工挂面起源很早,一直是佳县独特的一种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细、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海内外,是赠送亲友的上等佳品。

佳县的通镇、陈家焉和屈家庄等村,是手工挂面制作的专业村,其中尤以陈家焉村最为有名。

陈家墕村现有村民140余户,全部都姓陈。村里世代相传,陈姓先祖于明朝初年从1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根据《陈家墕村志》的记载,该村手工挂面制作起自清光绪年间。陈继军告诉记者:“我的爷爷陈士贤就是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的创始人,而且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

清光绪年间,陈士贤一日务农归来,发现有位老者昏倒在自家门前。老者虽然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便确定老人必无大碍,可能只是饿昏了,便赶紧把早饭时剩下的一个窝头喂给老者。窝头喂下,老人醒过来却直呼胃疼,陈士贤又拿出了有止疼功效的大烟土让老人服下。三五日后,老者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临行之时他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不言谢,我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家里又种着麦子,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他救助的这位老者是一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3个儿子和几个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与吴堡县张家山的手工挂面制作工艺一道,于2011年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七.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酸苦菜

酸苦菜苦菜药名败酱草,是一种野生的菊科植物。有清火败毒等多种功效。在府谷到处都有。过去人们用它度荒,现在,用它调剂生活。可以炒着吃,也可现调了吃。酸苦菜是府谷农家传统的食用方法。将挽回来的苦菜甜苣(两种野菜生活环境相同,形态相似,甜苣不像苦菜那样苦,可一点也不甜)拣净,洗去尘土,煮熟攥干放入容器压实加少量盐,再压上菜石,添适量凉开水,放置使发酵。数天后便可取食。中午,下地回来,吃一碗酸苦菜,清凉解暑,开胃泻火。

八.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苹果

子洲苹果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子洲县属山地苹果最佳栽种区。所产苹果与洛川、黄龙等地的相比具有着色好、糖度高、味道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子洲县紧抓陕西省果品基地北移的历史性机遇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山地苹果基地建设,走“一村一品”果业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子洲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约为8.6万亩,已成为该县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通身是宝,从杏肉、壳到仁无不有用。鲜杏果肉加工制作的杏脯、杏酱是多年畅销市场的食品。杏仁可用于多种食品加工,除生产大宗的杏仁炒货、杏仁蛋糕、杏仁酪、杏仁饮料、口香糖、杏仁巧克力等多种糖果糕点外,也可用作华夫饼干,蔬菜色拉,焙制品上面的调味品,或肉禽、海产品色拉加味品等,还从中提取分离出多种单一组份,用于添加强化其它食品,制作高档营养食品,还用于面霜、面乳等多种化妆品;杏仁油用于制作香精、食用油或高级润滑剂。壳用于油漆、活性碳、肥皂等多种化工品。

陕西是山杏原产区之一,以天然林为主。建国后,陕北、渭北许多县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目的,大量播种山杏,形成了林带。山杏的主要产品是杏仁,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传统的出口物资,主要用于药材、榨油、糕点、食品等。既有极好的经济效益,又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黄土高原上较好的树种之一。

山杏,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离核、粘核之分;甜仁、苦仁之分。

栽种,一般采用直播造林,随整地随播种,每穴3~5粒种籽。陕北多以种播,出苗整齐。若是春播,人们常将种籽进行“沙藏处理”。苗长头五年内,要进行定苗、修枝、松土、除草,每隔二三年还要复垦一次,十年后即可疏伐。

杏仁既味美,又和“幸人”谐音,故人们在一些喜庆的宴席上和馈赠礼品时,常用“杏仁粥”、“杏仁酥”、“杏仁糕”、“杏仁羹”等食品,以取其“人人幸福”之意。此俗在陕南各地流行。

十.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熬倭瓜

熬倭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府谷的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调,春菠菜、春白菜过后,就是倭瓜和茄子。县城周边的水地上,到处都种着倭瓜,大的十几斤,小的也有六七斤。笔者求学的府中礼堂窗台上、后地上,都垒着许多倭瓜。县城里,无论农民还是市民,家里、院里都有倭瓜的存放。除熬豆稀粥用以外,当时府谷人夏秋的当家菜就是茄子和倭瓜。将倭瓜洗净剁瓣,搲掉瓤和籽,切成一厘米左右薄厚的片,土豆去皮切块,先后放入有油的锅里炒一炒放适量盐,加水熬熟,即可用以就饭。还可以加入豆腐,像烩菜一样。县域东部叫熬葫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