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红菇是三明的特产吗 三明野生红菇干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红菇是三明的特产吗 三明野生红菇干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1 05:20:06

一.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红菇汤

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红菇系野生食用菌,据说目前尚无人工培植。武夷山产的红菇干,味美可口,煮汤,炖鸡鸭、排骨均是上等好菜。

红菇加上补气健脾的枸杞子、黄芪、淮山一起煮汤,是个不错的选择,对肠胃也好,味道也不错。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红菇汤的做法:

选上好的红菇,看看连红菇的脚也是红的,第一步洗红菇,先剪去红菇脚有泥沙根部,洗时千万别用水泡着洗,要一朵一朵的用水洗,洗时把红顶上的泥、或一些杂质用手轻轻抹去,洗好也别泡在水里

现在开始做了,油锅放植物油加热,将红菇放入煸炒炒出香味,炒至变色,这就说明可以了,呵先炒红菇和别人的做法不太一样吧,这就是俺们的家传密法,哈哈~说笑呢,先炒有先炒的道理!先炒的红菇和一般直接放入汤中,煮或煲的红菇不太一样,,煮或煲的红菇汤好喝但你吃菇时就会发现茹不怎么好吃了,先炒红菇,这样可以保证菇的口感更加好!不信你试试

炒好红菇后就要放入汤了,这又是一个关键步骤有高汤就放高汤,没有清汤(就是开水了)也行,注意:放入的高汤和清汤的温度别低于80度,否则汤的味道就变了!!!!放冷水会将菇的温度顺速降低,重新加热后口感就差了,这就是要放热汤的原因

放入汤后,调味:放盐,我一般只放点盐就行(喜欢别的口味的朋友可以按自己喜好放调味品)因汤已经很鲜了,放味精或鸡精变破坏红菇的本味。最后撒上芹菜或葱花,不是为加香,而是为了调色`,呵,终于好了!有空时为了家人做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汤不就是幸福的一种吗?

二.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海棠砚

海棠砚

海棠砚是用将乐县城北郊石门岭至莲花山一带的龙池石制作的。据清乾隆年间重刻的《玉华洞志》记载:“龙池石者,则皆砚瓦峡所出。大者可为碑,小者随方圆而磨砻之”,以龙池石制砚,有400~500年以上的历史。尤以县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海棠砚”为最佳,质地细腻,湿润缜密,能发墨保色而不易磨损,多年来已成为将乐县的工艺美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砚技艺更有所改进,精雕细刻,推陈出新。将乐的砚和纸都是三明很出名的“文房四宝”。

三.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将乐竹荪

将乐竹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将乐竹荪是福建三明将乐的。

将乐竹荪系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 Hu)。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将乐县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栽培区域分布于林间河谷盆地,日夜温差大;毛竹屑、芦苇、谷壳等栽培原料丰富,采用覆盖厚土、菌球帽顶破口采收等独特栽培方式,形成将乐竹荪特异品质。经测定,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1987年将乐县的退休医生郑则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涧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当年将乐县把室外栽培竹荪列为小星火项目开发,并对资金、菌种、技术培训、山场、销售作了专题研讨,发动农民开发生产,形成生产能力。自郑医生引进竹荪栽培至今已28年的历史,以往竹荪栽培产量低,品种混杂,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以农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为当家品种,栽培模式也由搭荫棚栽培向槟榔芋套种竹荪立体模式发展,竹荪栽培获的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有制种户38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鲜菇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种。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将乐县食用菌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将乐产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其保护范围是北纬26°26′到27°04′,东经117°05′到117°40′之间;南北长71KM,东西宽59KM.保护地域是将乐县所管辖的万全乡、黄潭镇、南口乡、白莲镇,光明乡、高塘镇、古墉镇、水南镇,大源乡9个乡镇、96个行政村。将乐县竹荪种植面积8025亩、产量78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将乐竹荪产品品质特色: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 2、内在品质:碳水化合物10-22g/100g,脂肪0.5-1.5 g/100g,蛋白质0.1-0.8 g/100g,纤维素4.1-5.2 g/100g。 3、安全要求:将乐竹荪产品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NY/T836-2004竹荪的标准。

四.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清流黄羊

清流黄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流黄羊是引进四川南江黄羊经清流县地方选育饲养由来,清流黄羊肉已成为大众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南江黄羊原产四川省南江县,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应用现代家畜遗传育种学原理,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新品种。1995年和1996年先后通过农业部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现场鉴定、复审、认定,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并由农业部正式命名,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

一、外貌特征

被毛黄色,沿背脊有一条明显的黑色背线,毛短紧贴皮肤,富有光泽,被毛内侧有少许绒毛,有角或无角,耳大微垂,体格高大,前胸深广,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长,结构匀称。公羊颜面毛色较黑,前胸、颈肩、腹部及大腿被毛黑而长,头略显粗重,母羊颜面洁秀。

二、生产性能

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南江黄羊成年最高体重公羊、母羊分别可达80千克和65千克。成年阉羊可达100千克以上。

1、繁殖力高,性成熟早。南江黄羊2月龄即有性行为表现,3月龄可出现初情;4月龄可配种受孕,最佳初配年龄母羊8-12月龄,公羊12-18月龄,经产母羊群年产1.82胎,胎平产羔率为205.42%,群体繁殖成活率达90.18%。

2、产肉性能好,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南江黄羊羯羊6、8、10、12月龄胴体重分别为8.83千克、10.78千克、11.38千克、15.55千克;屠宰率43.98%、47.63%、47.70%、52.71%;成年羯羊为55.65%,而且具有早期(哺乳阶段)屠宰利用的特点,最佳适宜屠宰期8-10月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无膻味,是南江黄羊特有的产肉特征。完全符合穆斯林的品质。

3、板皮品质优,质地良好。南江黄羊板皮细致结实,厚薄均匀、抗张力强、延伸率大、弹性好。主要成革性能指标均达到轻工业部颁发《山羊板皮正面服革标准》。

三、品种特性

1、体重体格大。南江黄羊成年公羊体重66.87千克、优秀个体可达106.5千克,母羊46.46千克、优秀个体可达78千克;体长、体高、胸围公羊分别79.82cm、76.75cm、93.13cm,母羊分别71.71cm、67.2cm、83.05cm。且体质结实,体躯近似圆桶形、各部结构匀称。

2、生长发育快。清流黄羊在清流林地、草山常规放牧饲养条件下,双月龄(哺乳期)内公、母羔羊日增重各达176.17克和161.17克和161.33克,6月龄可分别完成成年羊体尺的73%~77%和75%~80%,12月龄完成成年体重56.24%和67%。虽然清流黄羊早期增重速度不很理想,但在“放牧+补饲”,尤以羔羊哺乳期和断奶过度期加强补饲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在快长品系羊群中,二月龄公羔体重可达16.5kg、6月龄35.5kg,母羔各12.85kg和28kg;在哺乳期(双月龄)内,公、母羔日增重可分别达228克和172.5克,比放养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同类、同龄羔羊提高29.42%和6.92%。

3、产肉性能好。清流黄羊在常年放养和入秋通过放牧或补饲育肥的条件的同类下,12月龄公(羯)羊胴体重为15.55kg、屠宰率达49.71%,成年羊各为29.78kg和55.65%;周岁羊各月龄的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并具早期(6月龄前)屠宰利用的特点。2月龄屠宰胴体可达6kg。经哺乳期(2月龄)内开始进入配套育肥试验,于3~4月龄(即100日龄)屠宰,胴体重可达10kg。表明,南江黄羊可供山羊肥羔生产采用。

4、繁殖力高。清流黄羊具有性成熟早、四季发情配孕和高繁的特性。其高繁品系定型群窝平产羔率为220.34%,其中经产羊群达232.81%、产羔间隔仅190.96天、年均可产羔1.91窝、生殖活羔率达97.54%、断奶成活率为94.90%。

5、适应性强。清流黄羊是在大巴山区终年放牧饲养条件下育成的,具有采食力强、合群性好、耐粗放、易管理的特性。在良好的天然灌丛草地上,每天放牧10kg左右、每羊补充8~10克食盐等物质饲料(不需精料),即可生长良好、繁殖正常。在“放牧+补饲”条件下,生长速度加快、出栏(周转)率提高。

6、羊肉品质好。清流黄羊肉的品质相对其它杂交羊肉而言,其特点可概括为“三高、两低、一细、一强”。据测定,4~8月龄羊肉按羊肉干物质计,含热能值高、蛋白质高和氨基酸中的赖氨酸与氯氨酸高,各为22853.79kj/kg、896.96g/kg和7.57克与17.18克分制(波×黄)杂交羊肉高1.56%、1.21%和1.61%与21.39%;脂肪1.01%~1.34%、胆固醇40.23mg低于(波×黄)杂羊肉15.82%、8.75%;肌纤维细直径仅33.9~34.10微米,并鉴于南江黄羊肌肉细嫩、膻味轻,加上谷氨酸含量高,因而适口性强。

清流黄羊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清流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大明虾

大明虾

做虾是有许多方法的,本菜采用的是产自大田屏山上好茶叶精制而成,大田屏山茶叶清香浓郁,再加上主食上好的大明虾,能不是一道佳肴。

六.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河龙贡米

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河龙贡米,系指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龙乡而得名。

特定品质

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

文化典故

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伊盆,宁化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1004年,转运使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驿(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牒代解。”县许之。至汴京,适逢皇太子生,上大悦,以覃赐敕一道,骏马一骑,剑一口,命其出镇柳州。时南蛮不共。公领军勇夺前驱,血战破贼,所向倒戈。事平凯奏。卒于官,以功特赠银青光禄大夫,因庙食至今。伊盆在代解银绢时,随带家乡大米,一路食用。到京之后,在交付银绢时,把随带的大米一并奉上,以御食用。皇帝食后大喜,甚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征收进贡,“河龙贡米”便由此扬名。河龙乡下伊村口有一座古庙叫“伊公庙”,供奉伊盆夫妇,一直香火不断。

七.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米冻蜂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后,掺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里搅拌成浆糊状。再将稀浆放米筛上,筛到装有清水的桶或盆里,变为许多蜜蜂大小的粒子,便是米冻蜂。将粒子捞起后加入葱,香菇,瘦肉,虾米等调料煮熟,味道异常鲜美
( 永安)

八.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将乐纸

将乐纸

将乐纸本名青丝扣、扛连纸。制作精细,光润幼洁,响张少疵,坚实洁白,以经久不碎不蛀见长,有“纸寿百年、冰清玉洁”之誉,为书写、印刷、簿籍、裱褙之上品。宋元麻沙版图书用此纸长达200年。《将乐县志》载:“将乐纸,清初即已运销江右、湖广等地。”(即今江西、江苏、湖南、广西)乾隆末年,输送官府的纸叫“官纸”或“京纸”,质量要求严格。民国初年,纸槽逾500个,纸工超40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纸的个体手工作坊,已逐步转向机制集体生产,产品质量也有提高,年产达千吨以上,畅销国内和亚太地区。

九.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莴苣

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莴苣,福建省永安市。以其独特风味、优良的品质畅销上海、深圳、厦门等国内市场。

2006年1月13日下午,0中央总--视察永安市八一村时,曾赞扬永安莴苣有特色品质好,是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菜”。2007年,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色

受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影响,永安莴苣具有肉质色泽翠绿、脆嫩、汁多、纤维少,茎粗、皮薄、不空心、可食用率高,香气味浓郁,亚硝酸盐含量低的特点,独特风味、品质优良。引

生产情况

永安莴苣种植可追溯到清初。据清代永安县志记载,当时蔬菜种植品种已有30余种。由于永安自然环境气候非常适合于莴苣的生长,当地人多有种植。到解放时,永安的莴苣种植规模和栽培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莴苣作为春淡季节供应上市主要蔬菜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1986年三明市蔬菜办和三明市经作局为了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蔬菜品种资源,组织农业部门对当地蔬菜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把永安莴苣作为地方蔬菜优良品种收入《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发展莴苣生产,0和有关部门开展永安莴苣的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在飞桥村发现变异优良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了“飞桥莴苣1号”优良品种。

到21世纪初,永安莴苣种植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近7万亩,实现产值超亿元。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4月2日起对永安莴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61号)。

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安市 《关于界定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

十.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卤鸭掌

卤鸭掌

卤菜是沙县小吃店的常备品种。一般的沙县小吃店都有卤蛋、卤鸡翅、卤鸭掌、卤内脏等物。卤菜的制作方法简单,就是将清洗后去掉外皮、爪尖等不可食用部分,处理好的原料放入卤汁中煮熟,使卤汁的香鲜滋味充分渗透入原料,并使其色泽美观、口味醇厚。对于谁都会操作的加工过程,却能生产出可口美味,难题也就是在调味的配料上了。卤菜真正讲究的是香料,所以投放香料的比例是最重要的,每个沙县小吃店对此都是秘而不宣。

当地人平时最爱吃的卤味是鸭掌,尤其是那种带点微辣的,很喜欢嚼着那香嫩的皮、脆爽的筋和蹼。每次在沙县小吃店用餐,都少不了要几个鸭掌。去的时间多了,就涎着脸向老板讨了方子,自己做着试试,味道也还不错;只是与店铺出售的相比,还是稍欠一分滋味。只因为店家的卤水是老卤,店开着多久就用多久,每天循环使用的,味道浓郁醇厚是无法比拟。

做卤菜是先要做卤水。就是把八角、桂皮、陈皮、香叶、生抽、老抽、料酒、盐适量放入锅中(喜欢吃辣的可加入适量的辣椒),再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把水烧开后用小火,煮到汤水中有香味,再放入氽过水的鸭掌(或是蛋、鸡翅等其他的原料),卤煮二十分钟即可。

推荐特产