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哈尔滨特产水果有哪些 哈尔滨十大特产都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哈尔滨特产水果有哪些 哈尔滨十大特产都有什么更新时间:2022-04-22 01:50:04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岗 编结绣

以黑龙江省亚麻布、棉线、麻线为原料,采用抽纱、手绣及编结相拼的新工艺。布面平整,图案清晰,结构匀称,象征性强。

二.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三.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里 红菜汤

红汤菜此汤系俄式名菜之一,主要原料为:牛肉,莲花白,洋葱,紫菜头,胡萝卜 ,番茄酱 ,鲜番茄,黄油或牛脂油,香叶 ,大蒜 ,白糖 ,酸奶油等,可配主食面包片、黄油。

正宗的俄式红菜汤一定要先用红菜头,格瓦斯放在罐中焖煮,煮开后再放入白菜、甜萝卜,煮烂后放入葱、蒜、油、盐、肉——这是最基本的程序。真正的俄式红菜汤的做法程序严格,煮汤时用文火并适当添加柠檬、西红柿酱和香菜,放置要合理。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渔村水果

渔村水果生产享有盛名,素有“水果专业镇”之称。杨梅是渔村的特色区域性产业,其种植面积达8000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渔村杨梅主要有大粒乌梅、酥核梅,白杨梅等品种,具有果实大、肉质红厚、核酥、酸甜适中、等特点,富含葡萄糖、维生素C,还含可溶性固形物,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的功效。产品远销潮汕周边地区及北京等地。

信息来源:饶平县人民政府网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延寿 铁扒鸡

铁扒鸡

做法:带骨带翅膀鸡脯用酱锅煮熟,捞出后晾凉,用刀从中间一劈两开,再用刀平拍一下。生菜择洗干净。紫萝卜带皮煮熟,削去外皮,切成一分厚的菱形小片,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白糖、米醋浸泡备用。把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15克)和鸡脯煸炒,接着加绍酒、味精、高汤,待煸透后,用铲子铲出放在盘子的一端,将勺内余汁浇上,盘子另一端放几叶生菜,每一叶生菜上放上紫萝卜片即成。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巴彦大豆

巴彦大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范围。2007年种植12万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

产地位置: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具体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为邻,北依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东临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毗连。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县城距哈市98公里。

产地地址:全县辖18个乡镇,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在巴彦县内的18个行政乡镇,即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西集镇、丰乐乡、兴隆镇、红光乡、万发镇、德祥乡、天增镇、山后乡、黑山镇、龙泉镇、华山乡、龙庙镇、洼兴镇、镇东乡。其中小城镇10个(两个建制镇)、116个村(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村)、1351个自然屯、4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原种场、1个国有种畜场。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1、土地资源特征。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9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泛滥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县幅员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1.33万公顷,耕地面积22.67万公顷,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约占90%以上。腐殖质层厚度达20—7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72%,含氮0.168%,含磷0.99%,含钾1.80%,PH值6.7,呈中性。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62%,地理形状为楔形,海拔最高为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2)水文情况:水资源。巴彦县有较大河流14条,河道总长475.7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存储量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3.97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2.224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7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869立方米,亩均水量212立方米。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

(3)气候情况: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3.1℃,最高气温曾出现过37.9℃,最低气温达-42.5℃,年≥10℃活动积温为2658.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669.4小时。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为125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46.9%,历年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全年结冻期为145天左右。包括季风、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特殊气候因子。

(4)人文历史情况:巴彦县人类生活的历史。巴彦县自公元前211年秦朝时就是岁百之地,是由岁族与百族融合成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以渔猎为主,辅以农业。巴彦县建治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质肥美,是一片待垦的处女地。因为封禁(清以东北为自己“龙兴”之脉封禁东北三省),只有少数旗兵屯田和少数汉人零散住在各地开荒种地,张网捕捞鱼,过着日出而起、日暮而归的农家生活。1859年,清咸丰九年东北开禁,土地放垦后,关内的大量汉民流入本地,人多之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呼兰城以东

建呼兰厅治理巴彦苏苏等地,管理赋课刑名及旗民交涉等事宜。光绪三十年(1904年)呼兰厅分两处,呼兰一处,升呼兰厅为呼兰府(移到呼兰城),原呼兰厅改巴彦州,民国2年(1913年),巴彦州改巴彦县。

巴彦大豆形成的历史。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

巴彦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誊,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及向外出口量,历来居全省前列。1957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彦县大豆,博得国际友人的称誊。

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是国家野生大豆原始基因库。巴彦县是我国唯一一家野生大豆原产地保护地域,保护区面积为2000亩。同时也是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和绿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巴彦县通过法国基因时代认证非基因大豆10万吨,巴彦县是国家绿色食品大豆原料生产基地县,认证绿色食品大豆基地为50万亩(10万吨),巴彦县也是国家无公害大豆基地县,认证无公害大豆70万亩(14万吨)。

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大豆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60万亩。改革开放前期,我县大豆因其品质好、价格低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1980年-1990年大量出口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都在3万吨以上,1991年以后随着国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作为重要农业资源出口受到限制,但直到1995年,仍然有韩国客商在我县天增镇建立专供基地,基地面积3万亩产量5000吨。据国外客商说他们在对大豆进行质量检测时发现,巴彦县大豆的异黄铜比美国大豆高出2倍多,达到3%以上。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巴彦大豆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是因为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巴彦大豆生产者执行《巴彦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大豆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农产品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我县对全县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质量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巴彦大豆产品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巴彦大豆分品种进行单独收割,并分级分品种进行贮存、加工、销售。对销售的大豆进行备案,实行追溯制。

(5)生产记录要求:巴彦大豆在生产中进行投入品使用登记管理,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编码,对其出售的大豆按编码进行质量追溯。加工企业收购实行登记式管理,按农户编码进行存贮加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

(2)内在品质指标:巴彦大豆脂肪、蛋白含量高,非转基因产品;大豆营养物质丰富,氨基酸总量大于3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7%,富含人体所

需的多种维生素、大豆功能因子等,还含有丰富的碘、硒、铁、钙、锌等对

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Mg/kg、锌25Mg/kg以上。有害金属元素比无公害大豆标准限定值低得很多的,巴彦大豆按无公害检验,化学农药残留指标中四项有三项没检验出,说明东北的农产品由于化学投入品使用控制的好,化学品残留是极低的,农产品是安全的。

(3)安全要求:巴彦大豆实行无公害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巴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制定高于国家绿色食品大豆的质量标准,并强制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巴彦大豆分为1kg、2kg、5kg、250kg、90kg的塑袋等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大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进行分级分品种单独仓储,专用工具运输。

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靰鞡草

靰鞡草

垫在靰鞡里的靰鞡草并非是一种草,其种类依地区和使用习惯而异。具体有塔头草、羊胡子草等几种,有的生长在沼泽地,有的生长在山林间。还有用梳成细条的苞米皮子代替的。靰鞡草共同的特点是茎叶细长,干燥后柔软、韧性强。以长白山区的塔头草比较常见。在二伏时割取的称“青根子”,秋霜后割取的称“红根子”。割取后捆成小把,在竿子或绳子上晒干后收存备用。穿靰鞡时,先把布靿子围垫好,用木棒把草捶软,抖开横斜交错地放在鞋口,用手絮成趾掌、脚跟处略厚的草窝。脚伸进去后,把露出的多余长草的拽出,围靿子盖住脚背掖好,然后按交叉顺序缠系带子绑紧。脱下靰鞡时,要把草掏出放在锅台上或炕上烘干,以便下次穿用。

靰鞡本是一种“夹鞋”,但由于里面絮了靰鞡草,就成了比一般“棉皮鞋”保暖性还好的御寒之物,既不冻脚,又养脚吸汗,轻便录活,结实耐穿。过去东北的寒冷季节,凡是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无论是车老板、猎手,还是生意人、军人以至官吏,都把它当作冰天雪地出行的基本装备。所以一首咏“关东三宝”的诗中说:“参以寿富人,贫者不获餐。貂以荣贵人,贱者不敢冠。惟此草一束,贫贱得御寒。”东北民间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靰鞡草的传说,将其与民族的英雄、善良的仙女、仁义的侠士联系在一起,以表达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阿城大蒜

阿城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城紫皮大蒜,产于金代古都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黄城脚下,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美丽的阿什河贯穿其中,是古老的金源文化和勤劳的古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阿城大蒜。大蒜具有杀菌消炎、预防癌症、促进毛发增长、增强免疫力功能、抗衰老、健脑益智、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大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地域范围

阿城大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阿城区的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10607公顷,生产面积为1000公顷,年总产量7250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地处东经126°40′-127°40′,北纬45°10′-46°之间,东部、东北部与尚志县、宾县接壤,北与呼兰县为邻,南部五常市相望。阿什街和双丰镇位于阿城区政府所在地南部。海拔高度400米。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阿城大蒜生产地域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生态环境良好,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以黑土为主;地力肥沃,土壤pH值5.5-7.0、有机质4-6%、全氮0.2-0.3%、全磷0.044-0.065%。该地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且属广阔的农田区,环境容量大,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水文情况:该地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松花江水系,汛期往往受松花江水影响,水量集中。水源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3)气候情况:该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属于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常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的寒流影响,夏季短促、温热湿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春季多大风而少雨,秋夏多暴雨,亦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四季分明。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具有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地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3.3℃。一月份平均气温-18.8℃,七月份平均气温23℃,日平均温度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800℃。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42毫米;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5月3日,约156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700小时。

该地区气候虽然适合于露地蔬菜一年二熟的作物生长,但经常发生灾害性天气,连续阴雨,长期干旱、早霜冻等常给作物生长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风、低温、雹、霜灾害。

(4)人文历史情况:阿城大蒜种植历史较长,发展也较快,早在900年前金代在阿城建都始即开始种植大蒜。民国3年(1914年)阿城大蒜种植面积1300亩,伪满康德3年(1936年)为1410亩。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济体制改革后,1985年,种植面积达7800亩,比1983年增长7.5%;比民国和伪满时期增长4.7倍。为提高大蒜产量和质量,国家和阿城区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扶持阿城大蒜主产区,帮助农民打机电井100余眼,1998年又为白城村安装了喷灌设备,使产蒜区的耕地100%变为水浇地,再加上农民不断增施粪肥,改进栽培技术,改原来的65厘米宽的大垄为33厘米宽的小垄,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保苗数,加强田间管理,大蒜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大蒜面积不断扩大,到2006年,阿城大蒜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蒜苔2250吨,产蒜头7500吨。阿城大蒜的认证发展: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阿城大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3年,阿城大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取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转换认证证书,2007年,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绿色农畜产品协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申报要求,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产地1814公顷,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系列产品认证,检测完全合格;阿城大蒜的标准化生产,阿城大蒜生产,严格按照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在阿什河白城村建立了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阿城大蒜的声誉,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极佳的品质享誉全国,被中国学会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阿城大蒜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影响阿城大蒜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阿城大蒜产地选择在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该地域远离区中心,不受城区各种污染源的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晰,土质肥沃,降水均匀,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000度左右,日照充足,阿什河水川流而过,是个天造地设的生产大蒜的好地方。经过几年来区、街两级科技、资金的投入,拥有一流喷灌设备和优良品种,我区阿什河人民一定能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来组织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大蒜。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阿城大蒜品种以阿城紫皮蒜为主,因为大蒜在生产中退化严重,所以,每年都到高我省高纬度地区进行串换种子。

(3)生产过程管理: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阿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在农业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电视公告、信息发布投入品禁限用清单),绿办与农业

执法大队配合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4)生产记录要求:阿城大蒜生产要求农户建立严格的农户生产记录档案,按农时操作填写由阿城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统一制作的农户生产记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及区绿办工作人员定期对农户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填写不合格的及时纠正。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阿城大蒜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紫皮蒜鳞茎外皮紫色,大瓣种,瓣少而个体肥大,蒜头有5-7个蒜瓣,单头重25克左右。蒜瓣围绕蒜苔座生在茎盘上,外包3-4层蒜皮,茎盘下面连带干枯须根,包裹整个蒜头的蒜皮为紫色,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白皮蒜鳞茎外皮白色,小瓣种,蒜瓣2-7室,每头6-22瓣。

(2)内在品质指标:阿城大蒜有紫皮和白皮两种,以紫蒜著称。紫皮蒜蒜汁稠粘,蒜味辛辣,品质好,宜久存。紫皮蒜所产蒜苔也是蔬菜中的佳品。阿城大蒜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很高。大蒜中含有抗坏血酸、尼克酸、硫胺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所需要的钠、磷、钙、铁等矿质元素,阿城大蒜含的大蒜素具有抗癌、抗菌和解毒杀菌、健脾开胃、消食去积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阿城大蒜对预防心脏病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亦有良好效果。

(3)安全要求: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001-2007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阿城大蒜(紫皮蒜)生育期90-93天,一般在七月上中旬成熟。蒜头收

获应及时。按蒜头大小进行分级,然后编辫。大蒜在收获晾干前,营养物质仍在继续运转,外蒜皮和内蒜皮继续变薄,呈现过熟现象。蒜皮太薄易破,不能保护蒜瓣,蒜瓣易受机械创伤,感染霉菌腐烂。因此,收获后立即晾晒蒜头,使须根和内外蒜皮失水干缩,终断营养物质的运转。起蒜时上午起蒜摊晒,下午绑扎成捆。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遭受雨淋,堆集时要避免捂垛,假茎干透后即可编成辫。蒜成辫后不要码堆或码垛,要进行挂贮,防止蒜头挤压受伤。商品蒜自七月中旬收获到十月上旬在室外凉棚暂贮。凉棚搭在高爽不存水的地方,棚内搭圆木架挂蒜。也可以码堆存放,在30厘米高垫木上摆蒜,每层5-6辫,第一层辫头朝东,第二层朝南,第三层朝西,第四层朝北;第一层也可以朝南或其它方向,第2-4层依次变更方向。辫与辫之间留3厘米距离,蒜头朝下;垛高20-25层,垛与垛之间留30厘米距离,以利通风。于10月上旬入窖或库贮藏,挂架码堆均可。蒜库应为半地下式,库内搭圆木架挂蒜,并设火炕保持一定温度。蒜入库前要清扫库,用硫磺熏蒸,杀虫灭菌。地面撒生石灰吸潮,同时烧炕2-3天,排除潮气。大蒜入库挂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中、下层;先挂远处,后挂近处。四壁靠墙不应挂蒜,并且库中应留通道,供通风和检查温度用。库中心及四角、上下都应设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设在中央,冬贮温度保持在零下5-7度,3-5天检查一次温度变化,防止伤热或受冻。码堆贮藏与室外凉棚暂贮相同。销售时装箱,粘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包装箱为纸箱,每箱2kg。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里 哈尔滨红肠

原名里道斯,是从俄罗斯传入,已有近百年历史。采用传统欧式生产工精工细作,选项材考究,因此产品始终保持表面枣红鲜艳,光泽起皱,熏烟芳香,美味,质干的特点,哈尔滨人的骄傲,亦令外地人倍感过口不忘,哈尔滨一大怪,面包像锅盖”,这种象锅盖的面包就是“大列巴(俄语面包,作工复杂以啤酒经三次发酵为酵母,口味独特。在烘烤面包的时候,要将柞树等硬杂木材放入烤炉之中,将壁炉熏出木头的香味,然后把面包放进炉子里,这样烤出的面包也会有木头的清香。大列巴已经是哈尔滨的地方,外地来哈尔滨的游客都要买上几个带作纪念。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又称灌肠,因是一种由国外传入的技术,故称西式红肠。红肠的外观是枣红色,经过数小时的烟熏,但是表面没有浮灰,用白色的纸巾擦拭,纸巾上不会染上任何颜色。红肠是可以直接吃的,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红肠的味道是大蒜味的,里面还有许多肥肉丁,可以夹在大列巴里,味道极佳。

制作西式红肠原料易取,肉馅多为猪、牛肉,也可用兔肉或其它肉类;肠衣用猪、牛、羊肠均可。其制作过程也较简单,只要配料合适,其成品香辣糯嫩,鲜美可口,与香肠相比,显得不油腻而易嚼,有异国风味,很受欢迎。

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在1913年由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传到中国,最早生产红肠的企业是“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另外,还有两家依旧采用传统原木熏制工艺的红肠生产厂家,即老哈红肠和秋林的里道斯红肠。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金丝卷

制作方法:

1. 将面肥用水泡开,加1.5千克面粉和成面团,静置发酵。

2. 将3.5千克面粉加鸡蛋液(可加少许盐和水),和成鸡蛋面团,擀成大薄片折叠起来,切成细面条,刷上香油

3. 酵面发起后,对碱揉匀,搓成长条,按需要量揪成面剂,将面剂按扁。擀成中间稍厚的长方形片,把切好的面条顺长方放在方片中间,卷起来,上屉用旺火蒸约20分钟即熟。取出改刀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