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东南州镇远县有什么特产 镇远古镇必买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东南州镇远县有什么特产 镇远古镇必买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4-13 15:59:30

一. 江西省 赣州 安远县 安远柑桔

安远柑桔果形美观,瓣匀肉满,本甜适度,汁多味美、皮薄核少,安远“宫川一 号”“宫川二号”“宫川三号”“尾张”曾分别被评为早、中熟品种的第一名和第二 名。 安远丘陵山地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层浓厚,表土肥沃,属微 酸性土壤。适于种柑桔,农民种植柑桔历史悠久,柑桔是安远县一项大宗土,年 产量约36万担,从1976年开始出口,年出口量40吨,除出口和县内销售外,多数柑桔 销往广东省。

二.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白兰瓜

靖远白兰瓜

三. 江西省 赣州 安远县 安远粄籽

粄籽长约寸余,是由精米研磨成糊状后,用特制的筛板过筛,然后沸水焯制而成的。放凉后,一粒粒两头尖中间圆,洁白剔透的粄籽便成型了,但它还只是半成品而已。

如果你在店里点这种小吃,店主会把已经盛好的一碗粄籽放入煮着沸水的大铝锅中,然后将碗里添上肉汤、油盐味精,将煮好的粄籽捞出盛起即可以让你大饱口福了。它与桂林米粉、鸭血粉丝等以调料取胜的小吃不同,它的佐料很少,美味完全源自于其自身。煮熟的粄籽晶莹透亮,爽滑清鲜,非常可口。由于非常柔嫩顺滑又滑而不腻,你甚至可以不用牙齿咀嚼,而任由它尖尖的头部游进食道,去享受它滑过食道时给你带来的痒痒的愉悦感。

通常刚上桌的粄籽是不放酱油和辣椒的,所以碗里清透的醇汤配以雪白的粄籽和青翠的葱末非常诱人;如喜食辣椒,则可将店里必备的朝天椒酱拌入汤中,马上碗里便于清亮中泛起一片朱红,令人胃口大开。

粄籽是安远人自己创造的一种米制食品。究竟它是从何时开始制作,以及流传了多少年代已无可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安远人,无论他走得有多远,想的最多的一定是这种小吃;无论离开多久,回家后想吃的第一口家乡小食也一定是它。

可惜的是,由于它的好吃就在于一个“鲜”字,一旦保存时间过长便不再诱人,因此仅管这种小吃风味独特,却一直也没能走出家乡的大山。于是这种吃食也就只要回到家才能有机会品尝到了。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茯苓

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科的真菌寄生植物,常以松树为基质营腐物寄生,药用其干燥菌核。茯苓性平淡,味甘和,无毒性。因其商品规格不同,疗效也各异。茯苓个和茯苓块,主要功能是健牌和胃,益气安神,宁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善长治疗心腹胀满,气虚劳伤,痰饮,水肿,腹泻,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病症;茯苓皮专用于治疗水湿浮肿,为利水消肿之良药。茯苓还可配制凉茶和制作茯苓糕点等美味可口之食品,用途极为广泛。贵州省是茯苓的盛产之地,产量也很高。主要产地在黔东南州的凯里、黎平等地。所产茯苓均以体重结实,外皮色棕褐,无裂隙,断面向白而细腻,嚼之粘性强为佳,品质居全国之首位,闻名中外。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贸易市场深受欢迎。( 凯里)

五. 江西省 赣州 安远县 赣南密瓜

原名马兰瓜,安远马兰瓜,以其外形椭圆、花纹清晰、皮薄肉厚、瓤红籽少、汁多味甜、清脆爽口的独特风格于1969年开始,跻身港、澳市场。1984年在江西省西瓜品种鉴定会上获总分第一
( 赣州)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冻鱼

冻鱼

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其味就更加别致了。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白山羊

镇远白山羊为镇远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耐粗饲,性情温顺,抗病力强,肉质鲜香,皮肉兼用等特点。一般6--8月龄交配产羔,又羔率为60.67%,年繁殖率为161.8%,繁殖性,产量高。镇远草山资源丰富,集约经营发展镇远白山羊潜力很大。( 镇远县)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腌鱼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至今已有二百数十年历史。《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族人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糍鱼祀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腌鱼可长期贮存,风味独特。

特点:用鲜鱼腌制而成。成菜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

工艺: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 天柱县)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番鸭

【中心产区】 贵州省天柱县的高酿、城关、兰田和邦同等地

【主要分布区】 贵州省天柱县、锦屏、三穗、台江、剑河等县也有分布

【体貌概述】

体型呈橄榄状,头粗大,嘴短狭,嘴基部和眼圈周围有赤色肉瘤,公鸭肉瘤较母鸭发达。颈较短,胸部平坦宽阔。翼羽发达,长至尾部,尾瘦长。胫、蹼黑色或桔黄色,爪黑色。胫稍短,行走迟缓。全身羽毛黑色或黑白花色。生活可性水陆场可,合群性弱。

【体型】 体型呈橄榄状,颈较短,胸部平坦宽阔,尾瘦长。

【羽毛及羽色】 全身羽毛黑色或黑白花色,翼羽发达,长至尾部。

【头型】 头粗大,嘴短狭,嘴基部和眼圈周围有赤色肉瘤,公鸭肉瘤较母鸭发达

【胫趾爪蹼特征】 胫、蹼黑色或桔黄色,爪黑色,胫稍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