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特产采购哪里好 青海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特产采购哪里好 青海土特产批发市场在哪更新时间:2022-04-20 11:12:52

一. 青海省 海南 七十味珍珠

主要成份: 珍珠、九眼石、西红花、檀香、降香、丁香、余甘子、草莓、高山党参、甘草、牛黄、麝香等70味。

性状: 本品为黑色水丸;气芳香,味甘,涩、苦。

功能主治: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用法用量: 口服、重病人一1克(30丸);每隔3-7天1克(30丸),开水泡服或青稞酒浸泡过夜服。

注意事项: 禁用陈旧、酸性食物。

规格: 1g/丸

贮藏: 密封。

有 效 期: 三年半。

国药准字: Z54020081

产品介绍: 品名:七十味珍珠丸

汉语拼音:Qishiwei Zhenzhu wan

本药品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原系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本方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 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血压失调、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脑动脉硬化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的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

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显著防治遗传性高血压卒中型的血压增高及脑卒中的发生;还可显著扩张软脑膜上微动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条数,改善 肠系膜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是我厂生产的名贵拳头产品之一。以它独特的功效,倍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二.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青海虫草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名贵的中草药,简称“虫草”。虫草属真菌(见麦角科),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

被寄生的幼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称为冬虫。冬虫因真菌菌丝逐渐发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从僵死幼虫的头颈部长出有柄的、细长的棒形子座,子座伸出土外,状似小草,称为夏草。僵死的幼虫与真菌的子座合称冬虫夏草(见图)。

虫草属真菌在中国有26种,已知24种能寄生在昆虫体内。寄主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和蜘蛛,以寄生在鳞翅目虫草蝠蛾幼虫的最为名贵。幼虫的寄主植物为珠芽蓼的地下茎。多生于草原地上。产于中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早在18世纪中国就已用虫草做药材,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性温,味甘,有补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等功能,主治虚劳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冬虫夏草中尤以产自青海省玉树州和果洛州的虫草为上品!

三.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油子

油子

油子,藏语称“果锐”把和好的面压扁,切成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做成花纹,放入烧开的青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即可。

四.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久治牦牛

久治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久治牦牛是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的。久治牦牛在藏区享有至高美誉,历代均做为贡品敬献给藏区头领享用,被尊为久治贡牛。久治牦牛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久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种。牦牛古称“豪牛”,史书中称之“牦”、“髦”等,由野生牦牛驯化而来。牦牛是乳、肉、皮、毛、役兼用品种。牦牛全身都是宝。久治地区藏民族对牦牛的屠宰加工有着悠久历史和经验,很久以来,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以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村。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骑牦牛比赛滑稽可笑,是本地牧民群众每年举行的体育活动,牦牛产品,远销中东地区。活牛销往香港等地,以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相传很早以前,果洛阿本是位佛本双通的在家修行者。时常虔诚祭祀玛卿保拉,年保页什则等山神。有一天,主仆一行到页什则山间观赏风景,行至欣姆措湖畔(即仙女湖),阿本独自去观湖景,在一磐石下休息一会儿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忽闻一声震耳的呼叫:“年神公子被鹞捉去了”惊醒一看,一个庞大的恶鹞口噙一条银白色的小蛇正向前飞去,他吆喝一声,把帽子抛向空中,鹞子大惊丢下蛇逃走了,他捡起蛇装进帽子里,放到湖畔,不一会儿,那蛇钻进湖里去了。他十分好奇,返回后便夜宿在湖畔,夜里梦见,有位雍容华贵的女人飘飘地走到他跟前,对他说道;“你从恶鹞口里救下了年神公子,护神年保页什则要谢恩酬报,明天晚上会邀请你到山神府中,那里,会呈上一条花毛毯、一根木棍和一只狗,你就说要这三样东西。我是山神的小妻,那蛇是我儿子,化成蛇身到湖里嬉耍被恶鹞捉去,亏你搭救,我为感恩才这样替你出主意的,你主仆一行明晚还是宿在这里,把帐篷搬至一箭之处,就你独自一人宿在那儿,我会来的。”第二天,依言行事后,阿本心想今晚又是要做一场梦,等候时,此夜天空正降下暴风大雪,那咋晚梦见的贵夫人竟飘至帐内说道;“请带上哈达,整理好衣着,我俩现在就到年保页什则山神宫里去。”阿本微感恐惧,忙带上哈达,穿上衣服,来到门外时,见有匹鞍辔齐备的白马,按吩咐他骑上发马,那贵夫人在前牵马,忽而好象在空中一样,忽而好似走在地上,来到一座宫殿门前,那贵夫人吩咐说:“现在你下马后,右手拿上,左手就放在我手里,我们一起走,你不用怕!”他们沿着许多玉铺宝砌的台阶,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里,只见高高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位身着青缎、头缠白丝巾,浓眉长须的山神。贵夫人又吩咐道:“顶礼膜拜后,献上哈达,别忘了我说过的话!”阿本就上前膜拜献礼,年神接住哈达后问,“果洛阿本,你要什么?”他说:“要这条花毛毯,这根木棍、这只母狗。”年神说:“把这些物品赐给他,然后由夫人给回原地。”并拿起一条青色的哈达搭在他脖上,又嘱咐道:“任何时候,应诚心竭力地净祭神灵为重!”他答应后,那贵夫人拿着木棍和花毛毯、牵着狗说了声“现在走吧!”他就取下脖颈上的哈达揣进怀里,跟在后面出了宫廷,大雪覆盖得地面一片白茫茫,风雪交加中又让他骑上了原来的那匹马,贵夫人又牵马引路,来到了自己的帐篷前,下马时,贵夫人说:“请打开你的怀襟。”打开后,由她把花毛毯、木棍、母狗都一一先后揣进了阿本怀里。贵夫人最后说:“这花毛毯是土地,木棍是武器,母狗是年保页什则山神的千金,这三种赐物会到你家的。今后请尽力煨桑祭祀,请你多保重!”说完便牵着那匹白马消失在空中了。阿本在几天内只感觉到花毛毯、木棍和母狗好像还在怀里,可总是看不见,唯有可见的是山神赐的青哈达,他用它做成了箭翎。有一次,正是鸡年三月五日,他梦见,山神年保页什则骑着灰青马与八名骑手一行,驾临帐房门前说:“ 明晨,你骑马持带弓箭,到欣姆措湖和俄措湖间等待,见有一头黑牦牛与我的白牦牛相斗,你若能用箭把和牦牛射死,就把我的女儿赐给你小儿子做妻子。”第二天,阿本和儿子本优一齐来到那里等候,到了晚上,天降暴风大雪时,忽然看见从上下两湖里奔出两头黑白牦牛来,在沙滩上撕咬打滚、天崩地裂、犄角相撞、火光闪闪,吼声震耳欲聋地恶斗起来,因两头牦牛与沙石搅成一团,一时难以分清。父子俩只好拉开强弓、扣上利箭,用力射出两箭,正好射中那头黑牦牛,它逃进下湖里,那白牦牛钻进上湖里。到了初七的晚上,页什则山神来托梦道:“明天早上你们父子俩请到湖畔石崖下,对神煨桑净祭,我的大女儿天女桑吉会以一头白雌狮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之,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大盛,会拥有玛合尔(即地名)大小六部落各户和会成为地方领主。”第二天,按预言行事后,果然,从狂风暴雪、黑雾弥漫的山崖上猛冲下一头发怒的白雌狮,虽行至帐前,但它抖动长鬃、吼声震天、喷气伤人,使阿本主仆昏迷过去,难以接近,就连用箭翎摸都没摸上,那头白雌狮就遁走了。夜里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又托梦道:“明天早上,对神煨桑净祭,我的二女儿年女周曼以一条青龙的化身出现,用箭翎触,就会变成人女,净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兴盛,会拥有玛合尔大小王部各户和会成为地方的领主。”第二天,又依照预言行事,果然,从狂风怒吼、雨雪交加的天空中一条巨大的青龙腾云驾雾地来到帐前,可像昨天一样没敢触摸,那条青龙页就遁走了。夜里再次等候时,页什则山神再次来托梦道:“第二天早上,给神进行特大煨桑净祭,我的三女儿龙女者泽以一条雪花蛇的化身出现,用箭翎碰触,就会变成人女,将净玉身后娶为你儿媳。这样,势力较盛,两代人会拥有多、泽、玛三域和各部。子孙后代会繁衍生息、源远流长,能得到龙神和护神们的保佑,我女儿生一子后,请送回来!”第二天,还是天降狂风暴雪、乌云弥漫,出门仔细一看,只见从石崖下缓缓爬来一条雪花蛇,用箭翎一触摸,一道金光中变成了一位头戴鲜艳的百花、身着光彩的白缎、美丽苗条、婀娜多姿的姑娘,称她为年毛美朵桃吉。就把她迎娶为儿媳了。现在,人们还可以从草坪和山坡上看到她曾戴在头上的那些花。牦牛是久治县主要畜种之一,在牲畜自然头数中,牦牛占第一位,是乳、肉、毛、役兼用的品种,由于特殊的驯化历史和选择手段,牦牛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客观和人为因素,使之质量逐年退化,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由于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人们较低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产品保护意识淡薄。一头成年(5岁以上)公牦牛的体重只有320kg,母牦牛约220kg。到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指导下,人们一味追求牦牛饲养数量而忽视效益,只注重草原利用而忽视其基础建设,致使草原严重退化,相应地牦牛群体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高原型成年牦公牛、母牛体重分别比1985年下降了24.46%、23.2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较高生活水平的期望以及在这一利益驱动下的对畜产品数量、品种需求的增加等,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充分发利用当地资源,加快牧区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青海高原牦牛是农业部130号公告所列的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的牦牛三大地方品种之一,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的选育和保护,加之掠夺式的经营管理及利用方式,青海高原牦牛的生产性能日趋低下。由于其形成过程中渗入了野牦牛遗传基因,所以具有明显的野牦牛体征。其典型品种特征是体格高大,对严酷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有意无意地阻止了野牦牛基因的继续渗入,品种特性逐渐削弱或消失。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牦牛种公牛选配,近亲繁殖十分严重,牦牛生产性能退化明显,优良牦牛品种已经成为制约牦牛发展的瓶颈。久治县2012年存栏牦牛18.68万头,能繁母牛94056头。我省畜牧厅在智青松多镇批准建设“高原牦牛原种场”,项目良种繁育示范区青海省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有可繁母牦牛41666头,易于组建核心群进行繁育。久治县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可利用草场面积996.77万亩。牧民从事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0%。由于久治县牦牛体高体重显高于其他地区,肉质优于其他地区牦牛,近年来高原牦牛向外调购数量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目前牦牛繁育体系中存在纯种牦牛公牛少,选育不规范,选育指标不明确,年提供种公牛少等问题。因此在现有畜牧业生产体制下,在青海省久治县开展高原型牦牛良种繁育,加强品种保护,向果洛州乃至全省牦牛主产区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久治牦牛肉质细嫩多汁,肉色鲜红纤细,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和各种氨基酸含量适中,膻味小、口感好、其味道鲜美、清香适口,符合现今饮食观的要求。

久治县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藏民聚居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该县国民经济的主体,全县共有各类牲畜40余万头)只,以产牦牛、藏羊、河曲马而闻名。

久治县夯实畜牧业基础地位,着力于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积极引导牧民群众科学养畜,克服惜售思想,不断加大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久治县高原牦牛原种场已建设完成,由200户基础群和80户核心群,共组成3000头适龄母畜繁育群。原种场有固定办公场所,设备购置齐全,档案资料齐全,种畜场正常运转,完成仔畜、1岁牛犊、2岁牛犊鉴定工作。

2013年,久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久治牦牛”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久治县位于青南高原的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与达日县毗连,东北部与甘肃省玛曲县接壤,南与班玛县相连,西北部濒临黄河与甘德县隔河相望。东径100°20′~101°47′径差1°27′;北纬33°02′~34°03′,纬差1°1′,东西长约136公里,南北宽约126公里。久治牦牛养殖区域遍及全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索乎日麻乡、哇赛乡、白玉乡、哇尔依乡五乡一镇。全县土地总面积为8757.25平方公里,合1313.59万亩,其中草场面积为1098.5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6%,可利用草场面积为996.7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0.7%。

五. 青海省 黄南 烈香杜鹃

烈香杜鹃,藏语称“大勒嘎布”。为杜鹃花科植物,常绿灌木,高1?2米。树皮淡黄褐色或灰白色,帚状分枝,幼枝灰黑色密生垢鳞,具疏柔毛。叶近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基部圆形,表面黄绿色,光滑,背面褐黄绿色,被疏或密的棕色鳞片,中脉在表面微凹,在背面隆起。伞房花序密集成半球状。小花梗短,疏生微柔毛,花淡黄色;花萼黄绿色;花冠筒状细杯形,外面无毛,内面密生长柔毛,裂片肾形;子房绿色,阔卵形,被微柔毛,花柱及柱头红褐色,具柔毛。

烈香杜鹃主要分布在祁连、门源县、海东和黄南、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生长在海拔2900?4700米的山地阴坡。

藏医用烈香杜鹃的花、叶和嫩枝入药。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内服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消炎散肿。

烈香杜鹃是青海高山灌丛中的主要灌木之一,其种类达10余种。藏医根据杜鹃的花分白杜鹃和黑杜鹃,广为临床所用,药用价值高。同时杜鹃又是日用化工的原料。

六. 青海省 果洛 玛沁县 酿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酿皮除有“蒸酿皮外”,还有“馏酿皮”。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而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若论及西北的特色小吃,我想“酿皮”是首选之一。吾乡人读“酿”作“让”音。然而,进了陕秦之地,称做“面皮”;入了嘉峪关,又道“凉皮”。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称法,都只概括了这种美食的一个方面。

     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酿皮的制作相当繁复。我记得幼年时,母亲曾为我们制作过一次。不过,仅此一次——因为要做出一份色香味形皆美的酿皮,实在是大费周章,劳师动众得很。首先,要将面粉(或绿豆粉等)和成面团。之后,用极细且净的白布包裹着,在清水盆中不停地反复揉搓。面团中的淀粉成分不断从白布中渗出,在盆底积了厚厚一层糊。将再无淀粉渗出的白布打开,里面只剩一小块如冻豆腐般的面筋。蒸熟的面筋可是酿皮不可缺少的伴侣——少了它,就如同咖啡不放奶,感觉上会差很多。

    接着将先前积下的淀粉糊用清水轻轻漂洗后,依份量缓缓倒入一张又大又平的平底盘中,摸得又匀又平。之后,将数个大平盘上笼蒸熟。此时,淀粉糊已成了一大张亮晶晶的“面饼”。将这“饼”轻轻揭下,逐一相叠。彼此之间须涂抹熟菜油,以妨相粘。待其冷却后,便算是完成了主料的制作。“酿”字一义为“蒸”,故而“酿皮”是说明“蒸”是其加工过程中一项重要步骤。

    至于“凉皮”之称,不言而喻,则是指其食法为放凉后拌作料而食。

七.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青海冬虫夏草

青海冬虫夏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

八.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肉肠

肉肠

肉肠,藏语称“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食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将洗干净的带油大肠从细端往粗端边装肉馅边翻肠,装好后封口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食用。

九. 青海省 海北 刚察县 牦牛标本

标本是再现死亡动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 " 运动着的皮张 " ,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物的皮毛、羽毛和头骨进行加工处理后,安放在人造的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 现代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

标本制作术发展简史

几千年前人类第一次捕获到野兽作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当他们在狩猎前举行宗教仪式时,把兽皮披在用石头和泥巴堆成的动物形象上用于祭祀,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动物标本雏形。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皮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随着对皮张质量要求的提高,皮张的处理工艺也越来越精细, 18 世纪时几乎每个小镇都有熟制毛皮的作坊。到了 19 世纪,猎手们开始把兽皮拿到家具装饰店去加工,在店里,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 " 填充式 " 标本演化而来的。填充式标本由于工艺所限,制作出的标本大都似是而非,面目狰狞,给标本制作业带来很坏的影响。直到今天标本制作师们一提起填充式标本,仍然心有余悸,怕影响他们的名声。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标本制作仍停留在 " 填充式 " 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在一些标本制作艺术大师的带领下,标本制作术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塑造出了具有准确动物解剖学形象的各种动物模具,能清晰地勾勒出动物的肌肉与筋脉,把死动物变成了活艺术;把普通狩猎者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大众时尚和高雅艺术。

十.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青海湖湟鱼

青海湖湟鱼是我国惟一的高寒咸水鱼种,湟鱼是青海湖中的,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多年人为的滥捕已造成青海湖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湟鱼是青海湖鱼鸟共生和草地生态中的核心物种,湟鱼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整个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青海湖为贫营养水体,湖中鱼类组成结构简单。湟鱼是湖中惟一的大型鱼类,其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现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如刚毛藻和无隔藻等生物的大量增加,使青海湖水环境恶化进而危害到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使青海湖成为一个“死湖”。据有关专家介绍,成为死湖的青海湖不再是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不再是调节青海气候的“调节器”。到那时,青海东部,甚至周边省份一些地方的气候不再是现在的状况了,青海湖的美丽以及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