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济南土特产小店 济南土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济南土特产小店 济南土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5-07 10:30:04

一.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如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而用瓷盘、竹类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其次是剔尖相传清乾隆年间,榆次一个名叫常万达的,在恰克图城开设的"四乡联号商行"中的饭庄里,专营山西面食剔尖等,使剔尖一举成名。由于剔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简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剔尖,是山西人午餐食谱中的精品。白面可剔,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可剔,杂粮面也可剔。红面剔尖(也称剔拨股),旧时为中部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居民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是面食之乡家庭妇女的一绝。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八(拨)姑(股)”,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此面食的传说。变尖、拨鱼、转盘剔尖等,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都是中部居民讲究的面食。过去,有钱人家大多讲究吃“三合面”剔尖。这种剔尖,粗细匀称,软硬适宜,配上小炒瘦猪肉浇头,是上好的传统面食

二.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油镟

油镟为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黄色,故名油。其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据说济南的油是在100多年前,由齐河县境内徐氏三兄弟从南京传来。为适应济南人的口味,他们改进了配料,口味变为北方人喜食的咸香味,颇受顾客欢迎,生意十分兴隆,人称“徐家油”。后来许多餐馆广为仿制,成为济南风味小吃。( 济南)

三. 山东省 济南 长清区 泉城绿茶

泉城绿茶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泉城绿茶具有小米汤,板栗香,耐冲泡,香气高,回甘持久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泉城绿茶因其种植基地纬度高,早晚温差大,土质水质优良,使得茶叶品质颇高,茶香浓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南湖玉露茶叶基地地处济南长清区万德镇及周边地区和泰山山脉,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早晚温差较大,土质水质优良,这样的气候生长出来的茶叶因充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养分和矿物质含量极高,所以鲜叶叶片极其肥厚,茶原料也均是采用茶基地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质饱满,色泽翠绿,具有小米汤,板栗香,耐冲泡,香气高,回甘持久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泉城绿”茶和“泉城红”茶两个子品牌凭借其优质品质也已取得国家QS食品安全认证。“泉城绿”茶也在第五届国际茶博会上被评为“鲁茶新军”,后又先后被评为第七届国际园博会指定用茶,2010好客山东旅游商品十佳品牌、2011首届“泉城茶王”、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品牌和山东省大众放心茶。

四.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龙山黑陶

龙山黑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山文化驰名中外,龙山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之久。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命名,龙山黑陶其精品蛋壳薄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朴大方、艺术精湛,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之一绝。

现生产品种主要有:器皿、人物、文具、饰品等100余个品种。

龙山黑陶,以其古朴典雅的特色和新颖别致的造型而受青睐,成为对外交往的馈赠的佳品和现代家庭收藏、摆设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在艺术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城子崖制陶工艺极为精湛,由于火候的掌握和制作方法不同,不仅可得不同厚度的胎壁,而且可得白、灰、红、黑、灰红、黑灰等十几颜色,其中蛋壳黑陶堪称上乘:一件高20厘米的高足杯,其胎壁仅为1—2毫米,重量只有50克,且各部位精雕有密集的几何镂孔,可谓技艺绝伦,故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美誉。

新一代龙山黑陶在烧制工艺上,是根据当地泥质特点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产生的。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优点。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

可塑法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于瓶、器等型状变化大和比较不规则的制品生产。先将精制的可塑泥块放到成型机上拉坯成型,当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坯体放到成型机上修坯、压光,坯体含水为8—12%时,进行刻制,随后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装窑烧制。

由于选料考究,做工精细,不仅器物均有镂孔和纹饰,而且姿态万千、品种多样,纹饰与造型、色泽与形象和谐自然,具有高雅、简炼、明快等特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五.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商河大蒜

商河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河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 116°58′—117°26 北纬 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公路直达渤海沿岸;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距津浦铁路及德州市90公里,南临济阳县,到济青、京福高速公路7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公路畅通京津。省道s248线(商河至济南路段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纵贯南北,s316线横跨东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70公里,公路密度名列全省之首。全境呈菱形,南北最长51公里,东西最宽43公里,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

大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蒜苔总产8万吨,蒜头总产27万吨,两项实现产值7亿元;成为山东省近几年新崛起的大蒜主产区,蒜区主要分布在白桥、岳桥、杨庄铺、玉皇庙、郑路、钱铺、孙集7个乡镇,中心产地白桥乡是济南市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中国大蒜生产第一乡"。商河所产大蒜肉质脆嫩,香辣味浓,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内蒙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商河大蒜以“商玉宝”牌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并被济南市质检局、济南市蔬菜办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个蒜区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大蒜产业化生产格局。2004年商河县蒜薹总产10万吨,蒜头总产20万吨,大蒜产值4.8亿元,大蒜加工冷储企业发展到42家,产品涉及蒜片、蒜蓉、蒜米等,其中蒜片年产量8000吨,可消化大蒜3万吨,商河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6.2万亩。

六. 山东省 济南 天桥区 豆汁粥

白如玉,入口滑爽,喝完不粘碗,营养丰富,常与细馓子配套同食。

七.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盘丝饼

盘丝饼始创于清末民间,饼丝细如发丝,外观金黄,口感酥脆,故得名。盘丝饼曾是一些大饭庄的绝活,但因其制作流程过于繁琐,对应的利润却很低,如此矛盾造成了街边摊点和规模稍大的酒店都不愿意制作这种传统小吃,其境遇可想而知。

八. 山东省 济南 历城区 合柿

【合柿】 合柿又称磨盘柿、盖柿、盒柿。是山东柿树的主栽品种。其特征是果实大,果径100

毫米左右,果重200~250克,扁圆形,中间有缢痕,象两个果盒合在一起,又象两个磨盘迭成的磨形。

果面光滑,橙黄色,果肉淡黄色,味甘多汁,无核。10月中下旬成熟。鲜果耐贮运。

合柿营养丰富,含大量糖和淀粉,蛋白质含量高于苹果和梨。柿子漤一昼夜,去涩味后可生食,

也可久贮糖化后食用。合柿还可制成柿饼、柿糕、柿霜糖和柿酒。柿子可入药,柿蒂性温,味苦涩,

可下气降逆,主治呃逆嗳气等症;柿饼炙炭,可治便血。嫩柿叶炒制柿叶茶,又称“康寿茶”,对治

疗坏血病有特效。每年重阳节济南千佛山山会,赶山会的人们争购合柿,除食用外,还可置于案头或

挂在墙上观赏。

山东合柿主产在历城、泰安、海阳、栖霞、临沂、青州等地,其他县市亦有零星栽培。

九.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沙河莲藕

沙河莲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河县沙河乡莲藕以其质地细嫩、清脆爽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莲藕产品。在历经清代的零星散户种植,到建国后的小规模公社种植,再到现如今逐步走的产业化生产路子,沙河莲藕在一代代种藕人的精心呵护下,在历经百年池藕文化涤荡后,被推向市场前沿,成为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畅销农产品,并欲打入港澳市场。

做大做优莲藕产品 需要“沙河莲藕”品牌推动

在沙河无论是土壤因素,还是气候因素,亦或是人文因素,都为莲藕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固定风沙土为沙河特有土类,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无杂质混入,适合莲藕生产,且不易使莲藕产生污斑,在收获期“拔出藕、不带泥”是沙河莲藕独有的特点。光热同季、干湿明显、雨量集中的气候条件,对沙河莲藕的生长极为有利。自清代开始即围绕沙河种植莲藕,莲藕种植历史悠久,对莲藕种植该乡群众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尤其是2000年以来,经过种植探索,结合该地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已经形成了采用硬化藕池栽培方式等一套独具特色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

虽有3000亩的浅水藕发展规模,虽是黄河以北最大池藕基地,但粗放式发展之路没有市场竞争优势,沙河莲藕不能仅停留在规模大的层面,更应在产品质量上进一步做优,这就需要沙河莲藕走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提升产品竞争力,向市场争取更大的效益,带动强乡富民。基于这一共识,打莲藕品牌随即上升为沙河农业发展首位战略。

十. 山东省 济南 长清区 马山栝楼

马山栝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山栝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马山镇是远近闻名的中草药之乡,境内有栝楼、丹参、金银花、野菊花等100多种野生中草药,当地农民还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马山还是栝楼的原产地之一,庄科、焦庄村一带种植栝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马山是栝楼的道地产地,种植规模大,质量上乘,倍受药材商青睐。栝楼种植成了当地的特色经济产业,成了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来源。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马山镇0结合当地地理条件提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积极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建立校地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药农提供技术指导,把中药基地作为高校的科研基地。同时依托该基地,中医药大学把研究成果搞转化,既提高了高校成果转化率,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实现了校地双赢。

地域范围

马山栝楼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内,位于省城济南西南40公里处,南与肥城市接壤,北距长清城区20公里,距济荷高速12公里;东临京沪、京福高速、京沪铁路,省道104穿越该镇南北,西傍黄河。全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3.36万,地域面积8900公顷,其中栝蒌种植面积80公顷。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16°9′-116°11′,北纬36°01′-36°45′。平均海拔99.1米,低于划定保护面积80公顷。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值6.8-7.4,属黄河下游地区,鲁中山区丘陵地。

(2)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比较充沛集中。宾谷河流经马山镇南北,镇北端有国家中型水库一座,容量1300万立方。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优良。

(3)气候情况: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主要特征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具有淮河下游气候特征。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冬季干冷。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2.8-14.3℃,各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零下2℃;以7月份最高,为26.9℃。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8.5小时,最多为2897.9小

时,最少为2254.2小时,5月份日照时数最高,为281.1小时;2月份最小,为173.7小时。5月份日照百分率最高,为66%,7月份最小,为51%。年平均降水量628.2毫米,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86.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夏季(6-8月)年均降水量399.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4%;秋季(9-10月)平均降水量为12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为2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各月降水量分布不均,以7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平均降雪初月在12月7日,年均降雪终日在3月17日,初、终雪间日数平均为101天。最大积雪厚度为21厘米。全年平均相对温度为62%,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为76-79%;最小值在3-4月份,为52-53%。全年无霜期为215天,结冰初日平均在10月30日,年均终日在3月31日。

(4)人文历史情况:栝楼是山东著名的道地中药材,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胸痹心痛等症,效果极好。山东栝楼,尤其是仁栝楼年产量和出口量均位于全国之首。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载:“用果者山东长清为道地之一”。《山东道地药材》载:“以长清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据长清旧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以前,马山庄科、焦庄一带就开始种植,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马山栝楼质量优良,以其个大、皮厚柔韧、皱缩有筋、色橙红、糖性足、焦糖气浓而享誉国内外。马山仁栝楼产量大,据记载,山东栝楼最高年产量80万公斤,长清产量46万公斤,而马山的产量占长清县总产量的2/3以上。

马山栝楼所在地—马山境内有市级森林公园一处,地理位置优越,基础条件较好,气候宜人,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及历史传说故事。园内层峦叠嶂,古柏参天,森林茂密,景色怡人。主峰马山海拔512.3米,原名隔马山,远眺山形似马,悬崖百丈,山势陡峭险峻,有“十洞”、“五泉”、“一饼”、“五字”等名胜,是与泰山、五峰山并称“三山”的长清名山。山腰有用百万株侧柏栽成的大型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2001年8月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总部正式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马山栝楼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1m以上、质地疏松、肥沃、通气及排水良好,无污水、洪水险情,、地下水位2.0m以下。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马山栝楼有仁栝楼、糖栝楼,因糖栝楼种、瓤稀少而失去经济栽培价值,目前马山栝楼选择为仁栝楼。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马山栝楼的生产过程包括:土地选择、繁殖方法、引蔓与整枝、雄株与授粉、肥料施用、水分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几个生产时期。土地选择栝楼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故宜选择雨量较多、灌溉方便的地方栽培。栝楼是深根植物,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房前屋后也可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繁殖方法①种子繁殖选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于清明前后将选好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一夜,取出稍凉,用湿砂混匀,放在20℃-30℃的温度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按1.5m-2m的穴距,挖5cm-6cm深的穴,每穴播种子4粒-5粒,覆土3cm-4cm:保持土壤湿润,15天-20天左右出苗。②分根繁殖在3月-4月,将块根和芦头全部挖出,选择无病虫害、直径3cm-6cm、断面白色新鲜者作种。将其切成7cm-10cm的小段。注意多选用雌株的根,适当搭配部分雄株的根,以利授粉。按行距1.6m-2m开沟,沟宽30cm,深10cm,按株距30cm将种根平放在沟内,覆土4cm-5cm,压实,1个月左右幼苗即可长出。引蔓与整枝出苗后,每株留1枝-2枝健壮芽作主茎,除去多余的芽及主茎基部的侧芽。主茎长至1.5m-2m时及时摘芯,留3枝-4枝侧枝。现蕾期摘芯以促花蕾发育,提高座果率;果实膨大期剪去座果节位的侧枝和未座果的徒长枝。雄株与授粉雄株栽种在定植轮的侧面,采用多蔓整枝不施肥的办法控制生长,生长高度在2m以内。人工授粉可在清晨6-8时进行,采取对花办法,即将雄花摘下对在雌花上。肥料施用肥料的管理使用按NY/T496进行。基肥使用:定植前半个月在开好的定植穴中施入基肥。每666.7m2施腐熟畜肥2000kg、腐熟饼肥20kg、

磷肥50kg、复合肥5kg-8kg、硼肥0.5kg为宜。施后用土将肥料与种根隔开。追肥使用:现蕾期巧施促花肥,可每666.7m2施复合肥4kg;开花座果后,结合整技施膨瓜肥,每666.7m2施复合肥5kg-10kg加尿素5kg-10kg为宜。水分管理生长期始终保持田园土壤湿润,特别是座果后;遇干旱可采取灌跑马水的形式补充水分,忌浇蒙头水。暴雨后应做好防涝工作,及时排干积水。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病害以炭疽病、枯萎病、蔓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为主,虫害以蚜虫、黄守瓜、瓜绢螟、栝楼透翅蛾为主。农业防治方法主要有:经常清理、清洁栝楼园,将残枝、病虫枝条、园地杂草、落叶集中园外烧毁,消灭病虫源。冬季园地深翻冻土,早春土壤浅耕,不断中耕除草,挖穴或开沟施肥,灌水封闭,杀灭土层中黄守瓜、栝楼透翅蛾等幼虫及羽化虫体,降低虫口密度。化学防治方法见下表。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选用药剂使用方法

炭疽病代森猛锌、使百克、百菌清等喷雾

枯萎病多菌灵、敌克松等灌根、涂患处

蔓枯病托布津、翠喜等喷雾、涂患处

根结线虫病克线磷、名益收定粒剂等土壤处理、浸种根

病毒病病毒A、菌毒清等喷雾

蚜虫速灭杀丁、一遍净等喷雾

黄守瓜乐斯本、辛硫磷等浇根、喷雾

瓜绢螟阿维菌素、锐劲特等喷雾

栝楼透翅蛾阿维菌素、抑太保、锐劲特等喷雾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栝楼栽后2年-3年开始结果,因开花期较长,果实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时采摘。然后将果实悬于通风处晾干,即为全栝楼。切忌不可直晒,也可将多年生栝楼根挖出,切成小段晾干,即天花粉。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和产品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马山栝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卷须,叶子心脏形,花白色,雌雄异株,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收获时为深绿色,晾干后皮为黄色,鲜果重300-400克,少数500克左右;晾干后果重150克左右,种子长圆形,瓤棕黄色,干果味甘,稍苦、涩。栝楼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皮)、种子(中药名栝楼仁),都供药用,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被祛痰等作用。栝楼制剂对冠心病、心胶痛有一定疗效。

(2)内在品质指标:栝楼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脂肪油、树脂、糖类、色素;种子含脂肪油;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等。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标志: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设计使用手册》规定和要求,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标注“马山栝楼”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公共表示组合图案。

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

运输过程中,注意严防雨淋,严禁用含残毒污染的仓库和车厢,不允许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